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第39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39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這一日,李世民行在與江夏王李道宗下棋,嘴裡聊著工部尚薛大鼎眼下遇上的難題。

  李世民手裡拈著一個棋子,看著低頭盯著棋盤,還舉棋不定的李道宗,歎口氣道:“承乾還是太年輕,把事情想的過於簡單了,伊河泛濫數千年了,歷代都沒有徹底治理好,他想靠著一個薛大鼎就能想治理伊河?”

  工部尚書薛大鼎被李承乾派出來治理洛水支流伊川縣境內的伊河。

  李承乾要在洛陽建立煉鋼廠,需要把伊川縣裡的煤碳運往洛陽,伊河就是運煤的水路。

  但是伊川縣境內伊河沿岸多山,河床落差大,河道極其不穩定,每年夏天都會出現洪水泛濫。

  薛大鼎來到這裡通過實地考查,決定在上遊嵩縣境內修一個水庫,然後疏通下遊使煤碳能常年往外運。

  只是這系列的工程都被當地士紳阻止了,單靠薛大鼎根本推行不下去。

  這些事身在洛陽的李世民自然一清二楚。

  李道宗小心地把手裡的棋落在棋盤上,抬頭看著李世民慢慢勸道:“不如陛下寫份旨意派人送回長安,指引太子殿下一二。”

  李世民早等著李道宗落棋了,聞言卻氣的哼一聲,先不下棋,抬頭看著李道宗道:“他能聽朕的指點嗎?”

  說罷看見李道宗陪著小心的臉,又歎一口氣,低頭把棋子放在棋盤上,無奈地道:“他不聽,先讓他吃點教訓,然後他就知道東征的意義了。”

  李道宗聞言也點點頭,認為只有朝廷有絕對的威望,才能有效治理地方。

  正說著就見一個內侍領著馬周走到殿門口,李世民見馬周要站住等內侍進來通稟,便大聲道:“讓馬卿直接進見吧。”

  外面兩人聞言就直接走進來了。

  “臣馬周參見陛下。”馬周進來先向李世民行禮。

  李世民已經放下棋子轉向馬周,李道宗見馬周進來也起身站到一邊。

  李世民抬抬手道:“馬卿平身!”

  “謝陛下。”

  馬周直起身子向李世民奏道:“啟奏陛下太子殿下派吏部侍郎劉祥道來給陛下獻詩了。”

  李世民聞言沒有問劉祥道,而是直接問道:“是什麽詩?”

  馬周答道:“回陛下是一首詠賈誼的詩,少年倜儻廊廟才,……”李世民一邊聽一便站起在殿裡慢慢踱步。

  “太子殿下寫的果然都是好詩。”

  馬周詩一念完,李道宗就開口稱讚。

  李世民正在大殿裡隨意踱步,馬周把詩念完,還低著頭感受詩裡的意境。

  聽見李道宗稱讚,才略有得色地抬起頭看一眼李道宗和馬周,然後對外面的內侍道:“宣劉祥道進見。”

  看著待內侍走出去,又笑對馬周和李道宗道:“那劉祥道朕以前也見過,廊廟之才或許過譽了,但是確實是個用心做事的人。”

  馬周聞言連忙讚道:“太子殿下看人已得了陛下的真傳,自然不會看錯。”

  李世民聽了哈哈大笑。

  李道宗看馬周一眼心道:姓馬的拍馬屁都是行家。

  不一時風塵仆仆地劉祥道進來,把他們寫的改革銓選的奏疏呈給李世民。

  李世民看了奏疏半晌歎道:“杜卿和劉卿確實是廊廟之才,可是你們做如此,豈不是要讓太子碰個頭破血流?”

  劉祥道聞言十分惶恐,慌忙跪下道:“是臣等之罪。”

  李世民看著他淡淡地道:“杜正倫和你也都是公忠體國之臣,看出這些問題並沒有錯,只是提出的不是時候。”

  “陛下,近日太子殿下多項政令受阻,怕是不好收拾。”馬周神色凝重地道。

  李世民聞言先是點點頭想要說什麽,卻突然頓住,神情淡淡地道:“這倒不怕,總之還有朕在,承乾雖然聰明但也缺少段練,就讓他在長安受些段練。”

  馬周見狀便不再說什麽。

  “馬卿多留意一下長安的情況。”

  “遵旨!”

  李世民說罷便擺擺手示意眾人退下,眾人見狀便行禮退出。

  劉祥道跟著馬周走出行在後,便焦急地向馬周問道:“馬中書陛下這是何意?”

  馬周笑笑道:“劉大人不必擔心,陛下想段練段練太子殿下,對此事一時間不會多說什麽。”

  劉祥道聞言松了一口氣,忙去東宮在洛陽的駐點,用飛鴿給李承乾傳書。

  看著劉祥道明顯松一口氣的樣子,馬周心裡更覺好笑。

  李世民一心想要東征高句麗,就是為了建立無上威信,好一一解決大唐內部的問題。

  現在看到李承乾把這些問題一樣一樣的提出來,也感到欣慰,並沒有怪罪李承乾的意思。但是同時也認為僅憑李承乾現在的威信,是絕對辦不成這樣的事,所以選擇隔岸觀火。

  想等李承乾碰得頭血流時,轉而支持他東征高句麗,父子兩齊心對付內外的敵人。

  第二天,馬周就把張行成和劉德威的奏疏也給李世民送去,李世民看了依舊不置一詞。
——
  東宮崇教殿。

  兩天時間過去,杜正倫的奏疏內容已經在長安官場傳開,攻擊杜正倫和劉祥道的奏疏雪花一樣送進了東宮。

  對此李承乾一律留中不發。

  這讓張行成和禇遂良都松了一口氣,暫時不用開戰。

  這日一早張行成來到崇教殿,看見李承乾和其他都到了,忙向李承乾告罪。

  李承乾也不多說什麽,只是擺擺手示意劉葵把一份詔書拿給他看。

  張行成一看是給工部尚書薛大鼎加封正二品散官‘特進’的詔令,心裡十分不解。

  散階是代表一個官員官階,相當於現在的高官到股級,本身並沒有實權,官員的權力來自職事官,比如縣長什麽的。

  薛大鼎是工部尚書是正三品的職事官,給他加封散官應該加封正三品的‘金紫光祿大夫’,或者高一級的從二品的‘光祿大夫’都沒問題,可是直接加封正二品的‘特進’就有些過份了。

  要知道之前享受過這等殊榮的是魏征,魏征加封‘特進’時雖是正三品的侍中,但是侍中是宰相之一,職權上要比六部尚書略高,所以才加封正二品散官。

  “太子殿下,近來臣沒有聽說薛尚書有立大功,這突然超拔恐怕不好吧!”張行成小心翼翼地提醒道,生怕因此引得李承乾反感。

  李承乾聞言也不在意,只是面無表情地道:“薛尚書出京辦事困難重重,升高散階也是為了好與當衙門打效道。”

  其實李承乾是想把六部尚書的散階都加到特進,只是擔心一時變動過大,又引起百官議論,現在薛大鼎正在辦差所以先給他加了。

  張行成聞言心裡一動就知道了,這一定是薛大鼎在外辦差時遇上了什麽麻煩,李承乾想通過提高他的官階來壓迫地方上的官府。

  想到此便在詔令畫押,準備回去用印。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