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第439章 全方位打臉模式
  第439章 全方位打臉模式

  李承乾的命令只要李世民不攔,別人說什麽也沒用。

  到了第三日除了留在行在的官員,洛陽文武百官全都一邊抱怨一邊穿上禮服,隨李承乾來到洛陽南門外。

  有句話叫做“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北邙”指的就是洛陽城北的北邙山,因為埋葬過很多皇帝,被一些人認為是天下少有的風水寶地。

  禮部原來給周晉選的就是北邙山上一處風水寶地,被李承乾改這洛陽南門大路邊上,這裡當然不會被人認為是風水寶地了。

  等百官來到周晉的墓地一看,發現周晉的墳墓很小祭品也不是很多,是標準的七品官員的規格。

  再看李承乾也只是一身黑色便服,完全不像要隆重地為自己的寵臣辦葬禮的樣子。

  這讓跟來的文武官員都覺得莫名其妙,當然在這裡他們也不敢抱怨,只是看著這墓地,不時露出不知為何的苦笑。

  李承乾柱著拐杖在墓地周邊走一圈,對這裡很滿意,轉過身來看向群臣。

  群臣見此都忙停住,規規矩矩地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微一點頭,便鄭重開口道:“今日孤王把諸位卿家請到這裡來,諸位卿家想必都知道是為了什麽?”

  李承乾見群臣朝他躬身一禮,便點點頭繼續說道:“按理說周晉生前只是一個七品司值,不值得諸位來此吊唁。

  不過,孤王覺得周晉死的很有代表意義,值得後世史書大書特書,所以就請諸位卿家來此。”

  李承乾這話一說出來,在場的官員無不大驚,要知道周晉可是因為李世民不相信他,才一頭撞死在李世民的寢殿裡。

  後來證明周晉是對的,周晉臨死時所說的“無負於大唐”的話本來就夠震驚世人了,現在李承乾又親自下場這麽說,這是要打李世民臉,還要打到永遠啊!
  李承乾停一下看沒有大臣站出來,繼續說道:“選賢任能,乃是聖天子治國之要務。

  周晉雖然出身貧寒且其貌不揚,但是,他才學卓著為人忠義一心報國,在東宮為官一直直兢兢業業,無負於大唐,無負於朝廷,更無負於陛下和孤王。

  在大唐有很多像周晉這樣的士人,他們或是出身寒門或是其貌不揚,不為朝廷所重用,空有一身抱負卻無處施展。

  還有很多人因為出身不好,雖然進入官場,卻一輩子只能委身下吏。他們辛苦辦差功勞永遠是別人的,但有差錯又當先被拿出去頂罪。

  這樣的人為國為民辛苦一世,卻大多默默無聞,大唐不能忘了他們,朝廷不能忘了他們,陛下和孤王也不會忘了他們。

  ……

  ……”

  李承乾揚揚灑灑說了有半個時辰,主要內容有兩點一是周晉無負於大唐,二是像周晉這樣的人在大唐還有很多。前者隱含著李世民有負於他,後者隱含著現在大唐的銓選和上位者用人的觀念不公,沒有給辛苦乾活的士人報國的機會,讓這些人報國無門。

  在場的大臣很多人想跟李承乾辯論辯論,可是就連他們也知道,這個時候站出來將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在周晉這件事情上,李承乾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歷史上有很多事件後來被稱為什麽什麽的標志性事件,或轉折性事件。

  這些事件之所以能成為標志性事件或轉折性事件,是因為這些事件能影響人心,人心變了以後的事情也就變了。

  就像現在一樣,很多大臣依然不服氣,但是他們卻不敢站出來。而且只要有一點腦子的人的都知道,此事以後天下的寒門士人將視李承乾為聖主,飛蛾一樣撲進東宮效忠李承乾。

  李承乾把要說的話說完看著沒有大臣出來反對,心裡也松了一口氣。

  回頭對王方翼道:“去把孤王準備的東西搬過來。”

  “遵旨!”

  很快百官就看見有推來一輛車,車上立著一塊漢白玉的石碑,現場數百人不由都朝車上看去。

  站的靠前的官員很快就看見石碑上的花紋雕刻的古仆大氣,絕不是一般工匠能做到的,再看碑文刻的都不大,整座石碑應該刻有千余文字。

  雖然看不清具體寫的是什麽,但是那一筆風骨凌厲的瘦金體,卻是老遠就能認得出來。

  “周大人的墓志竟然是太子殿下親筆所書!”

  眾人看清了不由都倒吸一口冷氣,驚歎不已。

  後世人都知道在貞觀年間有兩個書法大家歐陽詢和褚遂良,其實在當時公認的書法大家還有虞世南。

  當時的士大夫死了若能得到他們寫的墓志銘刻在墓碑上,那就是死而無憾了。

  不過到了貞觀十八年,歐陽詢和虞世南都過世多年,只有褚遂良還在。

  李承乾以一筆瘦金體給魏征寫了《詠梅》詞為碑墓,凡是去長安祭拜過魏征的人,對李承乾書詞雙絕無不真心傾服。

  這二三年來無論是這首詞和書法的拓片,早就流傳到大江南北,甚至遠傳西域和高麗。

  而這件事史書上必然要大書特書的,而這塊千余字的石碑又要被多少人臨摹、傳頌?
  那引起周晉自盡的李世民的臉,豈不是要被人打爛了?
  史書記載可以保證時間流傳的長遠,天下人皆來拓本臨摹又保證了當世傳播的廣范,這就是一次從時間和空間上的立體打臉模式。

  百官正替李世民臉疼時,運送石碑的工匠已經把周晉的墓碑裝在基座上,墓碑正面額上瀟灑勁健地橫書著“不負天下”四個大字。

  李承乾見該做的都做了,便走石碑前東內侍忙點燃三柱檀香,李承乾親手插上便轉身上他民乘坐的馬車。

  李承乾的馬車悠然而去,跟來的東宮護衛也都跟著走了。

  留下文武百官茫然地站在周晉墓前。

  過了一會兒,吏部侍郎劉祥道當先走出來,先朝著周晉的墓碑拜了拜便轉身走了。

  百官見此也有上前朝周晉墓碑拜拜離開的,也有心裡鄙視周晉官位卑賤直接轉身離開的。

  百官忽啦啦全回了洛陽城。

  在他們走後不久幾匹快馬風塵仆仆地從南方而來,為首一個面貌清瘦的老者正是剛從南方回來的長孫無忌,旁邊是陪他一起流放瓊州的長孫衝。

  長孫無忌的眼力很好,老遠就看見大道邊上新立的漢白玉石碑,待他們走到近前,長孫無忌當先下馬站在路邊就看見石碑上刻的“不負大唐”。

  “這是太子殿下立的。”長孫衝吃驚地道。

  長孫無忌沒有出聲,一邊細看碑文一邊抬手撫須,看罷長歎一聲就翻身上馬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