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第479章 出大事了
  第479章 出大事了
  這些將士都是軍中悍卒,一個個生的虎背熊腰孔武有力,雖然只是用刀鞘拍打,少年道士也沒有挨幾下子就倒地身亡了。

  少年道士倒地身亡將士們沒有停手,上前抽打他們抓著的少年道士的一眾黑衣打手。

  薛元超在旁邊看著,雖然也覺得這些人都該死,還是開口勸道:“燕王殿下,這些人雖然該死,但是主犯既然已經打死,還是把他們交給大理寺審問為好,那妖道說的話是動搖國本的大罪,應該讓滿朝文武都知道。”

  李象聽了先對打人的騎士大聲道:“住手,把他們都送去大理寺去治罪。”然後轉身對薛元超拱手道:“多謝薛舍人提醒。”

  薛元超忙回禮道:“當不得燕王殿下致謝。”

  幾個將士聽令翻身上馬,貓腰抓起幾個黑衣打手,打馬往大理寺去。

  李象看著眼珠一轉,便對薛元超道:“老鬼去信說二弟近來身體不好,父王那裡正有要事走不開,所以命本王回長安接二弟去燕都。”

  “太孫殿下是身子不好,可知道是什麽病症?”薛元超一聽心裡就是一驚,急忙問道。

  李厥是皇太孫大唐王朝的法定繼承人,是太子黨的第二面旗幟。

  李厥的安危對薛元超這樣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李象搖頭對薛元歎口氣道:“隻說有些驚懼,沒有精神,究竟怎麽回事我也不知道。”

  說到這裡李象扭頭看向少年道士的死屍。

  薛元超看向少年的道士的屍體立即明白了,眼神冰冷,咬牙道:“妖道竟敢禍國至此!”

  在長安城能嚇著皇太孫李厥的人只有李世民,李厥才十一歲不可能有什麽大錯,現在就是李厥有錯也是李世民教育的錯誤。

  李世民把李厥嚇出毛病來,就是不慈,大錯特錯。

  李象朝薛元超一拱手道:“薛舍人若是沒有急事的話,就勞煩薛舍人去一趟大理寺,看看他們怎麽判。”

  “臣這就去!”

  薛元超朝李象一抱拳,也不向前走直接朝一邊騎士借一匹戰馬,就雄糾糾氣昂昂地去大理寺了。

  薛元超這一次來長安是奉命查長安匯昌金號的帳,但是現在聽說國本有難,哪還有心情去查帳?
  李象見薛元超走了也不上車駕,直接翻上馬一揚馬鞭子大聲喝道:“走隨本王去抄了這群妖道的老巢。”

  李象這幾年跟隨李承乾在燕都,受李承乾親自管教對李承乾十分敬愛。

  少年道士出口猖狂對李承乾不敬,他是絕對不能忍的。

  ……

  ……

  從貞觀十六年算起,李承乾已經穿越到大唐七年多了。

  除了頭兩年李承乾基本上都是在燕都城度過的,在這裡他一邊主持修建燕都城,一邊用李恪從海外運回來的糧食把東征的好處慢慢消化掉。

  在中國古代對北方的戰爭即便勝了往往也有兩個麻煩,一個是打下來的圭地沒有人願意遷過去,草原無法耕種。

  另一個是俘虜很難安排,把他們繼續留在草原上,中國朝廷機構無法管理,等於沒有打這一仗,遷往內地又要佔據原來中國人的生存空間。

  當然也可以都殺了,但我們畢竟不是美國人。

  但是,李承乾這一次無論是從草原抓來的靺鞨、契丹、奚族各部還是百濟、高句麗的俘虜,都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

  那就是通過對他們的勞動改造為大唐修建燕都和各地的馳道、讓他們也加入到轟轟烈烈地大唐基礎的建設中去。

  當然此舉有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要有糧食,讓人家給你乾活,怎麽著也要有口吃的。

  現在李恪的艦隊已經完成了環球航行,大唐的海軍是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海軍,李承乾又新造了數十艘大船專門從南洋諸國征調糧食,糧食問題就解決了。

  從南洋運進來了糧食都投入到東征和各地的各種工程的建設,因為糧食進口有限,李承乾不得不一再控制滅高句麗的速度。要是一下子滅掉高句麗,大唐又沒有那麽多糧食投入,抓到俘虜要麽殺了要麽放了,都太浪費了。

  根據之前計劃,今年夏天從南洋運回第一批糧食後,就要徹底滅掉高句麗。而現在才是初春,所以李承乾把前線的李世績和蘇定召回燕都休息一段時間。

  燕都城的內外兩道城牆都已經修建完工了,城裡的一些建設如書院,藏書樓,軍營,衙門和南北兩市也都已經快建設完工了,只有李承乾設計建在城中央的紫禁城到現在才開始打地基。

  從前線回燕者休養的李世績和蘇定方在城外碰上,兩人騎著戰馬進了城就放緩馬速,一邊走一觀看沿途風景。

  在熟悉燕都城道路的士卒帶領下,他們走過正在施工的紫禁城,又往西走一裡地就拐進了紫禁城西邊的三海苑。

  李世績一邊走一邊忍不住感慨道:“這座燕都城是我大唐控制東北的重鎮,太子殿下把這裡修建的方正堂皇,正可以威壓萬方啊。”

  蘇定方聽了點點頭道:“確實修建宏偉大氣。”

  蘇定方嘴裡這麽說,心裡卻有些擔憂,這麽一座雄都在距離長安城兩千裡以外地方(出潼關走隋唐運河),實在不是什麽好事。總不能每一代都皇太子來此鎮守!
  要是皇太子年齡太小或者還沒有皇太子,誰鎮守此地朝廷能放心?
  這麽大的一座城池在古代絕對是帝王之城,本身又山環水繞,匯聚帝王氣運,沒有合適的人鎮守就會出亂子。

  試想歷史上安祿山造反時如果有這麽一座燕都城,他就不用去長安了。

  李世績和蘇定方進了三海苑,就有內侍把兩人引去水中小島上的紫辰殿參見李承乾。

  兩人剛走上九曲白玉橋就看見李承乾一身紫色長袍正站在橋上往東南看。

  兩人走到近前一同躬身行禮道:“臣李世績(蘇定方)參見太子殿下。”

  與以往任何一次召見他們的情形都不同,李承乾沒有親切地扶他們平身,也沒有賜座,更沒有熱情褒獎和溫言撫慰。

  李承乾看著東南方向連頭都沒有回轉過來,過了一會兒,語氣幽幽地道:“孤王已經很久沒有回長安城了!”

  兩人聞言心頭一驚,慌忙單膝跪下請罪道:“臣等無能,沒有早日滅掉高句麗,讓太子殿下回長安城。”

  李承乾扭頭看著風塵仆仆的李世績和蘇定方單膝跪在地上,知道兩人應該都明白了,便示意內侍把他們扶起來。

  李承乾看著二人臉上勉強露出一個笑容道:“這不是二位卿家的錯。”

  說到這裡歎口氣道:“孤王聽說厥兒身體不好,心裡掛念,再想到孤王幾年也沒有回長安城,陛下想必也甚是掛念,陛下年邁孤王不身邊……。”

  李承嘮嘮叨叨說的都是都是些家長裡短的話,但是李世和蘇定方可不敢當家長裡短聽聽,兩個人心裡猜測,必然是長安城出事了。

  李世績忙躬身道:“太子殿下孝悌慈愛,是臣等無能,不能盡早滅了高麗,使太子殿下早日回到長安在陛下面前盡孝。”

  李承乾聽李世績盡說些沒用的話,便抬手止住他的話頭道:“五年平遼是孤王定的策略,也是孤王親自坐鎮燕都城督戰,怎麽能怨二位卿家。

  前年滅了草原諸部,去年滅了百濟,上個月薛仁貴又大破扶余城,今年孤王應該能回長安了吧?”

  歷史上唐朝滅高句麗打了幾十年,現在因為李承乾把火藥和熱氣球都用上了,大大的縮短的滅高句麗的時間。

  隻用了三四年就把高句麗周邊的部族國家都掃清了。

  這一回李世績不裝孫子了,直接朗聲道:“臣以項上人頭擔保,今年秋天必滅高句麗。”

  李承乾又看向蘇定方。

  “臣也也以項上人頭擔保!”

  李承乾聽著兩人說的斬釘截鐵,不由神色一振,大聲道:“好!孤王已經下旨從洛陽調集糧草、軍需,五日之內就會送到燕都。二位在燕都歇息幾日,待糧草一到,立即押運糧草去前線,準備一戰滅了高句麗。”

  “臣遵旨!”

  因為李承乾先暗示長安城可能出事了,李世績和蘇定方對於李承乾改變滅高句麗的計劃,也不敢提出任何意見。

  “太子殿下如今大唐各軍就要會師鴨綠江,滅高句麗已經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太子殿下當以長安大局為重,早日起程回長安盡孝。”

  蘇定方看一眼神色平靜地李世績,鄭重地向李承乾提出了建議。

  李承乾確實聽說李世民在一群妖道的蠱惑下越來越不成樣子,但心裡並沒有當一回事。

  李世民修道把朝廷政務都推給他了,讓他得在以燕都城控制大半個朝廷,李承乾一直都不覺得長安會出事。

  只是近來聽說李厥身體總是不好,加上匯昌金號在長安的存金出了問題,李承幹才想著盡快回長安去。

  剛才李承乾作出一副立即要回長安的樣子,只是因為他突然改變原來夏天開始攻打的計劃,怕這兩位對他有意見。

  李承乾正要敷衍蘇定方時,就見劉葵臉色發白,匆匆走到李承乾身邊,低聲叫道:“太子殿下!”

  李世績見劉葵有事,便身躬身道:“既然太子殿下計議已定——”

  李承乾一直都想把李世績收服,見此一擺手道:“二位卿家不是外人,有什麽事就直說罷。”

  “回太子殿下,長安城傳來消息,陛下打了燕王殿下三十板子,剝除王爵關進了宗人府。太孫殿下為了給燕王殿下講情,跪在鹹池殿外一天一夜,陛下不見,太孫殿下最後暈在了鹹池殿……。”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