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之神級學霸》第1358章 汗滴禾下土
  第1358章 汗滴禾下土

  老方坐在另一張桌子上,看著楊銳“放肆”的吃著早餐,總覺得那是對自己的挑釁。

  是的,挑釁!
  老方自覺也是國內學術界的一座山頭了,不說壓誰一頭,至少不會被人壓一頭。放在以前,像是楊銳這樣的年輕人,稍有態度不好,他都是隨意叱喝的。

  但是,看看楊銳此時的樣子,那甩開腮幫子吃喝的樣子,像是有一絲一毫的尊敬嗎?
  就算是蔡教授,也不敢在自己面前這樣子吧。

  再說了,不就是一個油條豆漿,有這麽好吃嗎?

  老方手抓著椅子,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以他的年紀來說,能爆發出這麽大的手勁,已經是超常發揮了。

  “楊教授,怎麽感覺您吃油條,就比我們吃的香呢。”兩位剛進門的中年人,眼巴巴的看著楊銳將最後一口油條塞進嘴裡,立即坐了過來。

  “油條是現炸的香唄。”楊銳一眼看出對方是記者,所以只是簡單的回了一句。

  倒是廚台後面的老李,對兩名中年人給出不屑的笑容。他自詡是仗義人,收了楊銳的兩包好煙,自然不能讓楊銳吃虧,炸油條用的面,都與其他人不同,是用特選的高筋麵粉做的。

  低筋麵粉做蛋糕,高筋麵粉做油條包子,這是麵粉最基礎的分類。

  但是,如今的普通人並沒有這樣的概念,此時的麵粉,還在以產地和淨度分類,陝@西的特一粉特二粉,或者寶雞的一等粉二等粉,如此而已。

  一般人都是吃家門口的麵粉,別說跨省的,跨市送來的麵粉都少,也就是京城的條件好,才有多種選擇。

  老李也是被送去專門的學校培訓以後,才知道麵粉的許多講究。

  今次給楊銳炸的油條,用的是招待所買來,專供領導用的特高筋粉,不光生產工藝好,用的還是從蘇聯進口的硬粒小麥,蛋白質含量高,麩質多,吃水量還大,若是細品的話,已經能微微嘗出與普通中筋粉做的油條的差距了。

  實際上,國內目前甭管做什麽,基本都是用中筋粉,油條用中筋粉也沒問題。

  但是,凡事都怕層層疊加。僅僅是中筋粉和高筋粉的區別,倒是不顯著,進口特高筋粉也強不到哪裡去,可老李又給面裡加了少少的鴨蛋清,就使得酥脆感進一步提高了。

  再加上不健康的老油,味道又有提升。

  要不說國企的廚子都有一招絕技,老李論廚藝是遠遠不及余先堯的,甚至比余先堯的徒孫都不如,但他做了二十多年的早餐,單論一點,卻是絲毫不輸任何人。

  楊銳是真的吃的香。

  其他人看的是直咽口水。

  問楊銳話的記者,恨不得將楊銳現在的形象拍下來。至於說能做什麽用,他還沒想好,但是,想來是能博幾個版面的。

  不等他暴露身份,掏出相機,楊銳就將多出來的一根油條吃完了。

  中年記者擔心楊銳離開,連忙道:“楊主任,剛才不巧聽到你們說話,似乎談的是經費吧?”

  楊銳擺擺手,不回答他這個問題。他現在說話都是很注意的,剛才給老方說的時候,就說的是2000而不是2000萬,談到兩千萬的時候,前面又有否定詞。

  他的這種謹慎完全是後世科研環境培養的,到他讀研的時候,科研經費已經是很敏感與複雜的問題了,倒是現在人說起來很隨便。

  即使如此,楊銳也不希望圈外人知道,自己參與到了提前分配經費的事情中,還是一口氣分走三分之二。

  所謂圈子,無非就是這樣,兩年前,楊銳在蔡教授的帶領下,踩在圈子的邊緣,要接受委員會的審核,才能拿到幾十萬元的經費。現如今,楊銳不僅越過了委員會,而且是在經費放出來之前,先與其他人約定經費的數額。

  國內目前還沒有能一手掌握經費分配的學霸,但是,楊銳踏出這一步,距此也就是半步之遙了。

  中年記者見楊銳不想談經費,也沒有追問,笑了笑,道:“楊教授,自我介紹一下,鄙人鄧泰然,這位是周寶雄,我們都是《人民日報》的記者。”

  《人民日報》一詞一出,半個餐廳都為之一靜。

  在場的人都知道,別管國內目前有四大還是五大報紙,《人民日報》都要高其他報紙幾百個頭。

  兩名記者出動,也很是有點規格了。

  楊銳也坐直了起來,琢磨著道:“沒想到呢。”

  當年還在到處張貼小廣告的時候,楊銳就曾發下宏願,要登上《人民日報》,當然,那時候想的是頭版頭條的最強補習老師,卻不是現在的學者身份。

  或許還是最強補習老師的名字上人民日報更難一點吧。

  楊銳不禁有些出神。

  “楊教授。”鄧泰然喚了一聲,道:“我們想問幾個問題,您看哪裡方便些一些?”

  “就在這裡吧。”楊銳沒有起身的意思。

  鄧泰然沒想到楊銳不避他人,左右看看,也不多話,就按照采訪綱要的要求,道:“您對諾貝爾獎怎麽看,你認為自己拿到諾貝爾獎有多大的可能。”

  一次問兩個問題,是采訪時的大忌,等於給了被采訪避實就虛的可能。

  但是,也有可能是鄧泰然對楊銳的保護,讓他回答問題的時候可以有所選擇。

  楊銳做著判斷,道:“在塵埃落定以前,我只能說,我對諾貝爾獎很有信心。”

  這是很平常的答案,鄧泰然隨手做了記錄,再道:“如果您拿到了諾貝爾獎,您會做什麽?”

  “如果我拿到諾貝爾獎嗎?”楊銳自言自語了一句,笑笑道:“如果我拿到了諾貝爾獎,我會推動世界生物學研究,向中國的偏移。”

  這個回答,卻是出乎鄧泰然的意料,他一下子精神了起來,問:“怎麽說?”

  “目前,中國並沒有世界頂尖的生物學實驗室,甚至在整個亞洲范圍內,頂尖的生物學實驗室依舊是一個夢想,以行政的力量,或者正常的經濟流動,來創造頂尖的生物學實驗室,是非常困難,但是,諾貝爾獎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創造頂尖的研究所的力量,如果我拿到諾貝爾獎,我會推動建設一所世界頂尖的生物學實驗室,並讓它成為亞洲生物學的象征……”楊銳的話,一半是說給中國人聽的,一半是說給外國人聽的,但大部分還是對中國人說的。

  坐在餐廳裡的學者們,更是一個個聽的發愣。

  老方幽幽的道:“就算是2000萬元人民幣,也建不出一座頂尖的生物學實驗室。”

  楊銳微笑道:“僅僅用於土建和短期的人工工資是差不多了,而且,我也相信諾貝爾獎對資金的吸引和集聚的能力。假如獲得諾貝爾獎的話,做世界頂尖的生物學實驗室,並不是一個空想。”

  “2000萬元人民幣用來做土建和人工?”老方恨不得罵娘,勉強刺了楊銳一句,重複他的話道:“假如獲得諾貝爾獎的話。”

  ……

  “假如楊銳獲得諾貝爾獎的話,您有什麽想對兒子說的嗎?”

  同一時間,記者手舉著話筒,對著銳媽,聲音洪亮。在他的背後,是肩扛攝影機的攝像師。

  銳媽一臉的茫然,問:“楊銳要得獎了嗎?”

  “您不知道嗎?他現在有望獲得諾貝爾獎。”記者再次將話筒伸到銳媽嘴邊。

  “恩,沒有聽說啊,我最近也比較忙。”銳媽也將工作調到了開發區的工會,為了組織新區機關相親大會而忙裡忙外的。

  記者若有所思,語氣變的更加和煦的道:“您現在是在種菜嗎?”

  “哦,你說這個,我在院子裡種點自家喜歡吃的,有多余的還可以送送鄰居。”銳媽對腳下改自花園的菜地很有些自豪感。

  記者點點頭,問:“咱們能拍個你乾活的照片嗎?”

  “幹什麽活?”銳媽有些詫異。

  “就乾農活的。就照你平時做的,平時做什麽,就做什麽。”

  銳媽“哦”了一聲,開始低頭鋤草。

  記者趕緊回到攝像師身邊,低聲道:“快拍幾張特寫,要那種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感覺,對,別拍後面的別墅,拍那些幹啥,也別把後面的玫瑰園和湖給帶上了,拍的荒蕪點,好像在黃土高坡,面朝黃土背朝天似的……”

  ……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