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之神級學霸》第1188章 添個農民
  第1188章 添個農民
  楊銳一連幾天都睡在離子通道實驗室裡。

  並不是他想從一開始就透支體力來戰鬥,奈何蘇先凱、范振龍和王思勝同志鬥志昂揚,他也不得不勉為其難,跟著加班。

  實際上,要是進入到實驗中段,三人加班還真不一定能影響到他,科研猿累死累活而飼養員周遊全球做演講的太多了。但是,實驗前期是不一樣的,需要楊銳確認的事情太多了,以至於三人的問題多到楊銳沒法躲閑。

  項目負責人的工作就是如此,若是手底下的大牛小牛科研狗都沒有問題,都在按部就班的工作,那他也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工作,甚至可以按部就班的休假,就好像牧場主在風調雨順,牛仔給力,周遭無事的狀況下,可以盡享空氣之清新,牛排之美味,女牛仔或男牛仔或綿羊之豐腴一樣。

  然而,風調雨順,牛仔給力,周遭無事的情況,實在是太少了。

  尤其是一所新建牧場,簡直是蜂擁而來的事務,光是確定購買試劑一項,就忙了楊銳一個下午的時間。

  要是G蛋白偶聯受體組磨合順暢的話,像是購買試劑什麽的,楊銳完全可以不去過問,那只不過是常規的實驗室生活罷了,就像是購買什麽牌子的手套,哪種類型的抽紙一樣輕松。

  但在開始階段,楊銳還真不能將這些小問題等閑視之。

  最簡單的試劑購買也是講究配伍的,例如購買國產試劑,還是進口試劑,說起來似乎滿容易的,有錢你就買進口的,沒錢你就買國產的啊。

  對於兩三年就畢業的科研狗來說,也許答案真是如此,可是從項目負責人的角度來看,問題就截然不同了。

  楊銳開始階段要確定的,實際上是整個實驗周期所需要的試劑。否則,前期你用進口試劑做,後期用國產試劑做,再將兩者比較,那結果曲線肯定是亂七八糟的。在這種高標準的國際科研競賽中,文章都是衝著CNS去的,那裡面的圖都是要被人反覆閱讀甚至重複實驗的,亂七八糟是會毀掉一個好數據的。

  再者,購買試劑也不是僅僅局限於進口國產的區別,楊銳最終落在紙面上的答案,不僅要決定是哪個國家的,還要決定是哪個公司的哪個工廠,乃至於某一個批次的。

  試劑的純度有優級純、分析純、化學純、色譜純等等選擇,分別對應雜質的多少,但是,對於某些試劑來說,再高的標準,仍然不可能完全杜絕雜質,對於做實驗的人來說,這是很討厭的事,你條件都不具備,讓我怎麽做實驗?
  可惜,並不是說現實條件不具備就可以嘴炮科研了,正確的做法,就是確保雜質的一致,同一個工廠同一個批次的試劑的雜質,通常是能保證一致的,如此,再通過比較和計算,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排除雜質的影響。

  同樣的辦法延伸一下,又能得出兩個結論。第一,就算是高純度的實驗試劑,也是買一個批次的好,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工廠會不會腦抽抽的生產出一批不合格試劑,就讓你遇到了。將自己的數年時間,數百萬美元的經費置於別人的謹慎與專業,那是對自己的不謹慎與不專業。

  更不要說,科研本來就是在做小概率的事。

  第二個結論,則是可以用較低純度的試劑,做相對要求較高的研究,只要後期處理一下數據——這是完全符合規則的處理,結果就與中高純度的試劑做出來的實驗差不多。中國實驗室一向都是如此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當然是因為窮了。

  除此以外,試劑也不是買的越純越好。

  首先面對的問題自然是荷包能不能受得了,如果荷包受得了——極端情況下,其實也有不買高純度試劑的例子,比如做材料的,往往就喜歡買國產試劑,因為國產試劑往往有莫名其妙的雜質,偶爾就能給人帶來驚喜。

  所謂雜質立功的范例,在科學史上是非常多的,16年末17年初就火了一把。

  其次,荷包鼓鼓也不是買試劑就瞅著貴的去。

  用來處理廢液的濃硫酸,你總不能買分析純的吧,就算你富的流油,拆分析純的小包裝瓶子灌廢液桶裡,也有些太辛苦了吧。

  完全是吃力不討好。

  再說,在地球上做科研的,就沒有真富的,就以86年的生物實驗室為例,一克5000萬美元的干擾素,您就說想要幾噸吧。

  G蛋白偶聯受體本來就是個燒錢的項目,600萬美元的開局,夠用是夠用的,但肯定是不能隨意浪費的,尤其是初期階段,確立標準更要仔細。

  不能因為戰爭迷霧打開了,你立即就來個雙基地。

  前期用的試劑,很多都要一路用到項目結束的,如果項目要做三年五年,乃至五年八年,不可能說到了第四年第七年的時候,突然換用便宜的試劑,那前面的實驗數據的價值就大大降低了,所以,與其到時候咬牙切齒,前期就要確立己方的標準。

  這對楊銳來說,其實也是個挑戰。

  開局應該怎麽計劃,這可是沒有人教的,也沒有個定數,世界變化的太快,某些程度上,是要有一些預測的,這種預測,不僅要預測自己做項目的時間,預期的經費,還要預測對手的狀態,科研界的潮流。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經驗。

  要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楊銳還可以嘗試著請教請教其他頂級實驗室的學者,可惜,國內並沒有相應的條件。

  就是蔡教授等人,雖然做出過國際級的成果,但他們並沒有組建起國際級的實驗室,在開展國際級項目的狀況下,獲取過國際級的成果。

  算起來,中國自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之後,就沒有這樣有的放矢的大規模生物學研發了。最近二三十年,生物學方面的科研,擺明車馬,做好戰爭準備,再參加正面的國際水平的科研競爭的,基本沒有。要論起來,差不多都是伏擊戰特種戰或者敵後特工隊。

  遙想當年,中科院生化研究所,北大化學系和中科院有機化學所集結重兵,組織下發衝鋒衣,領導做戰前動員,人手一把解剖刀,開片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時候,《science》和《nature》可是一篇接著一篇的發,雖然以舉國之力對戰的只是一家美國實驗室和一家德國實驗室,但在特定的科研領域,這也確實是最高水平的對抗了,要說震驚世界或許是沒有的,震驚中國是確實做到了。

  然而,那也是30年前的往事了。

  所以,楊銳也沒地方去請教。

  不過,從好的方面來看,這也讓楊銳沒有了競爭對手,更少了指手畫腳的專家指導。

  “反正花的是我自己的錢,我給自己交學費……”楊銳咬著牙,在各種文件和項目上簽字。

  存在人民銀行的美元帳戶,也是刷刷的下滑,心疼的分行業務經理都打電話來詢問。

  10萬美元。

  20萬美元。

  50萬美元。

  100萬美元。

  200萬美元。

  等到準備工作完成,前期要用的儀器和耗材訂購完成的時候,270萬美元已經出去了。

  看著實驗室內部公布的數字,蘇先凱當時頭就一悶,轉瞬就是一脊背的冷汗。

  “還好您當時沒聽我的。”蘇先凱是從頭跟到尾的,知道楊銳並沒有選特別貴的產品,基本是在中等偏下的范圍內尋找,屬於比較節儉的開片模式了,倒不是說不能再節儉了,但是,再節儉下去,那就只能做跟蹤實驗,沒資格參與科研競爭了。

  但是,就以這樣的標準一通選,竟然就到了270萬美元,差不多三倍於蘇先凱要的數字,蘇先凱也是一陣陣的後怕。

  開工沒有回頭箭,100萬美元花出去了,要是沒見到響動,你也把它撈不回來了。

  楊銳卻也沒有慶幸的感覺,隻道:“一次成功就不用說了,剩下的經費能把人樂死,說不定能剩一兩個七位數出來……”

  “楊主任,您就別激我們了,我們連門都沒找著呢。”范振龍笑都笑不出來了,最近光是一個純化G蛋白,就讓他和王思勝練的欲仙欲死,別說整套實驗了。

  已經純化出一組G蛋白的熟練工蘇先凱也沒有一點信心,道:“要是就做到視紫紅質蛋白,那還有一次成功的話說,我這邊已經有點感覺了,不過,您要求肯定不能這麽低吧。”

  楊銳翻翻眼皮,道:“牛視紫紅質蛋白是實驗材料,還沒進到實驗步驟內呢,老范,你們這邊呢?去汙劑好不好用?”

  用去汙劑能增加對G蛋白的可溶性,是目前純化G蛋白的最佳手段,還屬於高端實驗室裡的秘籍,並沒有很廣泛的散播出去。

  但范振龍還是搖搖頭,道:“好用是好用一些了,可要把受體從細胞膜裡抽出來,我們還沒找到竅門。老蘇也搞不明白。”

  楊銳自然看向蘇先凱。

  蘇先凱赧然,道:“老范他們選擇純化的是Gt,我也沒接觸過,重頭再來,各種劑量都把握不準了。我實際上也沒啥竅門,就是做的多,這是做了一年,才純化出來。”

  G蛋白和G蛋白偶聯受體的種類是非常多的,必須有一定的量,才能做出系統的比較,所以,純化雖然是給范振龍等人練手用的,也是實驗前期必備的條件之一。

  可要說再等個一年半載,才多出一個純化的蛋白,實驗室也是等不起的。

  楊銳不禁低頭沉思。

  用去汙劑純化G蛋白,這個秘笈也是他從書上看來的,並沒有實地操作過,而且,就他的渣實驗水平,也談不上具體的實驗指導。

  不管怎麽說,范振龍等小牛的實驗水平也是比他強的,不過,他們未來能成大牛,反而不是靠的實驗水平,單論實驗水平的話,三人怕還沒有谷強玩的溜。

  想到此處,楊銳不由的拍拍腦門,道:“這樣子,我再給你們添一個農民……不是,添一個實驗助手,是遺傳工程實驗室的谷強,動手能力很強,你們互相配合一下。”

  學習也是需要幫扶帶的,既然閑挖礦的速度慢,那就加一個農民好了。

  反正遺傳工程實驗室也在他的名下,又都是公立實驗室,借調一下什麽的,還是很方便的。

  ……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