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之神級學霸》第605章 閉幕日演講
  第605章 閉幕日演講

  凌晨四點鍾,領隊張洪軍就醒來了。

  他的神經太興奮,以至於根本睡不著覺。

  然而,今天實在是太重要,張洪軍強迫自己再睡一個小時,卻只是在床上碾轉反覆,等了好久,他也沒有聽到自己定的五點鍾鬧鈴,乾脆不再去睡,一軲轆爬起來,在衛生間內洗漱起來。

  同房的司機聽到聲音,揉著眼睛看表,不禁抱怨道:“才四點半呀。”

  “康師傅,不好意思,我得去會場看看準備工作怎麽樣了,要不您先睡會,我五點多了再叫您。我先燒點水,一會兒給咱泡茶喝。”張洪軍和顏悅色的道歉,他還指望著對方開車送他呢。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司機無奈翻了個身,唔囔道:“你買早餐啊。”

  “沒問題,您再睡會,睡醒了,我早餐就買到了。”張洪軍說著拿了個手電,下樓找了台自動售貨機,忍痛掏出幾枚硬幣,買了牛奶和餅乾,想了想,又給自己買了袋餅乾。

  站在有點光亮的自動售貨機旁邊,張洪軍狼吞虎咽的吃了餅乾,然後默默的告誡自己:張洪軍,這一次的機會太難得了,一定要抓住!

  再回到房間,張洪軍枯坐到五點鍾,喊起了司機,笑道:“康師傅,咱們先過去吧,麻煩您了。我這有點東西,咱們是先吃了再走,還是車上再吃?”

  康師傅被叫起來,看看表,頗為無奈,道:“說五點多,就是剛好五點啊。”

  “早去早回嘛。”張洪軍笑呵呵的倒了點熱水在康師傅的杯子裡。

  康師傅低頭看了一眼,直接澆在了頭上。

  張洪軍“呀”的一聲,以為會看到康師傅的頭髮膨脹卷曲的畫面。

  然而,康師傅只是用手胡亂的抹一把臉,道:“昨天晚上剩了半缸子水,正好洗臉了。”

  張洪軍這才松了一口氣,伺候著他把早餐吃了,端著手電筒,半摸黑的上了後院的車,趁著堵車高峰期之前,趕到了會場。

  司機師傅轉頭就開車回酒店了,他還要再接一班其他人,等到九十點鍾,差不多才能睡覺。

  張洪軍就沒有這種優待了,他忙著在會場裡面的一條走廊上掛條幅,接著出去準備接待媒體朋友。

  媒體有大使館請來的,有加尼卡請來的,也有聞到味兒趕來的媒體,美國的媒體是很喜歡科技新聞的,尤其是有味道的科技新聞,紐約的媒體尤甚。

  張洪軍拿出渾身解數,小心謹慎的伺候著各方媒體觀眾。

  同時,盡可能的將攝影機和攝像機安排在方便的位置,又將臨時印刷的介紹手冊放在大廳內的每張椅子上。

  最後,張洪軍還在門口掛上楊銳的海報,雖然只是簡單的文字海報,但也算是極其正規了。

  其他學者的演講,除非是第一階的學者的演講,否則,稍微弱一點的學者,都不一定有這樣的條件,除非主辦方提供,很少有學者會自己準備這些。

  美國的學者,又哪裡有錢雇專人做此等瑣碎的活計。

  張洪軍卻是做的甘之如飴,只在經過演講台的時候,輕輕的撇撇嘴,心想:算楊銳你的運氣好,我們要用你宣傳。

  他不能直接宣傳PCR儀,只能間接性的宣傳楊銳。

  加尼卡也不在意增加隱性的競爭對手,一方面,他認為自己出的價格很公道,另一方面,是張洪軍給了他一定的承諾。

  加尼卡喜歡與中國這樣的政府打交道。

  他是個擅長與官僚結構交流的人。

  做生物公司的不像是做IT產業的。IT公司或者互聯網公司,固然也是高科技公司,但他們並不需要與政府打太多的交道,尤其是小公司,幾乎不用理會政府,安靜的做一個宅男也沒問題。

  但做生物公司的,卻需要無時無刻的關注政府動向,別的不說,光是各種實驗材料的購買,那些比毒鼠強毒幾萬倍,比TNT的威力大幾千倍的材料是每間生物公司都需要的,得不到先批準,實驗都做不下去。

  生物公司的成品就更麻煩了,如藥品就需要FDA的批準,而美國的食品藥品管理局是出了名的複雜低效,一種藥品要上市,不把FDA的門檻踩破是不可能的。

  在這樣的環境下,加尼卡認為與中國政府打好關系,會更容易拿下PCR儀。

  至於楊銳的演講,幾乎是不可能立即發揮作用的。

  這是一次技術大會,又不是好萊塢的新聞發布會。幫忙通知幾家媒體,對加尼卡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而他不幫忙,中國大使館也總有辦法。

  當然,雙方配合,是讓媒體來的更多了。

  差不多9點多鍾的樣子,媒體已經佔據了三分之一的演講廳。

  實際來人自然沒那麽多,但攝像機攝影機之類的長槍短炮,卻讓幾十名記者,就把近百個位置給佔去了。

  大會組織方的工作人員也站在旁邊無動於衷。不同於開幕日的演講,閉幕日的演講是不發邀請函的,換言之,也就沒有不得不來的嘉賓。

  與會的學者,想聽演講的就過來聽,不想聽的就不用來,剩下的兩百多張座椅,在正常情況下,亦是綽綽有余。

  每名學者都願意演講,但不是每位學者都願意聽人演講的。

  事實上,到演講即將開始的時候,廳內也只是稀稀拉拉的坐了一百名名學者,以及半數左右的媒體。

  就比例來說,媒體顯然要多的多。

  楊銳卻已經是滿意了。

  不說有這麽多大眾媒體的到來,就是一百多名學者,以及閉幕式演講的位置,就足夠達成他的目的了。

  這一百多名學者可不是一個學校的學者,去掉中方代表團的幾十人,剩下的百來號學者,甚至可能來自數十個不同的國家,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一百多名學者,是超過大眾媒體的影響力。

  九點三十分,在主持人的簡單介紹下,楊銳走出帷幕。

  小白牙在後方給他做出加油的動作。

  楊銳露出一個帥氣的笑容,轉頭站直了身子,用平淡的語氣開場:“聽說在美國演講,慣例要先講一個笑話的,我入鄉隨俗,先講笑話吧。”

  聽眾們果然聚精會神起來,笑話自然是比演講有意思的東西。

  一名別著《紐約先鋒報》的胸徽的女記者更是認真的歎口氣,小聲說:“今天就靠這個笑話和這張帥臉支撐了。”

  攝影師不忿:“你喜歡亞洲人?”

  女記者回頭看他一眼,回過頭來,道:“不,只是帥的。”

  攝影師無言以對。

  台上,楊銳則是說起了那個流傳甚廣的生物學笑話:“曾經,我們實驗室裡進來過一個小偷,他乘人不備溜了進來,然後躲在角落等大家下班,沒想到,一撥人走了,又來一撥人做實驗,為了不空手而歸,他堅持等了下去,晚上總不會有人吧……結果,日落後,又是一批學生挑燈熬夜的來做實驗,他繼續堅持,到了夜深人靜的後半夜,依然有人做實驗……”

  楊銳說到這裡,已經有人笑了出來。

  學者們的笑點是在歧路上的,你走對路了,一腳就把他的笑點給踹個跟頭。

  楊銳不用笑,繼續道:“熬了很久很久,小偷終於出來了,他兄弟問他,你走了這麽幾天,發財了吧。小偷搖頭,我去了生物研究所,破地方什麽都沒有。兄弟不信,說,你呆了那麽久,總有點收獲吧……”

  笑話說到這裡,算是把在場諸人的好奇心都給提了起來,楊銳故意停了一下,就見無數目光聚集在了過來。

  楊銳繼續模仿語氣,道:“只聽這位小偷說,收獲也是有一些的,我學會跑電泳了。”

  全場寂靜兩秒鍾,繼而爆笑。

  好幾個生物學家,是笑出了眼淚,一個勁的脫掉眼鏡用手帕擦。

  對他們來說,這種隨便一個小偷就能學會生物學實驗的自黑模式,確實很醒目。

  記者們聽著生物學家們笑,莫名的也覺得好笑,就像是看著不好笑情景喜劇的人,有時候也會聽著情景喜劇裡的笑聲笑起來一樣。

  楊銳此時方才笑了一下,語氣轉回正常,開始了自己相對枯燥的演講。

  學術演講終究是會枯燥的,換狄更斯上台,最多也只能插科打諢一番。

  《紐約先鋒報》的女記者同樣覺得無聊,只是盯著楊銳的臉,叮囑攝影師道:“拍好看一點,咱們的銷量就靠這張臉了。”

  “我不覺得這張臉好看。”攝影師很不滿意的調整姿勢。

  “這就是為什麽你發給國家地理的投稿總是被拒。”女記者毫不客氣的發起攻擊。

  攝影師一口氣沒提上來,氣絕身亡。

  而在記者們小聲的互相禍害的過程中,楊銳的演講也進行過半。

  學者們的表情則漸漸嚴肅起來。

  對他們來說,第一部分的實驗數據,可以說是必要的鋪墊,但並沒有什麽意義。它只是證明你的實驗是有依據的而已,進而推論你的演講是有意義的。

  會後,那些讀文獻的學者,會認真的研讀第一部分的實驗數據,甚至可能有人會據此做重複實驗,但在現場,大家對第一部分的興趣寥寥。

  而到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新想法和研究項目的時候,眾人才漸漸的有了興趣。

  很快,楊銳的演講進行到了第四部分,也是他的演講稿中佔比重最大的部分:科學假說部分。

  預言,是楊銳的最大利器。

  在這個最關鍵,最重要的時刻,楊銳拔出了自己最鋒利的長劍。

  楊銳的聲音,也從平淡轉為熱情:“我聽說,就在去年,美國能源部和衛生總署,啟動了大規模的人體基因組測序計劃的研討,對此,我想向參加研討的計委科學家,美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的所長胡德博士,華盛頓大學的歐森博士……隆重的介紹,我為你們準備的新裝備,PCR儀!”

  人體基因組測序計劃,是繼阿波羅計劃之後,人類最大的科學計劃,投資巨萬,由不得眾人不直起腰來,認真聽講。

  楊銳就著人體基因組計劃說開來道:“我認為,人體基因組計劃,首先需要的是一個清晰的路線圖……PCR儀的存在,將會讓路線圖的設計更簡潔……”

  “人體基因組計劃的開展,將會終結基因組結構生物學,開始基因組生物學,再到疾病生物學和醫學生物學。所謂基因組生物學……”

  “精準醫學將是生物醫學與疾病分類學的新目標……”

  在人類基因組計劃還處於籌備階段的時間,楊銳的分析和推論,簡直是振聾發聵!

  “振聾發聵”是一個很重大的詞匯,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著這個詞。

  但在人體基因組計劃面前,楊銳的這些話,就是這樣的效果。

  而且,楊銳一點都不擔心計劃會因為自己的演講而發生變化。

  人體基因組計劃太龐大了,就像是一艘超級郵輪,它的製動距離或許長達幾公裡長,一旦啟動,並全速前進,不管是美國總統,還是人體基因組計劃的任何一名負責人,都沒有力量去改變它前進的勢頭。

  人體基因組計劃的路線圖是必須要有的。

  基因組生物學是必然要開展的。

  精準醫學將是必然的發展方向。

  誰都無法改變這樣的事實,而楊銳第一個完整的闡述了這些概念,第一個發出這樣的預言,卻是被無數的學者與學者記錄在案。

  演講繼續進行,所有學者,以及部分的記者,卻已改變了心態。

  這將是一次戲劇性的演講,或者被人捧上雲端,或者被人踩入泥塘,沒有中間選項。

  ……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