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稱霸五代十國》第一百一十六章 久攻不下
  第一百一十六章久攻不下

  柴榮屢攻壽州不下,難免有些心焦氣燥,柴榮命人渦口(渦河與淮河的交匯處,在今安徽蚌埠塗山附近)建造浮梁,準備過河去揚州,尋找唐軍主力決戰。隨軍的宰相范質哭勸柴榮:“大軍坐守淮南,已歷數月,軍心浮燥,長久如此,於軍不利。希望陛下休整一下,然後再來不遲。”

  柴榮也不是知進不知退的人,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本色,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生聚教訓二十年方才滅了夫差。柴榮考慮了一下,同意撤軍。在渦口設立“鎮淮軍”,留下李重進繼續攻打壽州。顯德三年(公元956年)五月,柴榮率禁軍回到汴梁。

  七月,湖南長沙的周行逢滅掉了嶽州刺史潘叔嗣,成了湖南的第一把手。周行逢向柴榮稱臣,柴榮現在還管不到湖南,就封周行逢武平軍節度使,總管湖南軍政。

  柴榮回師之後,還留在淮南的周軍將士們見皇帝走了,反正沒人管了,開始撒起歡來,各部主將縱容士兵四處掠劫百姓財物,淮南人民大失所望,也不做“大周順民”了,跑到山上或湖邊,聚眾自守。周軍不高興,趕來征剿,居然被這些老百姓給揍腫了臉。

  唐軍看到形勢有所好轉,立刻北上攻取前先被周軍奪去的州縣,沒多久,舒州、蘄州、和州(今安徽和縣)等地均被唐軍收復。周軍在上奏柴榮請求撤出揚州,全力圍攻壽州,得到柴榮同意後,周軍撤出揚州,轉向壽州。這次周軍將士們做了回好人,沒再敢臨行前再發“百姓財”,淮南一帶的百姓得知周軍“重新做人”後,自然放下心來,紛紛向周軍獻出糧食。

  屋漏偏逢連夜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的七月,柴榮的第二任妻子符氏病故,柴榮哭的死去活來,追諡為宣懿皇后。

  唐軍打了幾個勝仗,心氣也高了起來,紛紛要求北上和周軍決戰。大太師宋齊丘搖頭說道:“我們不被柴榮吃了就是萬幸,別招惹柴榮了。而且我們給周軍一分面子,周軍自然會感激我們,壽州之圍也可不救自解。”李璟糊塗慣了,居然同意了,讓各地唐軍據守不戰。壽州的劉仁贍本指望周軍一敗,唐軍會趕來解圍,哪知道等到黃花菜都涼了,也沒見一個唐軍過來。

  宋齊丘在五代十國也算是個重量級的人物,見過大世面的。他難道不知道柴榮南下要的是什麽?一敗即退,那不是柴榮的性格。壽州是江南門戶,一旦失守,淮南必不可守,等到周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時候,宋齊丘是不是要學南朝陳後主陳叔寶那樣逃到井裡?李璟和宋齊丘是一對糊塗蟲。

  周軍見唐軍沒有乘勝來壽州,毫不客氣的加緊了對壽州的圍攻,周軍主帥李重進可不是等閑之輩,治軍是有一套的。號稱“壽州援軍”的齊王李景達和陳覺又來了,不過是在距壽州百余裡的濠州(今安徽鳳陽)“支援壽州”。唐軍人數不少,整整五萬,可因李璟有旨不戰,當然樂得“觀戰”。

  李景達窩窩囊囊,並不等於所有的南唐將軍都這副德性,淮南屯營應援使林仁肇還有些血性,林仁肇身體上刺著一隻老虎,江湖人送綽號“林虎子”。林仁肇孤軍來解壽州之圍,周義成節度使張永德在下蔡駐扎。

  林仁肇在淮河上燒了一把火,企圖燒死張永德,可能是“風神”被張永德給收買了,剛才還是南風,突然刮起北風,林仁肇差點被燒死,隻好後退。張永德又在距離浮橋不遠的地方用大鐵索拴住幾千根巨木,截住淮河水流,周軍在浮橋後防守,林仁肇也有本事也沒轍了。

  張永德不愧是員良將,為將者要有勇有謀,不然一勇之夫如楚霸王,是成不了大事的。南唐軍再次出去水軍戰艦在淮河上和周軍決戰,張永德想了個好辦法:招募會游泳的士兵,讓他們趁夜遊到南唐軍的戰船下面,用大鐵鏈子連起來。隨後張永德就發動周軍劃動大艦,向南唐艦船衝殺過來。南唐大艦一動不動,軍人驚為怪事。周軍又衝又射,南唐軍被射死和溺死無數。

  柴榮不斷接到捷報,喪妻之痛也漸漸消去,心情好了起來。而之前跟隨柴榮到汴梁的南唐右仆射孫晟卻暗中向南唐遞送情報,被周朝特工捉個正著,柴榮大怒:“前次勸劉仁贍死守,朕已饒你不死,今日如此,還有何說?”孫晟也不怕他,抗言請死:“臣身事唐朝數十年,不能救國家於水火,留此軀何用?請陛下賜死,以全臣節!”

  柴榮見他如此強硬,不禁暗自佩服,知道孫晟不會屈節事已,便派都承旨曹翰去賜死孫晟。曹翰來到孫晟寓所,先和孫晟喝酒,沒喝兩杯,曹翰站起身來笑道:“旨意下,相公有罪我朝,今賜相公死。”孫晟縱聲大笑:“知有今日事。”孫晟整理一下南唐朝服,持笏朝著金陵的方向伏地痛哭:“臣晟未能成陛下事,當死以謝陛下,願天佑我唐,晟死無憾!”曹翰下令,將孫晟一行賜死於東相國寺。

  殺完孫晟後柴榮立刻後悔了,象孫晟這樣的忠臣,在五代中是不多見,留下來豈不是更好,可惜了。孫晟雖然是個文人,但忠膽照天,實在讓人欽佩。相似的一幕在公元1282年十月再一次發生,宋朝孤臣文天祥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的絕筆,橫刀燕市中。孫晟和文天祥雖然都是文人,但他們都是英雄,人格的純粹容易造就英雄。英雄不怕死,怕死不英雄,人生苦短,終免一死,保全名節,雖死何憾?

  而留在壽州城外的周軍繼續群毆劉仁贍,可打了一年多,連抓帶咬,就是沒有得手。而城中的劉仁贍日子過的更加艱苦,這一年來吃的都是陳糧,而且城外救援根本送不進來。南唐齊王李景達想立點功勞讓朝中對自己不滿的人瞧瞧,會同南唐軍邊鎬(邊菩薩)部、許文稹部、朱元部(朱元就是當年替李守貞突圍到南唐求救的那位),從濠州出發,沿淮河西上,來到紫金山(就是讓苻堅風聲鶴唳的八公山)下,準備裡應外合,擊潰李重進部。但李重進哪肯給南唐軍這個機會,當下就殺了過來,南唐軍被殺了五千多了,又退了回去。

  劉仁贍見救兵無望,而且身患重病,已經下定了以身殉國的決心。但偏有一個人不想跟著劉仁贍送死,劉仁贍的小兒子劉崇諫趁父親不注意,想逃出城投降周軍,但被抓了回來。劉仁贍二話不說,將他最疼愛的小兒子斬首。

  眾將哭拜求免:“少將軍一時糊塗,還請大帥饒他,為劉家留條血脈。”劉仁贍咬牙不許。劉仁贍之妻薛夫人哭告將士:“劉崇諫犯了軍法,罪當論斬,如果有罪不懲,我和劉將軍還有什麽臉面見三軍將士?”

  劉仁贍將兒子首級巡視城中,三軍盡哭。京劇有出戲叫《轅門斬子》,講楊六郎要殺兒子楊宗保的故事,但這件事情是虛構出來的,楊延昭的兒子叫楊文廣,也不叫楊宗保。但劉仁贍轅門斬子卻是真實的歷史,可惜後來說書的沒渲染五代十國的故事,所以劉仁贍轅門斬子並不為世人所熟知(真為劉仁贍而感動)。

  周顯德四年(公元957年),柴榮剛在汴梁過完新年,便召集群臣議淮南軍情。多數人認為唐軍實力尚在,不易戰勝,不如以後再找機會下手。柴榮沉吟不語,讓宰相范質去問問在家養病的前淮南道行營都招討李穀,看他怎麽說。李穀遞了一個折子,說“壽春已經被我軍圍困一年有余,糧草耗盡,不會撐多少時間了。希望陛下能再次禦駕親征,鼓舞三軍士氣,壽春不日就可拿下。”李穀上次逃跑,被柴榮臭罵一頓,這回開竅了。當然反正他有病去不了,給柴榮戴戴高帽子,能白撈個人情。

  柴榮果然大喜,以開封府尹王樸留守汴梁,即日再度南征。上次仗打的亂七八糟,這次柴榮要一戰成功。柴榮率禁軍來到下蔡(今安徽鳳台),遠望壽春,見城上的南唐旗幟高高飄揚,守備嚴整。柴榮對劉仁贍這個老對手不由肅然起敬:真是個了不起的漢子!柴榮身披重甲,在城下來回巡視。同時命趙匡胤去攻取城外不遠的兩座南唐軍大營,南唐軍聽說柴榮又來了,全都嚇跑了,趙匡胤砍了三千多顆人頭回營報功。

  但紫金山還盤踞著數萬南唐軍,對柴榮是個很大的威脅,柴榮自然要拔掉這根刺。柴榮命眾將前去剿滅紫金山下的南唐軍,周軍有點意思,有柴榮是一副模樣,沒有柴榮又是另外一副模樣。周軍將士用命,闖入南唐軍中,東殺西砍,南唐軍又多了一萬多冤死鬼,邊菩薩、許文稹等人被活捉,李景達等人沿淮河南岸向東撤退,周軍緊緊追趕。

  柴榮不甘寂寞,帶著幾百精銳騎兵在淮河北岸平行追擊,並急命河中周軍水師速來劫殺南唐軍。周軍水陸諸兵種聯合作戰,將南唐的殘兵敗將團團圍住大開殺戒。南唐軍五萬人馬,能有幸避免成為周軍刀下之鬼的只有一萬不多,又是伏屍數十裡,淮河裡飄滿了屍體,慘不忍睹。李景達等人勉強保住小命,回到金陵哭鼻子去了。經過這幾次慘敗,南唐軍的主力基本上被周軍殲滅,剩下的還要防守邊境,能再和周軍掰腕子的不多了。

  柴榮回到壽春城下,南唐軍已經不再對自己圍攻壽春構成什麽威脅了,柴榮決定要徹底解決壽春城的劉仁贍,再這樣耗下去一點意思也沒有。這時的壽春糧食吃盡,軍民面露菜色,根本不可能再頂住周軍超強度的攻擊。但柴榮擔心如果強攻壽春,會傷害到劉仁贍,柴榮一心要收下劉仁贍這位忠膽孤臣。

  柴榮命人帶著親筆寫的勸降信來到壽春,勸劉仁贍速降,劉仁贍這時已經病重臥床不起,但還是不降。劉仁贍想做大唐忠臣,他手下的有些人可不願意殺身成仁,年輕輕的,為什麽要陪劉仁贍送死?監軍周廷構、營田副使孫羽等人私下冒名劉仁贍給柴榮寫了一封降書。柴榮和他們商定在城下受降,周廷構命人將幾度昏厥過去的劉仁贍放在擔架上抬到城北,去“主持”受降儀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