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稱霸五代十國》第三十八章 一不做二不休
  第三十八章一不做二不休

  石敬瑭是個聰明人,與其在朝中等死,不如逃出去。便借著契丹南侵的機會,請求李嗣源讓他去太原抵禦契丹,李嗣源哪知道石敬瑭的心思,就封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河東是五代第一號軍事重鎮,五代中有三個出自河東,還不算十國中的北漢,所以石敬瑭是很有戰略眼光的。李從珂也照葫蘆畫瓢,謀得了河中節度使的位子,逃了。范延光和趙延壽見二位皇親得了好差使,羨慕不已,也都外調了出來。

  長興四年(公元933年)十一月,李嗣源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有次咯血昏厥,李從榮入宮探望老父,希望老父能把江山傳給他。王德妃輕聲告訴李嗣源:“秦王來了。”李嗣源對這個不爭氣的兒子漸為不滿,沒出聲。

  李從榮討個沒趣,隻好出來,剛走沒多遠就聽到裡面宮人哭號不已。李從榮以為老爹已經做古,心中暗喜:“機會可來了。”,大步趨出,回府準備帶兵馬進宮強行繼位。

  可沒想到李嗣源昏死半天,又醒了過來。如果李從榮在宮中人緣好的話,肯定會有人迅速報告李從榮,還來得及改變計劃。可宮中的那些人都討厭李從榮,根本沒人去找李從榮。

  李從榮到底是年輕無知,把這一密謀告訴了宰相朱弘昭和馮贇,還問他們:“我將帶兵入宮照看老爹,你們在哪裡比較方便?”二人知道李從榮想幹什麽,哪敢跟他趟這灘混水?敷衍李從珂:“事關重大,還請殿下自拿主意。”

  李從榮非常生氣,派人警告二位:“你們是不是活膩歪了?我的話你們也不聽?日後我坐天子,後果怎麽樣,你們難道沒想過?”二人大懼,李從榮真當了皇帝,還能跑他們?忙入宮告密。

  此時的李從榮已經發兵攻打宮城,宮人大亂,奔走呼號:“秦王造反了!”,李嗣源一聽兒子反了,氣的渾身發抖,大呼造孽。這時也顧不得父子情誼了,父子再親,能親得過權力?要不朱友珪又何必手刃生父朱溫?李嗣源讓李從珂的兒子李重吉率衛士去剿滅李從榮。

  李從榮正在做著白日皇帝夢時,突然內廷下詔說皇帝複蘇,聲討反賊李從榮,嚇的差得從馬上掉下來,他身邊的那幫狗黨一聽皇帝沒死,誰還敢跟李從榮作亂,一轟而散。李從榮逃回府中,和老婆劉氏藏在床下,被官軍揪了出來,亂刀砍死。

  李從榮有一個幼子,因李嗣源很喜歡這個孫子,所以養在宮中。眾人既然殺了李從榮,就絕不能再留下這個孽子,請李嗣源大義滅親。李嗣源哪裡舍得,哭道:“是兒年幼,有什麽罪?”眾人一狠心,上前奪得小兒,摔死於地。

  李嗣源經過這一場骨肉相殘的悲劇,精神崩潰,號哭不止。李從榮死後,最年長的兒子要算三子宋王李從厚,李從珂雖然時年五十歲,但畢竟不是親生的,不算數。李嗣源知道自己不行了,速命人把李從厚從汴州召回繼位。李從厚得到詔書連夜趕回洛陽,這時,李嗣源已經死去三天了。李從厚在靈前繼位,追諡李嗣源為明宗皇帝。李嗣源死於長興四年(公元933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享壽六十七歲。

  五代五十三年間共走馬燈似的換了八姓十三個皇帝,平均在位不足四年,這段並不算著名的亂世留給後人深刻的印象不多。最讓人稱道的只有兩個時期:周世宗柴榮的統一大業和唐明宗李嗣源的守成時期。

  五代皇帝多殘忍好殺,李嗣源殺人也不算少,動輒毀人家族。但這些多是上層建築中的權力鬥爭的結果,對於廣大社會底層的百姓來說,李嗣源還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在封建社會裡,老百姓無權選擇最高統治者,所謂明君的標準也不可能脫離階級性的范疇。

  老百姓的要求往往很低,只希望最高統治者能讓老百姓的日子過的好一些,這個要求並不高,但並非人人都能做到。李嗣源做的很出色,雖然他在軍事外交上的成績不是很突出,但做為一個亂世皇帝,他所能夠做到的些,已經讓老百姓很滿意了。

  宋王李從厚從來就沒有想到有朝一日他能成為九五之尊,君臨天下。李從厚是個很老實聽話的孩子,和他的哥哥李從榮完全不同。象李從厚以及陳廢帝陳伯宗這樣的“懦弱無能”的皇帝,如果放在承平時代,大的成績做不出來,但兢兢業業的守住家業還是可能的,唐高宗李治就是這樣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當然,李治並非“無能”,只是他夾在中國歷史上兩個極著名的皇帝:他的父親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老婆大周皇帝武則天中間,便顯得李治有些“無能”。

  在五代這個以軍功奪天下的混亂時代,沒有軍隊的支持是根本撐不了幾天的,李從厚沒有主持過軍務,在軍隊中的威望更是一片空白,許多地方上的實力派都對李從厚頗為不屑。李嗣源活著的時候,這些人還不敢放肆,李嗣源一死,有些人便不安份了,打算跳出來謀番大事做做。

  李從珂雖然功勳卓著,但卻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對於這一點,李從珂早就對李嗣源深懷怨望,他也許在想:“當我三十多年跟隨繼父南征北戰的時候,還沒有你李從厚呢,憑什麽我吃苦你享受?”有了這種想法,李從珂哪裡還能坐得住?

  李從厚沒有從政經驗,對政治鬥爭的殘酷更是沒什麽直觀的感覺,雖然當了皇帝,但大權還是掌握在“顧命大臣”朱弘昭和馮贇手中。這二位爺難得的爬上高位,加上伺候的又是李從厚這號庸主,自然瞧不上李從珂。李從厚年輕不懂事,易於控制,而李從珂時年已經五十多歲了,萬一當了皇帝,哪還有他們的位置?朱弘昭和馮贇經常派人暗中到鳳翔去抓李從珂的把柄,尋找下手的機會。

  朱弘昭苦思良久,想出一個好辦法,他打著皇帝的旗號發出調令,對地方長官進行易地調動,不能讓這些人在一個地方呆的太久,否則就會形成一個軍事集團,威脅到中央的安全。朝廷下旨,讓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調任為成德節度使,而把李從珂從鳳翔調往河東。

  李從珂知道這肯定是朱弘昭的鬼主意,他在鳳翔積累的人脈和實力眼看就要失去,河東是好地方,但那畢竟不是自己的地盤,沒三五年的功夫是難以立足的。而且這樣調來調去,朝廷的目的就是不想讓自己擁有地方實權。沒有實權,尤其是沒有軍權,就等於把自己放在人家的砧盤上,生死由人掌握,這誰能答應?一不做二不休,反正繼父已經死了,放眼當今,也沒有什麽人能對他怎麽著了。

  而且他的手下也希望李從珂能成大事,李從厚當皇帝他們一點好處也沒有。李從珂如果能稱帝,他們也能跟著雞犬升天,何樂不為。勸李從珂起兵清君側,說:“皇帝是個不懂事的小毛孩子,大事都由朱弘昭做主,這廝最不是東西,常想著要害大王。如果大王不早動手,悔之晚矣!”李從珂一狠心,反!

  唐應順元年(公元934年)二月,李從珂打著“靖難”的旗號,起兵造反。要說李從珂的地盤並不大,只是西部那一小塊地皮,和明建文年間起兵“靖難”的永樂皇帝情況差不多。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久著軍功,威望較高,而且面對的是一個書生皇帝,朝廷方面的將才也不多了,打起來並非想象中的那般艱難。

  朝廷得知李從珂造反,便派出西京留守王思同為西面行營馬步軍都部署,調動軍隊前去剿滅李從珂。雖然王思同這個人對李唐政權忠心耿耿,而且也拒絕了李從珂許以事之後予以重謝的誘惑,但他不是一個行軍打仗的材料。

  王思同率軍攻打鳳翔,李從珂兵力不多,難以招架,幾次被官軍險些破城。李從珂情急之下,對部下放了一顆催淚彈:“我跟從先皇帝身經百戰,渾身上下沒塊好肉,為了大唐江山立下汗馬功勞,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皇帝昏庸無道,信用奸賊朱弘昭要加害於我,我有什麽過錯?!”說罷大哭,部下多是李從珂的死黨,都紛紛向李從珂表示了堅定的革命決心,李從珂大喜,指揮軍隊死守。

  官軍中有一個草包將軍張虔釗立功心切,揮劍逼迫官軍拚命攻城,這些軍爺一聽就來氣:“媽的,你在後邊躲著,倒要讓我們去送死,不幹了!”,官軍調轉槍頭,對準張虔釗就刺,張虔釗嚇的騎馬逃去。羽林軍指揮使楊思權見機大呼道:“同志們,想要富貴的跟我投降潞王啊!”楊思權一呼萬應,官軍轉眼之間就成了李從珂的部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