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稱霸五代十國》第三十一章 出兵北上
  第三十一章出兵北上

  李存勖得知朱友貞放棄出兵北上的消息,慶幸之余,忙派天平節度使閻寶前去剿平張文禮,可還沒等河東軍攻城,張文禮就得病死了,張文禮的兒子張處瑾拒守不降,河東軍攻城,這一仗打的頗不順利,從龍德元年(公元921年)八月一直打到龍德二年(公元922年)的九月,河東軍才攻破鎮州,活捉張處瑾,平定鎮州之亂。

  而梁朝雖然沒有直接救援張文禮,但梁天平節度使戴思遠不想錯過個機會,趁河東軍在鎮州和幽州同時作戰,河北一帶兵力空虛之際,北上攻克河東的衛州,活捉刺史楊婆兒(性別:男;兼職:俳優),並一鼓作氣,重新奪回重鎮相州(今河南安陽),河東軍大敗,損失慘重。不久,河東再遭到一次嚴重的挫折,潞州節度使李繼韜突然向梁朝投降,並遣子為質,朱友貞興奮異常,他似乎又看到了黑暗中僅有的那一點光明,雖然很暗,但總歸還有點希望。似乎李存勖的人頭就在自己眼前晃動,等待著自己伸手去摘。

  可梁朝突然的“複興”,其實只是回光反照而已,梁朝的整體性劣勢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而且梁朝的戰略指揮系統完全失靈,整體協同作戰能力喪失殆盡。河東雖然折了一陣,但綜合實力依然遠強於梁朝,梁朝的滅亡已經不可避免。

  公元923年是梁朝的最後一年,梁朝年號是龍德三年,可就在這一年的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國號大“唐”(以後就稱河東軍為唐軍),年號同光,史稱後唐。李存勖稱帝,免不了封官加爵,祭告上天,當然無非就是“皇帝臣存勖,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后帝”雲雲,都是老文章,直接抄現成的就能用。之後文武百官三跪九叩,舞蹈山呼,這其中就有後來“騎牆孔子”馮道的身影。

  沒過多久,有個叫盧順密的梁軍將領前來投奔李存勖,說現在的梁軍主力多在潞州、澤州一帶,山東空虛,天平節度使戴思遠也不在城裡。李存勖不想錯失機會,派李嗣源去偷襲鄆州,唐軍雨夜攻城,梁軍不防,被唐軍全殲。

  朱友貞聽說鄆州丟了,得到潞州的興奮勁一下就泄沒了,失魂落魄。敬翔先是拿繩子準備在朱友貞面前上吊自死,說是以謝先帝,朱友貞知道他有話說,拽住他便問。敬翔說:“現在事以至此,也不需要多說什麽了。如果陛下不想亡於李亞子,只能派上王彥章了,也許只有他才能救陛下。”朱友貞向來都不聽敬翔的,但這次事出無奈,也隻得聽從,因為手上沒牌打了。

  自從劉鄩死後,王彥章可以說是梁朝最後的一位名將,武功出色,時人號稱“王鐵槍”,衝鋒陷陣是把好手。可王彥章只是將才,而非帥才,他不懂政治,不知道軍事和政治的天生關聯。他行前曾經對人說:“等我捉了李亞子,再回來收拾趙岩、張漢傑這些小人。”王彥章在政治上比較單純,這話讓趙岩聽到了,當然銜恨,趙岩和同黨密謀讒害王彥章,他和同與王彥章出征的段凝合謀,俟機傾軋王彥章。而段凝也是個小人,他為了當上統帥,私出重金賄賂趙岩。老臣敬翔李振等人知道段凝肚子裡沒多少貨,堅決反對,可朱友貞架不住趙岩的死磨硬泡,最終還是同意改任段凝。讓王彥章負責遊擊戰,準備收復鄆州。王彥章憋了一肚子的氣進攻鄆州,卻被李嗣源打敗,退守中都。

  王彥章並非不知道當下形勢,梁朝氣數將盡,自己也不過是盡盡人事而已。果然,王彥章率梁軍和唐軍展開最後的決戰,此時梁軍早就無力作戰,被唐軍盡數殲滅,王彥章被唐軍生擒,獻於李存勖。李存勖知道王彥章的大名,想勸他投降,為新朝效力,並揶揄道:“你經常說我是個小毛孩子,今天你成了我的俘虜,你服不服啊?”可王彥章本事再不濟,忠心還是有的,寧死不降:“豈有為臣為將,朝事梁而暮事晉乎!得死,幸矣!(洪經略有愧否?)”李存勖見勸說不動,也就成全了王彥章,斬於任城(今河北任縣)。

  王彥章一死,朱友貞徹底崩潰了,知道大事已去,再也沒機會翻盤了。聚宗族哭作一團,並找來敬翔,問他還有什麽辦法?敬翔哪還有什麽辦法,隻好跟著哭:“陛下若早聽臣言,事必不以至此。現在這個局面,即使張良陳平再世,也無能為力了。現在臣只有先死,不忍心看到我們大梁就這樣滅亡。”此時梁朝人心大亂,文武百官已經做鳥獸散,各奔前程去了,而朱友貞的姐夫趙岩也丟下朱友貞,逃到許州,找他的老朋友忠武軍節度使溫韜避難去了。

  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十月,唐軍李嗣源部攻下曹州,距離汴梁不足百裡,這時梁朝存在的時間只能用天來計算了。朱友貞長歎數聲,父親太祖皇帝三十年才打下的大梁江山就這樣毀在了自己手裡,有痛心、有慚愧,也有不服,但卻無路可逃,又不願做李存勖的俘虜,把心一橫,讓部將皇甫麟“弑君”,時年三十六歲。

  三百年後,同樣一幕又在這裡上演,無路可逃的金哀宗完顏守緒在蒙古兵即將破城之際,說了一番很讓人感慨的話:“自知無大過惡,死無恨矣。所恨者祖宗傳祚百年,至我而絕,與自古荒淫暴亂之君等為亡國,獨此為介介耳。”用這句話來形容朱友貞死前的心情再合適不過了。

  中國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中,梁末帝朱友貞、金哀宗完顏守緒、明崇禎皇帝朱由檢都是國亡在即,自殺殉國。後人很同情他們,認為他們並不是真正意義的亡國之君。他們都有“複興之志”無“複興之才”,耳朵根比較軟,做事優柔寡斷,最終亡國。(明朝應該是亡於永歷,但此時已經屬南明時期。)

  歷史就是這樣殘酷,歷史與其說是用筆記載的,不如說是用血寫就的。當我們打開舊紙堆時,發現裡面除了鮮血,還有淚水,無論是光榮還是屈辱,都不可能改變這個規律。

  公元923年十月,梁朝滅亡,歷經二主,共十六年。

  不久,唐軍兵臨汴梁城下,梁朝開封尹王瓚開城投降,同一天,後唐皇帝李存勖率軍進入開封。而梁朝的百官們卻不知羞恥的跪在李存勖馬前,腆著厚臉向李存勖請罪,說什麽“臣等身事偽梁,罪該萬死,今日重見大唐中興,雖百死而無一恨”雲雲。當然也不能怪這些人,如果反過來是梁朝滅了河東,河東百官也照樣會這樣做,人嘛,哪個不知道“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

  被朱溫倚為謀士雙璧的李振和敬翔見朱友貞殉國,欲哭無淚,不過李振比敬翔識時務,聽說李存勖已經下詔免死梁臣,便動了心,勸敬翔改效新朝。敬翔不同意:“變節倒是容易,但如果李存勖問我們為什麽不效死梁室,我等何以言對?”李振才不管你敬翔如何,顛顛兒的跑去拜了李存勖的碼頭。

  敬翔得知消息,仰天長歎:“本國淪喪,皇帝自殉,吾等受先皇帝大恩,豈可朝臣梁複暮臣晉乎?李振向稱大丈夫,今日所為,不知羞恥為何物!”即日自殺,算是報答了朱家兩代皇帝的厚恩,舉族受誅。

  李振本以為只要投降仍會得到厚封,可惜後唐君臣非常討厭李某人,郭崇韜見到李振,一臉的鄙夷,指其身謂人:“都說李振天下大才,今日一觀,遜敬翔遠矣,常人耳!”當天就被李存勖給滅了族。先前逃跑的趙岩也沒好下場,溫韜本就是個四面透風的滑頭,沒理由給朱友貞陪葬,見趙岩來送死,大喜,立斬岩頭,送於李存勖。

  李存勖詔割朱友貞的人頭,漆封入庫。為此他發了一通感慨:“敵惠敵怨,不在後嗣。朕與梁主十年對壘,恨不生見其面。”還算比較有人情味,但李存勖對朱梁皇族絲毫沒有手軟,盡數誅滅,但唯獨留下朱溫長兄朱全昱一家不殺,想必也知道當年朱全昱臭罵朱溫的故事,所以手下留情了。

  “偽梁”即滅,原梁境內的各路節度使以及其他大小藩鎮無不見風使舵,向唐稱臣。這時吳國的權相徐溫有些猶豫,不知道該不該向唐稱臣,謀士嚴可求笑道:“聽說李存勖向來驕傲自大,管理無方,照他這樣,沒幾年就會自取大禍,我們不必害怕他,只要不惹他就行了。”李存勖向吳國發送“詔書”,以示自己的正統地位,可吳國根本不吃他這套,回書用“大吳皇帝上大唐皇帝”。李存勖初定中原,並不想在江南動兵,也就沒當回事。

  “棄暗投明”的原梁朝河南尹張全義向李存勖建議遷都洛陽,以示這個唐朝的正統地位,畢竟“以前”的那個唐朝的正式國都是長安和洛陽,長安早就殘敗,不宜定都。

  後唐滅掉後梁,後唐國土基本由原河東轄地和梁朝組成,後來又實際控制了鳳翔(李茂貞的地盤),在五代十國時是面積最大的一朝。前面曾經說過,黃巢在進入長安後立刻發生質變,從一個農民軍起義領袖蛻變成“準地主階級代言人”,不久便遭失敗。李存勖也沒有跳出這個“興亡周期論”,在他滅梁後,他的蛻變越發明顯,而李存勖發生質變的原因除了他自身因素外,還有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他的正宮皇后劉氏。

  劉氏出身“低賤”,卻是國色,且極善歌舞,這點最投李存勖的脾氣。因為李存勖也是個風流天子,懂音樂,有表演天賦。經常在睱余時間和戲子們一起演戲,討好劉皇后,而那些戲子因為和李存勖混熟了,竟然也不顧尊卑的和他打鬧,李存勖並不介意,他也得意的自呼為“李天下!李天下!”。

  劉氏有件事做的非常絕,她出身不好,等她富貴之後,她的老爹劉太公來找她,可劉氏為了在嬪妃競爭中勝出,不願認這個“低賤”的父親,並說這個老頭是騙子,亂棍打出。劉氏為人刻薄,貪財如命,劉氏與呂雉、武則天相比,有其狠毒,而無其治才,真不知道李存勖怎麽會看上這個女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