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稱霸五代十國》第四十二章 騎兵陷陣
  第四十二章騎兵陷陣

  東西稍陣(即左、右翼),各兩列。前列一百二十五隊,每隊五十名騎兵,共六千二百五十名騎兵;後列一百二十五隊,每隊三十名騎兵,共三千七百五十名騎兵。每陣共一萬名騎兵,另有探子六百五十名騎兵,總共二萬零六百五十名騎兵。

  平戎萬全陣,所用兵力共十四萬零九百零三人(主力步兵十一萬零二百八十人,前、後、左、右各陣騎兵三萬六百五十人),另外還有用作車營防禦的大車一千四百四十乘

  該陣中軍大陣的正面寬約十七步方陣正面與縱深各五裡,方陣與方陣間隔一裡);前後兩陣每隊正面六十五步,正面共約一十一裡零七十步(65步x62=4030步,折合11裡70步);左、右兩陣,每隊佔地五十步,正面共約十七裡一百三十步(50步x125=6250步,折合17裡130步)……

  本朝八陣:據《武經總要?本朝八陣法》記載,北宋所謂的本朝八陣,系指方陣、圓陣、牝陣、牡陣、衝方陣、罘置陣、車輪陣、雁形陣共八陣……

  八陣所用的兵力和編隊參照了李靖陣法,即:每種陣均用馬步軍共一萬四千人列成。其中,步軍編為二百隊,每隊五十人,計一萬人;馬軍八十隊,每隊五十人,計四千人。

  每種陣,都按唐代軍隊那樣,區分為中軍、左右虞候、左右和前後共七軍。各陣陣中“每十人為列,皆面面相向,背背相承”。“一卒佔地二步,一馬縱廣二步”。“本朝八陣”除圓陣(因與車輪陣同形異名)外,《武經總要》中均附有陣圖。各陣圖中兵隊的名稱,沿襲唐朝。圖中的“駐隊”,即北宋的“陣腳兵”(所謂陣腳兵,就是這些兵力是為了布陣的初期,佔領足夠地域,防止敵人衝陣,保護自己從容布陣的,而在布陣完成之後則是保持陣勢的形狀而存在,往往由弓弩手為主力構成,我們聽評書或者看舊小說中,往往有弓箭手射住陣腳之說,就是為此);圖中的“戰鋒隊”、“戰隊”、“跳蕩”、“奇兵”,就是北宋的陣內戰兵及無地分兵。

  圖中的七軍名稱也是沿用了唐朝的軍事語匯,比如:右虞候、右軍,即北宋的先鋒、策先鋒將;前軍、後軍,即北宋的左肋、右肋將;左虞候、左軍,即北宋的殿後、策殿後將。

  北宋的本朝八陣名曰八陣,但因圓陣與車輪陣本是同陣異名,故實際僅有七種陣。綜觀這八陣陣名、七陣陣圖和《武經總要》所作的說明可以看出:八陣的陣名,都與前代沒有多大的區別,但在各種陣形的排列方法上,則與前代有本質不同。

  古八陣,都是軍隊主力排列方式的變化,而宋所謂的“本朝八陣”,除了圓陣與車輪陣以外主力總是列成對四周防禦的方陣,只是以一少部兵力,在主力方陣的前後左右,作些象征性的變化,用以附會象征古意,這和古八陣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說本朝八陣可以說是一種變了形的方陣。

  前代八陣雖然也有防禦隊形,但主要的還是進攻隊形,而宋的“本朝八陣”,從實質上看,通通變成了的四面防禦隊形。也就是說,各陣的主力仍然未脫離單純防禦的模式,與其前代軍隊的進攻精神無一繼承。這種情形的出現,不能不說是與北宋采取單純防禦的的保守軍事思想有關。

  當然,這和當時所面對的威脅也有關,因為宋代與前代不同,缺乏騎兵,而又面臨機動性強大的北方遊牧民族騎士,所以兩翼和側後方向總是遭受威脅,方陣圓陣等面向四面防禦的陣型確實是防禦騎兵迂回包抄,而古八陣以主力設置為雁形、錐形等陣形,是一種面向某一方向的進攻陣形,側翼的防禦大大減弱了(實際上,?個人認為古八陣是一種組合的陣型,個個部分排列成古八陣,然後再組成一個更大的陣勢。

  其中,還應有各種陣型之間的變化方法,不過今天已經都不可考,而這些東西才是我國古陣精髓之所在,窮究與各陣型的排列方式與形狀,只不過得其形,而不得其神。不過是我國古陣的皮毛而已。),在缺乏足夠騎兵的情況下,使用步兵排列的陣形向機動性極強的騎兵進攻仿佛並不可能,因為戰況不利的時候,騎兵可以隨時脫離戰鬥,或者迂回進攻側後方向,所以說,采取方陣或者圓陣的陣形在野戰中對騎兵進行防禦還是合適的。

  宋的本朝八陣錯就錯在不應該搞這麽多花點,如果方陣能夠奏效的花,幹嘛把事情複雜化,非得搞出個不倫不類的八陣呢。看來這也是脫離了實際戰陣文人的產物。當然也不排除《武經總要》的陣圖不準確的可能。

  宋軍中騎兵十分缺乏,隻佔全軍總數的七分之一,騎兵中又往往有十之三四無馬(《李衛公問對》中,李靖主張在騎兵營地設置木馬,以利於騎兵訓練上下馬,真不知道這是因為缺馬還是因為習慣如此,不過可能是現代鞍馬的來源也說不定)。最高曾達十之八九無馬.如劉光世軍五萬二千人,僅有三千多戰馬,可見宋軍缺馬到何種地步。另外宋馬體形較小,一般約1.36米,按現在的標準也不算大馬.韓世忠曾向高宗獻馬一匹,“高五尺一寸,雲非人臣敢騎”,約合1.58米,而這已是宋朝罕見的大馬了。為了對付遊牧民族騎兵,宋代在陣形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企圖在野戰中以步抗騎。兩宋時期個人認為有兩種陣形值得一提,那就是宋代的弩陣和疊陣。

  弩陣是一種發揚蹶張弩(一種用腳蹬拉上弦的弩,威力要比用手上弦的臂張弩大)威力的陣形。分成三列,從後至前,第一排上弦,第二排上箭進弩,第三排瞄準射擊。運用時,第三排射擊後,則通過兩列之間的空隙,回到第一排身後上弦,第二排進弩之後,進入瞄準射擊狀態,如此循環反覆。獲得持續的較密集的遠程打擊能力。疊陣是宋代四川吳氏兄弟創立,見於《宋史》,也是分為三列,刀槍持長兵者居前,弓在後?最後為神臂弩或者為踏蹬弩。

  這是接近實戰要求的,作戰時,全軍跪坐,當敵接近至100步時,令一神臂弓手起立射之(這是為了測距),若可入敵陣,則神臂弓手俱發.敵接近至70步時,令一平射弓手起立射之,若可入敵陣,則平射弓手俱發。當敵至拒馬,則槍兵與之肉搏。如此,使用遠程打擊武器層層攔截防禦,削弱敵騎兵迅速機動的能力,使野戰中步抗騎成為可能。

  下面再來談談明軍陣形。到了明代中後期,由於火器的大量使用,使得冷兵器時代較為密集的隊形會造成較大的傷亡。而東南沿海地帶,平原較少,山地較多,大型陣勢展不開。而面對倭寇在我東南沿海劫掠的威脅,倭寇中有不少是屬於流浪武士,單兵作戰能力強,使用武士刀等兵器,尤其善於“跳戰”之法,采用較為松散的陣形,明軍在遇到凶悍的倭寇時,往往陷於被動。所以戚繼光發展了一種小集中,大分散的鴛鴦陣,由大陣變小陣,

  由密集變為疏散,這是陣形的一種創新。

  戚繼光鴛鴦陣:12人為最基本的戰鬥單位,這一陣形,最前為兩個牌手,分別是長牌手、藤牌手(其中一個為隊長),然後是跟著狼銑手兩名、再次是四個長槍手,最後是兩個短兵手。作戰時以藤牌防護遠程射擊兵器(這時候牌手面向敵人,其余人排成縱隊,其余人躲在牌手後面,),以狼銑為進攻主力,以長槍取人性命,短兵是防止敵人進身,或者長兵疲憊時進攻的。鴛鴦陣的再抗倭戰鬥中得到了成功的運用,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鴛鴦陣是最基本的陣形,還有許多變化。

  比如成兩伍縱隊的鴛鴦陣,這是基本陣;由鴛鴦陣變化的兩儀陣(兩伍分開);?大三才陣橫隊,就是把兩伍並列的隊形變成橫隊,隊長持牌居中,左右各一?狼銑,狼銑左右為兩長槍擁一牌(實際上這還有其他伍交錯排列),短兵在後。。。這是為了在比較寬的橫路上戰鬥運用的;?小三才陣橫隊,“狼銑居中,左右各一長槍,長槍左右短兵和牌,一伍平列”,這是在窄路上采用的陣形;?一頭兩翼一尾陣,把參戰部隊分成四部分,最前者為頭,是正兵,主要的進攻部隊;兩翼為奇兵,保護頭的側後方向,在適當時機進攻敵人的側翼,尾是策應部隊(相當於預備隊),隨時準備增援任意方向。

  清代軍陣,在清代軍陣中值得一提就是太平軍的各種陣法。

  牽線陣:?這是一種行軍的戰鬥隊形,類似於現代的行軍縱隊。行軍時,必下令作牽線陣行走,每個兩司馬執旗一面,後隨二十五人;一百人則張卒長旗一面;五百人則張旅帥旗一面;二千五百人則張師帥旗一面;一萬二千五百人則張軍帥旗一面。一軍接著一軍前進。寬路則分雙行,狹路則單行,魚貫以進。在行軍中,一旦發生遭遇戰,首尾蟠曲鉤連,頃刻聚集,結成圓陣。如果戰事不利,統將敲鑼為信號退卻,仍守牽線陣戰鬥隊形,這時按照路寬,分為十行二十行都可以,但不得斜奔旁走,亦必魚貫而退,牽線陣急趨,敵往往追趕不上,即追上了,見隊伍不亂,也不敢窮追。

  螃蟹陣:這是一種三隊平行配置的戰鬥隊形,中間一隊人數少,兩翼的人數多,形似螃蟹,所以叫做螃蟹陣。這一種陣法,極為靈活,還根據敵情變化極多。

  如敵僅分左右兩隊,就以陣的中隊分益左右翼,也成兩隊。如敵前後各一隊,就合左右翼的前鋒為一隊,以左右翼後半與中間一隊合而平列,以為前隊接應。如敵左一隊兵多,則變偏左陣。右一隊兵多,則變偏右陣。如敵出四、五隊,也分為四、五隊次第迎擊。

  其大螃蟹包小螃蟹陣尤為著名,其法或先以小陣與敵交戰,後出大陣包圍,或詐敗誘追,伏兵四起,將敵包圍。

  螃蟹陣變化雖然複雜,但損左益右,移後置前,運用之妙,在於統將根據敵情,臨時指揮。

  其進退開合的疾徐,只須幾個大旗手嫻習,全軍望大旗向那裡就向那裡奔赴。所以一軍用了幾個大旗手,便可以指揮萬眾,略無參差,提綱挈領,深得以簡馭繁的妙用螃蟹陣(一作蟹螯陣),又稱為荷包陣,也稱為蓮花抄尾陣。)。

  百鳥陣:這是一種使用疑兵的陣法。特別適合平川曠野與敵作戰,以二十五人為一小隊,把部隊分為一百幾十隊,好似天空散布繁星那樣,使敵人驚疑不知人數多少,每隊人數都同,又不知應先攻何處,傍徨不進,每因此被打敗。

  伏地陣:又名臥虎陣,每遇敵人來追時,退卻到水窮山阻的地方,由統將發令,忽地一面大旗仆倒,千旗齊仆到,瞬息萬人幾千人都貼伏在地上,寂不聞聲,積蓄士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