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望族》170.第170章 人以群分(六)
  第170章 人以群分(六)

  沈玨嘻嘻哈哈,話題卻一個勁地往沈琴、沈寶身上引,沈瑞哪裡還不明白他在想什麽,恨鐵不成鋼地瞪著他道:“你這傷還沒好呢,就忘了疼?這是想要關心關心沈珠,就不能長長記性?

  沈玨收了嬉笑之色,正容道:“不管怎地,沈珠到底姓沈哩,總不能平白讓外人欺負了去!”

  沈瑞輕哼一聲道:“不想白欺負還能如何?難道還想著登門問罪?別說是問罪,就是滄大伯這裡,少不得還得俯身低頭去賠不是!”

  沈玨皺眉道:“禦史呢?沈珠是生員,有功名在身,建昌伯就任由下人杖責,未免太猖獗。作甚還得滄大叔去賠罪?”

  沈瑞看了他一眼道:“玨哥這是心中不平,想要為沈珠討公道?還是你真是以為,這世上沒有尊卑高下,真的有公道可言?”

  在京城建昌伯勢大,在松江時,沈家何曾不勢大?

  沈玨一噎,訕訕道:“那此事就這麽算了?”

  “本不過就是一件小事,難道還要非得鬧大了,讓京官勳貴都曉得滄大伯族侄衝撞了國舅爺,得罪了張家?”沈瑞反問道。

  沈玨撇撇嘴:“沈珠走路,對方騎馬,怎麽個衝撞法?定是沈珠嘴巴臭,說了什麽難聽話,才引來這場禍事。”

  “這不挺明白的麽?前面還那麽多廢話。”沈瑞白了他一眼:“要是建昌伯真的無緣無故就隨意責打良民,那不用旁人,今上也不會縱容他。”

  弘治皇帝是出了名的仁君,之所以對張家兄弟沒有太過約束,除了因張皇后的緣故“愛屋及烏”外,也是因張家兄弟沒有觸犯他的底線。

  至於張家兄弟的“盛名”,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帝王心術,一個四下裡得罪人的外戚,說不得比邀買人心的外戚更容易讓人安心。

  沈玨先前有些為沈珠抱不平,不過想到沈珠那張嘴,說話恁地難聽。平素族兄弟之間,無人與之計較,可外人哪裡會慣著他,說不得還真是禍從口出。

  沈玨往榻上一坐,支棱著下巴道:“那沈珠得罪了張小國舅,以後的前程會不會有礙?”

  沈瑞想了想道:“不好說。建昌伯未必會記得此等小事,可難保以後不會有人挖出來。”

  沈珠要是不中進士還罷,中了進士入了官場,就難免有傾軋紛鬥。舊事翻出來,說不好還真能斷送沈珠前程。衝撞了建昌伯的人,哪位上官敢提挈他,不落井下石踩兩腳都是厚道的。

  昨日路口之事,與建昌伯來說,不過是芝麻大的小事;對於沈珠來說,卻是難以化解的大事。

  沈玨歎了一口氣道:“沈珠這性子,還是安安生生待在松江好。守家在地的,又沒人與他計較。”

  正如沈瑞所說,對於建昌伯來說,昨日之事不過是芝麻綠豆大的小事。

  要不是沈珠橫衝直撞地從胡同口裡衝出來,差點驚了建昌伯的馬,過後又口出不遜,建昌伯也懶得與他計較。

  對他來說,既是叫人打了幾十棍,教訓了沈珠的出言不遜,這件事也就過去了。

  待沈滄親自登門,送了禮單與拜帖,建昌伯反而有些不自在。

  他不怎麽想見沈家人。

  不過沈滄畢竟是戶部左侍郎,不是尋常小官,既親自過來,總要見一見。建昌伯就吩咐人將沈滄請到客廳奉茶,自己正了正衣冠,過去待客。

  因大明選妃慣例,為防外戚乾政,後妃都選自民間,當今皇后張皇后亦是如是。

  張皇后之父不過是秀才,以鄉貢身份入國子監讀書。張皇后能從眾多民間仕女之中脫穎而出,選為太子妃,相貌自然是不俗。

  建昌伯張延齡是張皇后胞弟,今年二十五歲,尚未蓄須,安生說話時,還真是斯斯文文好風儀。

  雖說他沒存害人之心,可沈珞到底是因他而亡,張延齡心中多少有些心虛。要是沈家子弟多還罷,沈家又是三房只有這一根獨苗。只因他一個疏忽,使得手下犯下這等絕人血脈的大孽,他每每想起心裡也不自在。

  對著沈滄時,張延齡就將身上倨傲掩了,一副溫和守禮模樣。

  待聽到沈滄是為族侄魯莽衝撞請罪來的,張延齡便道:“沒想到那出言不遜的秀才真是沈侍郎族親,早知如此,我昨日不與他計較也罷!他直愣愣地衝出來,險些驚了我的馬,我也不是擔心自己如何,只怕他出事。沈侍郎也曉得,我是外戚,多少言官禦史盯著,但凡有半點不是,都要被那些老爺子翻來覆去嚼舌,使得皇上與娘娘為難。要是昨日他真傷在我馬蹄下,那些禦史言官才不會去理會原委如何,說不得次日就上彈劾折子,告我一個‘內城縱馬、踐踏良民’的罪過。”

  這是張延齡的真心話,說的也懇切。

  沈滄見他如此溫和,同傳聞中桀驁無禮的張小國舅判若兩人,越發覺得傳言不可信。

  他宦海沉浮幾十年,哪裡瞧不出真假

  張延齡所擔心的事,也不是沒有過。只因他是皇親國戚,即便受帝後疼寵,可也背了不少罵名。

  沈滄不由有些不好意思:“是下官沒有約束好族人,給伯爺添麻煩了。”

  張延齡擺擺手道:“無事,無事,沈侍郎不怪我越主代庖管教令族侄就好了!”說到這裡,猶豫了一下,道:“聽聞沈侍郎膝下猶空,莫非這族侄,是沈侍郎擇選的嗣子?”

  想到這個可能,張延齡有些後悔。

  雖說沈家並不知曉沈珞落馬的真正緣由,可張延齡卻記在心上。在他看來,總要尋個機會還沈家一個大人情,將這段恩怨了了。他向來恩怨分明,不願平白擔這段罪孽。

  昨日那小子要真是沈家嗣子,他抬抬手放過就是了,教訓起來也沒甚意思。

  沈滄聞言,忙搖頭道:“非也。只是隔房族侄,下官嗣子已定,另有人選。”

  張延齡聽了,露出幾分興致:“那我也恭賀沈侍郎後繼有人。沈侍郎選中人選,定是人才出色,待日後見到,我倒是要仔細瞧瞧。”

  兩人一個是文官,一個是勳貴,素無往來,說到這裡,已經是言深交淺。

  沈滄因張延齡曉得自家事,心中隻覺得怪異;張延齡察覺出自己失言,神情淡了下來,輕咳一聲,端起茶來。

  沈滄見狀,便起身告辭。

  張延齡打發管家送了出去,神色便轉為輕松。

  沈家選了嗣子也好,以後他提挈一把,也算平了前事,省的自己心裡不安生。

  想到此事,又想起伯府下人,不少借著是張家老人,以前服侍過先國公爺與國公夫人,他這個主人待下又向來寬和,沒少打著張家旗號在外狗仗人勢,連帶著自己的名聲都被牽連,張延齡就心中恨恨,打定主意要攏一攏盡數發賣到鹽場去,不能再留了。

  張延齡怒氣衝衝正想著,就聽有人道:“這是怎麽了?沈滄哪裡得罪了你?”

  張延齡見了來人,忙起身道:“大哥怎麽來了?”

  來人三十來歲,面白如玉,穿著半新不舊紫貂大氅,立著一雙丹鳳眼瞪著張延齡,不是旁人,正是張延齡胞兄——壽寧侯張鶴齡。

  “怎麽,大哥還來不了了?”張鶴齡輕哼道。

  張延齡忙將兄長讓到上座,賠笑道:“這是哪裡話?大哥不是應酬多麽,哪裡像弟弟這麽清閑。”

  張鶴齡上首坐了,抬了抬眉毛:“你昨日鬧出那麽大動靜,今日又引得一個侍郎登門賠罪,我自然要過來見識見識張伯爺的威風。”

  張延齡摸了摸鼻子,訕訕道:“傳到大哥耳中了?”

  “你使人在馬路上杖責儒生,難道就不曉得會傳開?”張鶴齡皺眉道:“昨日之事還罷,是那小子衝撞你在前,也不怕鬧到禦史跟前,只是不好再鬧大。沈滄既登門賠罪,此事就到止為止,不許你再鬧騰!”

  張延齡想要吐血,苦著臉道:“大哥,我冤枉!我沒有再鬧騰啊,這不是好好陪了沈滄吃茶,也收了他的禮麽?我又不是孩子,哪裡還不曉得輕重?”

  勳貴與文官不是一系,他在勳貴圈裡交好哪個,得罪哪個,今上都會一笑而過,不會放在心上;要是他與京中堂官有所往來,不管關系是交好還是交惡,今上都要思量思量。

  張鶴齡見他沒有由著性子犯渾,心中頗為意外,又帶了幾分欣慰,點頭道:“到底是過了年,長大了一歲,我家二郎也開始懂事了!”

  張延齡訕笑兩聲,暗暗松了一口氣。兄長越來越愛嘮叨,幸好不知曉重陽節賭馬的事,否則還不知要念叨成什麽模樣。

  *

  沈滄這裡,從建昌伯府出來,上了馬車便陷入沉思。

  建昌伯待人溫和,說話亦斯文有禮,沈滄開始隻當是傳言有誤,後來卻察覺出不對來。建昌伯在他跟前,言談似乎過於客氣,有幾分刻意交好之意,且對沈家之事又過於關注了。

  沈家與張家並無舊交,以張家如今之勢,建昌伯也不無需將沈滄這個侍郎放在眼中。

  可要說他對自己存了惡意,委實也不像。

  一時之間,沈滄也猜不到原委。只是建昌伯這是友非敵的態度,說到底還是好事,要是因此張沈兩家交惡,自己不怕,可沈家子侄以後在仕途上說不得就要受牽連……

   月票掉到第十六了,求月票,衝擊第十五,14到17之間,總共就差10票,望族能不能進前十五,就求大家幫忙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