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俊看得有趣,遂問身邊圍觀者:“敢問足下他這是怎麽了?”
“我也不甚清楚,只是聽說有人在此祭天,我閑來無事,就來看看熱鬧。”
“……”
蓋俊不由無語,轉問另一人。這人倒是清楚前因後果,青年是幽州人,本是遼西郡的小吏,太守觸犯律法,押送進京治罪,他聽說後立刻棄官,一路相隨,如奴仆一般伺候左右。如今太守罪名已定,將發配交州日南,他打算同去,因此臨行前在此祭拜祖先。
袁紹也聽了明白,和蓋俊相視一眼,均感大奇。
漢代郡一級只有太守、和丞(長史)兩人為朝廷親自任命,其余人等都屬於吏,吏全部是太守親自任命,也就造成了他們視太守如父君。說是這麽說,平日裡或許如此,而一旦涉及到自身,還哪能真待之如父君。這太守被發配不毛之地,可以肯定已經沒有前途可言,青年仍然不離不棄,確實是有點意思,雖然不乏作秀的嫌疑。
袁紹問道:“他姓甚名誰知否?”
這人仿佛什麽都知道,回道:“複姓公孫,單名一個瓚字,好像是盧尚書的弟子。”
又一個梟雄登場了!
蓋俊雙目爆射出精光,直刺公孫瓚。
察覺蓋俊神情有異,袁紹不解道:“怎麽了?”
蓋俊看向袁紹,面色古怪,“怎麽了?若非他阻擋了你八九年,整個天下都是你的了。可惜你不知道這一點,不然你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殺死他?不對,以你現今的地位,殺死他是輕而易舉的小事。”口中說道:“我曾詢問過盧尚書他弟子中可有出類拔萃者,盧尚書說了一個名字,就是公孫瓚其人。”
袁紹恍然,他倒忘了其父蓋勳和盧植都是馬融弟子。“這麽說來你二人還有些淵源。是否上去攀談幾句?”
蓋俊自然明白袁紹話中意思,既然有淵源,公孫瓚又有出名之心,何不成全了他。他二人一個是大漢國青年中第一人,一個是少年中第一人,假使公孫瓚能夠和他們認識,不難想象名氣立馬激增,為天下所識。
蓋俊猶豫了,做這種事可不見得能討到好,尤其對袁紹而言。不過袁紹似乎生了愛才之心,也不願掃他的興,遂點了點頭。
二人脫群而出引起了公孫瓚的注意,目光炯炯,直視過來。
蓋俊袁紹心裡同讚一聲,公孫瓚年約二十三四歲,生得高大威猛,難得的是面如冠玉,很是符合漢代人的欣賞標準。就憑這副好皮囊,他未來必會出名,別不信,當今就喜歡以貌取人。
“兩位是……”公孫瓚朗聲問道。
“他好大的嗓門,不下子源。”蓋俊感到耳朵一麻,說道:“我姓蓋名俊,字子英,敦煌人。家父與尊師盧尚書同是馬南陽弟子,你我有同門之誼。”
“射虎滅蝗蓋子英!”公孫瓚嗓門奇大,他這一喊,圍觀之人沒有聽不到的,紛紛交頭接耳,直言能見到名聲赫赫的蓋子英,不虛此行。
蓋俊苦笑道:“這位是我大兄,姓袁諱字本初。”
袁紹微微頜首。
“天下楷模袁本初!”公孫瓚又是一聲暴喝,面露驚喜。
袁本初三字一出,場中為之一靜。蓋俊出名是出名,卻沒有什麽影響力,袁紹則不同,他代表著天下第一門閥袁氏,換句話說只要他一句話,就可以讓你飛黃騰達。這股力量太可怕了,也讓人心向往之。
公孫瓚拱手道:“見過二君,某姓公孫,名瓚,字伯珪,遼西令支人。”
蓋俊解釋道:“我們本是來北邙山策馬郊遊,意外聽到公孫兄感人之舉,特來一見。”
公孫瓚揮揮手道:“什麽感人之舉,此是人臣分內之事,不足誇耀。”
袁紹笑笑,問道:“伯珪有子嗣否?”
公孫瓚搖搖頭。
袁紹說道:“日南距離京都何止萬裡之遙?乃是蠻荒之地,你若有個三長兩短,對列祖列宗如何交代?”。
公孫瓚眉頭一皺,咬牙道:“我是庶子,家族傳承自有嫡子,我對誰交代?”
“原來他也是家族庶子。”袁紹被他的話觸動了心弦,臉上淡然之色盡失。越大的家族對出身越敏感,再沒有人比他更清楚身份之苦了。他守孝六載,為何?真的是為親情嗎?這話說出來恐怕連他自己也不信,還不是為了養名,以彌補出身低微的缺陷。那可是人生最美好的六年時光啊,與公孫瓚不顧生命危險去日南何其相像。
他似乎從公孫瓚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樣出身低微、同樣年輕熱血、同樣才貌出眾、同樣有著向上爬的野心,同樣想向世人證明庶子絕不會比嫡子差,甚至更好,即使他所擁有的資源有限,同樣……
良久,袁紹緩緩說道:“伯珪,你很好!放心的去,不出五百裡,必得旋返。”
蓋俊和袁紹相處日久,很明白他的心情。同時暗暗慶幸自己很走運,若他為庶子,能夠爬到袁紹、公孫瓚後世的地位嗎?他不敢肯定。
公孫瓚強忍喜意,不敢置信的問道:“袁君此是何意?”
袁紹笑而不答,蓋俊代言:“如你所想。有大兄相助,公孫兄無憂了。”
公孫瓚深深一揖:“多謝袁君!”
袁紹說道:“倘使不棄,你可叫我大兄。”
“此我願也!大兄在上,請受瓚一拜!”這一次公孫瓚一揖倒地。
袁紹扶起公孫瓚,“伯珪不必如此,快快起來。”
蓋俊一旁問道:“伯珪,你此番來京,盧尚書沒有幫襯你一把嗎?”
公孫瓚苦笑道:“怎麽沒有,要不是老師提前放出風聲,哪來這許多圍觀之人。”
蓋俊聽得直搖頭,這算幫得什麽忙,盧尚書到底是放不開顏面。
袁紹慨然一歎道:“伯珪,似你這等人才定然不會泯沒眾人間,成名是早晚的事,然而世道艱難,想要一帆風順太難了。愚兄別的本事沒有,唯有讓你少走些冤枉路。等你回來,用不多久,必有個孝廉名額落在你頭上。”袁紹止住公孫瓚下拜之勢,續道:“愚兄薄有名聲,身世為世人察知,想來你也知道愚兄為何會這麽做。對,我的出身和你一樣,我走過的路,不想你再走一遍。若你能理解我心,就無須再拜了。”
袁紹這番真誠話語,別說公孫瓚,連蓋俊都感到動容。
這就是後世雄踞北方的霸主風采。
什麽外寬內忌……
什麽色厲膽薄……
什麽好謀無決……
歷史上對他的評語在他看來全是渣,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