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接戰
其實遊牧民族雖然騎兵眾多,但是打中原王朝的軍陣也不是很好打。不少人因為元清兩朝,總會有一種在這個時期騎射無敵,弓騎包打天下的想法。
這是因為我們離那個時代太遠了,所以總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象,比如這些:
大秦踏張殲星弩;
古希臘貧鈾穿甲投石兵;
蒙古核動力弓騎兵;
赫梯偏導護盾戰車;
這些堪稱史吧四吹。
混過歷史類貼吧的人都知道這個,與此類似的還有水冷諸葛連弩,大唐斬艦刀,大宋反物質神臂弓,羅馬力場盾等等各種傳說裝備,這些都成梗了。
回到蒙古弓騎兵,其實所謂的風箏戰術隻存在於欺負盔甲薄弱的流民山匪,什麽邊跑邊射射死重裝部隊基本都是做夢,現實世界可沒有血條,沒什麽射中了就強製扣一點生命值的設定,你射不穿盔甲、射不中要害就是沒傷害。
其次,中原王朝的軍陣並不僅僅是一人一根祖傳長槍就上陣捅人了,軍陣永遠配套精銳騎兵和遠程打擊力量,可能有些朝代騎兵不足,但是遠程打擊力量可是一點都不缺的。
最後,騎兵的騎弓也不尋求更高的力量,因此面對步兵,真比較射程和力量的話,騎兵弓反而吃虧。因為在馬上騎射,哪怕有馬鐙的存在,開弓的話也只能依靠雙臂的力量,不像步兵站在地上,可以腳踏實地的借助腰腹發力,可以開更硬的弓,所以騎弓在這方面怎麽都比不過步弓的。
所以弓騎在歷史上一直都是一種騷擾性力量,並不是主力。
而明軍軍陣對蒙古騎兵傷害能力最大的就是各種遠程打擊力量,所以面對這樣的軍陣,蒙古人肯定會先行派騎兵用最散的陣型去消耗明軍的遠程打擊力量。
這種程度的騷擾看似熱鬧,但其實對明軍造成不了多少傷害,但是明軍卻不得不還擊。
畢竟這支明軍雖然是邊軍,但是訓練程度也就那麽回事,要是光挨打不還手,那用不了多久士氣就掉光了。
所以明軍面對蒙古人的陽謀還就得去還擊,消耗箭矢和消耗士氣你總得選一樣,這就是沒有精銳騎兵力量的壞處。
這也是騎射的另一個重要的作用,削弱方陣組織度(士兵躲箭導致陣型松散),射完之後衝擊騎兵衝臉(會有士兵逃跑或其他應激反應進一步擾亂陣型完整),重複上面步驟直到把敵人陣型衝散為止,殺傷只是次要。
但明軍這種程度的還擊注定不會有太大的收獲,一邊是緊密的軍陣,一邊是陣型很散的遊騎,蒙古人不用怎麽瞄就能把弓箭射到軍陣裡去,明軍的步弓威力雖然更大,但是很難射中高速移動的蒙古人。
達延汗麾下都是輕騎,畢竟是來搶東西的,帶重騎什麽的也不太方便。
所以就算達延汗佔據著兵力優勢,也不敢直衝明軍大陣,只能各種佯攻試探,慢慢消磨明軍的箭矢和士氣。
等到這股明軍的遠程打擊力量都耗盡了,那就只能被動挨打了,到時候就崩潰了,就到了突騎們進攻的時候了。
這樣的話最後的傷亡也會比較少。
“加強周圍的哨探,特別是大同方向。”達延汗囑咐到。
他看著這股明軍的舉動,更加篤信他們是在等援軍了。因為正常的明軍碰到這種情況,都不會在原地不動的,而是會積極的突圍,在遠程打擊力量耗盡之前找到城池的庇護。
而現在這股明軍明顯沒有要突圍的樣子,肯定是有所依仗的,不是在等援軍是在等什麽?
“另外嚴令各部立刻拋下戰利品來這裡匯合,不聽令者別怪我事後不客氣!”達延汗又下令道。
他對明軍援軍的到來並不緊張,戰爭的主動權在他,他不認為明軍有什麽辦法能夠爭取戰爭主動權。
隨著蒙古的偵騎四出,在大同裡駐蹕的朱厚照終於接到了王勳和張輗的求援書。
在得知蒙古人主力就在應州北邊的時候,朱厚照高興的跳了起來。
“還等什麽?立刻出兵救援大同軍!”朱厚照立刻說道。
“不可啊,陛下,我們只有四萬五千人,敵人卻有十萬之眾,貿然出擊肯定不是上策,不如在大同府等到宣府邊軍和新軍四萬人到達之後,再出城救援大同軍…”江彬立刻站出來反對道。
“宣府邊軍和新軍到達怎麽也得等到三四日之後,現在大同軍估計已經和北虜交上戰了,等我們趕到戰場的時候,已經是六七日後了,那時候大同軍估計都已經被北虜吃乾抹淨了,那我們還去幹什麽?給大同軍收屍嗎?”朱厚照怒聲道。
大家都知道朱厚照說得有道理,但是皇帝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們決策了,誰都不敢說讓皇帝冒什麽風險。
“陛下!”江建功咬咬牙站了出來,“請允許我帶著三萬…兩萬五千新軍和五千騎兵前去救援大同軍,陛下坐鎮大同府即可…”
其他人聽了也是連連點頭。
江建功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大同軍肯定要去救,他沒辦法見死不救,但是皇帝肯定是不能帶出去的,把皇帝留在大同城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大同城兵力空虛,所以還要留下兵力保護皇帝的安全,而且留的少了還不太放心,所以江建功才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糊塗!你這是要弄成添油戰術嗎?伱不知道這是兵法大忌嗎?”朱厚照劈頭蓋臉的罵道。
江建功被罵的不吱聲了,已經視江建功為眼中釘的江彬也沒有幸災樂禍,而是繼續去勸說朱厚照。
在這一點上,江建功和江彬默契的達成了一致。
這讓江建功對江彬的看法好了那麽一丟丟,雖然在他看來江彬壞的腳底流膿,但是江彬還是有腦子,能溝通的人,這點就比很多人強了。
爭論持續了一個下午,越來越多的消息證明大同軍是真的遇到蒙古人主力了,但他們還沒爭論出一個所以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