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擺爛》第378章 改王號之爭
  第378章 改王號之爭改王號?
在場的大臣已經被弄得警惕心拉滿了,他們明白朱厚照今天是不會那麽簡單的提出改王號這個要求的,其中必有深意.
改王號這個事在明朝已有先例,所以在場的大臣對此肯定比較好接受,但前提就是不要改成什麽比較敏感的王號。

“不知陛下想把荊王殿下的王號改成什麽王號?”楊一清硬著頭皮開口問道,梁儲還沒緩過勁來呢。

“朕覺著吳王這個王號不錯”朱厚照十分乾脆的說道。

“吳王.”

雖然在場的大臣們心中已經有所準備了,但是聽到朱厚照的話之後,心中還是一驚.
楊一清忍不住抬頭看向朱厚照,想從他的臉上看出一些東西,但什麽都沒看出來
在場的人政治敏感性都很高,自然知道吳王這個王號意味著什麽.
吳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前的王號。

光這一點就夠敏感的了,之後明朝藩王被受封吳王的例子只有兩例:

朱橚,太祖第五子。洪武三年封吳王。七年,有司請置護衛於杭州。十一年春正月甲戌,改封吳王橚為周王。

雖然不太清楚朱元璋為什麽會封第五子為吳王,但是他肯定意識到吳王這個封號背後的政治意義,這個王號對當時的太子朱標肯定是有不利的影響的,所以就主動改封了。

朱允熥,朱標之子,洪武十一年出生,封郡王。建文元年,封吳王,建藩杭州,未就藩,靖難之役起。燕王入京師後,降封廣澤王,居漳州。1402年九月,召還,廢為庶人,錮鳳陽。

朱允熥絕對是朱允炆最有力的皇位競爭者,因為他是朱標嫡長子朱雄英的同胞弟弟,是朱標的嫡次子,他的母親是朱標的原配太子妃常氏,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兒,藍玉則是朱允熥的親舅舅,出身比較高。

而朱允炆在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呂氏只是朱標的次妃,而呂氏的父親則是元朝的降臣,朱允炆在出生的時候名分只是庶長子。

但是後來常氏早早去世了,朱標便把呂氏給扶正了,成為了太子妃,而朱允炆也從庶長子升級為嫡長子,而比朱允炆小一歲的朱允熥還是嫡次子。

而在朱標猝然離世之後,皇位繼承人的問題又擺到了朱元璋的面前,其實選誰只是朱元璋一句話的事情,一個是朱標原配的嫡次子,一個是朱標繼室的嫡長子,無論選誰朱元璋手下的大儒都能為其找到繼位的合理依據。

但朱元璋明顯想的更多一些,他憂慮的是藍玉,朱標在世的話,還有可能駕馭得住藍玉。朱標一去世,他這兩個兒子,無論是朱允炆還是朱允熥都不太行,而這時朱允熥的出身就成了劣勢了.
也就在朱標去世的第二年,朱元璋就把藍玉給殺了.
朱允熥是在建文元年被封為吳王的,而在建文元年朱允炆已經開始用實際行動削藩了,他在這種情況下給朱允熥這個王號多少都有些捧殺的意味在
說了這麽多,就是為了說明吳王這個封號在明朝是非常的敏感的。而現在朱厚照要改朱厚烇王號的則能被解讀出各種各樣的意義。

在場的人能做到這個位置,都是心思敏捷之人,很快就把這件事給分析的差不多了.
然後他們一個個都感覺頭皮發麻.
“陛下不可,吳王乃太祖開國之前的王號,豈能輕授於人?請陛下打消此想法”梁儲肅聲說道。

“吳王雖然是太祖開國之前的王號,但也不是沒有授予宗室的先例,諸卿不必過於敏感.”朱厚照開始裝糊塗了。

“陛下,此一時非彼一時了,陛下此舉會讓天下人誤解,嚴重的話會讓天下震動、國家不安的啊.”楊一清也肅聲說道。

現在的大明皇家的形勢和國初大不一樣了。朱橚被封為吳王時,上面有太子朱標壓著。朱允熥被封為吳王時,朱允炆已經有嫡子了。但現在大明的情況是大明的儲位空懸,朱厚照一直沒有子嗣,那這個時候就能解讀出來的意義就比較明確了
畢竟朱元璋是從吳王成為大明皇帝的,現在又一位吳王出現了,而且深得帝心,所以此事透露出來的信號就很明顯了
在場的其他大臣也紛紛激烈的表示反對
而朱厚照還在那裝糊塗,一直在拿另外兩位吳王當擋箭牌,不斷的和眾位大臣爭辯
諸位大臣現在對朱厚照的心思洞若觀火,也都清楚朱厚照這麽做的目的。

朱厚照要改朱厚烇的王號為吳王是一個很明顯的政治上的試探,就是為了向天下人表示他有意立朱厚烇為儲君的意願,去試探天下人的反應.
這在政治上是很常見的一種手段,畢竟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要想達到一個政治目標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緩緩圖之。

可能朱厚照的最終的政治目標是立朱厚烇為皇太弟,這是一個幾乎不太可能達成政治目標,因為在制度和法理上的阻力非常的大,也會觸動非常多人的利益。

如果直接下旨封朱厚烇為皇太弟,那所有的矛盾就會瞬間激化,所有的問題都會瞬間爆發,在政治上完全失去了轉圜的余地,這會讓朱厚照非常的被動,哪怕他是皇帝,也根本頂不住這強大的反對的力量。

但是換一種策略就不一樣了,如果把這大的政治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的政治目標,把實現這個政治目標的時間拉長到五年甚至十年,那政治上轉圜的余地就很大了,這等於把實現這個政治目標的問題放在這五到十年間去解決了,這樣做朱厚照完全就進可攻退可守,他可以在此期間不斷的去拉攏分化反對力量,日拱一卒,最終達成其政治目標。

畢竟政治就是一門妥協的藝術。

不過現在在文官們看來,改封朱厚烇為吳王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中國講究名正言順,朱厚烇成了吳王之後就在一定程度上‘名正’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