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擺爛》第164章 鹽政
  第164章 鹽政
  “借貸?”楊廷和與梁儲交換著眼神,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彼此的意思。“那也行!”楊廷和立刻答應了下來,至於利息多少他根本不在意,因為他根本沒打算還。

“借貸的話需要抵押物,不知兩位閣老用什麽抵押啊?”朱厚烇笑眯眯的說道。

“還要抵押物?”楊廷和驚訝的問道。

“對啊,沒有抵押物就借貸,那皇家銀行的貸款怎麽收回來啊?”朱厚烇理所當然的說道。

楊廷和看著朱厚烇的眼睛,忽然意識到朱厚烇繞了這麽一圈的的真正目的,“不知荊王殿下看上了什麽抵押物?”

“長蘆鹽場!”朱厚烇也不藏著掖著了。

“那不可能!”楊廷和與梁儲異口同聲的說道。

“怎麽不可能呢?”朱厚烇似笑非笑的說道。

“長蘆鹽場事關北方百姓用鹽之事,豈能操之於私人之手.”楊廷和嚴肅的說道。

“皇家銀行是私人嗎?那可是陛下的產業”朱厚烇繼續說道。

“你”楊廷和一時無言以對了。

“楊閣老莫要生氣,有話好好說嘛”朱厚烇笑著說道。“我沒有其他意思,我想和朝廷一起做個生意而已”

“和朝廷一起做生意?”楊廷和驚奇的問道。

“是的,不知長蘆鹽場一年能收多少鹽稅呢?”

“白銀三十萬兩!”梁儲想了一下說道。

“把長蘆鹽場給我經營,我每年除了三十萬兩鹽稅外,再上繳100萬兩鹽稅給朝廷,今年的鹽稅現在就可以付,兩位閣老可以直接把130萬兩白銀提走”朱厚烇用誘惑的口吻說道。

兩位閣老對朱厚烇的話頗為意動,楊廷和還是拒絕道:“鹽場之事,非同小可,直接關系九邊軍糧啊還需慎重啊!”

“我沒說經營了長蘆鹽場就不兌付鹽引了,鹽引我還是會照常兌付的”朱厚烇深深的看著楊廷和。

楊廷和聞言一滯,用探尋的眼神看著朱厚烇,“殿下何必蹚這個渾水呢,這鹽政的水很深啊!”

“楊閣老不用管這個,閣老覺著這個條件可還行?我都衝到最前面了,朝廷就坐收漁利就好了而且這可是每年的經常性收入啊”朱厚烇繼續微笑著說道。

楊廷和深深的看了朱厚烇一眼,“此事事關重大,待我回去想想。”

說完就帶著梁儲離開了。

朱厚烇則坐在原地目送兩位閣老離開
朱厚烇要對大明的鹽政下手了,鹽稅在古代各個王朝都是除了農稅之外的最重要的稅收,但是在大明卻是一個例外。

大明此時的鹽稅一年還收不到一百萬兩白銀。

對比一下宋朝和清朝就知道這個數字有多麽離譜了。北宋在真宗時期,每年就能收鹽稅1200萬貫。

清朝在乾隆年前的全國鹽稅也是1200萬兩白銀左右。

那明朝的鹽稅低是不是讓利給民眾了呢?
也不是,宋朝的一斤鹽售價為50文,清朝的一斤鹽售價為20文。

在嘉靖時期據朱廷立《鹽政志》的記載“嘉靖初湖廣、江西、南京一帶每鹽一斤賣銀三分四分”,而在嘉靖七八年間“湖廣、江西諸處每鹽一斤賣銀一分五厘。南京一帶賣銀一分二厘。”這裡所說的是淮鹽的市場銷售價。

一斤鹽最高的時候能賣到三四分銀子,合300文一斤鹽了,這300文能買上七八十斤的大米了,可見鹽價之貴。

按明代的綱鹽製,持有鹽引的商人按地區分為10個綱,每綱鹽引為 20萬引,一共200萬引鹽,每引折鹽 300斤,或銀六錢四厘,稱為“窩本”,另稅銀三兩,公使(運輸)銀三兩。每年鹽產量是 6億斤,當時一斤折合現在 596克,總量相當於現在的 6.72億斤(洪武、萬歷時期的官方統計,人口還是 6000萬,與北宋中期一樣)。

明朝朝廷的鹽稅收入是:每引得銀 6兩6錢4分,應得白銀 1328萬兩白銀!
可事實上呢,現在大明鹽課本色、折色加起來,鹽稅才不到一百萬兩白銀,每年有一千二百萬兩白銀的鹽稅不知去向。

至於去了哪裡,當然是被太監、勳貴、外戚、武將、商人給一起吞掉了。

所以楊廷和才反應這麽大,這玩意的水太深了,誰敢動啊!

明朝的鹽引原本是開中製,邊商向邊鎮運糧,朝廷給鹽引補償他們,後來開中製敗壞,弘治朝葉淇搞運司納銀製,短期內為國庫納銀百萬,卻導致開中製徹底敗壞,還催生出囤戶這個頑疾。

現在誰掌控大明的鹽政?

不是朝廷,而是囤戶!

葉淇改革出於好心,但官商勾結太會玩了,竟把鹽引搞成類似於“食鹽期貨”的東西。

鹽商已經細化為邊商、水商、內商三類,邊商開中運糧獲取鹽引,將手中的鹽引賣給內商,內商憑借鹽引向官府購買食鹽,再通過水商運送到各地販賣。

這套模式似乎沒啥漏洞,偏偏葉淇改革之後,內商可以直接向官府購買鹽引。

內商裡面的一群財大氣粗、背景深厚者,突然蛻變成囤戶,趁機大量購進鹽引,因為鹽引每年有定額,導致普通內商弄不到鹽引。

接著,這群囤戶又大量支鹽,導致普通內商有鹽引也買不到食鹽,更無法讓水商運去給邊商。

邊商手裡握著鹽引,卻無法換成食鹽,只能把鹽引賤賣給囤戶。內商發現邊商沒鹽引了,也只能向囤戶高價買鹽引,再拿著鹽引去購買食鹽出售。

囤戶等於啥都不乾,就是瘋狂囤鹽引,再勾結官府控制食鹽出貨量,人為造成階段性鹽引、食鹽奇缺,以此壓榨邊商和內商賺取差價,鹽引已經被他們玩成了“期貨”。同時,每年朝廷發放鹽引,實質上變成囤戶發放鹽引,整個國家的鹽政都被操控在囤戶手中!
囤戶是哪些人?

以徽商為主,特指兩淮鹽商,他們背後又有無數權貴撐腰。

而且這群囤戶還沒犯法,人家只是在搞期貨操作,即便官商勾結擾亂市場,大明也沒有相關的法律在約束。甚至,人家修橋鋪路、辦學興教、樂善好施,在家鄉的名聲好得很呢。

政治上的事朱厚烇還暫時不想插手,但是商業上的事他還真想去管管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