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賜名
一行人坐著馬車直入荊王府。朱厚照沒帶他的龍袍,只能先去存心殿去換上朱厚烇的龍袍,反正親王的龍袍和皇帝的龍袍形製都差不多,只是只有皇帝才能用明黃色。
待朱厚照換好衣服之後,朱厚烇就引著他來到了承運殿,劉太妃已經引著王府裡的宗室成員在承運殿等候了。
劉太妃無比激動拜見了朱厚照,皇帝親自來親王府探親,這可是從大明開國以來都沒有的事情啊,而這件事卻發生在了荊王府,這可是天大的恩寵啊!
劉太妃這幾年過的可是非常的滋潤,比著之前反而看著要年輕了一些,把荊王府的擔子卸下來之後,整天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最重要的是朱厚烇真的給她掙臉面啊!
受詔入京就不說了,光祭拜孝陵這一項就夠光耀門楣了,一掃荊王府二十年來的頹喪之氣。
王府的產業也是發展迅猛,蘄州人對荊王府是無比的感恩。
在子嗣方面朱厚烇也特別的爭氣,已經有了一個庶長子,王妃也懷孕了,她已經過上了含飴弄孫的生活了,現在根本沒有需要她憂心的事情了。
每天就是哄哄孫子,然後去文藝工作隊看看有什麽新鮮的節目,日子過的無比輕松瀟灑。
她非常慶幸當初痛快的把荊王府的權利交給了朱厚烇。
朱厚照接受了荊王府眾宗室的拜見,然後溫言問候了劉太妃,劉太妃高興的滿面紅光。
然後他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朱厚烇的庶長子身上。
朱厚烇已經在十八歲的時候,也就是正德七年大婚了,王妃正是劉有容。
在宣德朝之前,藩王的婚娶對象是朝廷給挑選的。在宣德朝之後,都是各王府自己選好人家,然後奏請朝廷請求批準。
雖然是各王府自己挑選,但是宗法對結親的人家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朝廷是不會批準的。
所以秦月蘭雖然是朱厚烇的第一個女人,但她就不太適合成為荊王妃,她畢竟是犯官之後,還落入過賤籍,雖然後來脫離了賤籍,但是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了,所以隻成為了朱厚烇的側室,也在正德七年給朱厚烇生下了庶長子,現在已經有一周歲大了。
其實以劉有容的條件也不太適合成為荊王妃,一是年齡比朱厚烇要大四五歲,二是她是孤兒,算不上良家子女。但是朱厚烇也不願意弄個盲婚啞嫁,反正朝廷裡熟人多,打個招呼就行了。所以劉有容就成為了荊王妃。
除此之外朱厚烇作為穿越者在女人方面一點也沒委屈自己,雖然沒有大搞后宮,但在秦劉二人之外還收了兩個貌美的滕妾。
明朝對親王的媵妾的數量沒什麽限制,是從郡王開始進行嚴格限制的,超過限制數量的媵妾是沒有宗祿的,連媵妾所出的子女都不能上玉碟。
朱厚照逗弄著朱厚烇的長子,眼中滿是慈愛,問道:“你兒子可有名字?”
“才一周歲,還未請名,現在只有小名,小名喚作安兒。”朱厚烇解釋道。
古代因為醫療條件差,新生兒死亡率高,宗室子女一般到了三歲才會請名。
“安兒.”朱厚照喚道,他心裡泛起一陣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他想從身上找出一個禮物送給安兒,但是離京的太過匆忙,根本沒帶什麽珍貴的東西,所以一時有些尷尬。
好在他反應很快,說道:“朕今日見到安兒,甚是喜愛,就賜一名字給安兒作為見面禮吧!”
張太妃和秦月蘭連忙謝恩。朱厚照沉吟了一下,說道:“他是載字輩,五行為土,那就賜名朱載壕吧!”
張太妃和秦月蘭欣喜的謝恩。
而一邊的朱厚烇一口水差點噴出來.
壕?
朱厚照你這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
不過朱厚烇仔細想想感覺這個名字還不錯,首先朱厚照肯定不知道後世的那個梗,所以不存在影射他的想法,而且畢竟是庶長子,嫡庶有別,也不適合取什麽有政治寓意的名字,所以壕字還挺合適,起碼不是什麽生僻字。
所以朱厚烇還是捏著鼻子認下了這個名字,雖然心裡感覺怪怪的。
取完名字之後,朱厚烇就帶著朱厚照回到了存心殿。
這裡已經擺好了酒菜。
兩人先痛飲了一杯,然後朱厚烇把一疊紅色的堅果推到了朱厚照面前。
“皇兄,嘗嘗這個,用這個佐酒甚佳”
朱厚照用筷子夾起這紅色的堅果吃到嘴中,隻覺著入口香脆,滿口留香,不由的多吃了幾顆。
“這是什麽果子,還挺好吃。”朱厚照好奇的說道。
“此物名為落花生,是從海外傳過來的。”朱厚烇笑著說道。
按照真實的歷史花生應該在十幾年後傳入中國,朱厚烇的出現加快了這個過程。
兩人又飲了一杯,朱厚照歎道:“在你這總能見到新奇的東西.”
“那咱們以後可得多走動.”朱厚烇又舉起了酒杯。
酒過三巡,朱厚照的話匣子也打開了,他訴說著他這幾年的煩心事,他的難處,特別是安化王叛亂,劉瑾倒台,還有持續三年的劉六劉七之亂。
朱厚烇默默地聽著朱厚照的訴說,其實比較客觀的說,朱厚照是劉六劉七之亂的責任人,但不是主要責任人。
朱厚照只是加上了劉六劉七之亂亂起的最後幾塊砝碼,其實在弘治朝後期流民已經開始多了起來,在弘治朝各種事情都操於文官之手,封建地主進行土地兼並,讓小民生活的更加困難。
朱厚照也有責任,他登基後已經察覺到主要矛盾了,劉瑾搞政治改革,到後期已經開始搞清田了,而且是那種不看伱什麽身份的清田,這後面不能說沒有朱厚照的影子,但是劉瑾手下沒有一個可靠清廉的政治隊伍,執行的過程中出了一堆的問題。
安化王叛亂就是因為劉瑾派人去清理軍田,為了多收田賦,竟然把50畝算為一頃,引起了寧夏鎮邊軍的不滿,劉瑾的人不僅沒能警醒,還嚴懲逃稅的軍士,導致安化王得到了機會,寧夏鎮的邊軍跟著安化王謀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