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朝廷來人
在做出了這重要的決定之後,朱厚照和朱厚烇都輕松了許多。朱厚烇知道他將要組建的皇家集團雖然名義上是一個行業組織,但沾上皇家就和政治脫不了關系了。
其實搞工業的話,哪怕是蒸汽火車大規模投入使用了,南方的水運優勢還是太大了,而且長江流域還是大明最大的消費市場,在南方搞工業的優勢比北方大多了。
但是大明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在北京!
朱厚烇做到這個地步,想要繼續推進工業革命的話,就不能遠離政治,反而要去利用政治去降低推進工業革命的阻力。
所以他要北上京城,到大明的政治中心去,不僅他要北上,他現在建立的工業體系也要複製一份到北方去,形成南北兩中心的局面。
因為他現在建立的工業體系是他最大的儀仗,是他的政治和經濟資本。
而且朱厚照最大的願望就是征服蒙古,對蒙戰爭將會成為以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戰爭會耗費很多的資源,所以北方需要一套工業體系去支撐朱厚照的對蒙戰爭。
所以之後的趨勢是朱厚烇會把更多的資源投到北方。
朱厚烇準備把蘄州各個工廠的一大半骨乾都帶到北方去,至少得有個三萬人的規模,這樣才能在北方快速的建立起原始的工業體系。
不過把這些人給動員到北方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好在蘄州工廠的不少工人都是這三年來蘄州的北方流民,他們應該對返回北方應該沒那麽抵觸。
朱厚烇已經開始暗暗的放出準備去北方建廠的消息了,讓工人們先有個心理準備。
他不準備立刻進行全面的動員,因為正式的旨意要等朱厚照回北京之後才能下達,況且現在也進入冬季了,就算帶工人們去北京,也要等到開春以後才能做基建,所以他還不著急。
至於朱厚照則放下了心中的大石,悠哉悠哉的繼續去在蘄州遊玩。
不過最讓他喜歡的還是荊王府南門城樓的千裡鏡,怎麽都玩不夠。
這天他正在觀察碼頭的時候,忽然發現一艘船正準備停靠蘄州碼頭,而船上則掛著一面寫著“襄王”字樣的旗子
朱厚照面色一凝,然後就想明白了怎麽回事。
果然沒一會兒荊王府就接到通報,襄王府的使者求見。
朱厚照和朱厚烇召見了使者,得知現任襄王朱佑櫍將在兩天后到達蘄州。
兩人都明白了怎麽回事,朝廷的人終於追上來了.
襄藩是燕王一系最德高望重的一支,就是因為初代襄王聲望太高了,初代襄王朱瞻墡後世被稱為明朝最牛皇叔可謂是實至名歸。
襄王朱瞻墡是仁宗朱高熾的嫡三子,和宣宗朱瞻基一母同胞,兩人關系很好。
因為朱高熾駕崩的非常突然,當時作為太子的朱瞻基在南京監國,朱瞻墡被任命為監國親王,一直到朱瞻基趕回北京登基。
然後就是漢王朱高煦之亂,宣宗朱瞻基南下平亂,仍然任命朱瞻墡為監國親王,等朱高煦之亂平息之後,襄王朱瞻墡則毫無怨言前往封地就藩。
之後宣宗朱瞻基也在壯年駕崩,當時的太子朱祁鎮才9歲,朝中就有人提出了“兄終弟及”,讓襄王朱瞻墡登基為帝的建議。
朱瞻墡聽到風聲連忙上奏朝廷,表明自己不敢覬覦皇位。待到朱祁鎮留學瓦剌後,孫太后帶著朝臣遙拜朱祁鎮為太上皇,隨後與眾位大臣商量未來的新皇帝人選。
由於朱瞻墡在眾位藩王當中,年齡最大,並且向來有賢德的好名聲,在明朝宗室中的聲望很高。所以,朱瞻墡再次被推薦成為皇帝候選人。
《明史》記載,“英宗北狩,諸王中,瞻墡最年長且賢,眾望頗屬。”
孫太后也聽從朝臣的建議,命人取來朱瞻墡的襄王金符,派遣使者火速召朱瞻墡回京入宮。
如果說上次繼承皇位是捕風捉影的事,那這次就是實打實的了,但是朱瞻墡直接拒絕了皇位,拒絕回京,並請求將皇長子朱見深立為新君,建議郕王朱祁鈺監國輔佐。
《明史》記載,“太后命取襄國金符入宮,不果召。瞻墡上書,請立皇長子,令郕王監國,募勇智士迎車駕。”
在景泰年間,朱瞻墡更是多次上書反對廢掉太子朱見深。
朱祁鈺也是拿他這個德高望重的皇叔沒有辦法。
所以等朱祁鎮複辟之後,對這位皇叔也是非常尊敬,多次召入京城。
之後的成化和弘治皇帝也是對襄王一脈禮遇有加,賞賜不斷。
現在襄王叔要來蘄州了,其目的不言自明。
朱厚照知道他自由的日子要結束了,好在他此行的目的已經達成了。
兩日後,襄王朱佑櫍乘船抵達蘄州碼頭,朱厚烇親自前去迎接。
襄王朱佑櫍是一個四十歲左右的胖胖中年人,在見到朱厚照只是小心翼翼的說了一些勸諫的話,這讓朱厚照有些失望。
一日後,南京守備太監帶著南京的官員上百人抵達蘄州,勸諫朱厚照回鑾,由此可見南京的官員是真的閑,一下子能來那麽多官員,不過這種在皇帝面前露臉的事肯定是人人想來。
這上百人的官員裡,最讓朱厚烇注意的是南京鴻臚寺卿王守仁,他對這個後世如雷貫耳的名人還是十分好奇的,不過好奇歸好奇,他是不會去接觸王守仁的。
朱厚照接受了百官的勸諫,但並沒說什麽時候回京的事。
朱厚烇自然是好好招待了來訪的官員,官員們也對蘄州的富庶聞名已久,都趁這個機會在蘄州遊覽了起來,王守仁也不例外,他很快就發現了蘄州的圖書館是個好地方,就一直泡在裡面不出來
如此大的陣仗,朱厚照在蘄州的消息自然是瞞不住了,很快江對岸楚王就派使者來求見朱厚照.
又過了五日,從京城風塵仆仆趕來的大學士梁儲、禦馬監掌印太監張永和定國公徐光祚就來到了蘄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