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3章 匠作坊遷移
朝中的事情,有著三省六部的官員負責,倒是不需要呂布更多的操心,而在以往的時候,呂布經常做的事情就是將朝中的事情交給官員來處置,這樣的話,不僅能夠讓官員有一種君主信任之感,更是讓官員的能力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鍛煉,有著諸多的好處。
而呂布也是樂得清閑,自身更加悠閑的時候,國中的事務還能向著預定的方向發展,何樂而不為呢。
晉國的制度決定了,縱然是有官員,想要從中作亂,也是不可能的是事情,暗中負責監督的官員,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這等制度之下,君主能夠更加的悠閑。
帝王身處高位,在有些人看來就應該是忙碌的命運,但呂布會盡可能的讓帝王變得清閑,重要的事情,君主負責處置,小事情臣子負責就好,這樣的制度才能更加有利於帝國的發展。
否則碰到不明智的君主,豈不是說要出現更多的問題。
而在儲君的挑選上,呂布也是在想著辦法,若是按照以往的規矩,立嫡立長不立幼的話,其實是缺少足夠的競爭的,讓皇子之間有著才能上的比拚,對於皇位合適繼承人的挑選是有著一定的幫助的。
挑選最為英明的君主來繼承皇位,方能讓帝國長治久安。
不過這種事情,呂布暫時不急,皇子尚且年幼,而他正是壯年,還有更多的時間來觀察皇子。
一個國家的發展和穩定,皇帝的作用是起到關鍵的,若是皇帝昏庸的話,將會出現何等的結果。
長安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後,已經進入秋季,呂布來到長安城外的山脈之中,以往匠作坊在並州白波谷,更多是為了防范諸侯的刺探,況且白波谷匠作坊內的機密,對於晉軍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即便放到如今也是如此的。
在晉國平定天下之後,匠作坊若是留在並州的話,難免會有諸多的不便,將匠作坊遷移到長安附近之後,就不會出現運送時間長的問題,到時候晉國與西域諸國有戰事發生的時候,只需要從長安不斷運送輜重前往戰場即可。
而長安周邊有著重兵把守,再加上匠作坊周圍的大軍,想要刺探匠作坊,非是容易之事。
匠作坊的挑選上,必須慎重的,挑選的地方,最好是易守難攻,適合數量眾多匠人的生活,唯有如此,方能讓匠作坊更加的隱秘,帝國的重要秘密不至於說泄露出去。
西域諸國在應對晉軍的時候肯定會有著其他的手段的,表面上看來西域諸國之間有著諸多的錨段,真正等晉軍進攻西域諸國的時候,會產生什麽樣的情景呢,這些國家面臨生死危機的時候,難免會聯合在一起。
在這樣的過程中,對西域諸國進行分化,還是有著很大的必要的,讓這些國家難以聯合,他們的力量相對而言就會分散很多,這就為晉軍的進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不過是動兵,非是短時間的事情,涼州的軍隊在隨後的時間內可能會有所行動,也要等軍中征募的士卒訓練有成之後。
戰爭乃是殘酷之地,若是軍中將士沒有經受嚴格的訓練,便貿然前往戰場的話,將會出現何等的折損。
讓將士在經歷戰事之後,能夠盡可能的從戰爭中存活下來,也是呂布一直追求的。
而今晉軍征戰已經見到了成效,匠作坊的發展仍舊不能停滯下來,大軍擁有了更多的手段之後,對戰敵軍的時候就有了更大的可能。
放到諸侯最初征戰之際,誰能夠想到,十余年的征戰之後,諸侯的大軍會有著這般迅速的發展呢,進攻城池的手段比之以往有了很大的進步,讓軍中將士在進攻城池的時候,會付出更小的代價,對一場戰事而言會有著莫大的影響。
晉軍將領向來追求的就是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軍中擁有利器的情況下,這樣的目的很容易就能夠得到實現的,這對於作戰的將士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
當前晉軍攻破敵軍城池的手段會更加的凌厲,火藥的出現,彌補了進攻方面速度不夠的問題,無論是多麽堅固的城池,足夠數量的火藥,足以讓其坍塌,到時候就是軍中將士與敵軍正面交戰的時候到了。
而晉軍將士在正面的交戰中,向來是不畏懼敵軍的。
匠作坊地址的挑選上,是有著賈詡、郭嘉等人的參與的,讓匠作坊修建的如若堅固的堡壘一般,讓外來的力量難以攻克,有著很大的必要。
當然,長安周邊的地形之中,能夠與白波谷比擬的地方,卻是沒有,白波谷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即便是長安城外有了匠作坊之後,白波谷的匠作坊也不會被停滯。
前往城外山中看了一番之後,呂布還是比較滿意的,待匠作坊修建差不多的時候,並州的部分匠人就會向著長安轉移,他們在長安城外,將會開始新的生活,他們此時距離帝國都城更加的近。
朝中倒是有著不少臣子進言修建皇宮之事,晉國的皇宮比之許都和建業的皇宮要更加的浩大,但是比之昔日長安的宮殿規模肯定是有著諸多的差距的,但是這樣的請求,為呂布所拒絕。
一統天下之後,呂布還會有著其他的動作,而修建皇宮的事情,非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對於物資金錢的消耗也是巨大的,這等事情,非是呂布想要看到的,盡可能的讓晉國的財力得到保證,方能為大軍的征戰積蓄足夠的錢糧。
這等時候,朝中的重要官員並沒有勸說,這也讓其他的官員感受到了皇帝的心思。
不修建皇宮,就不會在更大的程度上勞民傷財,一些官員還以為呂布是想要奉行勤儉之策呢。
隆冬之際,第一批匠作坊的匠人,在並州軍的護送下來到了長安城外新的匠作坊之中。
“聖上,馬鈞、蒲元、程鐵在宮殿外候命。”典韋上前低聲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