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遼東水軍
柳泰道:“晉侯,遼東的水軍不過是為了運送物資前往青州冀州罷了,與晉侯的要求恐怕相去甚遠。”
呂布微微點了點頭,除了荊州和江東之外,恐怕諸侯最為重視的就是陸地上的力量了,這也是公孫家沒有認識到水軍的重要性“水軍之事,關乎重大,不可有絲毫的懈怠,明日柳太守隨本侯前往水軍查探情況。”
柳泰拱手稱是,心中則是對此行不大看好,遼東的水軍是什麽德行,他再清楚不過了。
遼東的水軍之所以難以訓練,也與遼東的天氣有著莫大的關系,到了冬季之後,遼東極為寒冷,水面上亦是會結上厚厚的冰,水軍的訓練就會耽擱下來。
再加上遝氏距離襄平太過遙遠,不便管理,途中很少有村落,來往運送物資消耗巨大。
在呂布佔據遼東之後,就將玄莬、樂浪歸附於遼東,郡治仍舊在襄平,這也是為了方便管理,遼東雖然地形廣袤,但人口不多,這也是惡劣的環境所造成的,此時遼東的守軍約有五千人,沒有了來自高句麗和草原上的威脅,五千兵馬足矣,而且剛剛組建的狼騎正在趕往遼東。
“晉侯,公孫康有一弟,名為公孫恭,公孫康兵敗身死之後就不見了蹤跡,卑職雖盡力查探,卻是沒有得到太多有用的消息。”柳泰道,既然選擇了呂布的陣營,他就會盡心竭力的做事,為的也是能夠讓柳家在遼東繼續強盛下去。
呂布眉頭微蹙,公孫康之弟他是聽說過的,沒想到襄平城破後卻是讓此人逃脫了“無需擔憂,公孫家已經成了過往,即便是公孫恭有再大的能耐,也難以在遼東興風作浪。”
見呂布信心滿滿,柳泰沒有多說什麽,實則在心中則是對公孫恭提高了警惕,公孫家在遼東多年,有著很高的威望,各地支持公孫家的世家不在少數,世家的能量遠遠沒有表面上那麽簡單,各地的官員大多是世家中人,一旦這些人選擇支持公孫恭的話,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或許礙於呂布在遼東,這些人不敢在明面上有出格的舉動,但呂布不可能一直留在遼東。
“遼東經歷的戰亂頗少,不知遼東可有什麽人才?”呂布問道,相比於幽州,遼東就是避難的場所,這些年前往遼東避難之人不在少數,尤其是幽州,一些有才華的人,不願意卷入到紛爭之中,就會前往遼東。
“遼東有才華之人不在少數,只是這些人並不聽從太守府的號令,其中有管寧、邴原、王烈,為當世名士也。”提及這一點,柳泰是比較自傲的。
“讓此三人前來見本侯。”呂布淡淡的說道,在以往的時候,或許呂布聽到有名士,就會前往,但經過的荊州之事後,他對於文人的感官就沒有那麽好了,若是這三人願意在他的治下做事,他會予以重用,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卑躬屈膝的前往。
“管寧是管仲後人,滿腹才華,為人淡泊名利,公孫度曾經邀請不得。”柳泰道。
“哦,竟有此事。”呂布道:“此三人居住在何處?”
“在郡北村落之中,因為管寧等人的到來,原本這個村落沒有太多的人,而今卻是熙熙攘攘,三人就在此談經論道,不問世事。”柳泰道。
呂布道:“稍後隨本侯前往。”
見呂布對三人起了重視之心,柳泰暗中舒了一口氣,若是按照呂布之前的交代,前往傳命的話,他敢肯定三人不會前往太守府,名士也是有著自己的傲骨的,即便是呂布位高權重又能如何。
換上一身普通的衣衫後,呂布一行人前往郡北。
遼東郡中,郡南的發展是最好的,百姓大多聚集在郡南,而郡北則是顯得荒涼了一些。
自從幽州軍攻破襄平之後,一股淡淡的不安就縈繞在管寧的心頭,雖說是避難在遼東,對於天下大勢他還是有一定了解的,而執掌幽州之人卻是如雷貫耳的呂布,若是在之前,管寧對呂布肯定不會有太多的關注,畢竟呂布只是一名武將罷了。
然而呂布取得的功績,卻讓天下人側目,短短數年時間從並州崛起,不僅擊敗了匈奴、鮮卑,還佔據了幽州,兩次擊敗了袁紹,如今更是佔據了幽州、並州和河內河東之地,這等可怕的存在,假以時日,定能在天下掀起更大的波瀾,從呂布的行徑中他能夠看出,呂布是不甘寂寞之人,在穩定了幽州和並州之後,定然不會安心待在邊疆,中原混亂,正是大展拳腳之時。
管寧等三人之所以不接受公孫度的邀請,是因為在公孫度的身上,他感受到的是與野心不相符合的實力,漢室雖然衰落了,一旦有諸侯強勢崛起之後,勢必不會坐視公孫家在遼東稱王坐大。
劉表繼承大統之後,管寧在等待著朝廷的征辟,然而朝廷似乎把他遺忘了一般,也是,荊州從始至終就沒有安穩過,劉表也不會有太多的精力去顧及位於遼東的名士。
“幼安兄,遼東恐怕已經成了是非之地。”邴原擔憂道,在遼東的日子裡,他感覺很安穩,談經論道、教授弟子,給人以很充實的感覺,遠離了俗世的喧囂,缺少了爾虞我詐,倒也讓人安心。
管寧微微搖了搖頭“根矩多慮了,晉侯對待世家的手段或許有些不盡人意,但是對待百姓還是很好的,你我二人在遼東只是過著尋常人的生活,也不會受到波及的。”
邴原歎道:“但願如此吧,漢室微弱,諸侯四起,黎民何時能夠安定,不知彥方兄如何看?”
王烈,字彥方,拜師潁川陳寔,陳寔乃是當時名士,少為縣吏,後為督郵,四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將軍府,複再遷太丘長,故後世稱其為陳太丘,當時潁川名士荀爽、賈彪、李膺、韓融都跟隨陳寔學習,王烈被舉為孝廉之後,三府同時辟命他皆被拒絕,逢董卓作亂,王烈避難遼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