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163章 開書院
  第163章 開書院

  杜如晦還只有四十出頭,就算這是個人均短壽的年代,如果不是疾病什麽的侵擾,再活二十年真的不是什麽問題。

  但是李綱不一樣,人過八十,就等於走到了閻王殿的門口,什麽時候鑽進去都有可能。

  正因為對死亡帶有恐懼,李綱才越活越像小孩子。

  輪椅的出現,讓他不再因為腿疾而只能坐臥。特別是將作監按照太子的圖紙,製作出一架小牛拉著的輕便馬車後,老先生就更坐不住了。

  除了上午雷打不動的會給勳貴子弟們上一節課外,剩下的時間,基本都不會留在東宮裡。

  誰家太子不成年就總是出宮?只有李承乾。

  幾個言官幾次見到太子出沒於長安城內,到底沒忍住,又參了一本。其中,自然不乏羅秋正、黃貴和吳青峰這三位急於立功的。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說的就是皇帝對朝臣的處置權,幾乎是絕對的。早上才遞交奏折,下午的時候,這三位就開始收拾行禮,準備到大唐邊角地區任職了。

  今天是朝廷祭天的日子,作為小金人獎得主的李世民,如何不會借著祭天做點文章。

  祭天、下罪己詔後,他就在地上隨便捏了兩隻蝗蟲,咒罵道:“百姓以作物為食,如今你啃食作物,就是害百姓的性命,如若朕有罪,你就啃噬朕的心肝,不要吃百姓的食量。”

  見皇帝要吃蝗蟲,百官頓時驚恐的勸諫。這些天,老君觀的道士們在孫思邈的帶領下,一直在宣傳預防大疫的方法。重中之重,就是不要吃蝗蟲。按他老人家的話說,蝗蟲自泥沼之內起飛,而泥沼之內多死物,以蝗蟲為食,極易犯病。

  在群臣的狠狠勸諫下,那兩隻蝗蟲,卻還是進了皇帝的肚子。

  生吃蝗蟲,是個人就受不了。

  雖然祭天禮儀中面無表情,但是回到后宮後,李世民就吐的昏天黑地。慘白著臉批閱奏章,結果又看到了言官彈劾太子的奏折,如何能不讓人來氣?

  太子出宮怎麽了?在李世民看來,這次蝗災東宮做的很好,朝廷除了照顧一些孤寡老弱以外,但凡是有手有腳的,就都選擇了抓捕蝗蟲兌換糧食。說起來是百姓們自食其力,但是只要太子的車駕出現在街道上,就會迎來百姓們的稱頌。

  這是大好事,太子怎麽說也是皇族的一員。大唐建立到現在不過十一年,百姓們還沒有對這個朝代形成歸屬感。歷史上無數的實例證明,得人心者得天下。只要能夠獲得百姓的擁戴,大唐就不會走上隋朝的老路。

  百姓們很感恩。

  對於太子給他們安了一個台階的問題,只要不是傻子,就都能看出來。平白無故領取救濟糧,到底是欠了官家,可通過勞作換取,他們就沒這個憂慮了。

  東宮的兌換點一共有兩處,養殖場和長安城外。有精明者發現用乾蝗蟲兌換糧食和肉,總能得到縣令讚揚和額外獎賞後,就不再急著兌換,而是淹死、曬幹了再送過去。

  這樣一來,養殖場也不用在曬蝗蟲這件事上分配人手,兩處兌換點雖然人山人海,但是依舊勉強能夠支撐。

  不過這個平衡,卻在外地遊民的加入下,被打破了。

  關中人很奇怪,盡管發生了蔓延整個關中的災難,可他們就是不願意往別的地方去。明知道長安也在蝗蟲的襲擊下損失慘重,可他們還是不由自主的朝長安聚集,渴望著能找點活計,不至於餓死。

  長安、萬年縣接收了遊民,並且給他們指名了換糧食的方法。

  就算蝗蟲滿坑滿谷,也禁不住這麽多人漫山遍野的追尋啊。

  所以當外地的遊民也加入捕捉蝗蟲的大軍後,一時間,長安城周邊再也見不到成群起飛的蝗蟲了。

  “太子殿下,您以糧食換蝗蟲,確實是個應對災難的好辦法。可蝗蟲就這麽多,下官今天已經聽過很多人抱怨,說捉蝗蟲的人都快比蝗蟲多了。再這麽下去,咱們的糧食還怎麽發?”

  余秋生不愧是一個親民官,六月的炎炎烈日把他從一個白臉書生曬成了黑炭頭,一身官服沾滿了汗漬,鞋子也布滿了補丁。

  輕便馬車上,李承乾和李綱並排而坐,聽著余秋生的訴苦,不由得也發了愁。

  蝗蟲換糧食,對這場蝗災而言,是最直接的處理手段了。可是,外地的遊民剛一過來,這交換就要結束,別的還有什麽辦法?

  “讓本地已經存夠糧食的百姓,先收手吧,濟著外地的百姓先來。現在蝗蟲遠遠沒有抓完,應該還能頂一陣子。另外,遊民的住處,你也得給安排好了,孤覺得,今年不會繼續乾旱,會有大雨。同樣的吩咐,你也告訴何壽一聲,讓萬年縣那邊也照例施為。”

  問清楚太子的吩咐後,余秋生就一路小跑著下去吩咐了。

  這次的蝗災,規模這麽大,他從未想過會是這麽小的影響。

  百姓們都很安分,聽說朝堂裡也沒有因為這件事吵起來。這就好,這就好。

  只要不生亂,再大的災難都會過去的。

  所謂輕便馬車,其實跟後世人力二輪車差不多,最多只有一個折疊起來的頂棚。

  這樣的車子,用來在長安內代步可以,但是出城就不行了。

  於泰死死的攔在車前,死活不肯讓太子出去,要出去也行,必須乘坐將作監製作的那輛內襯鐵板的馬車。就算是這輕便馬車,也必須在侍衛的團團包圍中,才能出去。

  出不了城門,簡直無趣至極。

  所以在李綱的建議下,李承乾便去了李府。

  李綱的孫子李安仁,已經從祖地返回,繼續自己的教書之旅。

  茅草棚子下,是一群守著小土堆寫字的孩子。

  作為小商人和平民的孩子,他們享受不起專門製作的沙盤,更不要說紙張了。每寫完一次,還要自己用木棍把沙土推平,然後重複使用。

  馬車停在草棚外,侍衛都被趕到了車後,免得嚇到孩子們。

  看著孩子們寫字時認真的神情,李綱歎息道:“都說千年文華,可是傳承下來的又能有多少?咱們大唐就算是已經安定了十多年,可識字的人,還是少數啊!小子,你猜猜,咱們大唐識字的人,能佔到多少?”

  李承乾想了想,才試探性的問道:“百中二三?”

  李綱搖了搖頭:“千之一二!”

  “這麽少?”

  李承乾差點壓製不住自己的聲音,千之一二?豈不是說整個東宮都沒幾個認字的?

  “你還以為是怎樣,這還是長安附近的樣子,越是偏遠的地方,就越是不堪,甚至有些貧瘠的地方,縣令沒準都是半瓶子水。讀書難啊!你以為五姓七望憑什麽能傲視王侯?就是因為他們的家學淵源,族中子弟基本都是識字的,做學問的更是數不勝數。把控著讀書人的這幾家,哪怕是在世家裡面也佔據了半壁江山。不然,你以為為何總會有五姓七望的官員被舉薦上來?實在是因為寒門讀書人少,想招收都招收不了多少。而寒門士子,沒有別人的舉薦,也很難進入官場啊!”

  李承乾震驚了,想不到單單識字這一點,在大唐就分出了階級。

  科舉考試,看似是皇帝老爹給平民開的一個通途,不過一估計,應該是對付五姓七望的一個手段。想要清楚五姓對朝堂的影響,就要減少舉薦的力度,爭取從平民中找出不帶著家族勢力標記的人做官。

  可是,這麽做的力度也不夠啊!寒門士子本來就少,就算開了科舉,能有多少選擇?

  看著那些趴在地上寫字的孩子們,李承乾的心裡充滿了酸楚。

  當初他生活的孤兒院就是一個小縣城級別的,雖然自己高考考的很不錯,但是沒能達到減免學費的程度,在高昂的學費面前,他也只能選擇了退卻。如果可能,他還是很希望進大學學習的。

  如今穿越到大唐,不用為學習擔憂,可看到這些跟自己,命運類似的孩子們,也不由得心生感慨。

  腦海中掠過余秋生的牢騷,李承乾忽然有了一個想法,忍不住握住老先生枯瘦的手說:“李師,您覺得,弟子開一家學院,專門教授寒門學子如何?學院的花費,弟子的東宮一力承擔,不管是前來學習的學子,還是任教的先生,都不用為錢財發愁。”

  李綱微微一笑:“就算你開了一家書院又能如何?咱們大唐有多大,你應該是清楚的,書院的先生指教一生,在有生之年能把長安附近的人都教的識了字,就很不錯了。”

  李承乾默不作聲,而是跳到地上,跟一個侍衛要來了橫刀。

  拔出橫刀,在地上畫了一個豎線,李承乾笑著說:“李師,這是一個教書的先生。”

  李綱點了點頭,鑒於這個徒弟給過自己太多的驚喜,乾脆等著他給自己講解完。

  “一個人,教授十個人應該不是問題吧。在招生的過程中,只要咱們挑選出四個人留下,教導下一批。這樣一來,就變成了五個先生,教授五十名弟子。”

  沒辦法畫那麽多線,李承乾只能費勁的在地上寫字。

  “當這一屆結束後,會有二十五個先生留下來,這二十五個先生,就能教授二百五十個學生了。而這二百五十人學完後嘿嘿嘿。”

  李綱根本無暇顧及李承乾的壞笑,因為用不著別人幫他算,他已經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一個人,拚了命教也就能教出那麽多人。可要是留下學會的人擔任先生,那麽這個擴張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他有生之年或許見不到了,但是在李承乾的有生之年,把大唐所有新一代出生的孩子收進學堂,並不是夢想!

  深吸一口氣,才說:“既然你有這個想法,就起草奏折試一試吧。學院建立的問題,還是要朝廷的首肯才行。如果真如你所說,當發展起來後,這個學院的規模,就是朝堂都必須重視。只要你能得到朝廷的認可,先生的事兒,老夫就能招來,用不著你操心!”

  教化天下啊!

  李綱咂了咂嘴,充滿了期待。人的一生,都堪稱活在後悔裡。少年時意氣風發,總覺得自己可當大任。中年時性烈如火,總想著青史留名。如今老了,才發現自己這一輩子進入朝堂,都是在乾沒用的事兒。

  八十多年過去了,天下還是沒有多少改變,唯獨變化的就是朝代、帝王和朝廷。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盡管教化天下現在看起來還是那麽遙不可及,但只要去做,就一定能行。

  急不可耐的老先生,當即催促侍衛和李承乾回到東宮。這一次,他也準備起草一份奏折。

  自從流民事件之後,李承乾就獲得了上奏的權力。剛公布這條消息的時候,好多的官員都奉勸皇帝收回成命,是李世民一意孤行壓製了下來。

  一個小孩子得到了打火機,雖然按的動,但是也不能到處點火玩。李承乾有這個自知之明,。所以自從流民事件後,他一直也沒有上奏。官員們對太子的沉默讚許不已,也就忘記了這回事。

  回到東宮書房,一老一少也不說話,各自提筆寫了起來。

  李綱不愧是朝堂裡混出來的老油條,一篇宏文,只是半個時辰就寫了出來,隨即開始查錯糾正。

  而在他抬頭看對面的時候,發現李承乾居然寫完了奏折,此時正在用大白話寫著什麽,好奇之下,便直接發問。

  “嘿嘿,這是弟子給父皇寫的私信。雖然咱們師徒一起上奏,朝廷官員會讚同,但為了增加成功率,還是把父皇拉攏過來比較好。”

  李綱只是想了一下,不用看內容,就知道李承乾寫的是什麽了。

  無可奈何的指指太子,李綱也就不管不顧,繼續修改起自己的文章來。

  修改完、謄抄到本章上,已經是晚上了。

  師徒倆的奏折,交給宦官送往中書省,而李承乾寫的信,則由方勝直接送到后宮去。

   emmmm。今天晚上要揍希洛克,容我偷懶一下,今天白天填坑填了幾噸的土,累死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