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體育》第457章 (這一章很大)你好,歡迎挑戰地獄
  第457章 (這一章很大)你好,歡迎挑戰地獄難度!
  “拿來吧你!”

  馬冬龍在心裡用猙獰的語氣說道,那一隻遮天蔽日的大手讓正好抬頭看去的郎利瞬間瞳孔收縮,這是驚恐和絕望交織後的自然反應。

  此時同樣驚恐的還有澳大利亞的球員,他們可是完整目睹了馬冬龍這次殘暴的抓帽,心中的崩潰程度僅次於郎利這個受害者。

  “反擊!”

  馬冬龍依舊是在心中怒吼一聲,那隻剛撈完魚的胳膊甚至都沒放下, 便把球砸向了吳傑。

  吳傑見到這個飛火流星般的傳球,心裡大罵一聲坑爹,手上卻用了一個門將托球時的卸力動作將砸來的籃球橫掌一托,隨即便見到籃球砸在他的手掌根部產生折射,巧之又巧地彈到了他轉身後的正前方。

  現場和電視前的觀眾還沒從剛才那個慘絕人寰的抓帽裡回過神來,便見到了吳傑這個神乎其技的接球動作。

  這一刻除了放聲歡呼外,實在沒有更好的釋放方法了。

  “這是……凌空卸球?”

  “這個動作讓我想起了……外星人在世界杯上的那次凌空卸球後的人球分過。”

  “這種凌空卸球,或是挑球後的轉身過人,外星人在足球場上已經展示過很多次了, 但沒想到在籃球場上,他也能做出這樣匪夷所思的動作。”

  “……”

  歐洲的解說見到這個接球動作可就不困了,紛紛將歐洲球迷的記憶帶回到往昔的崢嶸歲月裡。

  這其實就是類似博格坎普的挑球後人球分過,吳傑剛才相當於用手代替了腳,但過程確實很相似,所以他在轉身接到自己傳來的籃球時,根本反應不過來的史蒂文·戴姆勒已經被他卡在身後了。

  這時依靠歷史級的第一步爆發力,球迷們一個呼吸的功夫就見到吳傑已經衝進了敵方三分線,而此時離他最近的澳大利亞球員才剛剛跑到中場。

  現在吳傑可以選擇用一個勁爆的扣籃拿到今天的第一分,但問題是他雖然有不俗的彈跳能力,可偏偏對扣籃沒什麽興趣。

  所以回頭見到澳大利亞球員都放棄了追趕,反倒是自家隊友跟了上來,吳傑乾脆減速把球往籃板上一拋。

  張繼先沒想過這個獨比老大會傳球給自己,他跟上來完全是常年養成的紀律性使然。

  但反應迅速的他明白吳傑這球是什麽意思,馬上加速衝向籃下,奮力跳起迎向了砸到籃板反彈回來的籃球。

  張繼先的彈跳在國家隊裡並不算頂級,但拿到NBA也有中上水準了, 這次為了不浪費吳傑充滿創造力的傳球,他全力跳起接到籃球後,又奮力做了一個折疊動作才將球扣入籃筐,完成了一次打板空接後的折疊扣籃!
  老實說,張繼先這次扣籃完成的不算特別出色,無論起跳高度,空中肢體舒展度,還是力量感都缺了一些火候。

  但別忘了這是1987年,這樣的打板空中接力就算在NBA也足以進入周十佳球了,FIBA裡更是鮮有這樣的精彩鏡頭。

  所以當張繼先把球灌入籃筐後,全場球迷都高舉雙手站起來放聲歡呼,電視前的球迷更是有不少激動的捂著嘴巴跳了起來!

  當然了,澳大利亞的球迷不在這個行列,剛才被殘暴的可是他們的籃筐!
  “犯規!”

  “這是違例!”

  “他們用籃板傳球,違例了!”

  “……”

  現場的澳大利亞球員更是大喊起來,大聲示意中國隊這球犯規了。

  這倒不是澳大利亞人輸不起,FIBA籃球確實禁止用籃板傳球,只不過衡量傳球還是投籃的界限掌握在裁判手上, 特別是像這種已經無人防守的情況, 裁判一般不會吹罰犯規,頂多讓吳傑多一次投籃不中的數據。

  再說了, 如果真把這樣的精彩進球吹掉了,關鍵吹得還是吳傑,賽後很容易收到刀片。

  所以隻猶豫了一下,主裁判便果斷做出了進球有效的手勢。

  很快,他就發現自己沒做錯,因為進球有效的手勢一出,現場球迷的歡呼聲更強烈了!

  當然了,澳大利亞隊的球員還在向裁判抗議,大聲投訴這是一次違例進球。

  但結果反被主裁判嚴厲警告,險些吃到一次技術犯規。

  各國電視台對澳大利亞人的抗議毫不關心,大家都在回放剛才的抓帽和扣籃,
  這兩個畫面的視覺衝擊力都很強,可惜張繼先的長處不是扣籃,所以更讓人震撼的還是馬冬龍那記抓帽。

  “我們看到澳大利亞球員正在投訴這一球是違例,也許這能讓他們忘記剛剛被空中摘橘子的尷尬。”

  “中國隊的這次空中接力讓人歎為觀止,但我認為更讓人興奮的是剛才的空中攔截,這個世界居然有人能從身後把對方中鋒的投籃抓住,他簡直是個怪物!”

  “這真是個令人興奮的大個子,全世界身高七尺的球員不少,但像他這樣有著罕見的爆發力和身體條件,特別是還有一雙奇長臂展的中鋒,我想只有去NBA才有機會找到了。”

  “……”

  馬冬龍的抓帽看上去確實很震撼,但更震撼的還是將兩個精彩鏡頭連接起來,因為這時能產生雙倍的快樂。

  但對於澳大利亞球員來說正好相反,他們的士氣隻這一個回合就險些被打散了。

  中國隊卻不準備放過這個乘勝追擊的機會,馬冬龍回到防守端死死纏在郎利身邊,直接用出了大殺器“死亡纏繞”,這是打算連觸球的機會都不給了。

  澳大利亞球員本想讓郎利再打一次,可這次吳傑不再留出傳球空當,魯達也隨時準備回到籃下參與防守,最蛋疼的是郎利完全擠不動馬冬龍,反而被逐漸推了出去。

  別看兩人的身高體重差不多,但馬冬龍得益於自己寬闊的骨架,還有出色的體脂率,不僅看起來比郎利更強壯,力量上也有一定優勢,特別是他會利用自己這身硬骨頭進行身體對抗。

  郎利對此深有感觸,他每次與馬冬龍進行身體對抗時,都會感覺撞擊的部位像是被人用鐵棒懟了一下,那種疼痛不是來自肌肉,而是深入到了骨髓裡。

  這導致他根本站不住位置,齜牙咧嘴的被馬冬龍逼離禁區,看起來就像一個十足的大軟蛋。

  澳大利亞隊眼看進攻時間過半也沒有傳球機會,只能從其它進攻點尋求機會了。

  這時安德魯·蓋茨通過隊友的掩護準備繞出來接球,但澳大利亞人明顯低估了吳傑的防守能力。

  吳傑雖然面對弱隊時喜歡眼神防守,但面對美國、蘇聯、澳大利亞這種對手時就不一樣了。

  他那個在87-97之間橫跳的屬性值,可不是單純為了搞笑而已。

  安德魯·蓋茨剛剛接到傳球,今天有些神出鬼沒的吳傑就與張勇軍完成了雙人包夾。

  這時中國隊的其余球員也沒閑著,馬上將蓋茨的傳球路線封鎖住。

  安德魯·蓋茨在澳大利亞聯賽可沒遇到過這麽高強度的包夾,一開始還妄想掙脫包夾的他很快就陷入到走步的危機中,這時再想傳球已經連視野都沒有了。

  吳傑卻是眼疾手快,右手仿佛手術刀一樣精準地拍掉了蓋茨手中的籃球,隨即彎腰將球抄了起來,這次中國隊連投籃的機會都沒有給澳大利亞隊。

  澳大利亞球員隻感覺一陣頭皮發麻,因為吳傑斷球後再次施展出炸裂般的第一步啟動速度,這時別說澳大利亞球員只能絕望的在後面看著,就算中國球員也追不上那種恐怖的速度。

  吳傑衝過半場見到又沒有人追來,自然是來了個經典重現,再次減速等隊友過來吃餅。

  這一次跟上來的不是別人,正是資格賽上十分低調的魯達。

  “不會吧,又是快攻?”

  “快看,魯達衝上去了!”

  “上帝啊,我居然忘記了扣籃之神的存在,他可是全世界扣籃最恐怖的人,沒有之一!”

  “……”

  現場和電視前的球迷見到魯達的身影后,終於想起中國男籃這幾年取得的成績,可都是這位籃球之神用他自帶一道天塹的肩膀扛著球隊獲得。

  但還不等他們細想魯達創造過的那些非人的扣籃動作,只見減速後把球帶到禁區的吳傑忽然急停,居然把球往自己腦袋上一舉,像個自由女神般站在了魯達跟進的路線上。

  什麽情況,這不擋住了嗎?

  這一刻不光球迷愣住了,就連兩隊的教練都搞不清楚吳傑在幹什麽?
  但他們很快就明白了,只見衝到吳傑身前的魯達縱身一躍,居然在跨越吳傑後在空中把球摘了下來。

  最誇張的是跳得太高的魯達眼看腦袋就要砸在籃筐上了,他竟然一個空中折疊轉身,把頭一收躲開籃筐,從側邊用一個背身扣籃把球狠狠砸了進去!
  “Fuck!”

  “上帝啊!”

  “臥槽!”

  這一瞬間,全世界無論解說還是球迷,除了能用這幾個“書到用時方恨少”的詞來表達自己激動的情緒外,再也想不出其它驚歎詞來表達他們內心的震撼了!
  這不是詞匯量少,而是根本沒有合適的表達能適配這一次連上帝看到也要大呼“臥槽”的偉大扣籃!

  中國隊的替補席這一刻全跳了起來,幾個年輕球員恨不得衝進球場與兩個老大一塊慶祝!
  這時連錢澄海都“騰”的一下從板凳上站起來,隨後竟跳起十公分做了個空中揮拳的動作!
  澳大利亞隊的替補席自然是一個個目瞪口呆的駭然表情,如果說剛才那個空中接力讓他們感到了巨大的震驚,那這個連NBA扣籃大賽上都沒見過的扣籃,此時已經讓他們露出了恐懼的神色!

  但不光他們感到了恐懼,此時連電視前的美國隊,同樣感覺到了一陣刺骨的寒冷。

  又是那個可怕的男人!

  這種扣籃,他們不是無法做到。

  但在正式比賽裡做出來,直到這一刻他們才敢這麽想。

  至於能否真的做到,就連喬丹也忍不住搖搖頭,因為正式比賽和“扣籃大賽”根本不一樣啊!

  澳大利亞的場上球員這時無不駭然的看著吳傑和魯達,他們此刻都有些身體發冷,心裡不停念叨著:這……這怎麽可能……這怎麽可能呢?
  “全場包夾!”

  魯達回防時見到澳大利亞球員都是一副見了鬼的表情,立刻做出了“全場緊逼”的手勢。

  這是準備趁你病,要你命了!

  澳大利亞球員還不知道自己會遭遇什麽,但就算中國隊不用全場緊逼,這一刻遭受了巨大心理打擊,再加上被這次喪心病狂的扣籃刺激得面色通紅,一個個仿佛磕了藥的現場球迷發瘋般的呐喊下,這場比賽在這一秒其實就結束了。

  但對中國隊來說,這場比賽光是贏還不夠,他們要一舉把澳大利亞的精氣神全都打掉。

  這一戰不僅是為了贏,還要在澳大利亞球員的心裡留下一道無法磨滅的陰影,最好讓他們患上和日本隊一樣的恐中症。

  說到日本隊,昨天剛剛結束了所有比賽,五戰皆負不敢馬上回國的小日本,今天整隊出現在了比賽現場。

  剛才吳傑和魯達完成了那次史詩級的扣籃配合後,直播鏡頭還給了一個日本隊全體起立,全員化身腦殘粉的鏡頭。

  這時見到澳大利亞隊發球後連半場都過不了,很快就被中國隊斷球後,日本隊居然與現場的球迷一塊高呼“再來一次”!
  但這次魯達沒有了扣籃的興致,吳傑把球傳給了不知何時移動到底角,此刻完全沒人防守的張勇軍手上。

  張勇軍不僅是第二屆NBA三分大賽的冠軍,他還是上賽季NBA三分球出手最多,且出手次數超過50球裡命中率最高的球員。

  這種空位投籃對他來說再簡單不過了,手起刀落間已經幫中國隊取得了開場7:0的領先。

  澳大利亞隊只能請求暫停,因為剛剛得分後的中國隊又開始全場緊逼了。

  但這種防守要怎麽破解,著實讓澳大利亞的教練也直撓頭皮。

  中國隊的“全場緊逼”早已名震天下,這可是讓美國隊也經常連半場都不過去的S級防守戰術。

  這不是開玩笑,前幾年魯達打中鋒的時候,中國隊的全場緊逼可以五個人一塊在前場進行壓迫,魯達甚至能在斷球後就地化身為控衛進攻和組織。

  現在魯達改打四號位,中國隊依舊能五個人一塊在前場逼搶。

  馬冬龍雖然身高2.17米,但他的腳步甚至能與小前鋒一拚,根本不需要提前回防落位。

  吳傑的加入同樣提升了這種逼搶的強度,他的運動能力和眼疾手快的搶斷,剛才蓋茨已經領教過了。

  現在中國隊無疑把他們的拿手絕活又提升了半個檔次,連電視前的美國隊都開始苦惱了。

  他們這次終於能派出NBA裡的巨星出戰了,但能否應付得了中國隊的全場緊逼,這時依舊沒有十足把握。

  這種悲觀情緒已經彌漫了美國籃壇,因為上賽季在NBA大殺四方的喬丹、奧拉朱旺、尤因,當初在奧運會上被魯達一個人吊打過。至於巴克利和馬龍,他們就連挑戰的資格都沒有,當初一個照面就被魯達斬落馬下了。

  這也是美國籃壇,美國球迷都有些懼怕中國隊的原因。

  這些人當初在奧運會上面對魯達幾乎就沒有一合之敵,每個人都有一段慘痛的經歷,甚至可以稱之為噩夢了。

  那時美國的媒體和球迷都覺得是這批大學明星自己能力不濟,但沒想到當初的敗軍之將回到美國加入NBA後,大部分人在短短幾年時間裡就都成了全明星球員。

  喬丹在新秀賽季就獲得了“最佳新秀”榮譽,還入選了NBA第二陣容,上賽季已經成為常規賽MVP+得分王了。

  當時被魯達吊打的雙塔內線,奧拉朱旺也是在新秀賽季就進入了年度防守第二陣容,上賽季更是進入了年度最佳陣容二隊和年度防守第一陣容;尤因由於進NBA的時間晚了點,這會才剛打了兩個賽季,但他在第一個賽季就獲得了最佳新秀榮譽,這個賽季已經是尼克斯的內線核心了。

  最離譜的還是巴克利,這貨當時在魯達面前被兩分鍾造了三次犯規,還送上了整整9分,直接讓美國隊失去了追趕的希望,賽後成了輸球的第一罪人。

  但這個自此後就成天吹捧魯達的大屁股,這會也就在NBA打完三個賽季罷了,但卻已經是上賽季的NBA籃板王,並且連續第二年入選NBA年度最佳陣容二隊。

  所以現在美國籃壇從上到下都很尷尬,也都很懼怕中國隊。

  美國的媒體、球迷也是如此,他們原以為是當年那批球員不給力,但後來卻驚訝的發現,那批球員不僅不菜,還TM是黃金一代,甚至是歷屆美國國家隊裡成為NBA球星最多的一代。

  這時再一想起當初與他們年齡差不了多少的魯達,就能知道為什麽美國人對於魯達的嘲諷不再那麽憤怒了。

  美國人還在大洋彼岸胡思亂想,比賽現場的澳大利亞人已經徹底崩潰,因為他們根本應付不了這種強度的全場緊逼。

  這時的澳大利亞男籃還不像後來那樣黑人成群,此時隊內就幾個打不上NBA的黑人小歘歘,首發五人裡更是只有一個控衛是黑人,其他四個都是運動能力平平無奇的白人球員。

  這種情況下利用團隊配合,扎實的基本功,以及對FIBA規則的適應性,面對歐洲球隊還能拚一下。

  但面對同樣有這些優勢,甚至優勢更大,可運動能力卻已經不遜色美國夢之隊的中國男籃,那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中國隊的全場緊逼隻用了三分鍾,但已經讓澳大利亞被迫請求了兩次暫停,可暫停後還是連半場都難過,即便是好不容易過了半場,最後也是連投籃的機會都難以獲得。

  澳大利亞的第一分直到上半場打了四分半鍾才終於拿到,可這時的中國隊已經14分到手,最蛋疼的是這14分裡有7分都是通過斷球後的反擊獲得。

  上半場前五分鍾打完後,今天雖然一分未得,但卻拿到3助攻2搶斷的吳傑被換下。

  中國隊開始由快轉慢,打起了陣地戰。

  澳大利亞原本覺得能喘一口氣了,但沒想到打起陣地戰更遭罪。

  這時的中國隊其實很喜歡打陣地戰,因為只要把球交給馬冬龍或魯達,甚至是交給潘東青,他們都可以用強悍的低位進攻創造威脅。

  這時對方一包夾,那就請看NBA三分王+一大群三分神射手的投籃表演吧。

  但要是不包夾,也請看此時的澳大利亞隊。

  中國隊這時的戰術已經簡單到不像是戰術了,外線只要輪流把球交給魯達和馬冬龍,接下來就能見到他們在低位用不同的風格,但一樣的結果幫中國隊再添兩分,很多時候甚至能添上三分。

  魯達的“夢幻腳步”不用再介紹,這幾年被貼上“山寨”標簽的奧拉朱旺已經把這種讓人畏懼的腳步帶到了NBA。

  但今天馬冬龍在內線的進攻要更多一些,畢竟說好了要以他為核心嘛。

  這時讓澳大利亞媒體也不好意思將自己與郎利對比的馬冬龍,憑借的就是郎利做夢也不可能擁有的低位進攻。

  馬冬龍的低位腳步不像魯達那麽華麗,也沒有那麽多讓人暈頭轉向的假動作,他的腳步就突出一個字“穩”,每次施展時都能給人一種穩如磐石的感覺。

  但這種風格的低位腳步殺傷力一樣巨大,因為結合了馬冬龍的身高和臂展後,除非能用力量把他推出威脅地帶,否則馬冬龍持球後的每次擠靠,每次轉身,每次投籃假動作,哪怕只是肩膀微微一晃,防守球員都要做出適當的反應,否則馬冬龍真的出手就不可能再封蓋了。

  然而最恐怖的是就算你每個防守動作都做到位了,馬冬龍憑借身高臂展,還有彈跳的優勢,出手後依舊不會被封蓋,哪怕想干擾一下都不容易。

  這就意味想要防住馬冬龍,必須像對付魯達一樣進行包夾。

  如果只是單防,那進不進球隻取決於他自己的狀態,你的防守只是有概率讓他不能舒服的出手罷了。

  郎利很快就用自己拙劣的表現告訴人們,他不要說讓馬冬龍感到難受了,就連這種迷惑性並不算強的低位進攻,他也能像個二傻子一樣被溜得完全不知道東南西北。

  上半場才剛打到第六分鍾,郎利就在馬冬龍身上領到了第二犯,不得不灰溜溜的下場了。

  馬冬龍的低位進攻雖然不像魯達渾身都是假動作,但是基本的欺騙性依然具備,關鍵是他做動作時的速率太快了!
  郎利可沒有小前鋒一樣的靈活腳步,他的防守完全跟不上節奏,往往馬冬龍的動作還沒做完呢,郎利就已經失去重心,手忙腳亂起來了。

  澳大利亞的主教練沒有再把郎利換上,因為他已經看到兩者的差距,再換郎利上去只能在他破碎的內心再添幾道傷痕,搞不好自信心從此就沒有了。

  上半場打完後,澳大利亞主教看著記分牌上的55:23慘烈比分,甚至不打算把主力再換上了,因為那已經毫無意義。

  他們與其把全隊的自信心都一並折在這裡,還不如把精力放在第二階段的落選賽上。

  現在看來,亞洲區這個唯一的出線名額,根本就是地獄難度啊!
  這種難度,還是讓美國人,讓蘇聯人去承受吧!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