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大明物華天寶
嚴成錦望著跪倒在腳下的大臣。
這些大臣,極有可能得了海禁的好處。
先記在心裡,日後有機會再彈劾。
“嚴成錦所言實在太粗淺,不知西域諸國的局勢。
哈密和土番雖向大明朝貢,兩國之間卻紛爭不斷,無端掀起戰火,實在不宜開絲路。”謝遷說道。
那些跪在地上勸諫的大臣,心中狂喜,內閣兩位閣老反對。
此事八成要黃了。
嚴成錦仔細想了想,道:“劉公和謝公走過絲綢之路?若沒有走過,又怎麽知道不能通商。
大明物華天寶,商人並不用將貨物送到弗朗機國。
而是賣給哈密的商人,哈密的商人再往西交易,如此一層層運送到弗朗機。”
此時,跪伏在地上的言官不忿道:“嚴大人也沒有走過絲綢之路,你又有何依據?”
嚴成錦朝著弘治皇帝道:“有一人走過,不僅到了大食,且衣錦還鄉,正是劉謹。”
弘治皇帝命人去將劉瑾宣來。
……
東宮,
朱厚照正喜滋滋地在刷馬鬃,他在良鄉買回來一匹赤色的小母馬。
“等你長大了,本宮就騎著你進草原,與達延汗大戰三天三夜。”
劉瑾適時地討好道:“殿下神勇!”
這匹小母馬,是劉瑾挑的。
論起優良的馬種,連韃靼人也比不上西域的遊牧民族。
他們養的馬比韃靼人的馬還要好。
劉瑾去西域不知騎壞了多少匹馬,對馬有著極深的研究。
這匹小母馬長得極為強壯,冬天長出來的鬃毛,威風凜凜。
他提著草桶站在旁邊,不時,給小母馬喂一把草。
“殿下,奴婢聽說江南的絲綢漲價了。”
朱厚照放下木梳,樂道:“你是說可以找老高要銀子了?”
“依奴婢看,這銀子還是早點討要為好,萬一過幾天,絲綢的價格又降了呢。
奴婢在西域做買賣時,便遇到這樣的境況。
前一日還值錢的地毯,第二日就不值錢了。”
劉瑾不敢說嚴成錦坑了他的銀子。
萬一錦衣衛傳出去,觀察期就取消了。
可他不能看著朱厚照被坑銀子,劉瑾也是赤膽忠心的人。
“本宮一會兒便找老高要銀子,按如今絲價,應該能換多少銀子?”朱厚照閉上眼睛,在心裡頭算了算。
按契書中約定的分成,老高至少要給他兩千兩。
買小母馬花了一百兩。
如今的口袋裡,還剩一百多兩……
朱厚照算著算著,禦前的小太監進來稟報:“殿下,陛下讓劉公公去東暖閣。”
劉瑾莫名地感到不妙,忙從懷中掏出一兩銀子。
“可是嚴大人找咱?”
小太監喜滋滋收了銀子:“嚴大人說只有你走過絲路,陛下就召見了你。”
朱厚照渾不在意道:“快去快回,幫本宮喂馬。”
劉瑾忐忑地來到東暖閣,朝著弘治皇帝跪了下去。
百官看著劉瑾各懷心思,就是這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宦官,從西域回來了。
蕭敬不禁多看幾眼,聽聞太子還給他賜了字。
叫小強。
可什麽樣的太監才能得賜字的殊榮,他心裡沒數嗎?
不過,這字賜得實在沒有涵養。
小,如何能強?
殿下取的字,自相矛盾!
弘治皇帝隻想知道,西域若通商了會如何,道:“朕聽說,你去西域做過買賣?”
“奴婢在西域做過商人,當過乞丐,不過,奴婢做得最好的是庖廚。”
劉瑾微微抬頭看了弘治皇帝一眼,又迅速低下去。
嚴成錦道:“本官問你,你西域可不可做買賣?”
“可以,西域的諸國雖然有戰亂,卻也有安全的路。
若吐蕃南邊有戰亂時,北邊便是安定的。
奴婢就是尋到了路,才安然從西域回來。”
劉瑾緊張地望著嚴成錦,不知他問這些做什麽。
嚴成錦道:“西域寬闊,諸小國之間雖有戰火,卻同樣有互通貿易。
且陸上絲綢之路,不止一條。”
關於絲路的起點,有長安和洛陽之爭。
有人認為是長安,也有人認為是洛陽。
但不論是哪一個,嚴成錦確定的是,它並非是一條固定路線的路。
而是隨著貿易散開,有貿易的地方就商人的足跡。
“陛下,祖製不可違啊!”
跪伏在地上的大臣們大喊。
弘治皇帝站起身來,道:“退朝吧!”
嚴成錦和百官有點懵了,陛下還未決斷,就宣布退朝了。
這在朝堂上,是極少的事。
百官高呼恭送之類的爾爾。
劉瑾慢慢地靠近嚴成錦,小聲問道:“嚴大人,咱說得可對?”
“本官不太滿意。”嚴成錦搖搖頭。
劉瑾面色微微一變,差點就給他跪下了。
“殿下讓嚴大人,去東宮一趟……”
一刻鍾後,
嚴成錦來到東宮,發現院子裡多了一匹小母馬。
濃厚亮麗的鬃毛,四肢健壯好看,它站在院子裡,讓人忍不住想上去騎一騎。
不知朱厚照從哪裡弄來的。
朱厚照站在小母馬旁邊,給它順鬃毛。
“本宮的小母馬如何?這是本宮從番商手裡買來,花了一百兩子。
梳洗一番後,竟這般好看。”
看來陛下最近很忙,東宮多了一匹馬,這麽長時間還沒發覺。
朱厚照也就養這兩天了。
等錦衣衛稟報給弘治皇帝,便又是熟悉的劇本。
嚴成錦道:“殿下找臣何事?”
“江南的絲綢漲價了,你怎麽還不給本宮送銀子來,想私吞本宮的銀子?”朱厚照眨了眨眼睛,問道。
“良鄉的絲綢未賣出去,絲價還會漲五倍。”
……
華蓋殿,
弘治皇帝將內閣和六部召到此處。
如今,商稅取銀子,若絲綢價格能漲五倍,那就是五倍的稅銀!
此乃大財!
只是,在暖閣時百官跪下苦諫,他不好定奪。
將內閣和六部召至華蓋殿,再商議。
“諸公以為,嚴成錦說的如何?”弘治皇帝問道。
劉健等人站在禦案前。
李東陽率先道:“西北早無商貿,只怕鈔關和驛站,早已年久失修。”
商人走商不可沒有驛站,否則,連安全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且在西北一帶,並沒有分巡道和兵備道。
路上遭遇劫匪,連報官的地方都沒有。
劉健憂愁道:“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也沒違反祖製,陛下當真要開祖製嗎?”
弘治皇帝心中難受,有些猶豫不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