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大哥叫朱重八》第469章 倭使
  第469章 倭使
  “所謂國慶,大漢立國普天同慶!”

  說起這個,朱五興致勃勃,以前每年最盼望的除了過年,就是在電視上看那些年輕的戰友們,一次次的讓人發出由衷愛戴的歡呼和呐喊。

  那如林的方陣,如波浪一樣的腳步,如鷹一樣堅毅的眼神,讓每個男人都熱血沸騰。

  “第一,祭奠從我起兵開始,戰死的將士們!”

  “第二,慰問那些為大漢負傷,身有殘疾的將士!”

  “第三,褒獎大漢有功勞的文臣武將!”

  說著,朱五頓了頓,“第四,就是盛大的閱兵式!”

  隨後,看了看臣子們,朱五又笑道,“放心,花不了多少錢!”

  臣子們再次笑了起來,今天的漢王讓人如沐春風,實在是賢君。以前的漢王嘛,英明是英明,但是稍稍有些刻薄寡恩。

  “大漢以武立國,閱兵彰顯軍威國力,臣讚同!”席老頭先開口說道,“國慶普天同慶之日,要閱就大閱,除了百姓之外,大漢境內各地的頭面人物,地方豪族士人,該來的都來,也都讓他們好好看看!”

  “深得我心!”朱五點頭道。

  關鍵時刻,還是老頭貼心。這些文臣們,一說到閱兵各個滿臉不願意,似乎生怕武人搶了他們風頭似的。

  “但是各地的兵馬調動?”劉伯溫開口道。

  “各地選出有戰功的百人隊,其他閱兵各部由漢王親衛中軍擔任,參閱人數大概在六千人左右!”

  剛剛官複原職的兵部大臣馮國用早就得到朱五的暗中授意,開口說道。

  不是他多有才乾,馮國用這人能文能武,更偏向於文,比朱五手下其他的武將強得多。早在和州他就是定遠軍的參謀,現在也不算趕鴨子上架。

  “此次閱兵除我大漢之外,是否請天下諸侯派人前來觀禮?”李善長問道。

  “請,怎麽不請?”朱五一臉壞笑,“不但要請,而且還要大請,劉福通要派人來,那個徐壽輝也派人來,還有蒙元也請來,讓他們看看!”說著,朱五又是壞笑,“讓朱重八也來人!”

  說完,朱五心道,“重八哥,這回你敢來?”

  書房裡正在議事,朱五的余光看見,朱玉悄悄走到門口。

  “別是那事兒,千萬別是那事,老子是真怕了!”

  朱五頓時頭疼起來,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女人打架。現在後院馬上就要起火,千萬別在是湘蓮小姐姐出什麽么蛾子。

  “進來!”朱五盯著朱玉,他娘的他要是敢再說那事,直接一腳踹出去。

  “爹!”朱玉跪地,少見的肅穆行禮,“有使節前來!”

  “誰?”朱五問道。

  “倭國使節一行三十二人,護衛七百人,船三艘,已經到了近海,被水軍攔住。水軍副帥俞廷玉奏報,問爹見是不見?”

  倭國?他們來?哦
  朱五似乎懂了,他想起來了,這些人應該是來還錢的。當日倭國鏡子的拍賣經營權,交給了日本一個啥鳥貴族的家臣。當然都是些零碎的小鏡子,但鏡子的專銷都給了漢人海商。

  可是朱五還沒說話,聽到倭國使節來臨,文臣們跟打了雞血似的。

  一直不怎麽說話的老儒陶安,以不符合年齡的敏捷跳起來,大聲問道,“他們是來進貢的嗎?”

  朝貢,華夏古代不對等的外交手段,華夏的人把華夏之外的人統統鄙視的稱呼為蠻夷。蠻夷朝貢,則有著巨大的政治意義。

  千百年來,這些小國也以能得到華夏王朝的冊封為榮,就像後世的芭堤雅帝國,他們的國王在乾隆年間上表,為了表示正統冒充華裔國王鄭的義子,所以每個國王都有一個姓鄭的中文名。

  據說當初乾隆小四在位,覺得人家是亂臣賊子根本不愛搭理,但是架不住人家熱情呀!而且乾隆大豬蹄子還愛面兒,一來二去幹脆順水推舟,讓他們家成了那嘎達的合法繼承人。

  那個喜歡穿紅色露肚臍小吊帶的國王,名冕。

  “這個,俺不知道呀?”朱玉被這老頭嚇了一跳。

  “恭喜主公,我大漢威名遠播,澤北四方。那些倭國蠻夷也知道奉我大漢為正朔,請主公召見!”

  劉伯溫也站起來,儒雅的臉上滿是猙獰,“主公,一定要見,不但要見還要讓他們看看我大漢的軍威。”說著,又大聲道,“還有安南,高麗等地,都讓他們來人觀禮,觀我大漢立國之慶。”

  “我大漢才是華夏正統,那些番邦小國必須向大漢稱臣納貢!”

  看著,一個個面目猙獰,殺氣騰騰的文官們。

  朱五心中忽然冒出一個想法,以前是不是小看他們了。

  無論是文人,還是武將,每個生長在這個大國的人,都有一個龐大的大國夢,似乎只要和他們接壤的土地,都必須對他們這大國的天朝低頭表示臣服。

  “這裡有倭國人的親筆信!”

  朱玉話還沒說完,就被劉伯溫搶了去。

  打開之後,挑剔的眼神看看,略帶矜持的點頭,“嗯,字寫的還不錯,顏體!嗯?字是可以,可是行文粗鄙,不通不通!”

  他這一麽一說,其他文臣們都湊過去看,隨後各個搖頭,一臉不屑。

  “咳,咳!”

  朱五咳嗽兩聲。

  劉伯溫醒悟,趕緊送過來,“臣等失態,請主公禦覽!”

  “大漢國主殿下,外臣弘義滿敬上。鏡子一事外臣深表感激,當日所欠金銀,特派遣家臣井上三下,攜帶金銀赴大漢兌現!”

  “中華風物,外臣心馳神往,隻恨不能常駐揚州畔,眺望中華山川河流,飲酒作詩,不亦快哉!”

  什麽狗屁玩意!都沒老子寫的好!
  朱五嫌棄看著,信的最後一行還寫著。

  “外臣敬上寶刀十把,折扇十五隻,聊表誠意!”

  “就這麽點玩意還敢說心馳神往?”朱五隨手把那信扔在桌子上,“老子缺你的刀還是缺那破扇子?”

  “主公此言差矣,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臣以為,不但要收,還要重重的回禮!”劉伯溫在邊上說道。

  “給他十幾門火炮?”朱五咧嘴冷笑。

  見朱五露出以往那種不講理的面目,文臣們齊齊退後。

  雖然這種外交在政治上不對等,但是經濟上天朝每次都是千百倍的回贈,就跟幫窮親戚似的,家裡有啥給啥。

  結果呢,養出一群不知道感恩的白眼狼出來。

  倭國,其實這些文臣一點不陌生,這個國家和中原的交往第一次落實在文字上,可以追溯到大漢光武帝時期。

  當時倭國的使節奉上草席,竹簡,寶劍等物。等見到倭國使節,光武帝跟更是龍心大悅,大概他老人家是沒見過身高一米三的成年男子,所以大方的賞賜了倭國國主一方金銀。

  後來這方印在日本出土,被視為國寶。

  那個挖掘出金印的農民,授予錦旗.給了二十兩白銀的賞錢。

  “讓他們來吧!”朱五對朱玉道,“水師護送至京師!但是,不得攜帶兵器弓箭盔甲上岸!”

  “喏!”朱玉回道。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