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蜀漢之莊稼漢》第741章 有點誤會
  第741章 有點誤會
  “伯約啊,有些事情,說得做不得。而有些事情,做得說不得啊!”

  馮永語重心長地對著薑維說了一句。

  薑維一愣,沒聽明白。

  馮君侯“嘖”了一聲,隻得再說通透一些:“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違命渡河這種事情,可以由我來說,由我來做,甚至你,伯岐,孝興,都可以提出建議。”

  “唯不能由魏老匹夫說,更不能由他做,何況方才還是在大眾面前。”

  一個雖然兵不過數千,但有自主之權。

  一個雖然掌兵兩萬,但受限於大河之東。

  兩人若是如此光明正大地共謀如何違背軍令,誰知道傳出去會傳成什麽樣?

  雖說諸葛老妖公正嚴明,但也正是因為公正嚴明,馮永都沒把握諸葛老妖會怎麽想這個事情。

  萬一他抽風,真要按規矩來呢?
  就算諸葛老妖因為自己奪下金城郡和西平郡,不會事後追究。

  但諸葛老妖還能罩幾年?
  誰能保證這個事情不能成為隱藏在某些人心裡深處的一根刺?

  只是這些話,卻不能說出口。

  看著薑維似懂非懂的樣子,再想起他是被自己人兩頭踢,最後不得不投降大漢,馮永歎了一口氣。

  伯約這個政治智商,估計也就比魏老匹夫強上一些,不能再多了。

  “伯約你且去好好準備。”

  馮永不得已,低聲囑咐了他一聲。

  薑維這才猛然醒悟過來。

  他感激地一抱拳,剛走到帳口,突然又轉過身來:“君侯……”

  “嗯?還有何事?”

  馮永奇怪地問道。

  薑維臉上現出為難之色,“若是丞相問起……”

  “你盡管直說就是,吾無事不可對丞相言。”

  馮永一聽這個話,就知道他心裡的顧忌。

  反正自己這點小心思,也沒指望能玩得過諸葛老妖這種人。

  薑維點頭,這才走了出去。

  李簡得了馮永的吩咐,於是先派人給張家叔侄安排了吃食,然後再帶著他們向著金城城外的渡口走去。

  一路上,只見一隊隊的士卒急步向東而去。

  同時不少騎馬的將校在不斷地催促著,仿佛是有什麽急事,竟是不顧酷熱的日頭。

  張家叔侄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裡看到了詫異。

  不是說榆中已經破了麽?就連榆中守將魏平亦力戰而亡。

  此時金城的東邊,還能有什麽事?

  莫不成……是李簡騙他們的?

  李簡當作沒看到他們的疑惑,只顧催促他們前行。

  因為金城的望風而降,渡口的浮橋並沒有被人毀掉。

  李簡領著張家叔侄來到渡口,伸手一禮:“請。”

  河邊停著一個牛皮扎成的大筏子,足以載一二十人。

  張就看向不遠處的浮橋,只見那裡人頭攢動,再想起方才路上所見,心中不由地一動。

  他裝作不經意地問了一句:“為何不行橋過河?”

  李簡臉上盡是笑容,似乎一點也不介意張就的態度。

  “不瞞張長史,君侯已經下令,準備要拆了此橋,所以只能委屈張太守與張長史坐舟過河。”

  “拆橋?”不但是張就,張華亦是忍不住地向那邊看去。

  金城一失,則涼州門戶大開,蜀人不趁機西進,反而是打算拆橋?

  看到兩人眼中盡是懷疑之色,李簡也不解釋,再次伸手:“請。”

  一時間,兩人也看不清那邊的情況,張家叔侄隻得懷著滿腹的疑惑上船。

  還沒到河中心,突然一陣喧嘩聲從後方傳過來。

  筏子上的人回頭看去,只見原本綁得好好的浮橋,已經散開了,一些用來支撐的浮舟順著河水向下流漂去。

  還有一些人,正在努力地把那些散逃的浮舟拉回河邊。

  他們當真是在拆橋?

  張家叔侄再次對視一眼。

  直到李簡把他們送到對岸,兩人依然是有些做夢的感覺。

  李簡對著他們拱了拱手,轉身回到筏上,重新向金城而去。

  這時,對岸突然冒起了黑煙。

  “他們在燒橋!”張華吃驚地說道,他再看向侄子,“這等好機會,為何蜀人不趁機過河?”

  張就看著對岸的黑煙,目光連閃:“叔父,你說,蜀兵向東邊而去,會不會與此有關?”

  “你是說榆中?”

  張華說出了方才路上就有的疑惑。

  張就搖了搖頭,轉頭看向東邊,目光越發深幽:“未必是榆中。若是榆中未下,蜀人不會在金城呆了這麽久才去支援。”

  “不是榆中,那是哪裡?”

  張華一時轉不過彎來。

  張就看看周圍,全是自家的親信,這才壓低了聲音說道:“叔父莫不成忘了關中?”

  “關中?”

  張華聽了這話,猛地驚醒過來,不由自主地向著東邊看去。

  “對,關中。去年大魏一時不備,這才被蜀人得了先機。”

  “如今已過一年有余,魏國丁口精兵勝蜀國十倍,又豈會不設法奪回隴右?”

  張就越想越有可能,“蜀人以數萬兵力攻伐榆中金城,這般大動靜又豈會不被關中所知?”

  “故蜀人這般匆忙回師東邊,說不定是魏國覺察到了隴右的動靜,從關中向隴右有所舉動。”

  張華聽了,覺得有些道理,可是又問了句:“有把握否?”

  張就聽了,有些無奈。

  自己這位叔父,膽略是有的,就是心思有些轉不過彎來。

  “如今涼州與關中斷絕,我們得到的關中消息,少說也是大半年前。”

  “去年冬日,魏軍平安定郡,破月氏城,就足以說明曹大將軍之心。”

  說到這裡,張就指了指東邊,又指了指對岸。

  “蜀國國小民弱,舉數萬精兵攻伐榆中金城,漢中與隴右的兵力還能剩多少兵力?”

  “且蜀兵在大勝之余,不趁機進軍河西,反是匆忙回師,作出燒橋之舉,不正是防備河西?”

  “故在小侄想來,極有可能是蜀人東面戰事吃緊,逼得他們不得不放棄這等大好良機。”

  張華一聽,一拍大腿:“此言有理!”

  張就張了張嘴,想說這只是他的猜測,但當他看到對岸的滾滾濃煙,卻是又別有一番心思。

  如今涼州定然是人心浮動,既然蜀人不渡河西,那還不如用關中魏軍攻伐隴右的消息來安撫涼州士吏。

  反正涼州與關中消息斷絕,各種各樣的謠言皆有之,即便是多出這一條,亦是無妨。

  張家叔侄站在河邊,看到浮橋已經燒了一半,蜀人確實無心過河,這才向著最近的枝陽城行去。

  雖然沒有馬匹代步,但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都喜歡用拳腳跟別人講道理。

  再加上枝陽城離這裡也不算太遠,所以步行過去,毫無問題。

  涼州的城池,要麽像榆中這種郡治,要麽像金城這種鎖鑰之地,亦或者像武威郡姑臧長久以來的大城,否則都是普遍矮小。

  就如枝陽城的城牆,不但矮小,而且還顯得殘破。

  原因也很簡單:百余年的涼州之亂。

  修了壞,壞了修,最後連人都沒幾個了,誰還有心情去修城池?

  也就是近來的這些年較為安定一些,所以城牆勉勉強強修補了一點。

  城門附近,有些地方泥牆的顏色比別的地方較為新鮮一些,可以看出是後來補上去的。

  只是待人走近了仔細看,其實城牆很多地方已經完全像一道黃土的荒崗,上頭長了不少野草。

  城門緊閉,城頭上也是空蕩蕩的,連個守城的士卒都看不到。

  張家的親信走到城門前,大喊了一聲:“城內有人嗎?”

  城頭靜悄悄的。

  親信連喊了幾遍,城頭這才戰戰兢兢地探出半個腦袋,腦袋的後頭,隱隱約約還露出白旗的一角,“汝等何人?”

  “金城郡守張使君在此,還不速開城門!”

  “張使君?”

  上頭的聽到這話,這才敢把腦袋全部伸出來,睜大了眼,看向城下的十余人。

  “蜀虜猖獗,流寇四起,為枝陽百姓計,某不得不小心,敢問如何證明?”

  張華邁步走出來,舉著印綬:“金城太守印綬在此。”

  城頭上的人看清了張華,“唉喲”一聲,腦袋一下子就縮了回去。

  不一會兒,幾個老弱把城門吱呀吱呀地推開了。

  裡頭小跑出一個官吏,對著張華連連拱手,“枝陽縣長陳呂見過使君。下官一時走了眼,沒能認出使君,恕罪恕罪!”

  張華看著城門的幾個老弱殘兵,空蕩蕩的城內,不禁問道:“枝陽城如何殘破至此?”

  幾個月前自己去金城上任,曾經過枝陽,明明看到這裡雖算不上繁華,但好歹也有些人口。

  陳呂一聽到張華問起這個,臉上就現出哭喪之色:“回使君,跑了,都跑了啊!”

  “前幾日,從金城那邊逃過來的人說,榆中與金城皆沒於蜀虜之手,就連使君亦……”

  他說到這裡,猛地醒悟過來,頓時住了口。

  然後又轉了話題:“城中士吏得聞,皆各自逃散去了,城中唯有老弱。”

  陳呂偷偷地看了一眼張華,見他臉色難看,口氣便變得激憤起來。

  “下官曾勸同僚,言既食大魏祿米,當為大魏盡節,哪知無人願聽,下官唯有自守城門而已。”

  說到這裡,他抹了抹眼睛,“如今下官看到使君平安無事,想來定是那些貪生之輩所傳流言,其心當誅,當誅啊!”

  枝陽縣縣長越說,張華的臉就越是難看。

  看到叔父拉不下臉,最後還是張就站出來。

  “陳縣長,榆中金城確是為蜀虜所佔,那些人說的,並沒有錯。”

  “什麽?!金城當真失了?”

  陳呂的聲音都變尖了,他退後兩步,眼睛不由自主地看向後頭。

  臉上的神色忽青忽白,變幻不定,煞是精彩。

  “那……那漢軍……”

  想到某種可能性,陳呂都變得結巴起來。

  “放心,蜀虜並沒有跟過來。”

  張就搖頭,示意他不用擔心。

  金城失守,蜀虜不過河西?
  然後太守和長史還安然無恙?

  陳呂的目光開始閃爍起來。

  “聽聞此次漢軍聲勢浩大,且金城一失,則河西空虛,為何他們不過河?”

  換作平日,下邊的縣長縣令誰敢這般質問他們?

  只是現在自己失了金城,又是被蜀人放回來的,底氣不足。

  於是張華隻得故作不耐地說道:“還能如何?自是關中那邊的曹大將軍出兵了,所以金城的蜀虜不得不急忙回師。”

  陳呂一聽,臉上的所有表情頓時凝固,好一會這才不敢置信地問道:“使君此言,可是真的?”

  張就剛想阻止,張華就已經快人快語地說出來:“騙你作甚!”

  “不信你可去河邊瞧瞧,那裡的橋都已經被蜀人給燒了,就是為了防止河西呼應關中。”

  陳呂狂喜:“太好了!”

  河西與朝廷隔絕消息一年有余,如今驟然得知,陳呂的眼睛一下子瞪得大大的,沒有焦距,視線渙散。

  臉上的神色似哭非哭,呆愣不動,一時間竟是癡了。

  張華看到他這副模樣,心裡嗟歎不已:這位陳縣長,竟是如此忠心!
  同時自覺有些羞愧。

  他對著陳呂行了一禮,“陳縣長,金城之失,罪在我等,此行我等正是要去姑臧,向徐刺史請罪。不知能否在城內歇腳?”

  陳呂連忙讓開,“小人豈敢受張長史之禮?城內凋敝,吃食粗陋,只要張使君與張長史不嫌棄就好。”

  張華與張就雖說是去向刺史請罪,但刺史一日不定其罪,他們就仍是金城郡的最高長官。

  吃食畢,張華和張就又親自出面安撫了仍留在城裡的百姓,這才離去。

  陳呂直等到天黑,確定金城方向連個逃亡流民都沒有過來,更別說是什麽蜀軍。

  他這才放下心來。

  想起枝陽城唯有自己堅守城池,這盡忠守職一事,想必定然是會傳到徐刺史的耳裡。

  若是關中曹大將軍當真領兵複隴右,河西能與關中相通,那就更好了。

  說不得還能得朝廷嘉獎。

  想到這裡,陳呂按捺不住心頭的火熱,連夜派人去把藏在山中的一部分家眷接回城裡,然後與小妾談了一夜與前程有關的劇本。

  因為夜裡睡眠不足,陳縣長天亮後仍在呼呼沉睡。

  哪知有不識趣的下人“砰砰砰”地大力敲門:“主君,主君,不好啦!”

  陳呂被吵醒後,剛想要翻身,頓時“哎呦”一聲,然後往自己的老腰摸去。

  隻覺得腰間酸痛酸痛的,感覺被掏空了一般。

  小妾連忙起身幫他穿衣服。

  過了好一會,陳呂這才臉色青黃,腳步虛浮地推開門,怒斥道:“何事如此大呼小叫?”

  “主君,外頭,外頭……”下人結結巴巴地說了一句,“蜀軍!蜀軍來了!”

  蜀軍?
  什麽蜀軍?
  太守和長史明明說了蜀軍不會來的……

  陳縣長扶著腰,正想走兩步,也不知是被嚇得還是腿軟,竟是一個踉蹌。

  “狗東西,眼瞎了嗎?”

  陳縣長怒罵一聲。

  下人連忙上前扶住他。

  陳縣長被人扶著走到前院,還沒等他下令讓人開門,只見大門就吱呀吱呀地晃了兩下,“轟”地一聲倒下了。

  “誰是陳呂?”

  衝進來的漢軍大喝一聲。

  陳呂的身子縮了縮,只是他身上的衣著實在是顯眼,漢軍的將校已經盯上了他。

  “小……小人,正,正是陳呂。”

  “你就是枝陽縣縣長?”

  領頭的漢軍將校上下打量了一下陳呂,問道。

  陳呂身子有些哆嗦,也不知是虛的還是嚇的:“小……小人正是。”

  “嘩啦”!
  從大門到前院,漢軍排成直直的兩列。

  一個年青將軍從大門外頭走進來,直直的走到陳呂面前:“陳縣長?”

  “是,正是。”

  年青將軍點點頭:“吾乃大漢護羌校尉,馮永。”

  陳呂臉色大變,失聲道:“小文……原來是文將軍。”

  “我姓馮。”

  馮永定定地盯著他。

  “是,是,小人見過馮將軍。”

  也就是這麽一會,陳呂額頭上已經開始冒汗。

  “我在城外等了好久,也沒見有人開城門,還以為陳縣長不在呢。”

  “沒,沒,不,不是。”陳呂抹了抹汗,“小人聽說文將軍不會過來,所以一時沒有準備。”

  想起早就準備好放在城頭的白旗,陳呂心裡懊悔萬分。

  “我姓馮,不姓文。”

  “啊,是,馮將軍。”

  “是誰告訴你我不會過來?”

  “張太守和張長史。”

  馮永聽了,微微一笑。

  看到陳呂那副懊悔得快要哭出來的表情,馮永問了一句:“陳縣長何以如此?”

  “小人,小人沒事,就是想說句話。”

  “何話?”

  “張家叔侄,吾彼其娘之!”

  “甚好!”

  與此同時,張華與張就剛剛安撫好允街縣士吏,正準備離開,前往令居。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