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四年,對於建都南京並改名為天京的太平天國來說,無疑是諸事不順的一年。這一年,北伐的太平軍失去了鹹豐三年的銳氣,連戰連敗。
實際上,早在鹹豐三年冬天的時候,北伐軍就已經開始出現了頹勢。
和清軍相比較,林鳳祥、李開芳等人所率領的太平軍更善於運動作戰。因為運動作戰的優勢在於可以使太平軍吸收沿途各地的流民,增加兵員的儲備,並且收編各地的武裝。同時,再以接連不斷的戰鬥來培養士兵的經驗和素質,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這樣的戰鬥模式,像滾雪球般迅速的擴大自身實力。
然而,在鹹豐三年的冬天,形勢急轉直下。
由於天氣寒冷和各地府衙的防范,林鳳祥和李開芳的部隊嚴重的缺乏糧草和彈藥,只能在天津附近原地駐扎,想熬過這個冬天。然而,清軍卻抓住了這個機會,將停下來固守待援的太平軍團團圍住,死死的咬住出現頹勢的太平軍。
局勢不利,太平軍被迫在鹹豐四年正月初八向南突圍,退至河間縣的束城。
太平軍還沒有站穩腳跟,清軍已經殺來了。
無奈之下,太平軍又退往阜城。
還沒到阜城,北伐的太平軍再度被清軍包圍起來。已經如同喪家之犬的太平軍早已失去了當初的銳氣,岌岌可危。
時間回到鹹豐四年,正月初七。
東王楊秀清得知了林鳳祥、李開芳等人被圍的消息,緊急派出以黃生才、陳仕保、曾立昌及許宗揚等為主的將領率領7500人的援兵從安徽安慶出發,增援北伐軍。
這一路北上的援軍,和當初的林鳳祥、李開芳一樣,勢不可擋。一路上都在不斷的擴大隊伍,三月初就擊敗張亮基、善祿、勝保等人,攻佔了工商業重鎮臨清。
因為駐守臨清的清軍在撤退時將城中的所有糧草全部焚燒殆盡,致使北伐援軍沒有了事物。如此,北伐援軍也出現了和林鳳祥、李開芳一樣的問題——補給困難。這時候,勝保和新任山東巡撫崇恩再一次抵達臨清,包圍了臨清,斷絕了城中一切接濟。
此時的北伐援軍的軍心已經開始渙散,嘩變和逃跑幾乎天天都出現。
三月二十一日,北伐援軍撤出臨清,想要北上阜城和北伐軍匯合。
半路上,新歸附的流民百姓卻不聽指揮,改道往南跑去,想要返回天京。這一舉動,立刻給了滿清大軍機會。清軍乘機截擊,北伐援軍遭到了慘烈的損失,便放棄了和北伐援軍匯合的任務,直接後撤。
三月二十七日,北伐援軍退到了清水鎮。
四月一日,北伐援軍繼續往南後退,退到了冠縣。
常言道牆倒眾人推,太平軍出現頹勢的時候,地方的團練活躍了起來。冠縣的地方團練和勝保的馬隊前後夾擊,殺得太平軍潰不成軍。
裹在軍中的流民百姓四處亂竄,軍不成軍,全軍潰敗。
北伐援軍徹底失利,隻好退到了江蘇豐縣,準備渡過豐縣境內的舊黃河,從而擺脫追擊。大軍騎馬渡河,卻沒想到河中竟是淤泥深溝,戰馬無法前行,除了兩千多士兵渡河南下,其余的人全部殉難。
其中,北伐援軍的主將之一曾立昌躍馬跳河自殺,黃生才在冠縣孔家集被殺。
渡過舊黃河的士兵成了沒頭蒼蠅四處亂竄,轉戰鳳台展溝集。陳仕保力戰而死,只剩下許宗揚逃回天京,卻被打入了東牢。
如此,太平軍的北伐援軍徹底失利。
林鳳祥和李開芳也被困住,無法脫身返回天京。
不過,太平天國卻沒有放棄,四月初又派出了燕王秦日綱領兵第二次北援。然而,這一次卻更是蛇頭蛇尾,大軍還沒走遠,剛剛抵達舒城秦日綱就兵敗了,灰溜溜的帶著大軍返回。林鳳祥和李開芳失去了支援,只能在北方轉戰,再也無法南下。
北伐和北伐援軍的失利,沉重的敲在太平天國諸王的心中。
大軍銳氣盡失,已經無法威脅到滿清。
然而,北伐軍的失利,卻僅僅是一個開頭。
在此之前,太平軍還有一支軍隊進攻湖南、湖北等地,這裡的戰場在鹹豐四年初還是較為順利的。太平軍南北夾攻長沙,曾國藩為解長沙之危,率領大軍反撲湘潭,又親自率領水師戰船四十艘,陸師八百人在四月初二日進攻靖港。
太平軍見曾國藩水軍和陸軍殺來,開炮轟擊湘軍水師。曾國藩借著河水流向和風向,讓士兵在兩岸用纜繩牽舟緩行。太平軍見狀,又派兵殲滅牽纜之人,然後派出了小劃艇二百余艘逼近,乘風防火,大敗湘軍水師,燒毀了戰船,陸路湘軍也被太平軍擊潰。
曾國藩損兵折將,愧恨交加,在靖港對岸銅官渚投水尋死,幸好被其屬下所救。
一連串的勝利,這一路太平軍的尾巴開始翹了起。
尤其是太平軍的主將林紹璋已經昏頭了,指揮不當,內部的將領又各自不服,水師更是臨時用民船組成的,戰鬥力較弱,致使作戰失利。軍隊出現了內部矛盾,曾國藩卻磨亮了鋼刀水陸並進,再一次殺回了湘潭。
兩軍交戰,太平軍陸路、水師接連受挫。
四月初五,太平軍連戰連敗,迫不得已從湘潭撤退。
此戰,太平軍的水陸交戰一共有十次,十次皆敗,死傷了萬余人,其余潰逃的士兵不低於五六萬,甚至更多。並且,被毀壞的船隻近兩千艘。湘潭之戰後,曾國藩聲名鵲起,太平軍卻是撤出湖南。曾國藩趁勢殺出昏暗,攻打江西九江,迫使太平軍防守。
林紹璋所率大軍的失利,更是削弱了太平軍的實力,使得太平軍抽調不出力量救援林鳳祥和李開芳。
太平軍各方面慘敗的消息傳回天京,立刻掀起了滔天巨浪。
天王府,天王洪秀全身穿明黃色龍袍袞服,端坐在大殿正上方,位於最高位置。左側的斜下角坐著九千歲楊秀清,兩人是天國的最高領導者,位置有別於其余諸王。大殿的左右兩側,坐著翼王石達開,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豫王胡以晃。
諸王齊聚天王府,便是商議太平天國接下來的走勢。
ps:三更之一;轉眼間,已經200章了,四十多萬字了,真快啊!感謝大家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