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官僚的處理辦法
冬宮
收到俾斯麥遇刺的消息,尼古拉一世瞬間就怒了。一國公使在聖彼得堡遇刺,這就是在打他的臉。
“查,給我全面排查,必須要把凶手給我找出來!”
“是,陛下!”警務大臣急忙回答道
停頓了一下,尼古拉一世問道:“俾斯麥死了沒有?”
因為兩國關系的冷淡,俾斯麥的面尼古拉一世都沒有見過,自然不是關心他的死活。
可是現在情況不一樣,如果俾斯麥沒有死,那麽事情還有回旋的余地,只要抓住了凶手就好辦了。
要是死了,那麽俄國人在國際上又要成為笑柄。連外來的使臣都保護不好,英國人可能是不會放棄落井下石。
警務大臣杜曼諾夫回答道:“俾斯麥身中三槍,正在搶救中。因為耽擱的時間太長了,生還的幾率不大。”
……
顯然,這是在準備甩鍋了。對俾斯麥遇刺的事情,杜曼諾夫也非常的憤怒,對他來說這根本就是無妄之災。
如果在別的地區遇刺,那麽是治安問題,他也就認了。可是在普魯士使館門口,情況就不一樣了,沙皇政府的警察通常是不會到各國使館門口晃悠的。
出於官僚的本質,他也要將責任推出去。借口都已經找好了,普魯士使館的安全是他們自己負責的,發生了這種變故,衛兵沒有反應過來,這是他們無能。
無良一點兒想,這也可能是普魯士王國的內部權利鬥爭,或者是俾斯麥的敵人下策劃的。如果是內外勾結,那麽就合理的多了。
這麽一來,他的責任就輕多了。大家的視線都轉移到了普魯士王國內鬥上,沙皇政府的國際壓力就小了。
除了皇宮,杜曼諾夫侯爵就開始為自己的借口尋找證據支撐了。
剛回到了辦公室,他就收到俾斯麥不治身亡的消息。緊接著又得到了一個好消息,嫌犯被抓住了。
杜曼諾夫侯爵關心的問:“嫌疑犯的身份確定了麽?”
助手一本正經的回答道:“初步判斷是波蘭獨立組織成員,在案發現場出現的子彈型號,和抓到的這幾名嫌疑犯居住地搜查出來的型號一樣。
這些武器彈藥都是純手工製作,不是機械生產出來的,是波蘭獨立組織常用的裝備。
根據初步的審查,他們承認這次潛入聖彼得堡,就是為了刺殺我國高官製造混亂,為波蘭獨立創造機會。
據說這樣的行動小組,還不只有一個。普魯士王國也佔據了波蘭的領土,俾斯麥成為被殺目標並不奇怪。”
思考了一會兒,杜曼諾夫侯爵嚴肅的說道:“現在輿論壓力對我們非常不利,立即把我們手中掌握的情報通報出去,記住了凶手就是波蘭獨立組織。
還有告訴記者,普魯士大使館中可能存在著內奸,在他們的內外勾結之下,俾斯麥公使才遇刺的。
並且因為內奸的關系,俾斯麥遇刺後沒有及時送往醫院救治,才導致他身亡的。
具體細節讓記者自己去編吧,反正普魯士使館內部的問題,我們無權過問,通知外交部給他們發函,讓普魯士人自查。”
真的假的已經不重要了,這個責任杜曼諾夫侯爵自己不想背,現在的調查結果已經夠了。
波蘭獨立組織在俄羅斯帝國搞事情,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平常時期他們都是在波蘭地區搞事情,現在跑到了聖彼得堡也沒有什麽好奇怪的。
這個年代沒有那麽多偵探工具,想要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非常困難的。一口咬定是波蘭人乾的,還有內奸配合,那麽就把普魯士政府拉下水了。
要是他們繼續咬著這個問題不放,那麽自己也難逃乾系,柏林政府不敢繼續將問題擴大下去。
這關系到了國內的民族問題,畢竟普魯士王國的波蘭人數量不少,接近總人口的四層。
好不容易才同化掉了,在這個問題上繼續鬧下去,很容易挑起民族矛盾的。
杜曼諾夫侯爵自認為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事情也就過去了。
柏林
收到了俾斯麥遇刺消息,攝政的威廉·腓特烈·路德維希沒有多大的感覺,反正大家關系都不好,傷心難過都是不存在的。
甚至他還有幾分竊喜,借著這個機會可以讓俄國出血。畢竟受害者也是需要安撫的,要是沒有他們的配合,這件事情沒有那麽容易完。
外交大臣安德裡亞陰沉著臉說:“殿下,剛剛接到了俄國人的案情通報,據說凶手是波蘭獨立組織,他們認為這和國內的政治鬥爭有關系,讓我們對使館進行自查。這是詳細資料,請過目。”
同樣的話,由不同身份的人解讀,意思自然也不一樣了。
現在普魯士王國內部暗流湧動,隨著腓特烈-威廉四世的病倒,政府內部也在進行一輪洗牌。
一旦證明,普魯士使館中有人和刺客勾結,又是一場政治大地震,這對剛剛攝政的威廉·腓特烈·路德維希非常不利。
政治鬥爭的原則是鬥而不破,歐洲各國政府內部的鬥爭,很少出現買凶殺人的惡劣事件。一旦發生了,就要被所有人抵製。
現在俄國人的甩鍋行動,顯然不是威廉·腓特烈·路德維希能夠接受的,這意味著普魯士王國的政治鬥爭已經打破底線了。
越看他越憤怒,僅憑猜測就一口咬定普魯士使館中存在內奸,顯然俄國人是在敷衍了事。
刺殺俾斯麥的凶手是波蘭獨立組織,這個說法勉強還可以接受,好歹也抓住幾個嫌疑犯,搜到的特製武器彈藥可以算證據。
這是弗朗茨手下情報組織選好的替罪羊,自然留下的有蛛絲馬跡。為了快速結案,沙皇政府的官僚們自然不會放過這些“證據”了。
所謂的救援不及時,存在內奸的說法,就純屬扯淡了。
公使遇刺事情這麽大,現場肯定會出現混亂了,等大家反應過來了,再送去醫院治療顯然需要耽擱時間。
實際上大家也就是耽擱了十幾分鍾時間,還包括簡單包扎傷口的時間,怎麽能夠算是故意拖延救治時間呢?
憑借這推測普魯士使館中存在著內奸,更是扯淡。在他看來,這是俄國人在有意挑撥普魯士王國內部矛盾。
波蘭獨立組織刺殺俾斯麥問題還不大,要是已經同化的波蘭人也參與進去,並且還是政府中的官員,那麽問題就大條了。
這意味著同化的波蘭人,還沒有放棄獨立,和波蘭獨立組織攪和到了一起。要是問題被擴大化,勢必會讓波蘭人和政府離心。
威廉·腓特烈·路德維希氣憤的說:“告訴俄國人,我們需要一個交代。不要拿這種大概、可能的理由敷衍了事,普魯士王國不會接受這種扯淡的理由。”
外交大臣安德裡亞反對道:“殿下,還是先自查吧!我們不確定俄國人的說法是否準確,他們手中還有波蘭獨立組織成員。
如果真的有人和波蘭獨立組織勾結,證據還落到了俄國人手中,那麽就只能淡化處理了。”
普魯士王國已經同化了國內的波蘭人,安德裡亞不認為他們會和波蘭獨立組織攪和到一起,就算是有也只是極少數,不能代表所有人。
相比之下,政府中有人參與了這次行動,借機乾掉俾斯麥的可能性還更大。
政治鬥爭是殘酷的,為了打擊對手,玩兒一次借刀殺人,並沒有什麽大不了的。
要知道普魯士政府和波蘭獨立組織一直都是有聯系的,大革命時期反俄派就主張支持波蘭獨立,牽製住俄國人,集中力量統一德意志地區。
雖然最後沒有成功,可是這種聯系一直都沒有斷過。現在國內的反俄派,勾結波蘭獨立組織乾掉俾斯麥,阻止兩國靠攏沒有毛病。
因為牽扯到了民族矛盾,注定了政府只是淡化處理。要查也只能秘密查下去,大家暴露的風險又降低了。
況且,普魯士國內還有俾斯麥的敵人,利用這個機會乾掉他並不奇怪。這個“敵人”不僅僅只是政敵,還有私仇,又增加了事情的複雜性。
在威廉·腓特烈·路德維希親王看來俄國人的說法非常扯淡,到了安德裡亞眼中卻變成了真相。
能夠刺殺的地方那麽多,為什麽要選在使館大門口?要是沒有人配合,怎麽能夠在殺人過後,迅速離開現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