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資本無國界
1856年7月,維也納政府正式開始實施“套牢計劃”,政府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向外界公開招標。
與此同時,鐵路網也開始重新規劃,幾乎每一座城市都被規劃上的鐵路線,然後進行招標。
這次不光是國內的鐵路公司可以參與,海外的鐵路公司同樣可以參與競標,不設任何投資限制。
還是老規矩一條鐵路線隻授權給一家鐵路公司,不允許重複建設浪費資源,滿足大家想要壟斷經營的願望。
看上去非常的美好,前提條件是鐵路公司必須要按時開工、按時完工,如果做不到就準備哭吧!
按照新的計劃,一旦鐵路網建設完成,新神聖羅馬帝國的鐵路總裡程將會達到驚人的9.7萬公裡。
而目前全國的鐵路總裡程也不過1.58萬公裡,在建鐵路項目也只有3.21萬公裡,現在幾乎是放大了一倍。
考慮到新規劃的鐵路路線有些路線太偏,很難取得贏利,為了吸引投資者,維也納政府還承諾對偏僻路段永遠免稅。
利好的消息忽悠普通投資者還可以,聰明人都知道,這只是一張誘人的畫餅。然而在市場狂熱的年代,誰會在乎這麽多呢?
聰明人都知道,項目最終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只要不成為最後的接盤者,他們都可以從中賺到錢。
盡管奧地利所有的鐵路公司都沒有贏過利,可是鐵路股票卻是一路看漲,非常受資本市場的看好。
目前通車的鐵路都在贏利,這給很多人造成了一種錯覺,認為鐵路公司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尤其是奧地利鐵路可以壟斷經營。
招標項目上,維也納政府也在盡情的吹噓,比如說目前新神聖羅馬帝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對鐵路運輸的需求量、人口高增長率,這些都是利好的消息。
經過這麽包裝下來,不少投機者都中招了,理論上這些鐵路線全部都會贏利,即便是最偏僻的波黑地區鐵路,未來也會贏利。
這些數據沒有騙人,鐵路贏利真的只是時間問題。這個年代沒有汽車、沒有飛機,在陸路運輸中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可以和鐵路競爭。
新神聖羅馬帝國的國土並不大,沒有太偏僻的地方,不存在荒無人煙邊疆,未來都是有發現潛力的。
弗朗茨估計,如果維也納政府不對鐵路運輸價格進行限制,那麽十年過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路線可以贏利;二十年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路線可以贏利;等到三十年後,全部路線都可以贏利了。
這個贏利是建立在不考慮建設成本上的,只是單純的營業收入超過了運營成本,想要收回投資不知道要猴年馬月了。
鐵路的建設成本還沒有收回來,又需要進行大修了,保養的再好,幾十年過後也要更換大部分鐵軌和枕木。
既然是畫餅,弗朗茨不介意讓它看上去更加誘人一些。比如說維也納政府承諾,對嚴重虧本路線進行補貼,保證鐵路的正常運營。
這個承諾實際上和沒有一樣,運營成本都收不回來的鐵路線,鐵路公司肯定會放棄啊!
作為接盤俠的維也納政府,無論給不給補貼,最後都要保證鐵路的正常運營。保障基礎交通設施暢通,這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這筆錢根本就是少不了。
況且還等不到那個時候,經濟危機爆發,鐵路公司資金鏈斷裂,接受政府入股就成為了必然,多來幾次經濟,最大的股東就變成維也納政府了。
能夠在規則范圍內掌握鐵路控股權,為什麽要打破規則呢?
用經濟手段拿到鐵路的控股權,可比掀翻了桌子,粗暴的宣布鐵路國有要高明的多。
況且,股份製合作公司的管理體系,也比政府直接任命官僚管理成本要低的多。
……
倫敦
巴克萊銀行現在已經有幾分巴克萊銀行財團的雛形了,除了沒有對外公開宣布建立財團外,本質上依附在銀行周邊的資本家們,已經擁有一個財團的實力。
巴克萊銀行本身的資金已經超過了一億英鎊,通過金融市場可以調動的資金更是超過了三億英鎊,影響到的產業超過了五億英鎊,在英國眾多財團中也是排名前幾位的。
總裁傑諾斯拿出了一疊資料分發給眾人,然後說道:“諸位,就在不久前,維也納政府突然宣布大力投資基礎設施。
包括:鐵路、港口、城市飲水工程、市政工程改建,甚至還有一些水利工程,都納入了招標范圍之內。
預計總投資金額高達4.8億神盾,也就是2.4億英鎊,帶動的周邊產業市場超過了5億英鎊。這是一場資本盛宴,同樣也伴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
如何能夠在把風險控制到最低點的情況下,拿下最大的蛋糕,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資料已經發給大家了,大體上和之前我們了解的差不多,只是現在的要詳細一些,涉及到了具體項目。”
大資本家西蒙質疑道:“傑諾斯先生,據我所知維也納政府去年的財政總收入不過1.21億神盾,今年也不會超過1.28億神盾,他們拿得出這筆巨款出來投資麽?”
傑諾斯淡定的回答道:“最近幾年奧地利的經濟發展迅猛,維也納政府借近東戰爭的機會成功的擺脫了財政困境。
尤其是在兼並幾個德意志邦國後,剛剛誕生的新神聖羅馬帝國總人口超過了五千萬,經濟總量就超過了法國人,僅此於我們。
目前他們政府的總債務還不足8000萬神盾,這個債務比例可以說是相當的低,如果他們要對外融資,想必大家不會拒絕吧?”
拒絕,怎麽拒絕呢?誰會和錢過不去,資本嚴重過剩的英國人,這年頭正在到處尋找投資的地方。面對一個優質客戶,怎麽能夠憑白無故的拒絕呢?
如果可以通過貸款,影響到新神聖羅馬帝國的金融市場,那麽潛在的利益就更大了。
西蒙毫不猶豫的回答道:“當然,維也納政府現在是優質客戶,只要他們肯加入英鎊——黃金體系,給他們提供貸款不存在任何問題。
可是他們不會加入的,奧地利人還想要搞神盾——黃金體系,不可能輕易向倫敦政府妥協。
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要做這一筆生意麽?”
資本家伯納特反問道:“賺錢的買賣,為什麽不做?
通過貸款控制他們的金融市場,再通過金融影響維也納政府的決策,讓他們接受英鎊黃金——體系,這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
我們的做法和政府的戰略是一致的,只不過還需要一點點時間。新神聖羅馬帝國也是一個大國,想要讓他們妥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慢點兒更加穩妥。”
除了前一句是真心話,後面都是鬼扯了。通過貸款控制金融市場確實可以做到,不過這是理論狀態下。
奧地利資本又不是傻子,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會抵抗他們的資本入侵,維也納政府會站在哪邊非常的明顯。
從來沒有聽說過,一筆貸款就控制住了一個大國的金融。
除非他們能夠讓維也納政府財政出現問題,長期依賴於海外貸款,那麽不可避免的會受到他們的影響。
可是這麽一來,優質客戶又變成了劣質客戶,生意沒有做下去的必要了。
傑諾斯嚴肅的說:“倫敦政府的計劃,還是讓他們自己去實施吧,我們支持他們可以,但前提是不損害自己的利益。
大家莫要忘了,維也納政府拋出的誘餌是帶毒的,他們要求投資者先墊付建設資金,並且還要繳納保證金。
一旦中途出現變故,項目資金鏈斷裂,不但前期的投資打了水漂,還要被沒收保證金,所有的風險都被投資者承擔了。
這種擠壓大量資金的項目,似乎是專門為我們準備的,這未免太不正常了。
從目前的經濟情況分析,這一輪經濟發展,似乎要到極限了。果實已經成熟了,收割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在經濟危機臨近的時候,維也納政府拋出了這個大計劃,我非常懷疑他們就是為了騙取保證金。”
伯納特毫不猶豫的說:“就算是他們在欺騙保證金,那也是建立在項目爛尾的前提下,只要順利完工,他們就必須要支付款,我不認為維也納政府會賴帳。
相比保證金,我覺得他們更大的可能還是在拉人下水,一旦大家把資金投入到了這些無法表現的基礎設施上,就算是經濟危機爆發了,也沒有辦法從奧地利抽出資金。
為了不讓前期的投入打水漂,投資者們還不得不繼續投入下去,只要這些工程在正常施工,那麽這場經濟危機對奧地利的影響就降低到了最低。
不過,我非常的懷疑奧地利會爆發經濟危機麽?
盡管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到了現在,影響到的國家越來越多,可是保守的奧地利受到的衝擊應該並不大。
甚至他們從來都沒有感受過,真正的經濟危機是什麽樣,用的著這麽小題大做麽?”
西蒙冷笑道:“伯納特你的思維還是停留在幾年前吧!從1850年開始,奧地利市場就成為了英國資本最熱捧的地區。
截止到目前為止,英國資本在新神聖羅馬地區的總投資應該超過1.8億英鎊了,法國資本在那邊的投資也不會低於5000萬英鎊。
光巴克萊銀行在那邊的投資都超過了1500萬英鎊,如果我們一起抽調資金離開,奧地利的經濟危機馬上就會爆發。”
他們有自傲的本錢,這個年代是大英帝國資本優勢最大的時候,即便是距離他們最近的法國人,都無法與之比肩。
傑諾斯掃視了一眼眾人說:“不管奧地利人有什麽陰謀,只要不妨礙到我們賺錢,我們就可以繼續合作下去。
僅憑我們目前手中資料,猜測他們的計劃是非常不靠譜的。不管維也納政府有什麽陰謀,他們這次拿出來的項目,確實存在著很多優質資產。
我們只要把這裡面的優質資產篩選出來,然後想辦法拿到手就行了,剩下的垃圾資產誰愛接手,就讓誰去接好了。
如果可能的話,大家還可以努力一下,看看能不能把某些看上去美好的垃圾項目,丟給我們的競爭對手。
在我個人看來,城市安全飲水管網工程就非常的不錯,可以吞下來,一旦這個項目完成,你們可以想象一下,壟斷了一座城市自來水供應的利潤。”
西蒙非常配合的說:“傑諾斯,你還是那麽厲害,一眼就挑中最有效價值的項目。
我們旗下的幾家自來水公司,一直都是最穩定的財源,幾乎不受市場波動的影響。
不過,我覺得只要奧地利人出價夠高,承接一部分市政工程項目也可以,順便我們還可以幫他們發行建設債券,解決項目的資金需求。”
顯然,他看中的不是什麽市政建設工程,而是發行債券,這才是旱澇保收的買賣。
這些債券又不是他們自己吃下的,而是替維也納政府在倫敦金融市場上銷售,無論最後能不能兌現都和他們沒有關系,反正手續費和匯兌費先賺到了。
伯納特補充道:“我們的鐵路公司也不能閑著,現在國內的業務增長幾乎已經停滯,發展潛力已經不大了。
不管怎麽樣也要趁這個機會拿下幾條鐵路線,把股價再往上推一推,然後再找個下家來接盤。”
顯然大家都知道了這裡面存在著危機,可是這並不妨礙他們賺錢,只要利潤足夠大,誰在乎維也納政府到底想要幹什麽呢?
大家不同的意見,實際上也是代表著各自不同的利益訴求。同一個財團中,大家的發展方向也不可能都是一樣的。
大家都有自己的目標,在利益不衝突的情況下,才能夠做到親密合作。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麽該分家的還是要分家。說白了,財團只是一個利益集團的結合,一旦大家利益衝突太大,分崩離析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