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新記錄
萊茵蘭地區正在搞大遷徙的時候,倫敦會議也到了關鍵時刻。在比利時和德意志聯邦之間,英國人還是選擇了德意志聯邦,比利時則選擇向法國靠攏。
從戰略上來說,比利時親法是必然的結果。歐洲大陸能夠抗衡法蘭西的只有奧地利,英國人影響力雖大,可是到了陸地上話語權就大大降低了。
比利時距離奧地利太遠,距離法蘭西太近,即便是知道法國人有吞並他們的野心,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比利時政府也不得不和法國人保持良好的外交關系。
小國自有小國的生存之道,比利時政府在親法的同時,也和英奧兩國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就是為了利用英奧兩國的力量遏製法國人的野心。
戰略上再正確也沒有用,法國人支持了比利時。那麽為了遏製法國人,奧地利就只能支持德意志聯邦。
三大國分成兩個陣營,在二比一的情況下,萊茵蘭地區自然是落入了德意志聯邦帝國手中。
英奧兩國為德意志聯邦以什麽方式統治萊茵蘭地區,也是操碎了心。為了遏製法國人擴張,最後兩國不得不進行妥協。
折中方案,萊茵蘭地區劃給中央政府直轄,不過不是皇帝直轄而是帝國議會直轄。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加速了德意志聯邦帝國的一體化進程。本來只是製衡皇帝的帝國議會有了實權,議會不再是傳聲筒。
不過這比漢諾威做大,情況要好很多。想要通過談判解決內部問題,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算是拖到下個世紀也不奇怪。
作為既得利益者,各邦國政府不可能輕易放棄手中的權利,帝國議會一直受邦國政府控制,想要反客為主——難!
英奧兩國達成了共識,不等於事情就結束了。說好的拍賣萊茵蘭地區,就必須要進行一次拍賣。
1874年11月11日,在歐洲各國的見證下,歐洲大陸檔次最高的大宗土地拍賣會開始了。
普魯士外交大臣傑弗理·弗裡德曼親自充當拍賣員,英法奧三國代表充當公證員,各國公使當觀眾。
為了避免有人亂喊價,參與拍賣的比利時和德意志聯邦,各自繳納五百萬英鎊的保證金。要是亂喊價最後拿不出來錢,保證金就要被沒收掉。
毫無疑問,要是讓比利時和德意志聯邦自己出錢,他們連起拍價都湊不出來。
真正掏錢的還是幕後支持者,英奧兩國貸款給德意志聯邦帝國,法國人貸款給比利時。
這不光是一場政治上的博弈,也是一場資本博弈,財力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當然,雙方都是有底線的。不可能無休止競爭下去,讓普魯士人撿便宜。
傑弗理·弗裡德曼露出一副死人臉,非常不爽的走上了拍賣台:“萊茵蘭地區拍賣會,現在正式開始。
底價1億2000萬英鎊,每次加價不得低於100萬英鎊。如果加價超過自身經濟實力,無力支付保證金直接沒收。拍賣開始,請參與者出價。”
顯然傑弗理·弗裡德曼的心情非常糟糕,不要看底價很高,實際上柏林政府根本就拿不到多少錢。
拍賣所得收入,各國要優先扣除部分債務,剩余的部分才是柏林政府的收入。
普俄戰爭不光打空了俄國財政,同樣也打空了普魯士王國財政,甚至虧空的更加厲害。
即便是歐洲各國讚助了不少,英法又提供了很多低息貸款,戰後柏林政府還是出現了支付不起利息的情況。
不過柏林政府沒有宣布破產賴帳,而是和債主們協商處理的。有了沙皇政府做榜樣,為了讓普魯士人乖乖還債,這次債主們要好說話得多,很多債務都被允許延期支付。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拍賣萊茵蘭地區過後,柏林政府的腰包鼓了起來,自然要先償還掉這部分債務了。
逼迫普魯士王國放棄萊茵蘭地區的不光是英奧兩國,還有幕後的眾多債主。
但凡是了解普魯士財政的人都知道,普魯士王國就是一劣質客戶,他們的債務隨時都可能會變成壞帳。可以說債主們比威廉一世還擔心普魯士王國的財政。
倫敦政府能夠主動跳出來逼迫普魯士出售萊茵蘭地區,英國的金融財團也是出了大力的。巴黎政府沒有出手破壞這次交易,法國財團同樣是居功甚偉的。
上億的貸款沒有人能夠掉以輕心,要是變成了壞帳,英法不知道有多少金融機構會因此被牽連破產。
比利時代表克勞斯-簡森率先舉牌,上面寫著+500,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增加五百萬英鎊。
這麽多國家代表看著,想要玩兒文字遊戲、鑽字眼兒?保證金可是由英法奧三國代管著,如果財大氣粗不把那五百萬英鎊當成一回事,大可以試試看。
主持人傑弗理·弗裡德曼的聲音響起:“1億2500萬英鎊”。
很快德意志聯邦帝國代表也不甘示弱舉牌,同樣寫著+500。
傑弗理·弗裡德曼:“1億3000萬英鎊”。
……
“1億4000萬英鎊”
……
“1億4200萬英鎊”
……
“1億4350萬英鎊”
……
剛開始加價都是500萬起步,過了1億4000萬英鎊後,雙方默契的放緩加價數額。這不是爭鋒吃醋的腦殘遊戲,而是關系到兩國國運的競爭,雙方每一次報價都必須要三思而後行。
這個年代的英鎊不是後世的英鎊,購買力那是相當的高。比利時和德意志聯邦兩國雖然經濟發展都很不錯,可畢竟都是小國,財政承受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
傑弗理·弗裡德曼聲音再次響起:“德意志聯邦帝國出價1億5200萬英鎊,兩次!”
停頓了大約兩分鍾,依然不見比利時代表舉牌,傑弗理·弗裡德曼只能無奈的宣布:“德意志聯邦帝國1億5200萬英鎊,三次……成交!”
沒有辦法,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比利時能夠承受的極限。法國人隻承諾了1億英鎊的貸款,比利時政府的心裡底線也就1.5億英鎊。
再往上加價,那就是損人不利己。萬一把價格抬了上去,德意志聯邦帝國放棄出價,落到他們手中最後拿不出錢來,那就損失慘重了。
從價值上來說,普魯士王國這次是賤賣資產。萊茵蘭地區的工業都超過1.52億英鎊,何況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然而現實沒得選擇,這個年代的土地交易價格都不高,1.52億英鎊已經創造了世界紀錄。如果英鎊不發生貶值,未來一百年都不會有人打破。
傑弗理·弗裡德曼陰沉著臉,連禮節性的祝賀都懶得說。這個價格明顯低於了預期,就連買家也不是他們希望的比利時。
沒有辦法有實力的買主都沒有下場競拍,傑弗理·弗裡德曼相信要是法奧兩國參與,最後的成交價絕對可以突破兩億,三億也不是沒有希望。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法奧兩國都很清楚對方的底線。打破了這種默契,對誰都沒有好處。
就在普德兩國簽訂條約的同時,德意志聯邦帝國也分別和英奧兩國簽訂了貸款協議,抵押品就是萊茵蘭地區的礦產資源和工廠。
這些東西是不是有主,對英奧兩國來說並不重要,反正有條約就夠了。
普魯士人確定的產權,換了一個國家過後,會不會被德意志聯邦帝國承認,完全是看統治者的節操,至少其中一部分人會倒霉。
要是既得利益者還是那些人,完全沒有變化,那麽德意志聯邦帝國購買萊茵蘭地區能夠獲得什麽,僅僅只是一點兒微不足道的稅收麽?
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政府不會直接沒收私人財產,但是施展手段打壓,讓這些產業換個主人,還是有可能發生的。
這個年代的資本競爭可是非常血腥的,沒有足夠的人脈關系網,根本就混不下去。
要不然的話,萊茵蘭地區的資本家們也不會激烈反對這次土地交易,換個國家對資本家來說從來都沒有心裡壓力。
如果柏林政府在留心的話,就會發現很多實力雄厚的資本家,已經找到了新的合作夥伴,剩下的也正在尋找合作夥伴的路上。
當然,現在的柏林政府估計沒有這份兒閑心。如果把1.52億英鎊換成黃金的話,那就一千多噸,是普魯士王國黃金儲備總量的三倍多。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1.52億英鎊的價格只是名義上的,普魯士王國還欠了一屁股的債。
這筆錢先要抵償已經到期的債務,剩下的才能夠到柏林政府手中。僅限於已經到期的債務,可不是全部債務。
要償還全部債務,這些錢還不夠。現實再一次證明戰爭是吞金獸,普俄戰爭結束後,柏林政府已經陸續償還了三千八百多萬英鎊的債務,現在依然還有超過兩億英鎊的外債。
可以說,一次普俄戰爭打掉了兩個萊茵蘭地區。經過一番協商過後,這次土地拍賣獲得的巨款被抵扣了1.1億英鎊債務,落到柏林政府手中的只有4200萬英鎊。
安置移民過後,最後能夠剩下的才是柏林政府的收入。財政危機是擺脫了,可是下一次普俄戰爭的經費還是沒有著落。
唯一能夠令普魯士人欣慰的就是隔壁的沙皇政府同樣是窮鬼,並且比他們還要窮。或許他們中間某一方籌集夠了戰爭經費,就是下一次普俄戰爭爆發的時間。
很快威廉一世就高興不起來了,剛剛好轉的普魯士財政,又增加了波蘭王國這個爛攤子。
如果可能的話,威廉一世不介意宣布波蘭破產。可惜這只能想想而已,英法能夠容忍普魯士王國吞並波蘭,又何嘗不是讓他們承接波蘭的債務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