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0章 智取盧龍塞(中)
第2068章:智取盧龍塞(中)
如今正值諸侯爭霸時代,明面上各國軍隊打的火熱,而暗地裡的間諜戰也極為精彩。
各國都有自己的情報組織,如:秦國黑冰台,唐國不良人、蜀國大誰何、魏國校事府、宋國皇城司、元國懸鏡司……等等。
清國的情報組織則是粘杆處,而統領正是努爾哈赤的兒媳,皇太極之妻,孝莊太后,大玉兒。
粘杆處背靠滿清一國之力,再加上努爾哈赤又非常舍得,缺錢給錢,缺人給人,這讓粘杆處的發展極為迅速,在各國諜者組織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但隨著粘杆處將觸手伸進中原後,卻遭到了秦國黑冰台以及各國諜者組織的聯手打擊,實力大減之下只能暫時先逃回遼東,通過收買部分門派和世家來獲取情報。
這樣的方法雖有效過,但顯然局限性極大,不可能獲得重分量的情報,一下子讓粘杆處在情報方面的收集陷入死循環。
眼看著和秦軍的決戰將近,可粘杆處對中原各地的滲透,以及各方面的情報工作,卻依舊沒有多大進展,這讓努爾哈赤不禁開始急功近利了起來。
粘杆處成立之初,為了保證粘杆處的純粹性,努爾哈赤要求吸納的人員必須嚴格考察,但現在他卻要親手打破自己定下的規矩。
努爾哈赤給大玉兒下令,無論是三教九流,還是蠅營狗苟之輩,只要有實力,有能力,又願意效力滿清的人,粘杆處都會予以吸納。
對此,大玉兒自然是極力反對的,她認為此番舉措之下,雖能讓粘杆處在短期內實力大增,但也必定會讓敵方探子混入粘杆處,而情報組織最重要的純粹性。
對於大玉兒的顧慮,努爾哈赤自然也知道,但他認為只要自己小心一點,一定能把粘杆處內部的臥底清除掉,所以依舊是固執己見。
大玉兒苦勸無果之下,也只能遵從努爾哈赤的命令,降低粘杆處的招收門檻,並花費重金收買中原邪道高手。
各種舉措之下,粘杆處的實力確實提高,情報收集能力更是上升不止一個檔次,但卻再也不是從前的那個純粹的粘杆處了。
秦昊以及河北諸侯,在得知了粘杆處降低門檻,大肆招人的消息後,自然不可能放過這個往粘杆處派遣臥底的機會。
當一個情報組織被滲透了十分之一時,這組織基本就已經廢掉了。
而秦昊和河北諸侯的滲透有多狠?粘杆處將近三分之一的人都是他們的臥底,粘杆處簡直成了各大諸侯的遼東分部。
之後努爾哈赤雖對粘杆處進行了數次清洗,但依舊沒能將全部的臥底拔出,反而還誤殺了不少自己人,還搞得粘杆處內部人心惶惶,隨時都有分崩離析的風險,只能暫時放棄清洗以安撫人心。
這也是秦清戰爭期間,黑冰台動作頻頻,可粘杆處卻見不到影子的主要原因,畢竟內部尚且不穩,又如何能夠出來執行任務呢?
努爾哈赤認為自己能玩得轉,但他這次顯然是玩脫了,沒了粘杆處提供情報,清軍在右北平戰場上處處被動,迫不得已之下只能轉攻為守。
下達轉攻為守的命令之後,努爾哈赤還向下嚴令,必須盡快清除粘杆處內部的臥底,讓粘杆處可以繼續運作起來。
大玉兒其實早就在暗暗調查,收到命令後不久就開始執行,並抓捕了一大批秦燕趙韓四國的臥底。
話說,燕趙韓三國都已經被秦國給滅了,卻還有探子在滿清內部潛伏著,對此大玉兒實在是無話可說。
清除了這批臥底之後,大玉兒本以為粘杆處內部已經乾淨了,卻不想才派出一隊密探出去執行任務,就再次遭到了潛伏在遼西的黑冰台的截殺。
顯然,這是內部有人泄密啊,也說明了粘杆處依舊不乾淨。
敢在粘杆處的大本營,截殺粘杆處的人,足可見黑冰台的囂張,可偏偏大玉兒對此沒有任何辦法。
“唉。”
大玉兒長歎一口氣,一臉疲倦的說道:“復出計劃取消。”
“可是姐姐,陛下那邊要我們……”
慈禧的話還沒說話,就被大玉兒打斷道:“內部沒有徹底乾淨前就復出的話,獲得情報可信嗎?”
“額……”慈溪頓時無言以對。
————————
另一邊,公孫軒轅所部又經過了兩日的急行軍,終於繞過了臨渝肥如兩縣,雖依舊沒有抵達盧龍塞,卻抵達了第一個目的地,碣石道。
“這裡就是碣石道啊?”
章邯仰頭打量著碣石道的地形,讚歎道:“此地高山深澗、峭壁陡立、奇峰突兀,真乃少有的易守之地也。
若在此地建立一座雄關的話,哪怕敵軍十倍來犯,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現在雖沒條件建關,但卻可以建寨,防禦力雖比不上雄關,但抵擋一段時間綽綽有余。”
說著,公孫軒轅看向章邯,笑道:“章副將,在此地建寨阻敵的任務,可就交給你了。”
章邯連忙抱拳道:“定不負將軍所托。”
公孫軒轅留下了三千兵馬,並還把公孫賀留下協助章邯,臨走前叮囑道:“本將此去,半天就能抵達盧龍塞,並會連夜火燒新月樓。
盧龍大火一起,遼西清軍必定得知,如今清軍雖都在遼西中東部,但以清軍的行軍速度,三日之內定能抵達碣石道。
故,章副將,三日之內,你一定要把大寨給建好,並做好迎戰的準備。”
建寨其實並不難,一般行軍大寨,要不了一天就能建好,難的是建一座易於防守的堅寨,而在碣石道這樣的險地建造堅寨的難度顯然更大。
章邯知道這到其中的難度,卻依舊信心十足道:“諾”
公孫軒轅見此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領著七千大軍繼續往盧龍而去,並於半日後抵達關下。
昨天周某的保底
修改一下前文的一點錯漏,把登陸遼東的大軍從兩萬改到一萬。
兩萬大軍數量太多,容易暴露,一萬則相對要好的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