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春秋大領主》第159章 太特麽操蛋了!
  第159章 太特麽操蛋了!

  他們朝著來路走,以更快的時間來到“郿”與留守的趙旃所部會合。

  沒有多余的耽誤,行軍姿態的部隊繼續向東,趙旃所部則是押解俘虜與戰利品跟上。

  沒有走多遠的距離,呂武得到了墊後的命令,帶著自己的那個“師”走在全“軍”的最後面,擔負起了阻擊可能出現追兵的重任。

  晉國“新軍”來時,戰兵三萬七千五百,也就是滿編狀態;算上輔兵的話,隊伍的總人數超過六萬。

  等待踏上歸途,多了七八萬的俘虜,馬車和牛車增加了近兩千輛。

  秦國有派出追兵,只是沒有做出實際的追擊行為,遠遠在後方吊著。

  呂武停下來。

  作為追兵的秦軍也停下。

  呂武率部向追來的秦軍靠近。

  秦軍調頭就往後撤退。

  這樣一來就很清楚了。

  秦軍沒那個自信與“新軍”交戰,只是也不甘心就那麽讓晉軍大搖大擺地走掉,幹了“禮送出境”這麽一出。

  呂武見秦軍沒有交戰意圖,換作其他將領可能會嘲笑一陣子,更加趾高氣昂,乃至於是起了輕視的心思。

  一旦那樣,準會給秦軍逮住機會來一下。

  一直很穩的呂武能看出秦人滿腹怒火,秦將想要找機會率軍殺上來,哪會變得松懈。

  “晉軍墊後何人?”杜回親自追擊,沒找到機會不得不問。他聽到了一個名字,再問:“去歲會盟,以一己之力殺戮我軍數十的陰武子?”

  杜回又知道就是呂武扛著粗圓木完成了破門的壯舉,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因為消息閉塞的關系,他們不知道呂武已經這麽幹了三次,每攻克秦國一座城池,還進行了焚城的舉動。

  不過,他們倒知道“郿”城就是被呂武率軍攻陷的。

  這年頭能率軍攻克城池的將領不多。

  主要是爆發攻城戰的幾率太小。

  春秋打的是“征”與“服”之戰,一般是在野外戰場堂堂正正地交鋒,為的是獲取很直接的收益,不是攻城拔地後的佔領。

  “大勝而不驕,晉新軍將趙旃、新軍佐郤至,為我秦國勁敵!”杜回很憂慮又再說:“陰武子嶄露頭角,三歲前方是一卒之長,如今已是一師之帥?晉國眾卿,愛才之心盡顯。”

  秦國就是知道晉國內鬥很嚴重,才制定了東出的國策。

  他們好些年內一再東出,又被揍了個滿頭包。

  屢敗屢戰之下的秦國其實並不怵晉國,更沒有生出妥協的心思,不然也不該在會盟之後立刻背盟,爆發這場“麻隧之戰”。

  “本以為楚國攻打鄭國能夠瓦解聯軍,逼迫晉國分兵援救鄭國……”杜回講的是楚國使者來知會的消息,道:“哪曾想晉軍殺進我腹胸!”

  楚國使者欺騙了秦國。

  事實上,是鄭國以為自己抱上了晉國這隻粗大腿,琢磨著有晉國兜底了,要不還是欺負一下誰,收一收保護費吧?

  鄭國環顧四周之後,發現許國這個小老弟很合適啊!

  許國是楚國的附庸,只差一步就被吞並的那種。

  本來還在商議怎麽救援秦國,討論來討論去就是沒拿出一個決定的楚國君臣,一聽自家都快放進嘴巴的“肉”被鄭國拿刀在剁,瞬間給爆炸了。

  一場被迫反擊在楚國使者嘴巴裡被說成是,為救援秦國才出兵。

  因為距離的關系,再來也是難以證實真相,秦國信了。

  只是,不管楚國為什麽而出兵,攻擊晉國新收的小弟是事實。

  等待消息傳到聯軍處,本來以為能大大收獲一把的鄭君,包括在聯軍的鄭國臣工,他們肯定不願意繼續待在麻隧,必然是要回師救本國於事危累卵。

  聯軍是以晉國為主力,其他列國只能算是一個添頭。

  可是鄭國一旦真的退出聯軍,還是會對這一場戰役造成不小的影響。

  這一次晉國的“新軍”長驅直入殺進秦國腹地,給秦國造成的恐慌難以估量。

  秦國國內不得不思考一點,是不是前線已經戰敗,才會讓晉國“新軍”輕易殺進來。

  如果“麻隧之戰”秦軍一方敗了,他們又必須思考到底敗得多慘。

  要是秦軍主力被完全殲滅,哪怕沒有晉國“新軍”殺進來,秦國基本上也是完犢子了。

  失去主力的秦國,起碼要花一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喘過氣來。

  前線的主力被殲滅,又被晉國“新軍”殺進腹地大肆攻城掠物,秦國是不是要花三代人的時間來舔傷口?

  中原三十年為一世(代),那就是上百年的時間中,秦國只能憋屈地窩在秦川!

  不止秦國境內的秦人不知道“麻隧之戰”進程怎麽樣。

  深入秦國腹地的“新軍”,一開始還能斷斷續續接到一些新消息,後來消息也斷了。

  這個是距離產生的製約。

  畢竟,野外滿是各種動物的年代,又是深入到敵國的腹地,派出少量的人手容易失蹤,派出大隊人又不合適,消息互通方面就被迫終斷了。

  “秦軍統兵將領是杜回。”韓起看向了魏相,笑嘻嘻地說:“他與魏氏乃是故交。”

  對,還是不打不相識的那種。

  有了“結草報恩”這個典故在,明明是很慘烈的戰爭,卻被杜氏和魏氏玩出了花樣,成了某種意義上的美談或雅事。

  呂武不知道什麽情況,好奇地問了一下。

  他聽完覺得,這大概是戰爭史上,一次近乎於完美的“公關”措施了。

  有這麽一支秦軍吊在後方,進行撤離的“新軍”其實有點難受。

  去邀戰吧,秦軍很直接地來個向後轉身。

  想迂回包抄,導致“新軍”耽誤了行軍進度,秦軍還是來個向後轉身。

  打又不打,脫離又不脫離。

  每天駐營後,呂武都要小心來自秦軍的夜間偷襲,很煩人的!

  這種狀態一直到“新軍”抵達涇水西岸的“侯麗”還在持續。

  而等“新軍”來到“侯麗”,他們已經從派出去又回來的人嘴巴裡,知道大略的戰爭進程。

  這一次“麻隧之戰”充滿了各種意外。

  先是鄭國的國君姬睔(gùn)知道國家在被楚國暴打,請求讓鄭國軍隊退出聯軍,好回去支援正在挨打的鄭國。

  欒書想找理由推脫,告訴鄭君姬睔,只要這裡能獲得勝利,馬上就能舉兵南下去支援鄭國。

  等著大家一起去啊?

  十來萬軍隊,能暴揍楚國的哦!

  沒等欒書有什麽動作,晉君姬壽曼答應鄭君姬睔的撤退請求。

  這要是從法理上來講,其實沒半點毛病。

  關鍵的是,晉國自有國情在。

  晉君姬壽曼連找眾卿商量一下都沒有,幹了也沒通知軍中的那些卿。

  等包括欒書在內的卿發現鄭軍正在拔營,一問才知道結果。

  這是聯軍內部出現的大問題。

  秦軍那邊更離奇!

  多國聯軍已經成功地拔除了“涇陽”這座城池,也將涇水東岸野外的秦軍消滅大半,圍著“麻隧”就要進行總攻擊,“麻隧”城頭卻是掛起了白幡。

  原來是秦國的國君贏容(秦恆公)病死軍中。

  他早不薨晚不薨,等雙方要決出最終的勝負才薨。

  這就讓聯軍很為難,晉國的君臣很難受了!

  現在講究的是國喪不戰。

  秦恆公一薨,秦軍掛出了免戰牌,聯軍再想打也不能繼續打。

  甚至,晉國的國君,還有其余國家的國君,一些國君沒來的國家,得到秦人那邊的邀請,不親自去也要派出使者,前往秦人那邊意思意思地哀悼一下。

  結果是“新軍”渡過涇水,來到“麻隧”這邊的戰場,看到的是“麻隧”滿城白色,聯軍這邊士氣看著莫名低迷。

  一直吊在“新軍”後面的秦軍,他們倒是沒敢過涇水,停在涇水西岸的“侯麗”了。

  趙旃和郤至剛到就被欒書召喚了過去。

  其余“新軍”需要自己找個地方駐營。

  呂武來時看到“麻隧”掛起白幡,又見己方士兵滿臉沮喪,有那麽些被搞得發懵。

  各自回去找了爹一趟的魏相和韓起回來,他們將打聽到的情況說了一下。

  “不打了?”呂武有些錯愕,說道:“隻待奮力一擊便要全殲秦軍主力。此時罷戰?”

  魏相訝異說道:“秦君薨了,如何再戰?”

  韓起一臉的讚同。

  晉國出動了中軍、上軍、下軍和新軍,喊來了八個小弟;秦國傾國而出。

  雙方合起來征召了至少二十萬戰兵,加上數量更多的輔兵,一場幾十萬人的戰爭,因為秦君薨在了戰場,打不下去了?

  原歷史上,僅是晉國就出動了十二萬戰兵,齊、宋、衛、魯、鄭、曹、邾、滕八國的數量沒有記載;秦國這一方則是出動了五六萬人。

  在記載歷史時,史官並沒有將輔兵和另外一些後勤人員算進去。

  這麽一場勞師動眾的戰爭,隨著周王室派出隊伍進入“麻隧”,注定要畫下終止符。

  “虎頭蛇尾啊!”呂武先感概了一句,才問道:“可知秦軍主力情況?”

  韓起說道:“十數萬大軍消滅的秦人,遠不如我‘軍’。”

  “新軍”光是俘虜的秦人就有七八萬,不用再去算戰爭期間殺了多少秦人。

  同時,晉軍從秦國帶回戰利品,等於秦國失去了那些物資。

  秦國腹地因為這一場戰場被造成的破壞。

  等等很多相加起來,“新軍”給秦國帶去的傷害,難以計數。

  正面戰場這邊,五六萬秦軍逃散了一些,有一萬左右在“麻隧”城池裡面,秦君也不是被聯軍殺死。

  這好像沒可比性吧?

  魏相就很實在地說:“此戰,我等不負晉國父老。”

  呂武則是滿腦子怪異思想,暗自想道:“以後兩國交戰,覺得打不過了,自家國君抹脖子就能讓戰爭停止了。”

  問題是,每個國君都很惜命的吖!

   沒注意,定時發布沒設置成功,晚了一些,抱歉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