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春秋大領主》第832章 匆匆數載
  第832章 匆匆數載
  時間來到了公元前536年的春季上旬。

  在過去的兩三年之內,漢國進入了一段相對的沉寂期。

  之所以有“相對”這個字眼,當然是因為漢國並非什麽都沒有做,只是沒有按照列國所料想的那樣在吞並韓國三分之二城邑後,對范國或荀國展開軍事兼並。

  漢國從公元前539年開始進軍“漢中”,僅僅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就對漢中形成壓製,後來卻是花了七個月的時間才遏製住當地的反抗。

  呂陽抵達“漢中”隻乾兩件事,繼續征剿當地部落為其一,再來便是不計傷亡和耗費將漢中人徙離了。

  中樞為了配合呂陽對“漢中”的經略,一再將戰爭中俘虜的鄭人、沈人、蔡人、烏氏人和義渠人分批轉移到“漢中”定居,采取的是一種混居的安排,再安置相當數量的老漢人。

  這些人,除了原本就是漢人身份的那一批之外,他們要麽是參與了“長安”的修築,不然便是參加了修渠,完成了“勞動改造”和“思想改造”的程序,充填到“漢中”去了。

  漢國對“漢中”置郡,規劃出了兩個“縣”,一個縣在漢水上遊,築城取名為“南鄭”;另一個縣則是在漢水中上遊,築城取名為“郇陽”。

  那麽就是雖然有了“漢中郡”,治下卻是只有兩個縣,兩地相隔還長達四百裡,以“郇陽”作為首府。

  置縣的位置和命名並不是呂武親選,工作交給了左相和右相一同完成,實際的操刀人則是作為漢國太子的呂陽。

  為什麽會選擇相隔四百裡的兩個位置築城,又是為什麽將城池取名叫“南鄭”和“郇陽”,裡面肯定有一段很長的故事?作為君王的呂武才沒有那個閑工夫去了解,知道漢國增加兩縣一郡也就夠了。

  事實上,作為君王要不要事無巨細什麽事情都管,有沒有那個精力是一回事,有沒有必要就是另一回事了。

  呂武不是始皇帝,也不是洪武帝,內心裡很明白人與人的差距,一直以來皆是選擇抓大放小,將有限的精力放在認為更重要的事情上面。

  漢國在呂陽的主持下完成了對“漢中”的規劃,也就是選定了置縣的地點,下一步並不是馬上築城,選擇了向蜀地進軍。

  哪怕事先派出人手探勘地形,漢國進軍蜀地還是進行得無比艱難,第一批的一個“旅”穿過群山抵達一個滿是怪石的盆地時,沒有與敵人發生一次交戰便折損了三百余人。

  這些折損的人手是在爬山涉水的開路搭橋中犧牲,有些人連遺體都未能找到。他們的犧牲則是讓後面開進的四個“旅”不再出現折損,所以才是用“犧牲”的字樣,不是用“死亡”的字眼進行記錄。

  攻略蜀地怎麽行軍又怎麽打,別說是擔任國尉的崔杼了,呂武都極少插手。

  理由相當現實,蜀地離“長安”太遠是其一,再來是不身處當地很難對地形有直觀的印象。

  所以了,呂陽請命前往擔任統帥,某種程度上是解決了中樞的困難。

  為什麽那麽說?只因為呂陽是太子,作為君王的呂武肯放權,太子呂陽臨機專斷起來比其他人更加顯得名正言順。至於說呂陽的心理負擔方面?兩父子自己去處理吧。

  “寡人已派人召回太子。”呂武在大朝會上通知了一下。

  眾臣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好。

  在他們看來,哪有一國太子長期在外的事?即便是統兵征伐,事情也顯得太過於怪異了一些。

  既然呂武要召回呂陽,肯定代表著漢國對蜀地的攻略已經完成,有其它事情也是緩慢進行,很難以短時間內一蹴而就。

  右相孫林父出班,行禮後說道:“長渠將成,國家應在列。”

  那個“長渠”前前後後花了漢國將近十一年的時間,長期有不低於三十萬人在各種勞動,耗費的各類物資更是龐大。

  現在,耗時十年以上的“長渠”已經臨近竣工,君王與太子親自前往觀看通水算是一件很重要的政治活動。

  有了孫林父帶頭,其余大臣也都表達了相同的意見,少不得對漢國吞並古蜀國和“長渠”即將竣工歌功頌德一番。

  當然了,說漢國吞並了古蜀國其實比較籠統,古蜀國的政權是被消滅了,各地的反抗卻是還在持續,漢國需要拿出一個實際可行的方案來進行處理。

  在一片喜慶的氣氛之中,崔杼一再猶豫還是不得不站出來掃興,說道:“王上,諸位同僚,荀國已然攻克‘邯鄲’。”

  這件事情發生在公元前537年的冬季中旬,對“邯鄲”實施包圍又攻打了兩年多的荀軍可算是耗光了邯鄲趙的最後一絲力氣,完成了破城佔領的軍事行動。

  實際上呂武並不想乾瞪眼看著,只是事情方面比較複雜。

  漢國在攻略蜀地,又在三戎那邊用兵,軍事行動上這兩個顯得比較重要,其它方向還有西北跟狄戎對上,北面則是樓煩的侵襲變得頻繁,其中還有烏氏殘余勾結綿諸襲擾漢國的“隴西郡”各牧場。

  不要忘記漢國還有幾個大工程,修建“長渠”是重中之重,後來增加了褒斜棧道的工程,攻略巴蜀又多了一個金牛道的工程。

  多處用兵再加上大型工程一再被迫增加,打從事實上讓呂武的心理產生了極大的壓力,深怕玩得過頭了會步上隋煬帝第二的下場。

  值得慶幸的是,呂武所處的環境更好,並沒有大肆征發徭役,工程勞動的主力是各個時間段收獲的各國俘虜。

  另外一點,漢國與戰俘約定完成哪處工程就放歸自由,源於漢國十足守信用的關系,戰俘有太多的例子可見,願意相信漢國的信用,漢國自然也就不用耗費太多的兵力看守。

  因為在進行太多的“大動作”讓呂武心生忌憚,漢國也就眼睜睜地看著荀軍攻克“邯鄲”而沒有什麽軍事干涉了。

  無法做的事情在呂武的操作下,變成了能干涉而不去幹涉,為的是跟荀氏在“四晉歸一”的較量中有足夠的公平公正環境。

  呂武的這個騷操作得到了廣泛的讚美,一下子也安撫了漢國、荀國和范國的人心,事態變成了漢國和荀國終有較量,無論誰輸誰贏都還是一家人。

  在這種翹首以盼的氛圍中,大家都希望漢國和荀國能夠公平公正分出一個勝負的大勢之下,中行吳好意思尋求齊國、魯國……等等國家的介入嗎?
  中行吳若是尋求外力介入,荀國內部就該出現問題了。

  所以說,呂武這人是真的騷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