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春秋大領主》第791章 確認不是來搞笑的?
  第791章 確認不是來搞笑的?

  小到個人,大到國家,怎麽可能會完全沒有黑點呢?看就看有沒有什麽閃光點,做出的正面貢獻比負面遺禍多,自然也就能一美遮千醜了。

  呂武知道司馬光這人,畢竟是教科書上的人物嘛,還是個公認的神童來著,只是兩慫的神童不要太多,單純證明大慫讀書人學明白怎麽來養望而已。

  至於說大慫的歷史?沒有認真去研究,光是從疆域圖來看,反正不用刻意去黑;真要去研究的話,會知道大慫國帑充沛是怎麽來的,再看到讀書人的各種享福而又難有作為。

  大慫的讀書人當然有想做事的,問題是在那種環境很難做事,反正屢屢就是人亡政息,並且還會被政敵各種極盡的反攻倒算,玩的就是才不管政策好不好,但凡是我的敵人就應該反對到底。

  如果硬要對所有朝代的總體實力進行排行,大慫說自己第二爛,恐怕沒有朝代有資格去搶第一爛了。

  當然,拿大慫去跟其余真正的大一統王朝相比,那是在侮辱那些大一統王朝。

  畢竟,每一個王朝多少有過一段強盛時期,大慫的國勢則是從開局就爛到結局啊。

  明確來說,呂武不喜歡大慫,要說特別崇尚哪個時代的話,還真是無法說明白。

  至於為什麽會想到大慫?他們腳踩的土地距離南慫“臨安”真心不遠,只是那個地方現在屬於荒無人煙。

  作為越國都城的“會稽”是一座什麽樣的城呢?看著城牆是夯土結構,城牆的最高度約是七米,矮一些的城牆段則是不超過五米。

  因為城牆高度本身不怎麽樣的關系,能夠預見城牆厚度也不會太厚。這個能夠從城門的布局看得出來,它的寬度著實是不大,城門洞也不會太深。

  來自漢國、楚國、范國、荀國和齊國的軍隊現在原地整隊,隨後楚軍那邊的戰鼓聲最先出現。

  首先第一支亮相的軍隊是來自楚國的“左右廣”,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身披皮質的重甲,並且絕對不止穿著一層甲。除了重甲,他們一手握戟、一手持盾,肩胯著一張弓箭,左腰側有系著一個箭囊。

  “楚之左右廣又有變化?”士匄覺得這樣也好,能夠好好觀察一下楚國軍中的絕對精銳。

  呂武說道:“添弓加矢。”

  以前只有極少量的楚軍“左右廣”攜帶弓箭,當下看著是人人標配了。

  士匄下意識看向漢軍的一些甲士,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雖說是閱兵,楚軍只是列隊再以戰車打頭,步兵在後,一塊走向“會稽”城,沿著距離城牆三百米外的區域走過,並沒有踏正步,也沒有呼喊口號。

  僅僅是這樣還是能看出點東西的。比如說隊列整不整齊,行軍時楚軍士兵有沒有交頭接耳,也就是檢驗紀律性。

  一般紀律不差的軍隊,閱兵時不可能讓隊列亂掉,交頭接耳的情況也看不到。

  有外來軍隊在耀武揚威?越國怎麽想怎麽看只有自己清楚,能看到“會稽”城牆上有士兵,也能看到屬於越君夫譚的大纛。

  一國之君的大纛在城牆上?那麽夫譚肯定也在。

  按照約定,第二支上場的會是漢國的軍隊。

  當時楚軍“左右廣”的隊伍差不多剩下一個尾巴,漢軍陣列中的戰鼓就被擂響,隨後聽到有軍官呐喊“漢軍”,列陣以及後方的漢軍士兵以“威武”回應,一時間天地之間響徹了漢軍的口號。

  就在呂武身側的士匄和中行吳紛紛側目。

  搞什麽呀?

  以前還是陰氏的時候,呂武麾下的軍隊沒這種花活,自己建立國家倒是讓軍隊的花樣變多了。

  那啥?軍隊搞這種花活,能提升戰鬥力嗎?

  他們沒問,要不然呂武會回答的。

  喊口號什麽的,其實能提升軍隊的凝聚力,一些特定的時候也能起到振奮軍心的作用。

  呂武還有其它沒玩的,換作是率軍親征,少不了在戰前騎馬遊陣,喊嗓子“漢軍威武”,軍隊會回應“大漢萬年”、“君上萬年”之類的。

  “此乃雲漢之軍?”夫譚看得目不轉睛。

  漢軍是以少量騎兵作為前導,用衝鋒的姿態從“會稽”城下呼嘯而過。

  盡管只是五百左右的騎兵,衝鋒姿態看著卻是能掠人心神。

  能夠看到的貴族不由思考,一旦是自己在戰場上碰到這種軍隊,有沒有把握扛住。

  緊隨其後的便是戰車打頭步兵在後的傳統軍隊,以四乘戰車在前、五百名步兵的為一個方陣的姿態行軍,跟剛才楚軍“左右廣”一乘戰車後面跟著三十名步兵是不同的情況。

  夫譚為什麽稱呼漢國為雲漢?其實是讀過《詩經》的關系,再來就是每一個都身穿鐵甲的漢軍將士,他們以四乘、五百人為一個方陣,攏共十個方陣排成長龍,陽光照射在鐵甲之上,遠遠看著就像是夜間天上的銀河。

  “寡人深以為漢軍比之楚軍更盛。”夫譚是從士兵的踏步聲來得出這個結論。

  楚國的“左右廣”是精銳無疑,只是楚國那邊著實對紀律性的要求不高,導致列隊行軍的邁步頻率有點亂。

  出場的漢軍在同等數量下未必能打得過楚軍“左右廣”,關鍵是出身自晉軍的漢軍士兵習慣了軍律的約束,他們也將“好整以暇”深刻到骨子裡,列隊行軍的邁步頻率一致,整齊的“踏、踏、踏”之聲聽著是那麽有節奏感,給人的視聽覺觀感會更加深刻。

  第三支上場的是范國的軍隊,一樣是四乘、五百士兵為一個方陣。

  “此亦是雲漢之軍?”夫譚比較懵逼。

  話說,漢國和范國的根腳都一樣,他們雖然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戰袍顏色卻是沒變,也就是還穿著紅色的戰袍。

  另外,范國的甲胄很多是采購自漢國,款式上面存在區別,離得遠了卻看不清款式,不看旗號真的很難分辨是漢國還是范國的軍隊。

  在戰袍顏色上面,呂武反正是沒有打算改顏色,戰袍是赤紅色,頂多再加上一條黑色的褲子,甲胄現在是銀色,以後可能塗黑。

  漢軍加上一條褲子,其實就跟其它列國有了區別。

  不開玩笑的來講,當前是有人穿褲子,只是大多數人隻穿長袍,壓根就不穿褲子。

  而這要從春秋的穿著款式提起,當前有點家資……也就是貴族穿長袍是多層多疊,長度一般是到腳踝部位。

  普通黎庶或奴隸?其實穿褲子最多的就是他們,褲子分長短,一般褲子會比較短,主要是為了節省布料。

  漢國開始搞常備兵建設,一些制度也頒布了下去,包括服役的士兵必須穿黑褲子這一個條例。

  范國、荀國和韓國,包括其它的列國,強國還能要求士兵必須是什麽穿戴,弱國哪怕是同一支軍隊都不一定能保證戎裝一致。

  當荀國的軍隊上場,越國這邊的人還是分辨不出來,還以為同樣是來自漢國的軍隊,只是來自漢國不同的貴族才亮出不一樣的旗號。

  戰袍顏色一樣,行軍的姿態也差不多,著實是有點不好辨認。

  而這就很讓范國和荀國尷尬了呀。

  等齊軍最後上場,才算是讓越國君臣有了一點新鮮感。

  齊軍的製服顏色是土黃色,他們的甲胄並不一致,有來自漢國的鐵甲,也有本國生產的銅甲和皮甲,以身穿皮甲的士兵居多。

  如果說楚軍和漢軍、范軍、荀軍至少還分方陣,齊軍就是直接一條長龍。

  “齊軍非勁旅。”夫譚看著那歪七扭八的隊列,再看有身穿土黃色戰袍的士兵還會亂跑,給出這個評價。

  而下一秒,齊軍乾出了一出令越國君臣看得目瞪口呆的舉動。

  只見先是有少部分齊軍士兵高拋手裡的武器,隨後大量的齊軍士兵有樣學樣,能接住又接得好看就贏得滿堂喝彩,接不住則是有哄笑之聲。

  士兵這麽乾,導致的是齊軍本來就不嚴整的隊形變得更加松松垮垮,不斷有武器被高拋,再有雜七雜八的各種聲音,給人一種雜耍團的既視感。

  呂武看了齊國君臣一眼,發現他們竟然看得津津有味,並且還會因為看到某個齊軍士兵高拋武器又接得很花活,發出了讚美之聲。

  “齊國尚技擊,也就是崇尚個人武勇。那麽多次證明個人武勇微不足道,軍隊紀律才是治軍根本,一幫君臣怎麽還不重視啊?”呂武心想。

  “彩!”熊招也是看得津津有味,並且大聲呼讚。

  再聽一聽“會稽”城牆上的越人各種大呼小叫和出現笑聲,好好的閱兵發展了雜耍團在博人一樂。

  這種神展開讓呂武、士匄和中行吳一陣陣面面相覷,有點懷疑晉人的出身有點跟不上時代,還是過於刻板和無趣了。

  在以前,也就是呂武還效力於晉國的時候,搞了很多雜七八雜的“發明”,就是獨獨沒有“發明”娛樂相關的東西。

  原因?只因為晉國是個軍果主義國家,壓根就不需要娛樂。

  到了自己建立國家,呂武一樣沒有搞出什麽娛樂,還是沿著軍果主義的道路在狂奔。

  可能是齊軍的表演真的太好了,給“會稽”的城門被打開,有一些越軍帶著車輛出城,還笑嘻嘻地轉交給了齊軍。

  什麽情況?
  等著齊軍走了一圈回來,有齊人來向呂光稟告,呂武才知道那是越君夫譚看得高興給了齊軍賞賜。

  當時呂光看上去很矛盾,有因為自家軍隊獲得他國之君賞賜而高興,又有些好像是權威遭到了冒犯。

  史書會記載今天,也就是漢國、楚國、范國、荀國和齊國來到越國都城的“會稽”閱兵。

  呂武一想到史書會有記錄,再想到記載著齊軍的雜耍團表演,而漢軍與之為伍,一瞬間心態老複雜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