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春秋大領主》第560章 唯元戎之命是從
  第560章 唯元戎之命是從

  大家都以為韓氏要完蛋的局面之下,沒人拉一把超大概率是會真的完蛋。

  那是一種概念成為現實,也就是大多數家族覺得韓氏會完蛋,必將造成一種“既定形勢”,他們會像群狼那般撲上去撕咬。

  呂武只是安慰韓無忌和韓起,像以往那般沒有給予任何的承諾。

  而實際上,呂武經過一番詳細的思考,認為韓氏暫時不能倒下,應該作為某個“弱軍”的補充。

  另外,他很快就要上任元戎,怎麽都要有個立威的舉動。

  別人的立威是拿一個適當的家族開刀,用來彰顯威勢和權柄。

  現階段的晉國是個什麽情況?又該去拿哪個家族來開刀?挑選太過弱小的家族彰顯不出威勢和權柄,挑選太強的則可能形成大型內戰。

  “暫時保住韓氏會是一種理想的選擇。”呂武決定下來。

  誰都覺得韓氏會完蛋,偏偏在呂武的操作下韓氏得以保存,能夠展現一種仁德的胸懷,還用另一種方式來彰顯威勢與權柄。

  當然,呂武保住韓氏的前提是,荀氏(中行氏)和智氏那邊找不到是韓氏進行刺殺的證據。

  如果荀氏(中行氏)和智氏有證據證明刺殺是韓氏乾的?呂武就該操作起來將韓氏給覆滅掉,過程要極盡的乾脆利索,甚至處理過程要越狠越好。

  呂武沒去問韓無忌和韓起刺殺是不是韓氏乾的。

  問出來會顯得很傻!

  畢竟,哪怕真的是韓氏乾的,他們還能告訴呂武真實答案?
  即便韓氏會說實話,比如真的是韓氏乾的,荀氏(中行氏)和智氏卻找不到證據,呂武到時候只會難辦。

  真實情況是,除非呂武現在要肢解掉晉國,要不一切還是以大局出發為穩妥。

  非常現實的是,哪怕現在肢解掉晉國,陰氏也佔不到最大的那一份,國際形勢也不適合在當前階段將晉國肢解掉。

  一旦晉國在目前階段分裂,秦國那邊極可能會出現反覆,中原也不再有一個國家能抗衡楚國。

  看看中原各個諸侯國是什麽尿性吧!

  東邊最強的齊國不忘霸業,一個勁地給晉國搗亂,晉國真的被搞沒了,他們選擇聯合楚國成為南北兩強不劃算嗎?

  齊國會等待某天能夠跟楚國掰腕子,再嘗試正面剛楚國;亦可能是雙方和平一段時間,楚國搶先對齊國動手。

  衛國是一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諸侯國,他們估計會想站出來取代晉國的“盟主”地位,然後很快就會轟然倒下。

  一再標榜自己是“禮儀之邦”的魯國?他們除了會喊“爸爸救命”之外,還能乾點啥???
  其余諸侯國?他們的存在只是因為晉國還在。

  隻想爭霸而沒有旺盛擴張欲望的晉國,一直是作為一個壓製了其余大型諸侯國的國家而存在,迫使那些大型諸侯國收起吞並弱小的獵心賊膽。

  所以沒有晉國之後,形成的結果必然是楚國一家獨大,說不得以後會出現一個“楚始皇”了。

  新一次的國君與眾“卿”、中等貴族會議召開。

  會議之上,關於呂武就任元戎的任命正式下達。

  呂武上任元戎的第一時間公布了卿位的人選和排序,沒有停歇地發布第一道“元戎令”,針對齊國吞並萊國給予必要的懲罰。

  因為事先有得到溝通,沒人表現出任何異議。

  各個家族甚至要因為呂武選擇對齊國動刀,不是向國內的某個家族揮刀,而感到極大的慶幸。

  主政之後的第一個命令,其實一般會被看成執政方向。

  呂武的表現無異於展現出自己的執政態度,警告國內的各個家族都安分點,有什麽壞心思朝外使,別特麽搞窩裡鬥。

  “這樣也好,避免國中內鬥,先穩住東邊,再南下與楚國爭霸。”國君心裡有點相信呂武看重諸夏文明得以延續了。

  呂武沒有再發布第二道命令。

  他在正式的會議結束後,邀請眾“卿”以及一些中等家族來到自己的家,乾的事是分食智氏。

  不是要把智氏搞覆滅掉,要做的是在保留“智”地和“虞”地的前提下,將智氏其余的封地進行重新分配。

  其實呂武覺得自己很幸運,沒有智氏主動“瘦身”並且將刀遞到他的手上,就任元戎肯定要挑出一個家族來開刀的。

  一切只因為晉國的貴族遠比其它諸侯國要現實和直接,沒有得到足夠好處的話,他們被迫當小弟也會不情不願的。

  智氏想要保留“智”地與“虞”地,商議時中行吳和趙武表達了同意的意見,魏琦、解朔和祁奚明白或隱晦地表示不同意,士匄、士魴表示怎麽都行。

  呂武能看出范氏並不願意看到智氏變得太弱。

  就目前的而言,陰氏、范氏和魏氏其實都有些撐了,新佔的利益還沒有得到良好的消化,處在擴張欲望最弱的時期。

  最為饑渴的是解朔和祁奚,他們中的一個需要饑不擇食地加強家族力量,好有足夠的實力承擔為“卿”的責任和義務;另一個則是並不想永遠待在公族陣營,想要成為一種真正的獨立自主。

  呂武選擇的是彰顯仁德,何不加強自己的信用?

  他的信用值一直挺不錯,不能在選擇答應庇護智氏之後給破了“功”,又能借這一件事情來展示自己對局面的控制。

  有一個很明顯的前車之鑒擺著,智瑩擔任元戎時太過於貪婪,光榮退休之後沒人覺得欠智瑩什麽情份,看看智氏現在落得個什麽下場唄。

  最為重要的是,收小弟要像模像樣,不能收了小弟再將小弟抬上桌。

  那樣乾,誰還敢當呂武的小弟?
  正確的打開方式是,作為老大要保證小弟的生存,該保留或爭取的利益也不能無視。

  當然,一切都需要一個界線,要不到底誰才是老大,搞成收了一幫大爺了。

  呂武會在其它地方補償魏氏,不至於兩家因為對智氏的處理意見不同而生齷齪。

  解氏和祁氏?呂武倒是會補償解氏,對祁氏的訴求則會無視。

  陰氏拿了“瓜衍”、“銅鞮”、“斷道”、“曲梁①(目前有三個叫曲梁的地方)”和“黎①”,其余的地盤則是進行了分配。

  看看上面那些地方都是在哪,能看出呂武將祁氏給搞得“孤懸於外”了,並且控制住了北進的通道。

  范氏很是獅子大開口,直接要了“五氏”和“曲梁②”、“壺口”,一下子讓呂武發現范氏對東面很有想法。

  魏氏則是要了位於“新田”邊上的“周陽”。

  其余各家也是各有所得。

  總的來說,但凡有實力來參與這一場瓜分盛宴的家族,他們對呂武的分配非常滿意。

  不滿意?那一定是那些家族實力不夠,又或者實力不差,然而反對並沒有什麽鳥用。

  別看陰氏從智氏獲得四塊地盤好像挺多,將“邑”和“邦”給計算進去,也就是實際的控制面積其實並不大。

  呂武要的是完成戰略意圖,不是以佔多少地為目標。

  在這一場瓜分盛宴中,一樣是“卿”的祁奚獲得最少,另一個同樣是“卿”的趙武則顆粒無收。

  話說,趙武能保住卿位就不錯了,還要什麽自行車?

  呂武沒給祁氏分配太多則是故意的。

  另外,呂武要求韓氏讓出“梁”與“耿”,其中“耿”歸於陰氏,“梁”則是交給了魏氏。

  “梁”在大河西岸,“耿”則是在大河東岸,明白通透了就是要讓韓氏的手縮回去,加強陰氏和魏氏對西邊的控制,同時也是換取陰氏和魏氏庇護韓氏。

  韓起對此沒有任何的異議,甚至因為陰氏和魏氏要地盤的行為感到心安。

  想讓別人乾點什麽,不給好處怎麽行?會搞得自家心中犯虛,覺得只是得到對方口頭的保證,真的出事對方未必會真的出力庇護。

  拿了“保護費”就不一樣了。收到好處又不進行庇護,信用會破產的!

  這一次不獨卿位家族吃得滿嘴油,呂武對實力強大的中等家族也進行了照顧,人設方面近一步得到了增強。

  其結果是,呂武決定討伐齊國,一下讓國君先前打算召集各個諸侯國南下會盟的事情遭到擱置。

  眾“卿”認為這是他們在國君表現強勢之後,取得的第一個勝利,其余的中小貴族也看到了元戎該有的樣子。

  什麽樣子?不就是當元戎就該壓製國君嘛!
  呂武壓製國君的手段並不粗暴,決定擱置南下會盟前,有進宮跟國君講道理。

  晉國不能坐視齊國吞並萊國,一旦齊國做大做強,難受的不光是與齊國有交界的各個諸侯國,說不得晉國會因為齊國一再搞么蛾子弄得個疲於奔命的下場。

  真的那樣,晉國剛按下了西邊秦國這個“葫蘆”,結果是東面的齊國抬起“瓢”,局面不但沒有得到改善,甚至會變得更糟糕。

  國君樂意還是不樂意,只要他保持頭腦清醒就必須明白呂武說得對。

  道理講不通?那就要動粗了哦!
  “今歲秋收罷了,出兵東進。”呂武再一次主持會議,先看一眼國君,再環視與會眾人,說道:“四‘軍’齊出,過境‘長狄’而擊齊。”

  這個“長狄”是部落聯盟,算一個不是國家的國家,亦稱作“長翟”,國君是漆姓(盟主之類)。

  “長狄”位於晉國東北部,諸夏的齊、魯、宋、衛與之比鄰。他們的活動范圍非常大,有時候還會進入“鮮虞”放牧。

  呂武非常溫和地問道:“何人有異議?”

  國君沉默。

  其余的“卿”與眾貴族站起來,齊齊行禮,異口同聲道:“唯元戎之命是從!”

   求票呀!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