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8章 一元轉讓
“這個我明白,我只是希望咱們能夠合作雙贏,為各自的企業謀得更為長遠的發展……”段雲說道。
“你們天音集團我也早有耳聞,不過說實話,和我們這樣企業合作,相關審核的手續比較複雜,除了盈利能力,還有其他很多方面的考量,除此之外,轉讓股份的價格,也不能超過我們的標準……”中年男子說道。
“股份轉讓的價格好談,比如我們這次分拆出來的龍騰機加工廠,可以給你們轉讓10%的股份,價格的話……我只要這個數。”段雲說著,伸出了一個手指頭。
“你要100萬?還是要1000萬?”中年男子眉頭微皺問道。
“不不不,價格太高不足以展現我們的誠意,我只要一塊錢!”段雲眉頭一挑說道。
“一塊錢!?”
聽到段雲這麽說,不光中年男子吃了一驚,坐在旁邊的李雲鵬也差點跳起來。
之前和李雲鵬見面的時候,段雲就已經大致的講述了目前龍騰機械廠的情況,而且按照當時對這個公司的估值,起碼在2,000萬人民幣左右,固定資產除了廠房,還有加工精度在國內領先的四台五軸數控加工中心,另外龍騰機加工廠還有多項專利技術,包括早年研發龍騰變速箱積累下來的技術資料,以及後來加工錄音機和錄像機磁頭磁鼓的相關專利技術,2000萬的估值實際上已經是非常低了。
按照正常的股份估值,百分10的股份起碼要200萬,就在90年代初,並不是一個小數目,然而段雲這次卻選擇一塊錢轉讓,等一次白給,這讓李雲鵬和楊總感覺不可思議。
“你等一下,我先看看你們龍騰機加工廠的資料。”中年男子思索了一下後,對段雲說道。
“請便。”段雲做了個請的動作。
下一刻,這個保利公司的楊總打開檔案袋,從裡面拿出資料看了起來。
段雲這次帶了兩份資料,一份是天音房地產公司的,另一份是龍騰機加工廠的。
不過既然對方是保利科技有限公司的,那麽段雲肯定重點向他推薦龍騰機加工廠的股份。
因為保利科技有限公司本質上是一個軍工外貿企業,他在1983年的時候,由中央軍委批準成立,保利集團取保衛勝利之意。
在保利集團成立的這7年來,通過出口中國生產的武器裝備,包括軍隊庫存裝備,為軍隊創匯幾十億元,這些錢全部用於軍隊裝備建設,彌補了當時軍費不足。
而這其中,保利集團參與的最大一筆軍火交易是在1987年和沙特政府的導彈出售協議。
1987年下半年,中國與沙特阿拉伯正式簽訂合同,沙特從中國購買35枚東風-3中程導彈,這種大家夥沙特親王也玩不轉,因此中國負責指導建設導彈發射場,培訓操作人員、維修人員,及導彈的總價高達35億美元,這對當時外匯緊缺的中國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的一筆資金。
除此之外,在80年代那段中美蜜月期間,保利集團還為解放軍引進了黑鷹直升機,這也是中國和美國最大的一筆軍工產品交易。
在90年代的時候,蘇27S300俄製驅逐艦的國際軍購貿易,也都是由保利集團操作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保利集團類似於當前社會上的“皮包公司”,你幾乎很難看到他的實體產業,然而當這樣的一個“皮包公司”背景換成國家和軍方後,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碼事了。
保利科技有限公司自1983年建立,進入90年代後,內部也已經開始了改革整合,國內的很多兵工廠,現如今都已經成為他們的下屬企業,這些工廠生產的子彈和半自動步槍源源不斷的交往世界各地,尤其是中東一些國家,對這種低端武器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更是拯救了很多國內瀕臨破產的兵工企業,同時也為國家帶來了大量的外匯,從這一點上來說,伊拉克也算是中國軍旗的“貴人”。
另外一方面,保利集團也想在國內涉及更多的產業,但因為企業性質的緣故,他們不能像民營企業那樣隨意辦廠做生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體制方面有障礙,但如果能夠和國內的地方企業合作,也不失為一條拓展經營的好辦法。
足足半個多小時,那個中年男子仔細的查看了段雲帶來的資料,中間還點燃了一根煙,顯然正在分析著什麽。
“你帶來的這份資料沒問題?”許久之後,那個中年男子抬頭對段雲說道。
“絕對沒問題,這兩份資料其實就是我們上交給深交所的上市審查資料,除了一些比較繁複的報表,基本上都在這裡了。”段雲正色說道。
“真沒想到啊,你們天音集團的價值這麽豐厚,地產公司估值60多個億,龍騰機加工廠也有2000多萬,我有些不明白,既然你們集團這兩家分公司的盈利能力這麽好,為何要分拆上市,還想要尋求我們這樣企業的入股?”中年男子有些不解的問道。
“我前面已經說了,我們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其實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瓶頸,想要長久穩定快速的發展,就必須找到一個強有力的合夥人。”段雲頓了頓,接著說道:“還有就是之所以我會將龍騰機加工廠的股份以一元的價格轉讓給貴公司,我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什麽想法?”中年男子問道。
“是這樣的,我以前是國營企業的技術員,癡迷於電子機械技術,後來擔任公司大集體的經理之後,也生產過一些汽車零部件,而且這些產品也成為了我們廠的拳頭產品……”段雲沉吟了一下,接著說道:“後來我停薪留職,來到深圳創業,開辦這個龍騰機加工廠就是為了能夠生產製造國產汽車零部件,但是國家政策不允許我們這樣的民營企業進入汽車產業,這也導致我只能讓我的機械加工廠走向轉型之路,但我一直希望能夠生產出比肩國際大廠的汽車產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