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上官儀的疑惑
正月初一之後,各地仍然沒有開工。一直過去了正月初六,才開始開工。
到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時候,又熱鬧了一回。
當初都在吃元宵和放花燈,熱鬧無比。
當然了,這元宵,是各行政省,自己掏錢無償發放的。
如果不是無償發放的話,是不可能有這麽多人一起吃元宵的。
畢竟,不同的民族之間,飲食差異還是很大的。
不過,既然現在無償發放元宵,那當然是不吃白不吃了。
再者說,元宵甜甜滑滑的,十分可口,讓他們吃了之後,也直豎大拇指。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元宵本來有好多燈謎活動的。
但是這個活動,各地基本上很少能夠開展起來。
縱然開展,也是雷聲大雨點小,並沒有幾個人參與。
沒辦法,畢竟,那些原住民和東斯拉夫人,漢語水平還是有限的很。
猜謎語方面,真的不在行。
佔據人數絕大多數的原住民和東斯拉夫人參與不進來,這個活動,肯定就熱鬧不到哪兒去。
不過,現在學生已經開學。
他們正在學習漢語。
就算是那些東斯拉夫人和原住民,每日也在或主動或被動的在學習漢語。
到明年,這種情況,估計就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隨著時間的推移,效果將會越來越顯著。
元宵節之後,各項工程,開始逐步步入正軌。
因為人口的急劇增長,對於礦產的開發速度,也大大加快。
像是鐵礦、銅礦等等金屬的開采量,也在逐步提升。
華夏國的現代機械的產量,也在逐步提升。
而隨著現代化機械的增加,建設的速度,也會進一步加強。
這個過程,真的是相輔相成得。
而華夏國的建設速度,或者不敢說絕後,但絕對是空前的。
當然了,華夏國之所以能夠擁有這種恐怖的發展速度。
首先是因為中華商行這十幾二十年的積累,積攢了龐大的物資。
其次,三大世家的幾百年積累下來的物資,他們建設的城池,可都落到華夏國手裡了。
到目前為止,華夏國和大唐之間,仍然保持者密切的商業關系。
大唐對華夏國的支持,是無比巨大的。
而現在,華夏國正在同東羅馬帝國,建立了親密無間的商業夥伴關系。
華夏國將他們的糧食,還有一些商品,源源不斷的運輸到東羅馬帝國。
從他們哪裡換取來大量的礦產。
而除了礦產之外,同時還有大量的人工。
同時,可不僅僅是東羅馬帝國。
當時東羅馬附近的好多國家,都在從華夏國收購糧食。
因為目前來說,整個歐洲都處於中世紀的黑暗時代。
到處都缺少糧食。
只要有足夠的糧食,就能換取到大量的物資。
不過,對那些國家來說,能夠換取到糧食,他們已經十分滿足了。
因為長時間缺乏糧食的話,可能會造成國內的動亂。
而有了糧食之後,這種動亂,就會被大大緩解,削減於無形。
正因為有著這麽多的外部支持,和他們自己的內部積蓄,華夏國的建設,速度才會這麽迅速。
前後隻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足以能夠跟得上其他國家十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
而華夏國的文化教育,也並沒有被快速發展拉下。
用華夏國皇上的話來說,現在華夏國是兩條腿走路。
而華夏國的文武百官,對於他們的皇上的英明神武,更是有了全新的認知。
這些文武百官,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都是唐人。
他們飽讀詩書,飽讀史書。
他們十分了解一個朝代的構架和發展。
但是像華夏國發展這麽快,這樣的官僚體系和律法,和以前的朝代,似是而非,大相徑庭。
他們完全沒有已有的經驗可以借鑒,只能是盲人摸象,摸著石頭過河。
在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的,會多走好多彎路。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因為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好多事情,都是只有不斷的嘗試之後,才知道那種辦法是正確的,那種辦法是錯誤的。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皇上慧眼如炬。
在他們要走彎路的時候,只需要隨口提點一下,就能讓他們免去嘗試,走上正確的道路。
皇上一個人的見識,能夠力壓他們文武百官。
這讓他們,對皇上愈加的敬畏如神明。
而其實李愔自己心裡最清楚。
對那些文武百官來說,他們自然是沒有任何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的,但是對李愔來說,他可是有大量的經驗可以借鑒的。
在後世,好多城市的發展,比他們的速度,要更加的迅速和快捷。
他們的發展之中,也經歷了大量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走過無數的彎路。
而他們走的彎路,現在就都成為李愔的借鑒。
李愔是站在後世之發展的肩膀上的,見識自然是高的了。
……
到了二月,十五個行政省內,已經各自有五六個市區之中,正在挖坑埋電線杆。
無論是原住民還是那些東斯拉夫人,都是十分的欣喜。
他們經常看電影,對華夏城,甚至對於大唐的發展,已經十分熟悉。
他們自然是知道,開始挖坑埋電線杆,自然是架電線的。
估計他們很快,就能通上電,就能點上電燈泡了。
電線架設的速度,十分快捷,前後隻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便將電線杆全部豎了起來,電線也全部安裝上去。
接下來,就是將電線接入每家每戶中了。
額,因為畢竟因為技術還不是十分成熟,科技水平還跟不上。
這個時代的電機功率,還是有些低的。
這也導致,發電的代價有些大,用電的成本比較高。
一度電,需要十文錢。
這個價格,在後世來說,絕對是十分高昂的價格了。
不過,對於這個時代的百姓來說。
雖然同樣的感覺,價格是高了一些,但是他們覺得,這完全是物有所值啊。
而現在,經過將近一年的發展。
所有的百姓,都安定下來。
就算再窮的百姓家裡,多少也是有著一些積蓄的。
不至於連電都點不起。
額,這一點,或許有人會覺得這不可思議,這絕對不可能。
就算再富的地方,也有貧民區。
也會有人一無所有,甚至於負債累累。
怎麽可能現在整個華夏國,每家多少都有一些積蓄呢?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那些富有的地方,有貧民區。
大多數的,是因為那些貧民,身體虛弱,乾不動重活,或者身患疾病。
當然了,也有一些是因為自己好吃懶做的因素。
但是這些情況,在華夏國暫時之間,都沒有。
那些原住民,老弱病殘,在大遷徙的時候,基本上都死掉了。
剩下來的,以青壯居多,至少都是有勞動力的。
至於東斯拉夫人,就更是如此了。
老弱病殘,根本就不會被遷徙過來。
所以,每一家之中,都至少會有一兩個勞動力。
而現在,整個華夏國都在大搞建設,必然是有工可做,有工錢可拿的,自然會有一定的積蓄。
而好吃懶的惰性,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
但是在這個建國初期,朝不保夕的時刻,是還來不及發作的。
為什麽每一個朝代開國之後,都是迎來一個盛世?
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因此,每一家之中,都扯進了電線,都架上了電。
又是半個月過去了。
這一日晚上,開始正式供電。
這一日還不到晚上,供電所在地所有的百姓,早迫不及待地拉開開關。
左等右等,一直到天色漸漸黑下來,屋裡快要看不見。
百姓們不得不去準備點亮油燈的時候,忽然間,屋子裡閃過一道亮光。
燈泡一下子亮起,整個屋內,亮如白晝。
頓時,無數百姓家裡,不由傳出歡呼聲。
他們,終於也架上電,用上了燈泡。
電影上他們看到的那些日子,距離他們越來越近。
生活,也越來越有了奔頭。
他們的日子,也將如同這燈泡一般,明亮起來。
……
隨著第一批的市區架上了電,後面的建設速度,逐漸的加快。
這一次,再次得益於大唐的人才儲備,還有他們的物資儲備了。
大唐發展多年,電工等人才,也是很多的。
現在已經出現人多為患的程度了。
而現在,華夏國這邊,可以說是急需這方面的人才。
雙方合作,可以說既解決了大唐目前人才失業的問題。
同時也解決掉了華夏國人才不足的問題,對雙方,都有著巨大的好處。
而大唐的製造行業,尤其是製造發電站的經驗,目前是領先於華夏國的。
華夏國的好多發電站組,都是委托大唐來製造的。
然後通過巨輪,遠遠不斷的運輸過來。
所以,華夏國這邊,發電站的建設速度,也在不斷的加快。
隨著第一批市區通電,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
越來越多的地區,通上了電。
現在的華夏國,依然面臨著地廣人稀的局面。
不過,這樣一來,對於發展,反而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因為人少,又是經過統一調配。
因此每一個鄉鎮,每一個村子的選址,都是經過再三衡量的。
周圍的交通情況,一定要好。
周圍的自然資源,一定要豐富。
一定要利於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起來,自然而然的,十分快捷。
架上了電,各種用到電的商品,也是撲面而來。
像是電視機,影碟機,錄像機,相機等等電器,馬上進入熱銷之中。
經過多年的發展,這些電器的價格,經歷不斷更新換代的歷程。
其價格,更是一降再降。
又是那些落後一代的產品,價格更是降低到了白菜價。
但是,對華夏國的消費者來說,他們之中的好多人,現在是隻認價格。
只要便宜,就是好的。
而各大電視商家,曾積壓了好多滯銷產品,現在可以放心的賣到華夏國去了。
這也讓大唐的各大電視生產廠商,狠狠地賺了一把。
面對這種局面,其實李愔也是樂見其成。
華夏國和大唐之間,需要相互扶持,相互幫助。
這樣的發展,對兩國來說,都有著巨大的好處。
……
此時,李愔再次指示上官儀,讓他負責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行養殖業。
只要養豬,養雞,養鴨等等。
對於李愔的指示,上官儀有些不太理解。
“皇上,對於大力推廣養殖這個命令,老臣有些不能理解。”
“現在我們的主要方向,不是要大力推廣道路修建,還有文化教育事業嗎?養殖業,有必要這麽早就大力推廣嗎?”
“要知道,一旦推廣養殖業,就會對現有的建設,產生一些衝擊啊!所以,對皇上的命令,老臣有些不能理解。”
推廣養殖業,需要建設場地,需要專門的人才進行指導,需要大量的人手。
這樣,肯定會將道路的建設速度拉慢。
而上官儀感覺,最近幾年之內,肯定是以道路建設為首要目的啊。
只有道路暢通了,整個華夏國,才能實現騰飛的願望。
對於這個道理,上官儀是深信不疑的。
聽到上官儀的話,李愔微微一笑說道:“上官愛卿,你說的固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現在推廣養殖業,也同樣的重要啊。”
“你知道,我華夏國的土地十分肥沃,同時還有農業部的科研人員,不斷的對種糧更新換代。”
“還在不斷的探索更加科學的耕種方法,目前,土地的產量,正在逐年增長。”
“目前我們的糧食,還在出口。但是用不幾年時間,大唐加上我們華夏國的糧食,就會出現大量的剩余。到時候,就會出現谷賤傷民的事情。”
現在,無論是華夏國還是大唐,糧食產量,是遠遠不如後世的。
但是現在這個世界的總人口,比後世也少了好多倍啊!
幾年之後,怕是生產出來的糧食,會出現剩余的情況。
那些以農業為生的農民,種田不如做工,會大大的打消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所以,現在開展副業,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