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為大唐崛起而戰鬥!
五日之後,大軍返回。
唐皇李恪,親自率百官,在長安城外迎接大將軍李愔。
在五裡之外,李愔就命大軍原地駐扎。
而李愔,則是準備帶著幾位將領前往面聖。
李愔帶了二十萬大軍前往攻打倭國,帶回來十四萬大軍,留下五萬兵馬在現在的海北道鎮守。
這十四萬大軍,其中四萬海軍,李愔都命他們返回了威海衛。
還有五萬朝廷兵馬,都是就近征集,李愔也全部都遣返。
而現在,李愔帶在身邊的,就是益州的五萬兵馬。
而就算這五萬兵馬,在長安城外,對長安城的威脅,還是十分巨大的。
雖然李愔和皇上李恪,兄弟兩人之間,彼此都無猜忌。
但是李愔也需要提防人言可畏。
所以,李愔才決定,隻帶領幾個將領前往面聖。
很快,他們就來到聖攆之前。
李愔等幾位將領,翻身下馬,李愔向皇上抱拳道:“臣等,見過皇上!臣等戎馬在身,不能全禮,萬望皇上贖罪!”
李恪哈哈大笑道:“六弟,你們,辛苦了!”
“你們在海外拚死搏殺,揚我大唐國威,為我大唐開疆擴土!”
“這是燕然勒石、封狼居胥的功績啊!是我大唐武將的榜樣!”
“這一次,朕一定要犒勞三軍,獎賞哪些有功的將士!”
李愔連忙大聲說道:“臣,代替三軍將士,謝皇上恩典!”
李恪深情地說道:“不需要謝朕,這,都是他們應得的!應該是朕,謝他們才對啊!”
“來人,擺駕,朕要去看看哪些勇士們!”
“皇上,不可啊!”
聽到皇上要去軍中去看望哪些士兵,李恪的親衛不由被嚇了一跳。
皇上去軍中,他們事先並沒有準備,這樣前往的話,可是有風險的!
而聽到親衛的話,李恪臉色不由一沉說道:“怎麽?朕看望自己的將士,還會有危險嗎?”
“沒有沒有,是奴婢說錯話了,請皇上贖罪!”
“既然沒有,哪還等什麽?擺駕!”
“六弟,來,上朕的車輦,我們一起過去。”
李恪看著自己的弟弟,眼睛裡面,滿滿的都是寵溺。
自己的這位弟弟,小時候頑劣異常,父皇極為討厭他。
每一次闖了禍,都是自己在為他遮風擋雨。
而他,也最喜歡粘著自己。
沒想到現在長大了,反倒是自己經常護著的弟弟,反過來保護自己了。
歷來皇上都是稱孤道寡,寓意著皇上都是孤家寡人一個。
皇家無親情,至於友情,哪就更不可能有了。
但是李恪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自己,有親情。
母后和六弟,就是他最重要的親人。
這一次,自己的六弟再次立下大功,讓李恪,更加的歡喜。
聽到皇兄的話,李愔不由被嚇了一跳。
連忙說道:“皇兄,這於禮不合,臣弟不敢造次!”
李恪不由板著臉說道:“哪朕金口玉言,朕的話,你就敢不聽了?來,快上車!”
“是,皇上!”
無奈之下,李愔隻好登上龍攆,和皇上同車,一起向軍中行去。
另外一邊,早有人通知前面的五萬大軍,皇上前來親**問。
這五萬士兵,沒想到皇上居然會如此看重他們。
這些人,都被感動的熱淚盈眶。
其實他們自己,內心都有著小小的愧疚。
因為這一次到倭國去打仗,他們基本上沒怎麽出力。
一來是他們的軍隊實在是太多了。
有五萬海軍,人家佔著工具的優勢,出力最多的,自然就是他們。
還有十萬朝廷兵馬,雖然戰鬥力不如他們,但是人家勝在人數是他們的一倍啊。
而敵人的數量,著實少了一些。
輕易的,都碰不到需要他們出場的機會。
二來,倭國還有淵蓋蘇文的軍隊,未免也忒慫了一點。
好多戰役,他們一看到唐軍,都是望風而逃,根本就不敢和他們戰鬥。
到了戰場上,他們根本就沒有盡興地打過一場真正的硬仗。
以至於,他們這五萬士兵,打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仗。
為大唐開疆擴土!
但是他們,無一人陣亡,真正的實現了零傷亡的目標。
所以,現在他們才覺得,有些愧對皇上的賞識啊!
不多時,皇上的龍攆就來到了他們面前。
這五萬大軍,一個個的,胸脯挺的筆直。
整個隊列,前後縱橫,無論從每一個角度看去,都是一條條筆直的直線,絲毫不亂。
而每一個士兵身上,都露出那種強悍和血腥的氣息。
這讓哪些文官,在看到這肅整肅殺的行伍,都有種雙腿發軟,呼吸困難的感覺。
看到這五萬軍隊,李恪忍不住讚歎道:“真威武之師也!”
說話的功夫,李恪一招手,頓時有親衛,拿上來一個電喇叭上來。
不得不說,現在真的是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
以往的時候,在五萬乃至於十幾萬,幾十萬大軍面前講話。
你就算嗓門再大,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聽的清清楚楚。
要知道,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人的隊伍,光是列隊,就有幾裡甚至十幾裡長。
就算是張飛再世,召喚李逵,也不可能在這麽遠的距離上,讓所有人都能聽的到。
當時用的辦法,是皇上在上面說一句,下面隔上一段距離,就會有人在重複傳遞。
一站一站的傳下去。
就是用這樣的辦法,來傳遞信息的。
而現在呢?
直接有電喇叭,直接用一個喇叭就足夠了。
根本不需要用那麽多人來傳遞消息。
一個力士,手裡高舉著喇叭,放在皇上李恪的嘴邊。
李恪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眾將士們,你們辛苦了!”
等李恪說完之後,李愔微微做了個手勢。
下面的眾多士兵,忽然爆發出一聲大吼:
“為大唐崛起而戰鬥!”
“為大唐崛起而戰鬥!”
“為大唐崛起而戰鬥!”
五萬士兵在一起發出來的聲音,響遏行雲。
這聲音,振動的地面都在微微顫動。
這聲音,讓整個長安城的百姓,都聽的清清楚楚。
所有的百姓,都知道,今日,是蜀王凱旋而歸的日子。
是他們大唐的將士,凱旋而歸的日子。
而他們的皇上,已經帶領文武百官,前往迎接蜀王歸來。
現在,當他們聽到這個聲音的時候,所有百姓,都為之震撼!
這些士兵,絕對是他們大唐的驕傲!
而現在,當他們聽到士兵們高喊著,為大唐崛起而奮鬥的時候,他們的內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無數百姓,都被震撼到熱淚盈眶,甚至於,潸然淚下。
就連那些文武百官,都被震撼到眼眶濕潤!
唐皇李恪,更是被感動的心情澎湃。
李恪忍不住大聲說道:“眾將士,你們,都是我們大唐的精兵!”
“你們為了我大唐,出生入死!你們為了大唐,浴血奮戰!”
“沒有你們,就沒有大唐的安定團結!沒有你們,就沒有大唐的富強強大!”
“朕,為你們感到自豪和驕傲!”
“請你們,受朕一拜!”
說罷,皇上李恪,竟然當眾,深深的向著眾將士深深的鞠了一躬。
這一幕,將五萬將士,無不感動的熱淚盈眶。
這時候,他們再次看到了大將軍的手勢。
於是,他們大聲吼道:“首戰用我,全程用我,用我必勝!”
這樣的氣勢,這樣的聲威,讓所有人,都為之感動和驕傲。
皇上李恪縱聲大笑道:“好!你們都是好樣的!”
“你們所有人,都不急著回去!除了正常的論功行賞之外,朕將會在城外,擺上三天酒席,宴請你們這些,有功之臣!”
“到時候,朕會帶領文武百官,和你們同醉!到時候,你們這些功臣,不醉不歸!”
“好!”
“好!”
“好!”
給眾將士講完話之後,李恪這才返回。
回去的時候,皇上直接將李愔還有幾位將領,全部都叫到龍攆之上。
然後,帶著他們一起進入長安城。
進入長安城之後,街道上,圍堵了無數的百姓。
他們都在觀看皇上和蜀王的風采。
這,就是他們的皇上!
這,就是他們的蜀王啊!
有了他們,是大唐之幸!
有了他們,何嘗不是他們百姓之幸啊!
……
進入皇宮之後,他們兩人,首先去拜見他們的母后。
以前的楊妃,現在已經被封為太后了。
“兒臣拜見太后!”
看到李愔,太后的眼圈,一下子就紅了起來。
忍不住快步走上前來,一把拉起李愔,仔細端詳著他的臉。
一邊看,一邊垂淚道:“愔兒,這半年來,你受委屈了,你瘦了,也黑了。”
“你在外面吃苦,母后在皇宮之內,在為你擔心啊!天天都在宮裡為你誦讀經書,為你祈福。”
說罷,轉頭看著李恪,不由嗔怒道:“皇上,你是兄長,愔兒可是你嫡親的兄弟。”
“在這世上,除了他,你還有什麽親人?”
“我大唐有這麽多武將,難道就非要愔兒去不成?萬一愔兒要是有個什麽三長兩短的,你心裡,難道就不會難受嘛?”
被太后訓斥,李恪垂手而立,並不敢辯駁。
李愔則是嘻嘻笑道:“母后,這件事情,怎麽能怪到我皇兄身上呢?”
“這一次,其實是兒臣自己想要去的。”
“母后你想啊,我皇兄登基的時候,就有很多人,暗中其實是反對的。”
“就算皇兄登基之後,還有好多人,都在賊心不死呢!”
“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皇兄的事情,不就是我的事情嘛?”
“母后你也說過了,在這世上,除了皇兄和母后之外,我還有什麽親人呢?”
“這可是我嫡親的皇兄,我不幫他,又有誰來幫他呢?”
李愔的一番話,不由將太后說的破涕為笑。
太后拉著李愔的手,微笑著說道:“你啊,小時候那麽調皮淘氣,沒想到長大之後,居然變的這麽伶俐了。”
“你這話啊,母后愛聽,你和你皇兄,兄弟兩個,一定要相親相愛,好好兒的!”
李愔嘿嘿笑道:“母后你放心就好了,這都是必須的,必須的!”
剛剛回來,太后拉著李愔的手不放,問東問西的。
而李愔的口才,也是相當出眾的。
將海北道那邊的情況,說的繪聲繪色,跌宕起伏的。
不但太后聽進去了,就連皇上李恪,都很快被吸引過去。
原來海上的海浪,居然有那麽大。
原來他們哪地方,居然學習他們大唐,喜歡吃生魚片。
可是,現在我們大唐這邊,都很少吃生魚片了啊。
我們現在都是做熟了再吃的。
不得不說,他們還真是,沒學習到家啊!
而當太后和皇上,聽到在海北道,地震和海嘯不斷,多災多難。
他們那裡,資源極為缺乏。
但是卻是盛產金銀。
他們那裡的風速,也和中原地區,截然不同。
這些異域風情,讓太后和皇上,都為之好奇不已。
甚至於,被李愔說的,他們都想去海北道去見識一番了。
接下來,兄弟兩人,陪著太后吃過飯之後。
太后又拉著李愔的手,絮絮叨叨的說了一番話之後,才放李愔離開。
隨後,李愔跟著皇上李恪,一起到了禦書房。
等李愔進來之後,李恪遣散左右,隻留李愔在身邊。
李恪不由對李愔說道:“六弟,這一次,你出兵倭國,將倭國拿下,為我大唐開疆擴土。”
“這功勞,絕對稱得上是燕然勒石、封狼居胥了!”
“這一次,朕要好好獎賞你才行啊!”
李愔哈哈一笑說道:“皇兄,這可是臣弟的分內之事,這種事情,就不要賞了吧!”
李恪正色說道:“這賞賜,皇兄也不是為了你自己,有功就要賞,有過就要罰。”
“如果有功不賞的話,讓哪些有功之臣,怎麽看朕?”
“以後,還有誰,肯為朕安心效命。”
這個倒也是。
有功就必須要賞賜,有過就必須要懲罰。
如果賞罰不明的話,以後還怎麽讓人為之效命呢?
但是,李愔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已經賞無可賞了。
上一次的時候,皇上已經將李愔封為尚書令。
最終被李愔給推辭掉了。
難道這一次,再封他為尚書令?
然後,李愔再請辭?
無功可賞,是皇上面臨的最尷尬的事情,最大的難題了。
你功勞大的,已經沒有什麽好賞賜的了!
怎麽辦?
難道朕要把這個皇位讓給你不成?
因此,無功可賞面臨的結果,就是功高震主。
功高震主的結果,要麽造反,要麽被殺。
現在皇兄非要封賞他,讓李愔自己,都感覺到別扭。
現在我已經位極人臣了,你還要怎麽封啊?
然後,就聽李恪說道:“六弟,朕決定,將益州分封給你。”
“憑你的本事,不難將南詔等地打下來,到時候,你封地的疆域,也算是很大了。”
“而益州,本來就是你經營多年的地方,讓你坐鎮益州,朕就不用擔憂來自西方的威脅了。”
分封?
居然是分封?
分封和封地,是兩回事兒。
封地,雖然原則上,嫡長子同樣有著繼承的權利。
但是對於你的封地,皇上隨時都有權利進行更換,或者乾脆直接撤回。
但是分封可就不一樣了。
分封出去之後,那麽益州就相當於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財政、官員體系,等等一切,都是獨立的。
雖然說,現在益州的這一切,雖然並非獨立,但是也有很大的獨自操作空間。
但是這兩者,畢竟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分封製,當初周天子這麽搞過,但是後來,周家的天下,就分崩離析了。
事實證明,分封製,並不是一個好的制度,最終,也被廢除掉了。
沒想到,現在李恪又重新提起了這種事情。
李愔不由被嚇了一跳,連忙說道:“皇兄,這萬萬不可!臣弟,萬死也不會接受的!”
看到李愔的反應,李恪不由搖頭說道:“六弟,皇兄是真的想將劍南道分封給你,並不是在試探你,你這麽緊張幹什麽?”
“其實,這個皇位,本來就應該是你來做的。是你讓給了皇兄,皇兄心裡,又怎麽可能會不清楚呢?”
“既然你能夠將皇位都讓給皇兄,那麽,皇兄將劍南道分封給你,又有什麽問題呢?”
李愔從李恪臉上,看到的,全部都是真誠。
這說明,黃兄是真的想將劍南道分封給自己。
有了李愔坐鎮,整個大唐,依舊是固若金湯。
其實,實際上,現在劍南道雖然並沒有分封給蜀王李愔。
但是現在蜀王李愔對劍南道的掌控程度,絕對是潑水不進級別的。
而皇上要想削弱蜀王對劍南道的掌控,必須要做出大量的部署,大量的工作才行。
而拋開皇上和蜀王之間的兄弟之情不說的話。
現在皇上也不太可能和蜀王鬧翻。
因為,一旦皇上和蜀王鬧翻的話,整個大唐,未必就能對付的了蜀王。
更何況,如果沒有蜀王的支持的話,皇上的寶座,他都未必能做的穩。
在這種情況下,更好的辦法,倒是直接將益州分封給蜀王。
這麽做,以後可能會是一個隱患。
但是在目前來說,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了。
當然,李愔是絕對不會用這種陰暗的心理去想這種事情。
他也相信,皇兄是絕對不會處於這種目的,才將整個劍南道分封給自己的。
但是縱然如此,李愔也斷然不會答應的。
因為如果真的將劍南道分封給自己的話,縱然這一代不會出現什麽問題。
遲早,是要出問題的。
到時候,一定會出現骨肉相殘的情況。
想到這裡,李愔不由說道:“不知皇兄能否聽臣弟說幾句話?”
李恪點頭說道:“有什麽話,六弟但說無妨。皇兄能有今日,多虧了六弟鼎力相助。”
“六弟給朕的建議,也全都是金玉良言,朕對六弟,從來都是言聽計從。”
李愔不由說道:“如果皇兄真的想封賞臣弟的話,不如,直接將臣弟的封地,放在海外吧!”
“放在海外的話,臣弟自然可以在海外單獨立國,永遠臣服於大唐,與大唐相互守望。”
“在海外的話,既沒有什麽競爭,又能相互守望。縱然是子孫後代,也不會導致手足相殘。”
李愔的考慮,現在皇上對他,不得不封賞。
但是如果將封地放在劍南道的話,遲早是要出事的。
既然如此的話,哪就乾脆將他的封地,放到海外好了。
現在美洲那一塊,還沒有人發現,上面除了一些土著之外,根本就沒有任何其他的勢力。
而那裡土地之肥沃,可以說是得天獨厚。
大唐的土地,和那裡,都完全沒辦法相提並論。
如果現在大唐不佔領哪裡的話,遲早有一天,西方的戰艦,會披荊斬棘,來到這裡,然後統治這裡的。
而現在的大唐,縱然是佔領了這裡,也不太可能管理的了這裡。
因為這裡,距離大唐實在是太遠了。
縱然憑借現在的船速,也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通航。
一旦哪裡發生什麽事情的話,光是來回路上需要花費的功夫,什麽事情都被耽擱了。
以前的時候,李愔就對李恪提過這件事情。
不過當時,李愔可不敢說將自己的封地封在哪裡。
這麽說的話,豈不是意味著,李愔想要自立了嗎?
而現在,皇上要將自己的封地封在劍南道,李愔倒是可以主動提出這個問題了。
聽到李愔的話,李恪臉上露出不虞之色:“六弟,你怎麽能這麽說呢?”
“海外都是蠻夷之地,到處都是瘴氣和野獸,土地貧瘠不堪。”
“朕,怎麽能讓你去哪裡去受罪呢?”
“你哪裡都不許去,封地就封在劍南道就是了。”
聞聽此言,李愔臉上不由露出啞然之色。
也不知道是誰給皇兄的勇氣,居然敢說海外就是蠻夷之地。
還到處都是瘴氣和野獸,土地貧瘠不堪,當真是無知者無畏啊。
不過,古時候的人,的確是持有這種論調的。
他們認為,天圓地方。
他們認為,如果一直沿著一個方向走,走著走著,就會突然間掉下去。
他們認為,中原,就是整個大地的重心。
這裡,有最好的土地,有最好的文化,有最好的傳承。
他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