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284.第284章 玉米,紅薯,文吏
  284玉米,紅薯,文吏

  (今天的章節奉上,求求訂閱啊!)

  老漢聽到這兒,於是自豪感由然而發,對李子霄說道:“是啊,我家祖上三代都是我們村原先那個地主的佃戶,為他們種了一輩子的地。

  小老兒怎麽也沒想到,俺在臨死之前,竟然還能看到我們家擁有自己的田地,這些全都因為李將軍白龍軍的出現啊!

  小老兒從小就跟著老人開始種田,到現在起碼也有五十多年了!”

  “那敢情好,那麽老漢給我說道說道,在咱們這兒,開春之後,一般該種些什麽,收成才能好呢?”

  李子霄頓時來了精神。

  老漢一聽這個,便打開了話匣子,老人種了一輩子地,可以說除了種地,他真的不會什麽了,對於種地他也最有發言權。

  老漢對李子霄說道:“大人要問這個啊,那可算是問對人了。

  咱們這兒要說種什麽的都有,主要還是種高粱多一點,咱們這兒這些年天天大旱,很多時候澆不上水,都是靠天收。

  高粱這東西耐旱,所以種高粱也就收成有保證一些!

  有些細田裡面,有錢人家會種些谷子,谷子碾成小米好吃不假,但是這東西產量太低了,不能養活太多人呀!

  所以我們窮人多種麥子,谷子就不敢多種了!

  這麥子,還是冬天前種的冬小麥好,產量大一些,一畝地能如果年景好的話,好地塊裡面一畝地,能打二三百斤糧食。

  可是放在以前都沒人敢吃,這以前可都是要拿去給地主們交租用的,只能留下點高粱米過日子。

  眼下錢大人帶著我們開墾出不少荒地,有些好地塊裡面,開春要趕緊種上春小麥才行。

  不過我老漢還是有個主意,那就是可以留出一些地,趕到開春,就種下一些蕎麥。

  這可是好東西,蕎麥這東西長的快,熟的快,四月間就熟了,熟了之後,春荒也就解決了,便能撐到夏天春小麥和高粱熟了。

  然後地塊騰出來,還能種上秋糧,比方說黃豆之類的東西,那樣的話,春天餓死的人就會少不少的……”

  老漢如數家珍一般的,給李子霄說起了種田的事情。

  李子霄聽罷之後,也是心中豁然開朗了起來。

  這個時代,這些普通農民百姓只求能填飽肚子活下去,只有吃的好不好,他們都不怎麽關心。

  所以說,他們會想方設法種一些高產且耐旱的作物,如高粱,小麥,蕎麥等。

  可惜,華夏自古就缺特別高產的作物,而且華夏本就人多,要不然也不會一到大旱大災之年,就會餓死無數的人。

  其實在他問老漢之前,李子霄自己就已經有一些想法,那就是玉米和紅薯,土豆這三樣在後世,最普遍的高產作物。

  自從李子霄來到大明之後,這兩年見到了太多的流民,太多的凍死骨,卻也更加的無奈。

  他有心救更多的人,但也有心無力,畢竟他也沒有太多吃的。

  有時候,李子霄就在想,如果此時大明農民手裡能大規模種植玉米,紅薯和土豆這三樣高產作物,絕對可以少餓死很多人。

  但這三樣高產作物,全都不是產於華夏,而是從海外傳來的,按說他們傳到華夏的時間,就在明朝中後期。

  也就是說,明末這個時候,在華夏已經出現這三種作物了,可就是不知道在什麽角落裡。

  按照正常的歷史發展,它們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會逐漸被人們認識到其高產的好處,逐步推廣開來。

  李子霄也曾想過派人尋找這三種作物,不過以他此時的實力,無異於大海撈針,有心無力。

  但是有時候,想睡覺就有人來送枕頭。

  事情還要從他這次前往揚州說起,在李子霄調集李天霸的‘虎賁營’在揚州一帶剿滅倭寇期間。

  在一場李天霸帶人突襲,一夥正在劫掠村鎮的倭寇時,在那一戰中,虎賁營突襲得手,奮戰之下,將那夥倭寇一舉擊潰。

  並且李天霸繳獲了,那夥倭寇搶來的一批糧食。

  而事後在清點戰利品的時候,趙騰在其中意外的,發現了兩種沒見過的東西。

  由於李子霄有嚴令,對於糧食必須不漏掉一絲一毫,而趙騰值得這些他沒見過的東西,竟然能吃後,就沒扔掉,當成糧食收起來了。

  其中就有幾袋玉米,還有一些紅薯,也不知道他們是從什麽地方搶來的。

  總之這,隨後些東西被李子霄看到後,立即視作至寶,幸虧趙騰沒給扔掉,否則李子霄得哭瞎眼了。

  隨後,李子霄安排趙騰親自妥善保管,這幾袋玉米和紅薯,嚴令軍中任何人,不許偷吃這些東西。

  特別是那幾袋紅薯,更是被他派人包上了棉被,以免被凍壞。

  在李子霄回到白蛇寨之後,由於天氣已經入冬,沒到種植紅薯和玉米的季節,李子霄只能將其儲存起來。

  安排人為那幾袋紅薯,專門挖了地窖,用來儲存這幾袋紅薯,每天還要下去翻動一下,不要讓它們壞掉了。

  而對於李子霄來說,雖然他對於農業知識很匱乏,但是也知道玉米和紅薯的用途,還有它們帶來的難以估價的影響。

  玉米、紅薯這兩種作物,還包括土豆和辣椒以及煙草等,都是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後,才被從美洲大陸運出來的,逐步開始擴散到全世界范圍種植。

  而這兩樣作物,進入華夏時間絕不會太長,以至於華夏腹地之中,許多人都沒聽說過,也沒見到過這兩種作物。

  所以當初被發現的時候,有人不認識它們,還險一些被丟棄掉,或者是拿去喂牲口,或者是乾脆扔掉。

  結果還是趙騰好奇,嚴格遵守李子霄收集糧食的命令,既然這些東西,老鄉告訴他們能吃,那就應該屬於糧食。

  於是趙騰便留了下來,到了揚州後拿了一些給李子霄看,結果當李子霄看罷之後,當即便震驚了,隨後便是欣喜若狂。

  於是,這才令趙騰妥善的保存了起來,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這兩樣東西估計著就會和李子霄失之交臂了。

  玉米和紅薯這兩種作物,都是比較耐旱的東西,很適合在華夏北方種植,特別是丘陵地上,更適合種植這些東西。

  而且這兩種作物,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畝產量高。

  玉米在後世的時候,畝產量可以達到一千多斤,這時候的玉米沒有後世種子好,也沒有什麽雜交玉米之說。

  但是產量也絕對不會低於,這個時代華夏人常種的各種糧食作物。

  特別是它耐旱和不擇土壤的特性,便十分適合在這裡推廣種植,應該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救災糧,而且吃起來口感也不錯。

  而紅薯就不用說了,這東西不佔地,田間地頭找點地方種上,產量和現在的許多農作物相比,可以用嚇人二字形容。

  畝產萬斤那都是少說了,即便眼下還沒有良種也沒有化肥,但有農家肥啊,僅憑他手頭現在的這些紅薯,畝產量估計也不容小覷。

  最保守的估計,起碼也有幾千斤以上的產量,而且現有的那些紅薯,也可以很快擴繁起來,絕對是一種前途無限的救災糧。

  更何況這東西渾身上下都是寶貝,幾乎沒有不能吃的地方,葉子可以吃,莖稈也能當菜吃。

  即便是幹了的莖稈葉子,照樣也是上好的飼料,所以某種程度上,這些紅薯在李子霄的眼中,甚至比同等重量的銀子,還要值錢。

  可惜的是現在找不來土豆,如果再有土豆的話,那就更加完美了,這幾種高產作物合起來大量推廣,很快便能解決糧食的問題。

  和老漢聊了一陣之後,李子霄還發現老漢確實不是吹的,在種田方面的經驗十分豐富,包括耕種,積肥,施肥,灌溉幾乎無所不通。

  於是心中更是大喜,難怪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世上的每個人都有他的長項,只要善加利用,便都是人才。

  “老伯,請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天我有幸能和老伯遇上,乃是我的運氣呀!”

  李子霄慨歎著對這個老漢說道。

  老漢趕緊連連謙虛道:“哪裡哪裡,大人言重了,俺也就會點種地的事情,哪兒有大人說的那麽厲害呀!

  倒是小老兒要多謝大人,您給俺孫女的這些個餅子和肉干,要是沒什麽事,俺不敢耽誤各位大人了,告退了!”

  看著老漢帶著自己孫女離開後,李子霄也帶人返回,在心裡更加下決心,在開春後,是該找一些有經驗的老農,種植玉米和地瓜了。

  可惜,此時他手裡的玉米和地瓜種子不多,一時還無法推廣開來,先找一批有經驗的老農試種一年。

  一來讓他們積累種植玉米和紅薯的經驗,而來積累下更多的種子,方便日後的推廣。

  而李子霄通過這次和這位老漢的對話後,對於永城縣農民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不得不說,錢廣元確實是個很有能力的人,這一年來,將永城縣打理的井井有條。

  李子霄很多時候,都只會提出一些大概的思路,最多也只能稱之為骨架,而剩下完善和執行的事情,就由錢廣元來做。

  錢廣元幫著李子霄把提出的事情給細化,對於許多事情來說,他都起到了拾遺補缺的作用。

  錢廣元也沒讓李子霄失望,自從接手了永城縣的政務後,很快便摸到了門道,開始走上了正軌。

  他們完成了對當地戶籍的統計,並且統一進行了登記造冊,年前大量流民湧入永城縣,讓這裡人口激增不少。

  錢廣元到底是讀書人出身,別看上陣打殺不行,處理起民事來,倒是輕車熟路。

  再加上白龍軍一貫的嚴謹作風,也不存在貪墨之事,所以萬事推行起來,都很是順暢。

  老百姓們也一個個心甘情願的接受他們的調配,使得永城縣現在牢牢掌控在白龍軍手裡,這裡的百姓早已不記得朝廷了。

  這段時間裡,錢廣元通過整合當地村民,集中松散的老百姓,對現有可耕地,進行複耕以及重新分配。

  並且騰出了不少的土地,為下一步接收流民,安置流民,騰出了比較充裕的空地。

  接著,李子霄便抵達了永城縣城,錢廣元的工作也受到了李子霄的高度評價。

  對於這些參與其中的文吏手下們,李子霄也都給予了勉力。

  同時也當即下令,賞給錢廣元百兩銀子,跟著他做事的那些文吏們,每人也有十兩銀子的獎勵,使得這些人非常高興。

  畢竟他們屬於白龍軍中的文吏系統,上陣殺敵輪不到他們,平日裡想要獲賞,機會便沒有戰兵們多。

  而通過這次的事情,文吏們也意識到了他們的重要性,只要活乾的好,他們照樣也會拿得不比戰兵們少。

  這對於本地一些剛剛投身白龍軍的文人來說,無疑也是一種極大的刺激,使得他們乾勁更足。

  李子霄也感覺到了他手下文人的缺乏,現有的可以算上是文吏的人員之中,也只有錢廣元有功名在身,好歹是個秀才。

  其余的所謂的文吏,大多數只能算是小時候讀過幾本書,認識字而已,一些人好歹算是童生,可是大部分人甚至連童生都算不上。

  而文人的缺乏,對於白龍軍許多事情的推進,也起到阻礙的作用,武夫們打仗沒話說,但是治理地方肯定不行。

  他們更喜歡使用武力手段來解決問題,而民事之中,武力手段只能算是輔助作用。

  如果太依靠武力處理的話,有時候好事弄不好,也會辦成壞事。

  故此李子霄在巡視了一圈下來之後,對於這件事又開始頭疼了起來。

  現在他僅僅佔據了這麽點地盤,對於文吏的需求還不算是太多,但是以後他將會佔領更多的地盤,壯大自己的實力。

  如果還只有這麽一點文吏的話,那麽肯定會嚴重的阻礙,以後他們白龍軍的發展。

  對此李子霄有心招募,更多的讀書人加入到他的隊伍之中,但是這一點目前對他來說,還是可望不可及的。

  畢竟他白龍軍眼下,在這世上還名聲不彰,也就在河南一帶還有點名氣。

  讀書人不似普通的流民,流民給口飯,他們便跟你乾,讀書人的眼光,要長遠許多。

  他們更多時候,是要看你的名氣大小,未來發展的空間的,沒名氣的話,大多數讀書人都直接免談。

  別指望他李子霄虎軀一振,王八之氣爆發,會招來不少人,跑到他跟前納頭便拜。

  沒實力,名氣之前,他如若想要招募更多的文吏,為他所用的話,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以白龍軍的傷兵們,充任各處村鎮的堡長,某種程度上暫時緩解了李子霄手下文吏匱乏的情況。

  畢竟他們對李子霄的忠誠度,要高一些,一方面可以穩定軍心,一方面可以控制地方,表面上是一舉數得。

  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畢竟那些退役的白龍軍傷兵們,基本上都是粗人,處理民務方面根本就是有心無力。

  最後,李子霄思來想去,還是得利用明朝這個將傾大廈,相比起自己培育文吏,從現在大明朝廷裡搜羅一批文吏使用,還是最快捷的。

  這也是李子霄為什麽要歸順朝廷的原因之一,在這個時候,哪怕大明朝廷腐朽不堪,但還是有很多文官對其忠心耿耿。

  李子霄打著大明的旗號,還容易招攬一批文官的好感,暫時讓他們為自己效力,等日後他勢力起來了,手裡少年營的小夥子們成長起來。

  如果那些人願意效忠他,繼續為他效力,他還能繼續用,如果不行,那就讓他們拜拜,為自己忠心的下屬騰位置。

  這也是,目前李子霄定下的,解決手下文吏的缺少的辦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