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預料到了身後有飛機俯衝下來一樣,瓦裡西推動操作杆,飛機吃力地向左轉,甩開了三枚40毫米的機炮炮彈,接著,他再推動操作杆,回到正確的航向上來。
幾公裡的距離,對天空中的飛機來說,幾乎就是一眨眼的工夫,他必須要認真觀察地面,目標隨時都可能出現!
果然,當他的飛機繼續向前飛行了一公裡之後,他的眼前就豁然敞亮,那門巨大的大炮,簡直就不像是人能夠製造出來的!
那絕對是世界上最邪惡的武器!
瓦裡西撥動開關,將武器轉換到機翼下面的兩枚250公斤炸彈上面,既然發現了目標,那麽,他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摧毀對方!
就在這時,後機身傳來了劇烈的抖動,他沒有向後看,反正這種飛機也沒有什麽後視視野,他也沒有時間了,他需要進入攻擊航路,哪怕就是自己把飛機撞上去,也要撞毀地面上的那門大炮!
但是,接著,他的飛機就徹底地失去了控制,後機身的大火,向前蔓延,他絕望地最後看了一眼那門大炮,嘴裡還在高喊:“攻擊機,進攻,將那門大炮摧毀!”
蘇聯人,才是最終的對手!
望著這架飛機盤旋著掉落,維爾納在心中也是不停地讚歎,和西線的那些國家的軍人相比,蘇聯的軍人,更加可怕,他們的戰鬥勇氣,讓德國人敬佩。
可惜,他們雖然有勇氣,卻沒有裝備,此時,天空中的戰鬥依舊是一面倒的。
一架架的伊爾-2攻擊機,在FW190的攻擊下被打爆,而剩余的飛機,卻依舊在頑強地向著己方的大炮方向飛行,這股勢頭,贏得了德國飛行員們的尊重,他們也是最勇敢的軍人,而對付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在空中消滅掉!
空中的戰鬥,還沒有結束,地面上的戰鬥,終於拉開了帷幕。
KV-1,T-34坦克為先導,大批的蘇聯軍隊,向著要塞,發起了第一波次的衝鋒!
如果從人數上看,蘇聯軍隊是不少了,數萬人,規模足夠大,但是,客觀上的地理位置,卻限制了他們在進攻中投入太多的人數。
比如,要塞的主體,主要屏障,是沃倫要塞和捷列斯波爾要塞,其中捷列斯波爾要塞被建造在布格河的岸邊,內中包括許多舊沙俄時代的教堂和修道院,這些建築物是整個要塞防禦工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北部的科布林要塞是原來的舊布列斯特城,這裡街道密布,有許多早期石頭建造的堅固建築物。
要塞堡壘最重要的防禦工事被建造在中心堡壘,在這個中心島嶼堡壘的外側,由堅固的兵營構成環型營壘,營壘牆壁有兩米厚,內含大約五百個炮塔。
中心堡壘的中央聳立著由著名建築設計師古裡米設計的聖尼古拉大教堂,是中心堡壘最高的建築物,也是一個異常堅固的火力支撐點。
中心堡壘通過城門和橋梁與其他三個輔助堡壘相連,其中通過布萊特大橋連接北部的科布林要塞,通過捷列斯波爾門和一個巨大的索橋連接著布格河西岸的捷列斯波爾要塞;通過霍爾姆門和一個可開閉的吊橋連接南部的沃倫要塞。
可見,這些要塞之間,僅僅有索橋相連,外面連通要塞的道路,也不過五米寬而已,兩輛坦克並排都很困難,這樣,蘇聯軍隊的進攻,根本就無法發揮出他們的火力優勢來,兵力無法展開!
好在蘇維埃兵力充裕,他們可以同時攻打各個要塞,此時,通往每一個要塞的道路上,都擠滿了部隊。
尤其是捷列斯波爾要塞的外面,是蘇維埃第四十二步兵師第四十四步兵團的官兵,他們此時絕對是乾勁十足。
他們的團長,被德國人抓走了,綁在中央的教堂的頂端,他們的一支偵察兵部隊,也被德國人狠揍了一頓,同樣關在了上面,對他們來說,這簡直就是個奇恥大辱!
現在,指揮步兵團的是大尉級政治指導員尼古拉-涅斯捷爾丘克,不用他做什麽思想工作了,戰士們是義憤填膺的,就等著衝上去了。
剛剛的一輪輪的炮火襲擊,最終在德國的一門超級大炮的前面止住了,他們暫停了炮擊,趕緊轉移陣地,否則都會成為德國的攻擊目標,炮兵部隊全軍覆沒都是有可能的。
而即使這樣,炮擊也持續了二十分鍾,整個捷列斯波爾要塞,至少挨了上千發的炮彈,教堂頂端的那些人,居然還是完好無損的。
扎夫裡洛夫少校是無比憂鬱的,他看著下面的那些部隊,正在衝上來送死,他就感覺到心如刀絞,但是,他已經說不出話來了,剛剛不斷的喊話,他的嗓子已經啞了,發不出任何聲音,他只能在這裡看著,看著自己的部隊,經歷一場可怕的死亡。
下面,那些要塞裡面的大殺器,已經準備好了。
卡爾大炮,同樣是為了對付法國建造的“馬奇諾防線”的,這門大炮是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研製的。
最初的時候,這種新型臼炮口徑800毫米,發射的炮彈重達4噸。
結果,被軍方否定了,於是,設計師們重新修改方案,火炮口徑降到600毫米,炮彈重2噸,裝藥350千克,初速243米/秒,最大射程4千米,高低射界-10°~75°,標準射角55°~75°,采用履帶式自行底盤。
雖然有的設計師曾堅持把火炮拆卸成幾部分運輸會更方便,但組裝時間相當長,所以最終該炮采用了履帶式自行底盤。
這個時候,正好鼠式坦克的底盤也設計出來了,於是,這種炮在設計階段,就是以鼠式的底盤為基礎的,自重比鼠式更輕,機動性也不錯。
上面的那門又短又粗的大炮,就顯得很另類了。
多拉大炮,最終被裁減掉了,這種大炮太龐大,並不適合大量裝備,而這種卡爾大炮就不同了。
自行底盤,來去方便,進入和撤出陣地都容易,所以,這種大炮並沒有被裁減掉。
尤其是,在生產中,炮兵將軍卡爾-貝克對這種重炮寄予厚望。他認為一旦集中使用數門重炮肯定是堅無不催。
因為他的堅持,這種重炮最終被命名為“卡爾”。
現在,同樣是卡爾大炮的第一次實戰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