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革宋》729.第729章 權柄所在(三)
  第729章 權柄所在(三)

  大宋軍民歡歡喜喜過元旦,在遙遠的巴格達,蒙古人民則是享受著冬季。此時的氣溫比21世紀要低,巴格達也經受過零下10度的氣溫。與蒙古高原上零下三十度的低溫相比,這個溫度根本不算事。有了這樣的低溫,蒙古人民甚至覺得很舒爽。

  太子真金覺得零下10度在他能接受的范圍之內,這個溫度比大都暖和。畢竟是44歲的人,太子倒是挺期待很快就要到來的春天。到了春天,更多針對郝仁的行動就可以展開。

  過去的幾個月裡面,各種不利於郝仁的消息紛紛抵達巴格達。譬如郝仁已經在欽察汗國建起了不少沿途據點,許多郝仁的部署離開欽察汗國東部,沿著據點行動,抵達欽察汗國西部。太子的使者抵達郝仁所在的的駐地,與郝仁談過。使者回報的消息中,郝仁明確表示,“西邊的土地大部分都不歸欽察汗國所有,我們前去開拓,也是為了蒙古。”

  真金離開太子府,乘坐馬車前往皇宮。他已經開始接掌蒙古的政務,只要老爹忽必烈一死,太子把常駐巴格達的忽裡台王爺召集起來,就可以接過蒙古大汗的權柄。召集整個蒙古的王公參加忽裡台大會,那隻具備儀式性,實質性不算大。心裡胡思亂想著未來,真金太子總是覺得自家老爹對郝仁未免太好。哪怕是遭到這麽多王公貴族的反對,忽必烈始終沒有處置郝仁的意思。

  等父親去世之後,如果自己處置了郝仁,會不會得到王公貴族的一致認同?

  馬車轔轔,進了皇宮。進了養心殿,文書就送上請柬,原來是大宋使館邀請太子到大宋使館參加元旦餐會。大宋與蒙古的關系天知道什麽時候就會鬧崩,按照道理而言,真金太子不去為上。然而他卻忍不住有些動心,因為大宋使團真的能夠做出非常好吃的美食。

  兩河流域農業是灌溉模式,當地主產大麥,大米,自然有麵粉製成的大餅。那大餅比較乾,也不能說不好吃。在大宋使館,手抓餅油乎乎的外焦裡嫩。不管是牛肉、雞肉、魚類,都做得極為美味。元旦又是大宋非常重要的節日,定然有大量美食。

  內心掙扎了好一陣,太子真金還是遺憾的拒絕了邀請。就在他有些悶悶不樂的看著奏折的時候,有親信進來說道:“太子,有伯顏的消息,他的女人給他生了個兒子。”

  “哦?”太子真金應了一聲,聲音裡面並沒有替伯顏高興的意思。

  在大都的時候,忽必烈的宮廷內有阿合馬的財政派,把真金為首的儒學派鬥的很慘。在蒙古撤離大都的時候,真金派人將阿合馬滅門,大大出了一口惡氣的同時還大大撈了一筆。

  漢臣們是忽必烈倚重的對象,在忽必烈逃跑之際,漢臣也流失許多人。留到現在的漢臣多數都投奔了真金太子,在他監國的時候,這幫漢臣們非常努力輔佐。

  剩下的就是將軍們。阿術元帥在滑縣戰役中下落不明,忽必烈手下將軍中排位第一的就是外來戶伯顏大帥。真金太子並不特別討厭伯顏,也絕不喜歡他。這個人那種冷淡平靜的作風,讓伯顏看著是一個選擇君主而不是無條件服從君主的能臣。這樣的人貌似不會與主君一條心。

  自從伯顏不再擔任蒙古朝廷的丞相之後,真金就越來越希望伯顏永遠留在耶路撒冷。想來想去,真金命道:“給伯顏送份賀禮。”

  “這……這不是告訴伯顏,我們在他那邊布置的有探子麽?”親信遲疑著問道。

  真金眉毛微微一抖,他還真沒想到這麽多。此時真金只能問道:“伯顏沒有將此事告知別人麽?”

  “那就不妨先告訴父皇。畢竟這些人也是父皇安排的。”真金找到了擺脫責任的方法。

  奏折內容很枯燥,大多都是關於各地稅收,工程進度之類的事情。然後真金看到了有忽必烈直屬的部落首領請求眾人南下進攻天竺地區的奏折。

  真金本想將這個奏折稟報給忽必烈,卻又覺得不太甘心。歷代大汗都領軍征戰四方,就連遭到失敗的忽必烈也曾經遠征大宋,取得臨安總投降的戰果。如果真金能夠領軍南下,也應該能夠大大增加他的威望。

  等到給忽必烈匯報完政務,真金回來就問,“帖古爾來了麽?”

  “回稟太子,帖古爾前去大宋使館參加元旦會了。”

  “……我們也去看看吧。”真金終於找到了能夠名正言順滿足口腹之欲的機會。

  到了大宋使館,就見門口停了些車馬。此時侍衛已經先到,大宋的大使迎了出來。簡單禮數之後,眾人就入座就餐。蒙古是團餐而不是分餐,大宋的飯桌是中間帶一個能旋轉圓盤的模式。大家不用起身,只要轉動圓盤就能依次吃到每一道菜。

  光是如此設計,真金就覺得學到一手。大家都是直爽漢子,就是吃字當頭。上來的飯菜花樣豐富,每一道菜都非常可口。真金太子問訣竅,大宋使者爽快的答道:“我們用了許多油。飯菜自然香。”

  對於食用油沒啥概念的真金太子理解不能。不過此時已經吃過十道以上的菜,肚子裡的饞蟲已經平息,他就端著酒杯到了帖古爾旁邊。眾人見到太子過來敬酒,自然起身陪酒。等到喝完三杯,太子順勢坐下,就與吃的滿嘴流油的帖古爾聊了起來。

  “太子,你是問想攻打天竺的人還有多少?”

  “嗯。”

  “那可就多了。大家到這裡這麽久,早就歇的渾身難受。南下攻打天竺,我等除了松散筋骨,還能大大的撈一筆。光我知道的,至少有十三個部落的首領都想去。”

  “加起來能出多少人馬?”

  “最少得有五千人馬。巴格達這邊的真神教人口甚多,正好可以讓他們當簽軍。”

  隨著交談,真金太子對於南下的信心越來越高。蒙古所需要的就是征服,當年沒有能夠征服大宋,這是真金心中的痛。溫暖的南方,豐富的物產。征服天竺之後,也許可以比征服大宋有更多收益。

  真金並不知道,此時伯顏大帥已經進了皇宮。正在與忽必烈談論著南下征伐天竺的事情。伯顏大帥問道:“陛下,到底有多少蒙古人願意耕種。”

  “不到一成。”忽必烈有點遺憾。

  “可否強製蒙古各個部落出人。大人不行的話,小孩也可以。”

  “為何?”

  “畢竟耕種出產甚多。蒙古到了巴格達這邊,還是入鄉隨俗比較好。”

  “好或者不好都不重要。當下蒙古兒郎都想南下。”

  伯顏並不覺得有啥好奇怪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時候就被打造成了向外搶掠的體系與風氣。那些蒙古歌手們編了好多曲子,都是歌頌成吉思汗以及那些偉大統帥的戰役。馬頭琴響起,歌手們就唱著他們征服了多少城市,殺戮了多少敵人。之後就是千篇一律的唱誦那些參與戰爭的年輕人奪取多少財物帶回家,要麽是娶到了心愛的姑娘,要麽是擄掠回來許多女奴,享受著幸福的生活。

  但是在什麽山唱什麽歌,伯顏覺得蒙古最好可以進行全面的改變。在兩河流域,農耕與戰爭也許是最適合蒙古的模式。

  “先不說這個。你可聽說郝仁的消息?”

  “沒有。”

  “郝仁在奏折裡面寫到,之前窩闊台汗國、察合台都對他各種威脅。那時候新的忽裡台大會已經建成,這兩國的汗王都是常駐巴格達的王爺,郝仁就只能跑到更西邊的伏爾加河那邊。現在的局面更糟糕,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則暗助欽察汗國的汗王不斷攻擊郝仁。郝仁請求封到基輔羅斯那邊。”

  “真的有所謂的攻擊?”

  “當然沒有。這小子現在就喜歡玩小把戲。”忽必烈冷笑道。

  “既然如此,索性就讓郝仁去西邊吧。有他在,那些汗國都不敢輕舉妄動。”

  “嗯。我原本覺得還行。但是總下不了決定。”忽必烈有些不快的答道。

  郝仁的事情讓忽必烈感覺自己真的老了。召開忽裡台大會的時候,忽必烈覺得長久以來的願望終於得到滿足,自己站上人生巔峰。等心情平複下來,發現其實局面也沒什麽不同。那些低下頭來的人,心中還是不服。為忽必烈立下功勞的家夥,又謀求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不管抓到了多少東西,手中的一切最終都會失去。

  “當斷不斷,必留後患。”伯顏勸道。

  “那小子若是遷到西邊,就不聽調遣怎麽辦?”

  “他若是心懷二意,便是不去西邊,就會聽調遣麽?”

  伯顏的問題讓忽必烈生出些殺意。不過忽必烈還是明白伯顏的真正想法,以郝仁立下的功勞,他的要求並不過份。忽必烈現在已經被不缺軍隊,給郝仁以報償,也是穩定人心的手段。大家效忠忽必烈,必然有所求。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