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革宋》687.第687章 護送而來的災厄(七)
  第687章 護送而來的災厄(七)

  泉州海事局分局在大宋的諸多分局裡面名列前茅,從航海有關的辦公地與人員居住社區就能看出來。辦公地是樓房,人員居住區是樓房,都有個半漏在外面的地下室。濕熱地區只要有這麽一個地下室,各層房間濕度會大大降低。代價則是房子的建造費用大大提升。

  陳道清前往海事局修整儲水設備的工廠,廠區裡面的工人看到檢察院與公安的製服,本來不好看的臉色就更難看了。工廠的負責人在辦公室裡的時候,那臉上能擰出水來。用手絹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負責人謹慎的說道:“我也是剛來,廠裡已經抓走了許多人。我知道的情況非常有限。”

  聽著這介紹,陳道清覺得局面並沒有他想的那麽糟糕。原本的時候陳道清以為地方上的人會強力反彈,沒想到地方上對此事非常重視,根據這兩天得到的消息,真的是有抓錯沒放過,一眾被牽連到此事中的人紛紛落馬。

  “大家對此事怎麽看?”陳道清詢問負責人。

  負責人臉上露出苦笑,“我們能有什麽看法。能乾出這種害人的事情,他們還能叫人麽。我們都是吃海上飯的,這種傳染病人在以前的海上是要扔進海裡,命都保不住。官家訂出來的海上規矩是為了少死人,甚至是不死人。所以大家都說,這幫人該殺。”

  甚至不用到泉州,陳道清沿途接觸到的海事局人員與航運人員表態統統是要嚴懲這幫家夥。理由和這位廠裡新任負責人說的一樣,那些人盜竊殺菌白銀是在害人,沒人能接受害人蟲的存在。所以陳道清問負責人,“那之前為何沒人出來揭發此事?”

  “之前?”負責人神色尷尬,“我也是剛知道有這回事。”

  這是陳道清聽了許多次的說法,也是陳道清最不能接受的說法。這樣的一件事竟然會進行了這麽久都沒有人知道麽?那些禍害整個航海業的家夥就能這麽一手遮天不成!

  “最近船隻檢查的情況如何?”陳道清繼續問下一個問題。想將那些蠹蟲斬盡殺絕需要證據,這是檢察官份內的工作。

  “所有船只聽到消息之後都趕來調整。這裡面95以上的水箱都有問題。”負責人說話的時候神色顯得頗為痛苦。

  “帶我去看看現場。”陳道清冷冷的說道。這麽一個事實讓他心中充滿了憤怒。

  檢查車間是一個看著非常普通的車間,船上的儲水設備很多都利用了船體空間,並非是單獨的水箱。船隻駛出港口之前要使用經高溫殺菌的淡水,還要放入好幾根嵌了銀片的陶瓷長條,讓白銀與水充分接觸。現在這些陶瓷長條被堆放在車間裡,那些長條靠近上部的銀片還在,下端的銀片則不見了。

  銀片被水浸泡許久,上面看著色澤斑駁,並沒有大宋銀幣那漂亮的光澤。但是一大堆被拆卸下來的銀片胡亂堆在一起,看著體積頗為龐大。陳道清最初看到的時候心裡厭煩,他問車間負責人,“這是多少船上的?”

  “大概十九艘船上的殺菌片。”

  “才十九艘?”陳道清有些訝異,他以為看著許多的銀片怎麽也得是二三十艘才對。

  “船上擔心銀片氧化,就放的多點。”

  “……這些銀片被偷走的部分有多重?”

  “如果是朝廷的鑄錢,能鑄造面額三百貫的銀幣。”

  “怎麽?還有民間私自鑄造的銀幣?”陳道清感覺這話裡面好像不太對的樣子。

  因為想準確描述局面,卻不小心說漏了嘴,車間負責人登時閉嘴不語。陳道清完全警覺起來,很早之前就有假幣的說法,那時候地方上有很大權力鑄造鐵錢。至於賈似道當政的時候濫發交鈔也不過是十幾年前的事情。大宋貨幣真正穩定,乃是趙官家主政之後的事情。

  雖然趙官家從來不把這個當做自己的功績來吹噓,陳道清卻是知道大宋貨幣上的巨大變化。得知了這個消息,陳道清也不敢打草驚蛇,就把這個話題吞回肚子裡。繼續談起了白銀的問題。

  稱重量,看成色。隨著車間負責人的講述,陳道清突然明白了一件事。他面前這些看著不好看的玩意實際上都是錢,都是大宋現在非常硬通的銀幣的另外形態。拿起一把銀片在手裡掂量,放下銀條,從口袋裡掏出一枚銀幣顛了顛。陳道清再低頭看著那些銀片,感覺自己心中也有些異樣的感覺。

  趙官家這些年的貨幣改革力度極大,首先是國家鑄造的金銀幣開始在市面上流通,其次就是原本只能交一半稅的紙鈔擁有了完全等同於金銀幣和鑄錢的地位。拿著交鈔就可以到錢莊換到同等面額的金銀幣。這動作曾經掀起一場用交鈔瘋狂兌換金屬貨幣的風潮。

  然而這個風潮最後還是沒有讓金屬貨幣徹底消失在各種儲藏中,因為趙官家規定,在很多領域裡面不接受金屬貨幣,隻接受紙鈔。百姓們為了購買糧食,不得不用金屬貨幣兌換同面值的紙鈔。富裕階層的家庭為了買房,不得不拿出金屬貨幣和金銀兌換交鈔。有錢開鋪子購買船隻搞海運的那些人需要用交鈔來與錢莊進行各種交易計價。

  即便如此,看到這一堆稍加處理就能變成銀幣的銀片,陳道清覺得自己明白了那些人為何那麽大膽。因為此時連陳道清都暫時忘記了銀片的使用功能,他腦子裡想到的完全是銀片的貨幣功能。只要擁有許多銀幣,就可以滿足自己的許多願望。

  陳道清最終還是從貨幣的魔力中掙脫出來,他回到住處之後就用密碼給丁飛發了一條消息,‘風聞有人私自鑄造銀幣,具體情況不知’。

  電報很快就抵達了丁飛手中,這讓丁飛非常無奈。這不是第一封有關這個風聞消息的電報,到了各地修理廠的檢察官都發回了類似的消息。丁飛自己還記得,他離開肅奸委員會後的第一個差事就是福建路提點刑獄,前去福建和兩廣調查當時傳說的偽幣案件。

  那時候的辛苦並沒有查出什麽,頂多是在趙官家兌換交鈔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是那都是利用已經發行的官方交鈔牟利,並沒有出現私自印刷交鈔的局面。而現在各地風聞的情況都與私自鑄幣的人有關。

  丁飛站起身來回走動,他大口瞅著煙,卻完全沒注意到自己在抽煙。那幫盜竊貨幣的家夥肯定要把手中的白銀給換成貨幣,這點非常容易就能想到。但是丁飛沒想到這幫盜竊白銀的家夥胃口竟然如此之大,同樣的白銀若是用在製造偽幣之上,利潤比兌換國家鑄造的銀幣更大許多。當然了,罪責也更大。

  把煙頭在煙灰缸裡重重掐滅,丁飛惡狠狠的說道:“把情報局和國安局的副局長請來。”

  第二天下午,情報局的副局長趙登同與安全局的副局長劉寵,還有總檢察長丁飛到了鑄幣廠門前。這是一個完全的軍管單位,位於一個比較偏僻,並且被軍隊嚴密保護和包圍的地方。如果不是三個人覺得自己需要補充知識,做出申請,一般官員根本別想到這裡來。更不用說普通人。

  經過一番很複雜的手續,這三位強力部門的頭頭總算是經過重重關卡,進入到了鑄幣長內。進來之後,這幫人都得換上這裡的工作服裝。這些服裝的最大特點是一個口袋都沒有,還非常容易檢查。這模式就與部隊的軍服不同,軍隊的軍服裡面最大區別就是口袋多,各種掛件插件的位置多。掌握的作戰技術越多,口袋也就越多。

  換好了衣服之後,就有人帶著他們參觀。這幫強力部門的頭頭也是第一次真正接觸大宋貨幣生產製造,心中也頗為激動。眾人跟著講解者前進。發現鑄幣首先是需要金屬材料。大宋這邊的銀幣所用的材料都是在冶煉廠做好的,鑄幣廠自己不負責生產這些。

  那些材料都是一塊塊的長方形板材,板材送到蒸汽動力驅動的衝壓機下,從板材上衝壓下一個個圓形的銀片。這些銀片的大小都一樣,丁飛他們走到那些放銀片的箱子旁邊拿出一些看看,原來這上面並沒有那些圖案紋理,都是些大小一樣的銀片。大部分銀片都很光滑,也有些衝壓出來的不怎麽好,那就要挑揀出來和那些衝壓後的方型余料一起送回去回爐重鑄。

  有了大量的合格銀片之後,這些銀片又被送去另外的衝壓機,經過一番衝壓,銀片有了外邊的輪廓。但是上面並沒有那些花紋和文字。這一道衝壓工序之後,不合格的銀幣又被挑出來。

  經過好些道工序,最後出來的就是製作精美,重量標準的銀幣。如果是普通的磕碰等損傷,大家一看就知道。如果有人估計削減銀幣,同樣會被看出來。

  等丁飛他們出來的時候,強力部門的頭頭們對這個流程非常訝異,在他們的想象中,就是做一個模子,把白銀放進去,咣當一下就砸出這麽一個漂亮的銀幣。現實中的處理方式可比他們想象的要多的多。

  出來之後,丁飛就請另外兩位頭頭一起吃飯。大家在飯桌上談論的更多,其中自然包括最近大宋的貨幣供應。絲綢明顯退出了貨幣領域,紙幣供應就顯得多了很多很多。特別是紙幣面值從原本的一貫為單位,變成了現在的十文為最小單位,這就讓一眾人等都覺得很不習慣。因為他們出行的時候手中的銅錢完全變成了零錢。

  劉寵淡然的說道:“我倒是沒想到咱們大宋在這件事上竟然學起了蒙古。”

  這話一出,丁飛乾脆被逗樂了。方才的話題實在是太複雜,太沉重,需要這麽一個輕松的說法來緩和情緒。蒙古的“中統元寶交鈔”刻版印製時間為元代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的忽必烈時代。這種紙幣是好幾手技術傳遞的結果。先是金國在某種程度上模仿大宋,蒙古又從金國和大宋獲得鈔票製作技術和理念。特別是臨安總投降之後,蒙古擄走了許多大宋的造幣專家,讓他們的造幣技術和理念獲得了更大突破。

  “中統元寶交鈔”為樹皮紙印造,鈔紙長16.4厘米,寬9.4厘米,正面上下方及背面上方均蓋有紅色官印。這種紙幣銀為本位,以貫、文為單位,面額:其文以十計者四:曰一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以百計者三:曰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以貫計者二:曰一貫文、二貫文。中統鈔每兩貫可兌換白銀一兩。這種貨幣不受區域和時間限制,國家收稅、俸餉、商品交易、借貸等使用寶鈔,並允許用舊鈔換新鈔,這樣中統鈔就成為通行於蒙古各地的統一貨幣。

  而大宋的交鈔則不同,至少在趙官家上台之前,這玩意主要是有錢人在用,城市在用。趙官家上台之後才建立了新的貨幣制度,結果大宋的交鈔看起來倒是走起了蒙古已經走過的路數。

  笑歸笑,丁飛問了一個問題,“你們誰見過私人鑄造的銀幣?”

  這個問題讓強力部門的家夥們無言以對,他們自己見過許多貨幣,用過許多貨幣,卻還真沒見過這些年私人鑄造的銀幣。趙登同忍不住問道:“你們覺得這會不會是一種謠傳?”

  “謠傳說到這麽有鼻子有眼,總不會是那麽簡單。”劉寵答道,“而且要是說蒙古人偽造,那也隻可能是偽造紙幣。蒙古人自己都沒有那麽多白銀來流通。”

  作為在河北作戰的將領,劉寵不太好意思說大宋對蒙古實施了偽幣作戰,但是因為蒙古通脹,導致小面額貨幣賠錢的糗事。

  “我覺得這問題大概是在福建那邊為主,又或者是在廣州。江南這邊還真沒聽說過有人敢這麽乾。”趙登同講了自己的看法。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