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革宋》652.第652章 太行東西(一)
  第652章 太行東西(一)

  太行山大概呈現東北向西南走向,位於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用21世紀的地理名詞,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被稱為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幾千年來都是華夏的腹地,有說法是‘失嶺北(都護在燕然的燕然都護府)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到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給契丹,從此開始了華夏的困境。

  現在大宋武功遠勝太祖趙匡胤的當今官家趙嘉仁打跑了蒙古人,奪回河北以及幽州。雖然還沒完全奪回燕雲十六州,卻也讓中原大大松了一口。在大宋報紙上宣傳重新開辟中原的時候,可以從大形勢上向大宋人民保證,去中原開辟為何是安全的。因為胡虜們首先面對的是河北以及幽州的強大宋軍。

  郝仁萬戶打了個噴嚏。這大概不是因為萬裡之外的王庭中有人提及郝仁引發的心靈感應,而是因為太行山以西的山西氣溫比河北低。揉了揉鼻子,郝仁萬戶收起了好不容易收集到的報紙,這都是幾個月前宋軍剛收復幽州沒多久的舊聞,依舊能給他很大的滿足感。

  對於郝仁這樣的人,知識和天下形勢的最新局面比珠寶更珍貴。即便身處於戰敗一方的蒙古,郝仁對於大宋趙官家時時刻刻都保持的建設戰略心生敬意。回想起自己見到趙官家的時候,郝仁總是能想起那個挽起褲腿下地的形象。郝仁也覺得很訝異,這樣的一個人能夠威震四海,他卻一點都不覺得不合適。

  眼前還有幾摞報紙,都是大元殘留的情報人員撤退到山西時帶來的。郝仁很想一口氣看完,卻忍住了。除了此時他手下的人們已經集結起來準備開會之外,這樣的精神美味一次吃完,就意味著很久之後都沒有補充的內容。郝仁不想讓自己貿然處於這樣的艱困狀態。

  到了另外的院子裡,府兵的將官們都起身迎接。落座之後郝仁就讓那些千辛萬苦逃到山西的大元探子們講述最新情況。

  “南蠻子所到之處,都把當地漢軍世侯抓起來殺了。黃河以北已經被他們殺的屍橫遍野。殺完漢軍世侯,這些南蠻子就開始對府兵和地主動手。只要曾經在朝廷當過差的人,統統都被殺了個乾淨……”探子們描述著河北的恐怖局面。

  跟隨著郝仁逃到山西的這幫人都是漢軍世侯、府兵,同時兼地主。聽到大宋的血腥屠戮,他們在義憤填膺的同時也心中感到慶幸。幾個月前郝仁果斷離開前就說過,若是繼續留在河北死戰,大概很快就會在宋軍的剿殺下戰死。

  宋軍作戰非常有步驟,他們先派兵封鎖了太行八陘在河北的入口,隨即在那邊修建堡壘。堡壘中高高的崗樓有十幾丈高,任何風吹草動都被崗樓上的哨兵看得清清楚楚。蒙古的探子們經過血的教訓,已經不敢靠近,只能遠遠觀察。

  大概情況講完,就輪到眾將來發言。“王爺,我們不如就在山西留下。這裡雖然貧瘠,卻也有許多土地可以耕種。何必一定要往西邊走幾萬裡遠。”郝仁萬戶的副將蔣廣語氣中都是期待。

  聽了這個建議,不少副將都點頭表示讚同。當年急匆匆的跑到山西的時候,這些人的確恨不得肋生雙翅,能夠飛到萬裡之外。現實中他們也沒有跑出去萬裡,隻跑出去幾百裡地之後,就再也不想穿行於崇山峻嶺之間。

  “你等可知燕雲十六州?”郝仁語氣沉重。

  這幫燕雲十六州出身的家夥們聽了之後紛紛搖頭,這讓郝仁大感傷心。在大宋,趙官家的手下只要看看報紙,就能知道大宋幾百年年來都沒能擁有的土地叫什麽,對於大宋會有什麽樣的影響力。燕雲十六州出身的家夥反倒不知道燕雲十六州的價值和意義。

  郝仁萬戶只能先給這些人講述了燕雲十六州的范圍,又介紹了燕雲十六州的意義。郝仁的手下中有許多人也不是完全不知道,知道這個名詞的都受過些教育,所以不敢在郝仁萬戶面前顯擺。聽了郝仁講述之後,這幫人對郝仁愈發佩服。不管是知識的深度或者廣度,他們都知道自己不如郝仁萬戶。

  講完之後,郝仁也不管那些糊塗蛋,對那些大概聽明白的家夥說道:“宋國只要殺光了河北人口,就會進軍燕雲。到時候怎麽辦?”

  眾人都是從河北逃過來的,因為郝仁沒有刻意逼著他們來,所以這幫人無一人表示要在山西與宋軍拚了。能這樣表態的都選擇留在了河北。

  郝仁萬戶看著這些人,語氣沉重,“你們有說留在山西,有說再往西走些,還有說向北進入蒙古。不管是那裡,都是別人的地盤。宋國奪取了河北,染指山西只是遲早而已。不管是向西或者向北,都是蒙古的地盤。那些土地都是有主之地。我們在這些地方永遠都寄人籬下,沒有立錐之地。若是你等所圖的就是如此,那我無話可說。以我當下的功勞,向大汗請求一片牧場,定然能帶著大家在前去放牧。”

  提到放牧,這些人也沒人回答。他們若是肯當牧民,早就選擇跟著忽必烈跑路。選擇跟著郝仁萬戶,是因為這些人堅持耕種的傳統。

  “在這裡……”郝仁仔細抽出一張泛黃的大宋報紙,手指點在羅斯大平原上,“在這裡有廣袤的土地,也沒有什麽人口。我們抵達這裡,就可以開始耕耘。雖然這裡很冷,卻也可以一年收獲一季。我許給你們一人二十畝地,隨便你們耕種。但是你們也要跟著我到那裡,只有在西方,我們才可以在那片土地上建立過上真正的好日子。”

  蒙古朝廷從來不向這些漢族地主許諾什麽好日子。與會的這幫人在大宋看來都屬於漢奸行列,不管是宣傳或者實踐,大宋對漢奸們從不寬容。即便之前也有漢奸家族的人通過投奔大宋轉而成為宋人,然而那樣的機會之門也已經關閉。

  在好一陣沉默之後,大地主魏京望開口問道:“卻不知郝仁王爺覺得那是什麽樣的好日子。”

  “到了西邊,我會重建科舉,以科舉取士。”郝仁爽快的答道。一直以來,郝仁都在考慮漢化到底是什麽,如果漢化有用的話,為何蒙古會被打的這麽慘。如果漢化沒用的話,為何大宋突然就蓬勃複興。直到看了大宋報紙上反覆講述的‘漢唐第一帝國’以及‘封建制度解析’之後,郝仁萬戶才恍然大悟。

  原來蒙古還是處於漢人看來極為落後的除非封建制。大宋趙官家這樣代表華夏的人眼中的漢化,就是常任文官制度、科舉制度、土地國有制度的體系。

  在趙官家的描述中,唐代擁有的均田製就是土地國有製的最後努力,隨著土地私有製完全壓倒了土地國有製,大唐朝廷從生產者變成了包稅制的發包人,大唐就這麽一蹶不振,走向滅亡。

  有了清晰的思路,郝仁萬戶講述的簡單明快。這些描述雖然有一部分來自於趙嘉仁,更大一部分則是來自荀子。自從懂了趙嘉仁之後,郝仁發現他終於也懂了荀子。如果經歷了千辛萬苦,最後的結果只是從一個蒙古到了另外一個蒙古,未來艱苦的征途就變得毫無價值。便是放棄尊嚴,跪在趙官家面前懇請饒恕,也比生活在野蠻中更有價值。

  太行山以西的人們在討論未來,在太行山以東的張弘范元帥正在為活到明天而奮力搏殺。如果不能打退眼前的敵人,他就沒辦法看到第二天的太陽。張弘范元帥運氣不好,因為部下是河北本地人,他們並不願意離開故土。因為將領是張家人,他們也不想離開故鄉。所以元帥既沒有能夠跟上北歸的伯顏大帥,也沒有能夠與殺回來的郝仁萬戶匯合後西進。

  幾個月過去,原本還有兩萬多人的張弘范軍只剩下一千人馬。張弘范看著對面千余人的敵人,正在向張弘范軍挑戰的正是李璮孽種李芳芳。見識過李芳芳這個女流之輩的武功,張弘范軍此時無一人敢出來應戰。

  張世傑並沒有參加對自己族兄弟的最後剿滅,當他確定張弘范敗局已定之後就轉而參加了對河北其他勢力的掃蕩。此時他的兒子張鈞正在苦苦哀求,“爹爹,你就放過伯父一馬吧。”

  “我……已經下令,只要張家肯投降的,在我們攻破張家莊的時候在門上貼一張寫了降字的紙,紅巾軍定然不會傷害他們。這個張家莊的人都知道了麽?”張世傑問起了別的問題。

  “伯父已經將這個告知了張家上下。他可沒有藏著不說。”張鈞答道,“爹,我知道你和伯父之間有很大的誤會。他當年南下可不是為了和爹過不去,蒙古大汗有令,他豈能不去。”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