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革宋》1074.第1074章 砸鍋(二十五)
  第1074章 砸鍋(二十五)

  十萬件鑰匙運上船,順著通濟渠南下進入淮河抵達連雲港。從連雲港送到松江府後換大船出發,在暹羅地峽轉乘軌道牛車進入天竺洋,再從天竺洋一路北上。六月七月蒸汽風帆動力船順風順水,七月中旬停靠在孟買港加入已經整裝待發的船隊,七月下旬抵達伊爾汗國南部港口。

  船隊靠岸之時就見港口高處的旗杆上飄揚著真神教的旗幟。碩大的旗幟在夏風中驕傲的飄揚,船隊負責人心中緊張,就對著已經聚集在旗艦上的一眾商務代表自我打氣的說道:“那面旗應該是咱們大宋製作的吧?看那布料,怎麽都不像天竺能做出來的。”

  同樣需要放松點心情的代表們跟著說道:“肯定是刺繡出來的,若是用顏料繪製不會那麽精細。”

  之後他們甚至談起面對的商業對手,大宋本土刺繡品早已經覆蓋了整個天竺洋的市場,唯二的小小對手居然是歐羅巴行省與東羅馬帝國。歐羅巴行省倒也罷了,刺繡工廠好歹是大宋開的。東羅馬帝國二十年前還那麽衰敗,借助四方同盟突然就恢復元氣,充斥著軍團家眷的官方工廠中生產出來的刺繡產品竟然越來越精美。

  這邊談論此事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對商業對手做個盤點,說了幾句,眾人就談起如何卸貨。優先次序,如何驗收以及確定對方交錢。這些當然有準備,從孟買港出發大宋船隊裡面有兩艘攜帶卸貨平台的船隻。不用進入港口,只要海浪不高就可以使用吊車等設備將貨物卸載到運貨的小船上。

  正在聊,幾艘船跟在大宋派出去的聯絡艇後面出了港口。聯絡艇平常是放在大船上的,為了方便儲存並不存在複雜的構造,體積也屬於小船。只是有了卸貨船相助,放進水裡之後又加了幾樣平常不方便加的外掛設備。就見聯絡艇上豎了小風帆,後面是加載的燃氣發動機帶動的螺旋漿。雖然幾艘跟出來的奴隸王朝的船都算是當地的大船,依舊沒有顯出對比聯絡艇的優勢。

  沒多久,奴隸王朝的幾個人員就登上了大宋船隊。雙方剛接洽,奴隸王朝的人就說道:“我們定了一批鑰匙,可否帶來。”

  負責這項的代表滿臉喜色,在眾人的矚目中擠進中間,大聲說道:“我管這個。”

  “東西拿來。”奴隸王朝的人立刻對代表說道。

  一個個大箱子抬上來,打開看,就見箱子下面的泡桐板上放了一個個小紙包。隨便拿起一個打開,裡面立刻顯示出美麗的色彩。以綠色與黑色為底色的景泰藍鑰匙,上面又添加了其他色塊。拿在手裡沉沉的,對著陽光轉換角度竟然能看到反射出類似彩虹的色彩。仔細讀鑰匙正面的文字,那是極為精致的色塊與純黑色色塊的組合,‘真神至大’看著就給人莊嚴感覺。背面的‘為神死,進天堂’同樣精致而且樸素。

  其他人對奴隸王朝的反應很訝異,打著仗的時候怎麽想起鑰匙。有人拿起鑰匙來看,就不得不感歎從設計到做工都非常出色。

  “就這麽多?”奴隸王朝的人員質疑道。

  代表立刻揭開桐木板,原來東西不僅是上面一層,桐木板很薄,一個個紙包放在一層層桐木板上,又防撞,又容易清點。奴隸王朝的人清點數目,再費力的將東西重新裝回去。竟然不在乎繁瑣。幾個人不夠,就把諸多箱子先轉運到他們船上。這邊代表連忙問錢,就見奴隸王朝的人緊皺著眉頭運來些小箱子。打開之後裡面都是金葉子,其他代表眼中都幾乎要噴出火來。這麽多黃金,可是發財了啊。大宋在天竺洋的貿易中大撈特撈,別說現階段,就是以前也很少見到這麽多黃金交易。

  這邊立刻有人員檢驗,還是一賜樂業人。檢看金子之後,一賜樂業人出身的人員說道:“都是沙金熔煉的。”

  沙金產於河流底層或低窪地帶,與石沙混雜在一起,經過淘洗出來的黃金。沙金起源於礦山,是由於金礦石露出地面,經過長期風吹雨打,岩石被風化而崩裂,金便脫離礦脈伴隨泥沙順水而下,自然沉澱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層或砂石下面沉積為含金層,從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點是:顆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蠶豆,小的似細沙,形狀各異。顏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為赤黃色,八成為淡黃色,七成為青黃色。

  原本的阿拉伯帝國地區沙子多,出沙金也不稀奇。只是沙金的成色區別比較大,和大宋那種精煉黃金的統一純度相差很多,這也沒有讓其他代表們的嫉妒有絲毫減少。沙金也好,精煉黃金也罷,金子就是金子。黃金白銀在逐漸退出大宋貨幣領域,成為大宋發行交鈔的‘準備金’。在大宋產量越高價格越高的東西已經不多,黃金無疑是這少數商品中的翹楚。隨著人民越來越富裕,女子誰不打幾件金首飾,男子也喜歡帶個戒指,佩戴些金質小飾品。譬如襯衫用袖扣,襯衫越來越流行,袖扣這玩意也流行起來。小玩意所用黃金不多,卻能大大增加主人的體面。這些沙金熔煉的金葉子運回國內,就是好大的利潤。

  大箱大箱的景泰藍鑰匙換了小箱小箱的金葉子。第一單交易很快結束,就在眾代表以為接下來該他們發財,奴隸王朝的人卻以天色已晚的理由結束了交易,讓大家非常失望。第二天繼續交易,奴隸王朝可就沒有再拿出金銀,而是采取易貨貿易手段。代表們更是失望,當著對方面的面還不好意思說啥,到了船艙裡就開始一個勁的罵。

  奴隸王朝這邊可不在乎,第一批十萬件鑰匙迅速裝上駱駝隊送到了前線。此時雙方已經在伊爾汗國國都附近擺開戰線,聯營綿延幾十裡。從高空的角度看,雙方大致分為南北走向。奴隸王朝的軍隊在東邊,蒙古旗軍在西邊。經過好一陣子的戰鬥,兩邊的聯營犬牙交錯。

  這邊旗軍的大營中諸軍將領都在開會,地圖上大概標出雙方的營壘。旗軍的總帥安格瑪指著一處真神教比較薄弱的地方對眾將說道:“從這裡突進去,把那些蠻子切成兩段。”

  眾將們神色凝重,暫時沒人自告奮勇承擔這個突進任務。安格瑪看了看眾將,聲音中都是沉痛,“我知道大家不想打這個硬仗,但是大汗已經生氣了,要我們一定要盡快打垮對面的蠻子。而且這場仗打成這樣,我們只能這麽打。蠻子們學乖了,出兵之時非常小心,不肯和我們正面接戰。咱們幾次想繞遠路,那些草場卻被蠻子騎兵吃了個乾乾淨淨,馬匹帶不了多少糧草。已經沒有什麽遠路給咱們繞了。”

  眾將沉默著,最後有人說道:“會不會是蠻子們從哪裡看了伯顏大帥的信?”

  大家的目光落在那人身上,總帥安格瑪眼中不僅有惱怒還有不屑。這廝是漢八旗的將軍孔有奇,也是上次遭到沉重損失的兩個旗軍中漢八旗的將軍。安格瑪其實知道那次失敗也不能全怪孔有奇,他受命和另外一個蒙古八旗旗軍夾擊敵人,沒想到敵人數量多達三萬,將領也是個人才。在兩個旗軍數次衝擊下幾乎崩潰,卻還是挺住了。最後硬撐到五萬奴隸王朝的援軍趕到。

  兩個旗軍加起來一萬人,面對三萬人進行了幾個時辰的血戰,本就精疲力竭。再遇到分成幾路前來援助的奴隸王朝軍隊,他們也沒有怕,而是對前來援助的敵軍進行了迎頭痛擊。

  安格瑪在戰後討論此戰,認為兩支旗軍不該分兵,而是全力徹底擊潰已經在崩潰邊緣的敵人。但是事後諸葛亮誰都能當,在當時的局面下,眼前的敵人已經支撐了幾個時辰。沒參加戰鬥的人說再給他們全力一擊,他們就會崩潰。之前的兩支旗軍已經連續給了他們好幾擊都沒能擊潰他們,憑什麽最後一擊就能得手。

  更何況根據局面,安格瑪也知道援軍沒有傻乎乎的選擇加入幾乎要崩潰的陣線,而是分兵幾路,有側擊,有包抄。對這些敵軍置之不理,兩支旗軍自己就算是勝利了也會陷入窘境。

  但是不管如何,孔有奇他們的努力並沒有解決戰鬥,只是努力維持著蒙古旗軍的攻勢。雙方經過一夜修整,第二天再次激戰。奴隸王朝的軍隊屢敗屢戰,竟然沒有絲毫停頓。蒙古旗軍雖然非常善戰,最後損失大到已經無力再戰,只能拋下陣地選擇撤退。

  只是如此的話,安格瑪也不會如此惱火孔有奇說話。問題就在於他所說的未免太掃興。伯顏給的‘十策’其實沒有入外頭所說的那樣不給前線的旗軍看,旗軍眾將都看過。只是當時已經商議出結論,就是要正面擊潰敵人,然後展開追殺。現在說這話是什麽意思?難道孔有奇打不下敵人,就準備退縮不成?

  不等安格瑪說話,就有將軍出來反對。“咱們若是撤退,那些奴隸王朝的人就會追下來。我們這麽多輜重難道丟給他們不成。這些人的頭頭畢竟是奴隸,莽的很!咱們敢撤,他們就敢追。”

  奴隸王朝是天竺德裡蘇丹國王朝,因創建者庫特卜-烏德-丁·艾巴克等三位皇帝為奴隸出身,故名奴隸王朝。

  王朝最初管轄天竺半島北部,建都德裡,為天竺真神教林王朝建都之始。創建者庫特卜-烏德-丁·艾巴克(1206~1210在位)原系中亞一突厥人家族的後裔,先後被賣給波斯內沙布爾首席法官和古爾王朝總督伊茲-烏德-丁·穆罕默德·古裡。由於他效忠古爾,屢建戰功,深受古爾的器重和信任。1206年古爾被刺身亡後,因未留下子嗣,艾巴克被選繼位,並宣布為蘇丹。他是一位虔誠的真神教徒,執政期間頗有建樹,不僅在國內恢復了和平秩序,而且在***區域興建寺院和學校。他鼓勵發展真神教學術研究,在真神教中享有盛譽。

  所以大宋在天竺快速擴張,卻不太願意和奴隸王朝硬杠。這個王朝實力強大,而且擁有相當有號召力的旗幟與理念。他們不僅安定了邦國領土,並於1229年受到巴格達阿巴斯王朝哈裡發穆斯坦綏爾(1226~1242在位)的賜袍和冊封。在阿拉伯帝國完全崩潰的現在,若是論正統性,天竺奴隸王朝甚至可以憑借哈裡發的賜袍和冊封自詡為真神教的真正繼承者。

  大宋對世界的理解與蒙古完全不同。在大宋看來,既然天竺奴隸王朝的目的只是停止戰爭,甚至不求停止戰爭,只求能順利與平安的前往聖地朝拜,那何不順水推舟的就答應下來呢。但是在蒙古看來,天竺奴隸王朝就是一個‘莽’字,不管戰鬥力如何遜色於蒙古旗軍,卻在關鍵時刻總是能有部隊站出來莽一波。

  這種手段是蒙古從來沒見過的。歷代蒙古軍遇到的敵人要麽就是雖然能打,卻沒有持續戰鬥力。面對這樣的敵人,蒙古軍就會采取惡狼般的戰術,盯著敵人不放,瞅準一個機會就上去咬斷敵人的脖子。

  要麽就是從一開始就堅定防禦,讓蒙古人自由的選擇各種機會。在蒙古軍逐漸收緊的絞索中窒息而死。

  又或者是趙嘉仁領導的宋軍,他們強大到無與倫比,采取的戰術又直白平淡。完全靠實力一步步壓上來,蒙古軍任何應對都在宋軍面前撞的粉碎。而自己老窩又被宋軍推平,能活到戰後的蒙古軍只能夾著尾巴逃跑。

  只有天竺奴隸王朝每次都看著能被蒙古軍擊垮,卻能穩住陣腳繼續戰鬥。旗軍將軍們想從前輩那邊學來經驗,卻發現無前例可以學習。這可是把蒙古軍將領們給氣壞了。如果沒有前例可循,大家就只能按照傳統的戰術來辦。可大家還要面對鐵穆爾大汗的嚴令,撤退都沒辦法。除了感歎對方的‘莽’,旗軍將軍真的非常為難。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