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妖女亂國》392.第387章 忠君之心,賢者之志?
  第387章 忠君之心,賢者之志?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劉義隆攜百官,設天地君親師香案,出建康城十裡,親迎傳國玉璽回歸正統,天子正位。至此,再無人敢公開質疑劉義隆的王位乃是弑兄所得,名不正言不順。

  傳國玉璽由嬴風親自帶回。他雙膝跪地,雙手高高捧著傳國玉璽交到劉義隆手中。這一幕,很多知情人都看得百感交集。

  朝中諸多眾臣和大氏族都是知曉嬴風這個人的。劉義隆身邊最親近的,從荊州便已經是皇上莫逆之交的護衛統領。

  由於嬴風的姓氏,他無法出將拜相,注定一輩子默默無聞。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嬴氏的後人,親手將象征著天下權利的傳國玉璽奉給了劉義隆。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這已經不是單純的獻寶了。

  許多老臣和氏族族老都當場潸然淚下。他們為了這一日等了太久了……玉璽的回歸安撫了他們曾經拋家舍業的傷痛,他們終於可以告慰祖先了。

  劉義隆見不少上了年紀的老臣哭得上氣兒不接下氣兒的,忙下令又從城中調了太醫和馬車,照顧著老臣們回城。

  而他自己,則坐在禦攆上,一路雙手捧著玉璽,繞道南籬門,先經過長乾裡,一路受百姓朝拜後入太廟祭拜,告慰先賢。又在經過百官宮舍是受百官朝拜恭賀, 再自宣陽門入宮。全程皆是無比鄭重莊嚴。

  迎回傳國玉璽後不過半個時辰, 劉宋朝中的大臣們就從一開始的喜悅感動,轉變成了滿眼精明的觀望。

  此次檀家有功。這是不由分說的事實。檀家女兒找到了玉璽,檀家兒子不僅迎回了玉璽,還帶回了夏朝的國書, 祈求聯合抗魏。

  可問題是檀家的女兒不是自己將玉璽獻上來的, 而是讓皇上花了一百多萬兩才請回的傳國玉璽。所有人都在猜測皇上究竟是要功過相抵還是另行嘉獎?

  而檀家的功勞依舊比不上嬴風的。無論是他堅持帶人去迎接使團,還是在城外跪地獻寶為劉義隆所造的聲勢, 都是不可無視的大功。

  尚書令曾旁敲側擊地提醒, 只要劉義隆給嬴風賜個新的姓氏,嬴風便可重獲新生, 出任官職。可劉義隆心裡清楚, 嬴姓,對嬴風來說,可能比性命都重要。

  劉義隆最終給的賞賜讓人瞠目結舌。

  原本就已經大權在握, 以寒門之身本再無處晉升的檀道濟居然又往上踏進了一步。

  江州都督;江夏、西陽、新蔡、晉熙四郡諸軍事;征南大將軍;江州刺史;持節、常侍不變。

  除此之外,檀家長子檀植被任命為黃門侍郎。二子檀粲封為司徒從事中郎。

  曾經一個檀道濟就已經讓氏族門閥頭疼不已。如今不僅檀道濟依舊屹立不倒,連他的兒子們也立起來了。全都成了天子近臣!
  而嬴風,在向劉義隆討一艘花船被否決後,拿到了足夠他到任何一艘花船上任意揮霍的賞銀。除此之外,劉義隆又私下將羽林軍和暗衛的統領印信全都交給了嬴風。換句話說, 劉義隆將自己的命門交給了嬴風。

  秦淮河上再次迎來了它的鼎盛。滿城的繁華全都化成搔人耳朵的吳儂暖語, 琴聲依依,曲聲幽幽。還有什麽能比在花船上飲一壺佳釀, 賞半月旖旎,醉一杯清風更讓青年才俊們滿心歡愉的呢?

  雖然這河上依舊是王謝兩家造的那艘花船最是碩大無比,整夜燈火通明。可如今也有不少小船遊蕩在那艘龐然大物的四周。有些是渡人上下大船的。有些則是在旁邊混生意做的。

  就在整個建康城都像是被泡在酒壇子裡了一樣時, 檀道濟帶著自己的親兵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建康。

  畢生都以收復北地為抱負檀道濟無法對氏族和官員子弟的隻知享樂視若無睹,又礙於官場糾葛不能彈劾任意一家, 所以只能以巡視邊疆為由選擇躲了出去。
    劉義隆自然是不會攔他的。如今檀道濟最得力的兩個嫡子都被留在了宮中任職。有這麽強有力的質子在, 劉義隆並不擔心檀道濟會別有居心。

  檀道濟原本想直接回湖陸軍營, 卻不知怎麽, 又轉道去了江洲。

  檀道濟並沒告訴過旁人,他此前曾幾次走訪江洲, 只因他有位至交好友隱居在此。

  檀道濟趕到好友家時天色已晚,卻正趕上老友一身粗麻短衫,腳踏破舊的草履,拖著把滿是泥的鋤頭自外面回來。

  “陶兄, 您可是扛不動鋤頭了?我記得四年前第一次來見您時, 您還能扛著它健步如飛呢。”

  陶淵明用乾枯的手指向上頂了下帽簷, 這才看清來人,“我道是誰。原來是檀老弟你啊。怎麽, 又來我這兒討茶喝?”

  陶淵明說著將鋤頭靠牆放了,摘下草帽, 露出一頭銀發,愈顯蒼老的面容和衣衫襤褸且直不起腰身的後背。

  檀道濟感慨道:“陶兄,您如此大才,世上難得的賢者, 明明該在朝堂上指點江山,您何必如此自苦?如今並非亂世, 何須您始終隱居在此?”

  陶淵明一臉不悅, “你又來!當年新帝登基, 你就來勸我, 我都跟你說了, 我離那些賢者的品性還遠著呢!我既沒那麽大的才能,也沒那麽大的抱負。你啊,就別來浪費口舌了!否則我現在就將你趕出門去,連口水也不給你喝!”

  檀道濟被陶淵明這老頭的倔脾氣弄得沒辦法,隻好陪著笑臉道:“好好好。我不提我不提。我來幫你把這屋舍的圍牆修上一修,好換陶兄的一杯菊花茶喝。”

  陶淵明笑道:“老叟雖窮,卻不吝嗇。你幫為兄修牆,自然能得一碗粟飯!”

  檀道濟為了不打擾陶淵明隱居的生活,特意讓親兵都在遠處等著。此時他笑道:“一言為定。”隨後就挽起袖子,親自替陶淵明修起他那幾乎半塌了的圍牆。

  而陶淵明則坐在院中的木墩上,似乎是在邊飲水邊休息片刻。隔了一會兒,陶淵明才突然其來地問道:“謝晦死了?”

  正在往牆上抹泥巴的檀大將軍楞了一下, 隨後有些悵然地歎了口氣點點頭。

  “嗨,我就說你無事怎麽會想到來我這糟老頭子這兒。”陶淵明說著又倒了一杯水遞給檀道濟。

   檀陶之交原文:
    “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忍, 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 奈何自苦如此?”“

    潛也何敢望賢, 志不及也。”

    說吧,還有誰能背出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