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封神之我要當昏君》344.第342章 340.帶投大哥?爪巴
  第342章 340.帶投大哥?爪巴

  於越王將心腹族人都招入帳內。

  一個慌亂不定的心腹問道:“大王,現在該怎麽辦?”

  於越王沉吟一番說道:“你們不是投靠了商人嗎?舉目皆敵,為今之計,我只有隨著你們一同投靠商人了!”

  那幾個被誣陷的於越族人頓時一臉懵逼之色,我們真沒當內應啊!根本沒投靠大商!怎麽都這個時候了,還亂扣屎盆子?

  其實於越王也知道這一點,不然也不會為他們爭辯,但局勢瞬息萬變,現在已經由不得人了。

  他這個於越王當了幾年,但對整個於越部族的掌控力度並不大,如果所有族人都支持他,面對南越、揚越自然不怕,但實際上,信得過的心腹也就那麽幾個。

  他必須離開,不然多半要淪為階下囚,即使最後通過蠱蟲得到洗白,手中的權力也將大減,指不定部族都要被吞並。

  與其說是他堂堂於越王主動投靠大商,倒不如以族人率先投靠大商為借口,他被脅迫不得不從,多少保留一些顏面。

  左右都是失去權力,還不如投了大商,至少當個於越侯,能保證一輩子榮華富貴,還能喝上朝歌美酒,想到昨日喝的酒,於越王不禁唾了一口。

  “這都啥玩意啊!”

  數日後,三山關。

  關裡正在有條不紊地調集冬衣與出兵物資,雖說確定了秋冬出兵的大方向,但具體出兵還需要許多準備。

  子受正在府中休息,楊妃在一邊親手為他剝荔枝。

  不得不說,南方水果多種多樣,還新鮮。

  這時,一個傳令兵匆匆走入府中,稟報道:“啟稟陛下,關外數十裡外來了一支兵馬,自稱是於越王,麾下有三百人,特來投靠!”

  子受:???

  我這兒什麽事都沒乾呢,就有帶投大哥了?

  已經幾次了?人人都愛當帶路黨?

  子受立即召集眾將,難不成是詐降?

  一乾人等入了府,鄧九公面帶喜色,道:“陛下計策成功了!臣遣人打探消息,南越、揚越、甌越等各部首領都聚集在於越族地中,一同稱王,於越王必定是被其他部族首領懷疑,方才狼狽逃竄投奔!”

  子受:???

  我怎麽不知道於越裡頭聚集了這麽多人?

  方相一頭霧水:“他們為何要懷疑自己人?”

  這也是子受不解的地方,還沒開始,就自己亂起來了?

  鄧九公笑道:“正是那些被俘又放歸的越人,他們都是於越族人,被俘虜後輕易回歸,怎能不引人懷疑?若是只有於越王一人還好,將事情講明,便沒事了,但還有其他部族首領在此,便是真的清清白白,他們也必須懷疑!”

  張友仁也驚歎道:“這就是人心啊百越各部首領願意北上攻我大商,就是因為他們有著野心,一個名正言順侵吞於越的理由,他們又怎麽可能放過?”

  子受:

  我怎麽知道他們會窩裡鬥?這麽點遠見都沒有嗎?就算是我,也知道這種會盟的關鍵時刻不能搞小動作吧?

  聞仲扶須吟道:“百越之人不似中原諸侯,沒什麽遠見,即使有目光長遠之人勸諫,也難敵野心。”

  子受:

  緩了好久,子受才道:“張友仁。”

  “臣在。”

  “朕遣你為使,替朕接受於越王臣服,記住,是臣服,不是投靠,若只是投靠,盡管送上箭雨,讓他從哪兒來回哪兒去,如果是臣服,便讓於越王獨自入關,遞上降書,朕說過,凡是異族,若非臣服,絕不可入我大商!”

  張友仁沒急著接旨,反而擔憂問道:“陛下,這樣會不會太過分了?讓於越王獨自入關,他只怕是不敢吧?”

  畢竟紂王有砍殺異族首領的黑歷史。

  子受冷聲道:“百越本就欲反,只怕過幾日他們就要北上,還想要我以禮相待?難道於越王沒有參與其中?”

  “現在於越王雖然來投,但他以前乾過什麽?先臣服,再反覆,更是設伏,逼得太鸞突圍求援,逼得鄧秀九死一生,朕可以再次接受他的歸順,可他們呢?”

  張友仁一時語塞,沒想到紂王態度竟如此堅決。

  太鸞與鄧秀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沒想到紂王竟為了他們,而不願納降,立即道:“臣知曉陛下心意,還望陛下以大局為重,那於越王如今肯定知道了是陛下用計,才讓他們被諸部懷疑,不得不狼狽逃竄,如今他既然來了,還請陛下親自出迎,方才能消除芥蒂,若是讓他獨自入關,只怕不肯,亦不能讓其心服,說不準還會再次反覆。”

  子受在心中暗恨,我用計?我用了個錘子的計啊!

  你汙蔑我用計就算了,我現在想方設法想把帶路黨趕走,你們還來添堵?

  “再次反覆?他敢?!”子受再次對桌案痛下毒手:“區區蠻夷,帶著三百人來投,還不如山匪賊寇,朕讓他獻降已是恩德,還敢心有不服?太鸞,鄧秀,你二人能代表自己,又代表得了中伏身死的三山關將士嗎?”

  子受想到一處,頓時笑了起來:“於越王若是要獨子入關獻降,還請鄧總兵做足陣仗,在關外設下身死將士的衣冠塚,非三跪九叩不得入城,再令百姓前來觀禮!”

  鄧九公甚感欣慰,有此君王,那些戰死的將士九幽之下只怕也能瞑目,只是他有些為難道:“於越王必然不同意,只怕同意,也定然會心存芥蒂!”

  子受道:“那就讓他從哪兒來,回哪兒去,回不去於越,便找個深山老林躲起來,等大軍南下,平了百越,再跟他一一算帳。”

  “陛下三思!”

  聞仲眉頭緊皺,紂王做的有些過了,雖說考慮到那些因為於越王反覆而死的將士,並沒有什麽不妥,但得以大局為重,三百於越族人並不多,卻都是熟悉地形之人,只要遣其帶路,南征便容易得多。

  而於越王更是掌握著大量情報,知曉百越各部的動向。

  可即便如此,聞仲也說不更多勸諫的話,紂王的話義正言辭,佔據了道德的製高點。

  子受喜在心裡,看吧,我佔據著大義,你就刺不著了,輕輕松松趕走帶路黨,就能讓南方的戰事拖得更久一些。

  “這事就這麽定了,之後再在三山關中加賦,臨近秋收,大軍又要南征,必要的糧草少不了,從各地運輸,途中難免折損,這樣,三山關田賦從今天起翻倍!”

  府中頓時沉默起來。

  又要折辱於越王,又要在關內加稅,今天紂王可能沒睡醒。

  半晌,張友仁才硬著頭皮答道:“陛下執意如此,臣便走上一遭。”

  他隻口未提加賦稅的事兒,這事兒他沒辦法。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