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最後一個狠人》948.第943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第943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放下奏本,朱慈烺由衷地點了點頭,接著又望向黃宗羲,面色好看了些。

  “黃宗羲。”

  皇帝突然點名,黃宗羲立刻應答:“臣在。”

  朱慈烺顯出賞識的神態,道:“你分析的很透徹,思路很好,也敢說,不錯!”

  原本緊張的黃宗羲立馬松了一口氣,情緒有些激動道:“聖明天縱無過陛下!”

  楊廷麟等內閣的諸公們同樣面露敬佩的神色,山呼吾皇聖明。

  作為皇帝,敢於廢除太監制度和皇糧國稅,這兩種持續兩千多年的老規矩,無疑是具備大魄力、大格局的!
  朱慈烺從禦座上走下,顧自踱步:“農稅可以取消,財政部可列出了具體施行的方案?”

  農業稅取消後百姓不繳公糧了,各地的糧倉怎麽辦?軍糧如何維持供給,這些問題都需要考慮和解決的。

  黃宗羲亦是有備而來,他言道:“回稟陛下,臣的建議是,朝廷單獨設一個儲備糧食的部門,每年豐收時節在各地購買糧食,囤積儲備糧,應對重大天災和其他突發事件等情況。”

  “這不就是中央儲備糧嗎?”朱慈烺眉頭一挑。

  黃宗羲道:“陛下,崇禎十年時,您在鳳陽廣設糧店,用於軍需和應對災荒,穩定糧食市場,臣是在糧店的基礎上想到這點的”

  說到糧店,這些都是皇家集團下的產業了,黃宗羲這個時候提這茬,顯然是在提醒朱慈烺,應該將皇家那些連鎖糧店貢獻出來
  朱慈烺笑了笑,沒有理會他。

  開玩笑,皇家集團的連鎖糧店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糧商,擁有完備的管理體系,怎麽能說拿出來就拿出來?
  況且,皇家集團此時正在用糧店暗中執行一個任務:糧食戰爭!

  這是一場對日本的經濟戰爭,阻擊他們的糧價,意在控制日本的糧食市場,讓日本各個藩主大名在內戰中損耗的更快,更加依賴大明的扶植。

  大明現在強大了,完全有實力靠更加高端的貿易戰方式,來不戰而屈人之兵,擊垮對手,達到戰略目的。

  現在亂七八糟的小日本國,國內經濟孱弱,完全不是大明的對手,朱慈烺只是拿他們練手而已。(日本的劇情下一卷詳寫)
  朱慈烺肅穆道:“儲備糧是關系大明經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怎可以民用糧店代替?朝廷必須直接掌握,重新布局和建立成規模的儲備糧倉庫!”

  接下來,朱慈烺山寨了後世的中儲糧,要求財政部成立一個儲備糧總公司,下轄各省分公司,負責每年收購糧食存儲,保證儲備糧的數量。

  財政部還要制定輪換計劃,如三年換一茬糧食,陳糧外銷,保證儲備糧的質量和安全,穩定市場糧價。

  朱慈烺特別要求,朝廷儲備糧的管理務必嚴格制度、嚴格責任,確保朝廷儲備糧儲得進、管得好、調得動、用得上。

  最重要的是,朝廷儲備糧不可以隨便動用,除非全國或部分地區糧食明顯供不應求,或者市場價格出現異常波動、發生重大天災和突發事件。

  未經皇帝和內閣同意,任何衙門和個人都不得擅自動用朝廷的儲備糧!

  朱慈烺在黃宗羲的奏本上批了紅,道:“朕就說到這裡了,具體的方案,內閣回去議一個詳細方略出來,交由財政部去辦,戶部協助。”

  楊廷麟和黃宗羲等閣臣幾乎同時大聲答道:“臣遵旨!”

  這道旨意的下達,標志著華夏征收了兩千多年的農業稅正式取消,堪稱開天辟地之舉,必將載入史冊,作為此時的內閣大臣,如何能不激動?
  讚揚好聖君是文官們的拿手好戲,此情此景,作為江南才子出身的黃宗羲和冒襄等人,自然也不缺溢美之詞,對著朱慈烺一頓猛誇。

  然而,朱慈烺沒有被他們的讚聲衝昏了頭腦,他敲著龍案說了一句在場一些人不願聽到的話:“再加一條,田地二百畝以上的地主,仍需繳納公糧,每畝三十取一,擁有五百畝以上的,每畝二十取一。”

  取消農稅,其實最大的受益者是地主階層,黃宗羲曾作為江南地主的代言人,心裡多少有些想法。

  不僅是他,所有內閣大臣,大多出身仕宦之家,也算是地主階層。

  只要是個人,哪有不自私的,朱慈烺能理解他們,只要他們能拿出七八分的心思為國為民,他也就知足了。

  朱慈烺此舉,並非針對內閣大臣們,而是在逼迫地主階層轉型經商。

  土地兼並問題,是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的一個難以治愈的頑疾,大地主們有錢了就喜歡買地作為固定資產。

  現在大明重商,依靠商業發展帶動國民經濟,怎麽能允許有錢人賴在土地上呢?必須辦廠!
  瞧著內閣大臣們一臉的懵逼,朱慈烺道:“朝廷會制定優惠政策,扶持地主們投資辦廠。”

  攤丁入畝的政策,雖是大善,給窮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鎖,鏟除了許多官員的搖錢樹,打擊了地主老財。

  但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看,攤丁入畝實際上是加強了封建土地所有製,歷史上的韃清名義上陸續在各省實行,然而並沒有認真持久地貫徹執行。

  歷史上“皇糧國稅”一直牽動著中國的興衰,盡管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兩稅法”、“一條鞭法”、“攤丁入畝”等改革,以擴大納稅面,讓有地產、有錢財的人多納稅,但由於吏治腐敗,負擔最終轉嫁到農民頭上。

  即使是屢被提起的“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也只是短暫的輕徭薄賦,歷代封建統治者始終未能跳出農民負擔越減越重的“黃宗羲定律”。

  “為人者,不施人道,形同禽獸;為王者,不施王道,必遭天譴!”

  朱慈烺有感而發
  封建社會的定義,並不是有皇帝就是封建社會,朱慈烺還不至於傻到革自己的命。

  當然,全國最大的地主就是朱慈烺這個皇帝,他成立皇家集團,旨在第一個轉型,拉著宗室勳貴入股皇家集團,也是讓他們一起轉型。

  現在,輪到全國的小地主們轉型了。

  太監制度,也是封建社會具有標志性的毒瘤,所以朱慈烺二話不說將其廢除了。

  當然,皇權專製和資本之間存在一種微妙的衝突關系,既然不能等著被時代大潮革命,朱慈烺只能自上而下的主動革新。

  作為穿越者,他總不能為了維護自己的專製統治而逆行時代大潮,讓大明億兆百姓陷入悲慘的歷史輪回。

  總而言之,這一系列的革新,道路崎嶇,乃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不亞於重新開基立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