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吾乃大皇帝》1790.第1790章 準備到達天竺國
  第1790章 準備到達天竺國

  “嘩啦啦~”

  天空下起了大雨。

  眾人進入了城堡之中。

  城堡,雖然是在西方很流行,但是在東方,現在也有不少的地方開始建造起了城堡來。

  不要看城堡的外面是石頭砌成的,看起來相當的冰冷。

  但是,在城堡內卻裝飾的相當的金碧輝煌。

  走在裡面,頓時感覺到一股一國特色彌漫。

  站在城堡的窗口,可以看清楚整個莊園的風景。

  大雨之中,樹木都顯得特別的好看。

  “襄城,這是你的行宮麽?為何要用石頭打造,而不是石頭?”李世民有些不解了。

  “父皇是又說不知,這裡多雨,木頭建築容易受到毀壞,倒是這石頭搭建而成的王宮,每年只要簡單的休整,就可以傳好久,哪怕是再過上一百年,也還不會壞。”襄城公主微微一笑,說道:“而且,以後子孫後代想要修建宮殿,還可以繼續在這附近修建。”

  “因為這裡是島嶼,所以土地面積就顯得很是珍貴了,我們現在正在執行項計劃,以最少的土地建造最多的房屋。”襄城公主微笑的說道。

  “這……這如何建造得了?”李世民很是不解了。

  看來這位皇帝是在皇宮裡面呆的太久了啊。

  “建造樓房。”襄城公主微笑的說道:“鋼筋水泥打造樓房。”

  “只要把地基做的好一些,在用鋼筋水泥,將樓房建造起來,原本只能居住十個人的地方,能夠打造成為居住上千人上萬的人。”

  “而只要如此,就能夠省出很多的土地來,畢竟這個國家的土地就這麽點啊,用一點,那可就是真的少一點了。”襄城公主說道:“這個計劃已經在執行了,再過不久,應該可以解決這個國家的土地和人口的問題。”

  “這到底是大明宮有異曲同工之妙。”李世民樂呵呵的說道。

  過了一會兒。

  雨停了,天空出現一道彩虹。

  被雨水洗刷過的天空變得特別的藍,空氣特別的新鮮。

  “真美啊。”李世民忍不住的歎息了一聲,說道:“回到大唐,我也要找一座山,建造一所古堡行宮。”

  “我看著注意好。”長孫皇后不由的樂了,說道:“就拿大明宮來修建吧,擴建擴建,我想應該是沒問題的。”

  “你說的也是,大明宮我總覺得單調了一些,要是能夠擴建,應該很不錯。”

  “……”

  李世民很高興。

  在莊園的古堡上呆了兩天,然後又去參觀了襄城公主的礦和礦物挖出來以後,如何製作成為首飾的過程。

  接著,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斯裡蘭卡。

  天竺國就在斯裡蘭卡的北方,距離也不是很遠。

  李恪·李愔等人早已經在這裡等待了許久了。

  海港上都是人。

  李恪和李愔,早已經是等待的有些著急了。

  他們都想要迫不及待的見到自己的家人。

  當然了,這家人就是楊妃。

  至於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這些人,他們兩個都沒有啥期待。

  雖然李世民是他們的父親,然而對於這個父親,他們確實是沒有多少的想念。

  這也沒辦法,這位父親對待長孫皇后的孩子都是萬般的寵愛,而對於自己的庶出的孩子而不太好。

  李恪做的事情得到群臣的表揚的時候,李世民就說他像自己,跟自己年輕的時候一樣。

  但是,當李愔做錯了一件事情被人彈劾的時候,他破開大罵,說李愔是個禽獸不如的人。

  對,但凡是好的,被人嘉獎的時候,就是他的種了,但是一旦錯了錯的事情,就是破口大罵,罵的要多難聽有多難聽。

  然而,對於嫡子卻是不一樣。

  嫡子、做錯了,被彈劾到了他那邊,李世民最先罵的不是嫡子,而是彈劾的人。

  所以,大臣們久而久之也就變得聰明了,專門盯著那些庶子。

  但凡是庶子們有一點的過錯。,立刻就彈劾。

  讓這些庶子們一個個過的是戰戰兢兢的啊。

  真實的歷史上同樣是造反,李承乾造反了,最後的結果就只是監禁,李世民還曾多次要再次立他為太子。

  還是被群臣給反抗了,才沒有成。

  而李佑發動叛亂,直接被刺死了。

  李佑的叛亂還沒有出他的封地呢,而李承乾的叛亂,就在皇宮的城牆下,差點就成功了。

  兩個人的待遇,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啊。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在李世民看來,庶子根本不算是子。

  不過也不奇怪,大唐的想法的人可不在少數,這種文化在漢文化圈之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存在的。

  所以,一旦老父親死了,庶子基本上都是被趕出家門的。

  就連在高麗棒子國的文化之中,庶子庶女的地位和侍女差不多,經常拿來送人。

  對。

  棒子的文化之中,貴族家的庶女經常被送到別的貴族的家裡面去當侍女。

  你說慘不慘?
  在中原王朝,庶女至少還能夠嫁個人家,但是在盜竊漢文化卻學不全的棒子國,庶子庶女的地位就是仆人。

  哪怕是在自己的父親面前,也不能夠喊爹,只能叫主人、老爺、家主。

  大海上。

  大唐的船,換換的向前。

  原本繁華的海港,這個時候已經見不到船隻了。

  李恪站在岸邊,拿著望眼鏡看著前方,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終於來了。”他微笑的說道:“我看見母親了,我看見母親了。”

  “在哪?在哪?我也看,我也看。”李愔趕緊拿起了手中的望眼鏡看向大海上。

  心情,萬分激動。

  大海上。

  船正在緩緩的向前而來,而在船頭上站著不少的人。

  他的眼睛在李世民的身上掃過,然後在左邊的身影停了下來。

  那是自己的母親,楊妃。

  這個世界上最高貴的人。

  天生的氣質,讓她在眾天妃之中特別的顯眼。

  李世民的天皇,長孫皇后是天后,其余的妃嬪就是天妃。

  “真是沒有想到,天皇陛下也已經老了啊,已經不再年輕了。”看著望眼鏡之中的人,蕭銳不由的歎息了一聲。

  整個大唐,他最害怕的人不是自己的老爹,而是這位天皇了。

  畢竟自己娶了他的女兒,平時見到他,就感覺自己好像是搶走了他的東西的小偷一樣,戰戰兢兢的。

  這麽多年,還坐著被他責罵的噩夢呢。

  當初來這裡,自己可是偷跑出來的,估計他應該很是憤怒吧。

  “準備迎接天皇天后以及諸位天妃。”李恪傳下命令,眾人趕緊準備了起來。

  很多人一見到天皇就以為這個是隔壁村村長的專用稱呼,其實這是不對的。

  天皇這個稱呼在遠古的時候就有了。

  遠古時期有天皇氏。

  天皇氏,三皇之一,五龍之首,開天辟地後第一代天下君主。

  姓望,名獲,字文生。別號天靈、防五、天霧、天尊、元始天王、中天皇君。

  共有兄弟十二人(一說十三人)其中一人發明了數字,當然這個數字不是阿拉伯數字,而是華夏數字,一二三四五之類的,之後又發明了天乾地支,為人推為皇。其余兄弟十二人帶領部眾各佔一方,立國稱皇,各傳國一萬八千年(一說二萬八千年)。

  《易緯通卦驗補遺》:“天皇氏之先,與乾曜合德”。案:此言天皇氏祖先與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極為崇高。

  明代文獻《三命通會》:“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繼盤古氏以治,是曰‘天靈’,淡泊無為而俗自化,始製乾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天皇氏,古文獻均稱天皇氏始製乾支。在上古時代,“天”指高無上;“皇”像太陽一樣光輝燦爛的意思;氏,用來稱呼帝王貴族等

  所以“天皇氏”的意思是:像太陽一樣光輝燦爛的至高無上的首領。

  天皇氏是地皇氏之父,人皇氏之祖父。五龍治在五方,天皇氏為“五龍”之首,後世子孫以“龍”為圖騰。

  傳說在統治天下三十六萬年以後,天皇氏白日升仙,飛上三玄空天宮中,伏羲等人是其後裔。

  據唐代杜佑所撰寫的《通典》,以及清代方浚師的《蕉軒隨錄》所說:天皇氏是出現在三皇(後增補的“三皇”,出自《尚書大傳》、《三字經》等)之前的帝王。

  《路史》:“天皇氏驤首、鱗身(原注:傳說三皇皆蛇身)”。傳說天皇氏兄弟共十二人(一說十三人),這十二個兄弟身材相貌長得都一樣,無法分辨。模樣長得都差不多:有著人的腦袋蛇的身體,頭上有龍角。天皇氏的統治是從寅年(攝提格)開始的(歲紀攝提),當時遭遇大火高溫劫難,為解天下大旱,天皇氏領導了造天降雨工程,為人類造了一個既能濾除日毒、又能下及時雨的大氣層天體。天皇氏出入,像風一樣迅速;當時人很少,民風淳樸;天皇氏並沒有過多干涉造作,無為而治。

  當然,這是遠古時候的傳說,距離後世太遠了。

  而歷史上真正的以天皇為號的人,那就是李世民的腹黑兒子李治了。

  唐高宗李治,又稱為天皇。

  在原本的歷史上,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天生腹黑,平時一副懦弱無比的樣子。

  大唐的太子李承乾自己作死造反,被造反起家的李世民打壓,不但沒有成為皇帝,還丟了太子的位置。

  而後,李世民就想從李泰和李治之中選擇繼承人。

  當時,李世民就問李泰了,你要是成為了皇帝,應該什麽對待自己的侄子啊。

  李泰這個家夥也太蠢了,竟然說出了殺掉自己的兒子將皇位傳給侄子的話。

  這一聽,就知道李泰原來是個狠人啊。

  李世民都被嚇了一大跳,結果他和皇位就失之交臂了。

  李治因為看起來懦弱,所以就被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一起將李治送上了皇帝的寶座。

  至於為何不選擇其余的皇子,蓋因為這些人是庶出的,不是皇后所生,所以天生和皇后無緣。

  除非是有的嫡子都死光了。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以為扶著李治上台,就能夠控制李治,達到自己成為權臣的美夢。

  然而,哪裡想到,李治這個家夥就是個腹黑的家夥。

  上台以後,先是弄死了自己的哥哥,很快的就將長孫無忌滅了,再將褚遂良也滅了。

  接著滅亡了高句麗王宮、高昌國、百濟國、以及西域諸國,將領土延伸到了安息一帶。

  這個時候的李治覺得,自己已經超越了自己的老爹了,不應該在稱為皇帝了,應該稱為天皇了。

  所以,在上元元年(674年),朝廷下詔尊皇帝為天皇,皇后為天后。

  至於天皇這個稱呼為何傳到了倭國呢?
  那是因為在古代,倭國派遣了很多的留學生和留學僧、遣唐使來到了大唐,學習優秀的文化。

  這些人後來回到了倭國,都成為了重要的大臣,同時他們也將大唐的文化和稱呼帶回去,一直到後世的上千年以後,很多倭國的語言之中還帶著一些唐代的特點。

  例如女兒,倭國人稱之為娘,而在唐代,女子多稱呼為幾娘、某娘子。

  當然,剛剛開始的時候,天皇這種稱呼,他們隻敢在國內偷偷摸摸的稱呼,畢竟當時他們對中原文化是相當的向往,同時也相當的懼怕的。

  雖然後世的倭國人就好像是餓狼一般,但是在古代,倭國人都以說華夏語為榮,就算是他們的天皇,都以得到大唐的皇帝的冊封為榮。

  哪怕是他們的英雄,傳說之中的織田信長,他就被明朝封為征夷大將軍。

  歷代的倭國國王,都被這樣冊封。

  畢竟,當時明朝強大,是宗主國,而四周的國家都是附屬國,按照理論,這些附屬國都是宗主國的領地。

  一直到了清代末期,因為中原王朝的沒落,倭國人才第一次正大光明的將天皇這個詞拿出來,以前他們都是倭王,而不是天皇。

  這個時代,天皇、天皇、天妃這些詞已經被李泰給搞出來了。

  第一位天皇,自然就是大唐的開國皇帝李淵了,第二位就是李世民了,第三位若是李泰退位以後,估計就是李泰了。

  終於歷史上大唐的第一位天皇李治,如今在波斯國呢,這輩子估計都不會有李治天皇了。

   非常的感謝大家的大力支持,謝謝大家!

    一個月又過去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個月裡面快快樂樂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