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第321章 石苞
  第321章 石苞
  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

  當初被司馬徽推薦給張溪,用來敷衍張溪的寒門人才之一。

  張溪還是比較看重石苞的,只是覺得石苞缺乏實務的鍛煉,所以給了石苞郢縣縣尉的職務,給他鍛煉的機會,以後重用。

  然後吧,張溪就忙著跟關羽一起北上攻打襄樊了,現在連張溪都有點記不起,自己還把石苞給安排在了郢縣。

  而石苞到了郢縣上任縣尉後,其實日子過的也不怎麽好。

  初始的時候,石苞還算知道機會難得,所以盡心盡力的做事,處理郢縣軍務。

  他覺得郢縣的縣城狹小,郡兵如果駐守在城內的話,起不到太大的防禦作用不說,還影響郡兵操練。

  所以石苞向縣令請示,把郡兵給移到城外駐扎訓練,每月派兩百人在城內輪值,負責治安管理。

  郢縣縣令雖然看不起石苞是寒門出身吧,但這是石苞的縣尉職責范圍內的事兒,再加上郢縣縣令也知道石苞是司馬徽推薦,張溪親自任命的,一時間摸不準這個人的背景,所以也就同意了。

  就這樣,石苞在城外扎營,抓緊訓練士卒,把郡兵訓練的有模有樣的,郢縣縣令看了也不得不承認,這個石苞,至少在治軍上,有一套自己的本事。

  石苞就這麽安穩的在郢縣呆了幾個月。

  然後吧,石苞的評價和待遇就急轉直下了。

  石苞這個人,能力沒有問題,但品行真的很有問題。

  首先呢,石苞這個人好色。

  一開始的時候,石苞還能管的住自己,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出仕機會。

  但隨著他把軍營內部事務整理完畢,操練出一批像樣的士卒後,石苞的老毛病又犯了。

  這家夥在郢縣看到了一個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實在沒忍住的上前調戲了幾句,把姑娘家給弄的,又羞又氣。

  氣的,是石苞實在不懂禮數,哪有這樣大街上當眾調戲的。

  羞的,是因為石苞這個人吧,確實長的帥氣,儀容甚美,很容易招惹大姑娘小媳婦的喜愛。

  “石仲容,姣無雙”嘛,這個評價還是很貼切的。

  所以呢,其實這個事兒也不大,人家姑娘家也不是說一定不樂意,就是覺得丟了面子而已。

  回家把這個事兒一說,姑娘家的老父親當然十分憤怒,要找石苞算帳但姑娘家支支吾吾的攔住了老父親。

  老父親一看這個情況,哪裡還能不知道自己女兒的想法。

  嘴裡感歎這一些類似“世風日下”、“女大不中留”的話語,但轉過頭,不還得托人去打聽一下石苞的家世,托縣令去給石苞說媒。

  為啥能托到縣令呢因為姑娘家的老父親是郢縣縣丞啊。

  這年頭,在一個縣城裡,能在大街上遇到的大家閨秀,不是當地豪族,肯定也是當地官員的家小啊。

  郢縣縣丞也是沒辦法,女兒看人家長的帥,動心了,自己這個老父親也打聽過了。

  石苞這個人雖然是寒門出身,但本事不錯,治軍理政都有一定的能力,背後又有司馬徽和張溪兩座靠山,人還是不錯的。

  再加上縣丞家也不是什麽大世家,心想有這麽個女婿也不是不能接受。

  縣令呢,因為前段時間石苞治軍嚴謹,也對石苞印象還行,所以就接下了這個差事。

  可石苞不同意啊。

  石苞好色啊,在他的眼裡,大街上看到漂亮姑娘,上前說幾句俏皮話,又不算是什麽不得了的事情,怎麽就要娶人家了呢?!

  所以石苞直接就拒絕了縣令的做媒。

  確實,這個時代並不是明清時期禮教吃人的時代,大家閨秀上街也不是什麽大事兒,石苞也沒有動手動腳的,就是口頭花花了一下。

  這事兒放在這個時代,雖然對姑娘家的聲譽有些影響,但世人更多的還是會指責石苞為人浪蕩輕浮,不懂禮數。

  但這是站在外人的角度,站在當事人的角度看,這事兒可不是那麽容易過得去的事兒。

  石苞這麽一拒絕,縣丞頓時就覺得自己受到了羞辱,家裡的女兒也是尋死膩活的,羞憤不已。

  就連縣令都覺得,石苞這是不給自己面子,自己好心給你做媒,居然這麽乾脆的就拒接。

  再然後,石苞那個死性不改的德行,在郢縣不知道得罪了多少的世家子弟,導致自己的聲譽是一落千丈。

  這是石苞在郢縣做的第一件出格的事兒。

  第二個出格的事兒,是石苞縱容包庇屬下,以身犯法。

  這事兒呢,其實說起來,不太好判斷誰對誰錯。

  石苞軍中的郡兵,每月輪流要前往郢縣值守,維護城防和治安。

  某天,兩個郡兵不知道怎麽想的,居然在當值期間,放著軍糧不吃,非要跑去人家酒肆吃飯。

  這酒肆的夥計呢,也有點不識好歹,就偏不讓這兩郡兵進去吃飯。

  這年頭,能在縣城開酒肆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啊,他家的夥計,能把兩個大頭兵放在眼裡?!
  然後吧,夥計就被兩個郡兵給打了。

  這年頭的大頭兵,你也別指望他們有太好的素質,沒搶你的,就已經算是不錯了。

  所以兩個郡兵真沒覺得自己哪裡做錯了,打完了人,還大大咧咧的闖入酒肆,見什麽吃什麽。

  然後兩個郡兵就被東家叫來的十幾個家仆給圍住了。

  兩個郡兵也是沒腦子,一看到被這麽多人圍住了,他們也抄起了家夥。

  郡兵手裡的,可都是軍械,殺人用的,這下手稍微沒分寸,就鬧出了人命。

  而那十幾個家仆吧,也不知道是怎麽想的,看到郡兵亮出了軍械,也不含糊,依然圍追堵截,結果生生的把兩個郡兵堵死在胡同裡,活活打死了。

  然後石苞就怒了。

  誰對誰錯,在石苞這裡不重要,他只知道,自己麾下的士卒被人打死了,自己要是不報這個仇,這個兵就沒法帶了。

  所以石苞直接率領士卒進城,當著縣令和縣丞的面,要一個說法。

  兵,不能白死,這個酒肆的幕後東家,必須給出一個交代。

  把縣令,縣丞,以及酒肆的幕後東家都給氣個半死。

  在他們看來,石苞這是在某逆,在造反,在好吧,真沒法給安這麽重的罪名,畢竟現在是亂世,伱要這麽說,指不定人家就真的反了。

  石苞反了以後會有什麽下場,暫時還不知道,但石苞反了以後,郢縣縣令,縣城,整個郢縣的世家大族會有什麽下場,那是可以預見的。

  所以,縣令和縣丞商量了一下,讓那個酒肆的幕後東家出面道歉,賠償了一筆錢給兩個士卒的家人,把這個事兒給了了。

  石苞也知道,這個事兒就只能到此為止了,除非真的造反,否則不好收場。

  但石苞這麽做,在軍中的威望一下就達到了頂峰。

  這年頭的士卒,誰真正把他們當過人啊?!

  大頭兵不會去管誰對誰錯,只知道自己的主將是願意幫自己出頭的人,那他們也就願意為了這個主將賣命。

  只是這麽一來,在郢縣,石苞的名聲就徹底毀了,不管是縣令,縣城,還是郢縣世家大族,一說起石苞就是咬牙切齒家鄙視,但偏偏拿人家沒有任何辦法。

  這是因為張溪已經跟著關羽北上攻打襄樊了,代行南郡太守事的人是王基。

  王基在荊州也沒什麽根基,同樣也知道石苞是張溪放在郢縣鍛煉的,是好是壞,也得有張溪來判斷。

  再一個,石苞雖然被當地縣令和世家集體告狀,但他訓練士卒確實有一套,亂世之中,這樣的人可比什麽縣令和世家有用。

  所以王基暫時按下了縣令的告狀,親自寫信給張溪,詢問張溪的意見。

  就這樣,這事兒暫時被擱置了,而就在石苞在郢縣是混的人緣越來越差的時候.江東突然背刺,孫桓和孫瑜各領一萬士卒,從東面兵分兩路進攻南郡,並且很快的突破了烏林,打到了郢縣附近。

  眼看著江東大軍馬上就要來了,縣令和縣丞都慌了。

  畢竟對方人數實在太多,如果不是還要點的臉的話,這倆大概都琢磨著,出城投降用什麽姿勢比較合適了。

  這時候,是石苞站了出來,阻止了縣令和縣丞的“張昭行為”。

  “彼軍未至,我等先降,是何理也?!”石苞質問著縣令和縣丞,說道,“苞曾聞,食君之祿,當忠君之事。今江東無理犯境,興不義之兵,若不戰而降,豈有面目立於世乎?!”

  縣令和縣丞都沒想到,自己居然會被這個舉縣公認的“無德小人”訓斥。

  再加上之前的新仇舊恨,一起爆發,當即兩人聯手,訓斥石苞,說道,“無德之人,豈可言大丈夫之事乎,還不速速退下!”

  這倆也是缺心眼,真以為這麽訓斥,就能把石苞呵斥走,然後兩個人好繼續商量投降的事兒。

  石苞退下了,但不是真的放任這個事兒不管。

  石苞知道自己的處境,反正也已經跟縣令等人翻臉了,現在這倆居然還想投降,當然就不用給他們面子了。

  石苞親自到軍中叫人,直接包圍了縣衙,順帶的,把縣令和縣丞,一並扣押了。

  縣令看到石苞這麽膽大妄為,又驚又怒,指著石苞說道,“石苞,汝安敢以下犯上,行此悖逆之事?!”

  石苞則冷笑了一下,說道,“兩條斷脊之犬,不思報效國家,只求屈膝投降,又有何面目在我面前叫喚?!”

  說完,直接把兩人扣押在軍中。

  緊接著,石苞召集軍中眾人,一面控制郢縣城防,一面開始思考如何退敵。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