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第944章 撤軍準備
  第944章 撤軍準備
  司馬懿沒浪,他真的在認真考慮,如何破敵的事情。

  在接到辛毗的第一封召回書信後,司馬懿就開始認真盤算起身後洛陽的局勢。

  司馬師失守蒲阪津這事兒,司馬懿其實不是沒有心裡準備,他本來也沒指望司馬師能靠著五千人扛住蜀賊的猛攻。

  可問題是,司馬懿再有心裡準備,他也從來沒有想過司馬師會被一萬蜀賊,在一天的時間內直接擊潰啊。

  司馬懿對司馬師失守蒲阪津有心裡預期,是在給河東地區拖延到足夠建立第二防線的時間,或者是被蜀賊以十倍以上的優勢兵力集中攻擊之下,迫不得已,不得不主動後撤到河東繼續指揮作戰。

  無論如何,也不能是潰退。

  這是司馬懿第一個沒想到的事情.一天時間,別說洛陽,就是河東的世家大族們都沒法立刻做出應對吧。

  第二個出乎司馬懿預料的事情,則是蜀賊沒有順勢進攻河東,反而是順黃河而下,直接進攻弘農。

  這多少是有點出乎司馬懿的預料了。

  在司馬懿看來,如果想要徹底佔據司隸地區,首先肯定是要剪除洛陽附近的魏軍羽翼,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攻佔河東,河內兩郡。

  這兩個地方,是直接連接河北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當年十八路諸侯討董的時候,太祖武皇帝對如何進攻身在洛陽的董卓,就提出過進佔河內孟津的方略。

  如今雖然局勢不同,但河東,河內兩郡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依然是不言而喻的。

  怎麽就放著河東,河內不打,去進攻弘農呢?!
  然後司馬懿就遇到了第三個出乎自己預料的事情——弘農郡整郡倒戈,函谷關以西全部淪陷。

  看到這裡,司馬懿當時就有了退兵回保洛陽的心思。

  特麽弘農都整郡倒戈了,蜀賊不僅了有了進入河南的跳板和立足點,這一下子,甚至連後勤補給和擴充兵員的問題都解決了。

  就靠自己留在洛陽的那點兵力,想要阻擋蜀賊往洛陽進軍,恐怕真的做不到。

  甚至來說,如果坐鎮洛陽的辛毗反應慢一點,沒有及時往函谷關派出援軍,讓蜀賊攻破函谷關,然後順著谷城方向往北一戳,攻佔孟津那河南和河內,河東兩郡的聯系,一樣會被切斷的。

  難怪蜀賊根本沒有往河東,河內兩地進軍呢,合著他們的算盤在這裡呢.只要通過弘農郡進入函谷關,不僅可以大大的縮短進攻洛陽的路線,同時佔據孟津,一樣能切斷河東和河內派往洛陽的援兵。

  甚至,如果蜀賊有足夠的兵力,再繞過洛陽,去偷襲虎牢關洛陽就被徹底孤立了。

  因此,司馬懿在得到辛毗的第一封召回文書的時候,其實比辛毗想的更加多,看的也更加遠.他是當時就想要退兵的。

  可,為什麽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還想著讓辛毗堅守洛陽十天呢?!
  一方面,是因為司馬懿也不知道這個時候弘農郡的蜀軍到底進展到什麽程度,有沒有攻破函谷關了,所以他的底線,是要求辛毗至少堅守洛陽十天。

  畢竟,總不能等他回軍了,卻發現根本沒有地方可以讓他來堅守吧洛陽總得給他司馬懿留著吧?!

  另一方面撤兵也是要講究技巧的,不是說撤就撤的。

  別的不說,就城外的那五萬多蜀賊,他們能讓你那麽輕松的離開魯陽?!
  司馬懿敢打賭,只要自己前腳撤軍,蜀賊必然後腳跟上來,而且這一路追殺肯定是少不了的。

  而以魯陽距離洛陽的路途之遠,這一路撤軍,稍微不注意,就會從主動撤軍,變成人心惶惶的潰逃.就算能順利撤回洛陽,軍心士氣也不剩下什麽了。

  因此,必須要想個辦法,不讓蜀賊有膽子持續追趕,同時也能讓自家士卒以高昂的士氣後撤。

  打一場不大不小的勝仗,就是如今司馬懿最需要的事情。

  而剛巧,連續被動挨打的守城了大半個月,軍中的士氣也慢慢的開始變的有些低落了起來,四萬多人龜縮城內挨揍,也有不少的軍中將士們不服打一場,宣泄一下情緒,未必就是壞事。

  所以,司馬懿決定,主動出城,去跟蜀賊一戰。

  當然,出戰的規模還是要控制一下的這是以戰求退的作戰,可不是讓士卒白白的出來送死,所以肯定是不能大傷元氣的。

  就一萬人,並且司馬懿本人不領軍出戰,而是由王凌帶兵出戰.這樣可以避免主帥戰敗導致軍心受損的情況出現。

  而且,王凌這小子,不是之前總向自己求戰嘛,行吧,這次給你這個機會。

  王凌有點小鬱悶,但還是提振精神,領兵出戰了。

  雖然求戰這事兒多少是為了面子考慮,但王凌到底不是一個怕事兒的主,有事兒他是真的敢上.領著一萬士卒主動出城,來到漢軍營寨前,挑戰。

  就是這事兒吧它就稍微有點麻煩。

  王凌是在守南門的,他面對的,是諸葛亮但凡他去西門找張溪約戰,說不定張溪都有可能直接出戰了。

  能不能贏先放一邊,但至少不會跟諸葛亮似的,把王凌和他的一萬大軍給晾在營寨外面真正一天時間,壓根不搭理!!!
  諸葛亮那是多雞賊的一個人啊.守了大半個月,始終閉門不出的魏賊,這時候居然主動出城來挑戰?!
  這裡面要是沒點貓膩,諸葛亮能把他身前的案幾生吞咯。

  而已諸葛亮的智商,稍微的琢磨了一下,頓時就猜到了可能性.算算時間,應該是文長和士元他們,在弘農郡那邊鬧出聲勢來了。

  而且看魏賊現在的應對來說,這個聲勢,恐怕也小不了,至少是威脅到了後方洛陽的安全。

  很顯然,現在的司馬懿,大概率是有兩種應對可能——要麽速戰速決,要麽立刻回軍救援洛陽。

  反正不管是哪個可能吧,先打一仗提升一下士氣,總是沒錯的.這大概就是王凌主動出城求戰的原因。

  既然是這樣的話.諸葛亮下令全營,做好警戒工作,避戰不出。

  同時派人去給張溪傳信,讓張溪做好同樣的應對準備。

  之前你司馬懿當烏龜不出戰,現在你想要戰了對不起,輪到我們不出戰了!!!

  好嘛,這下,不只是王凌鬱悶了,司馬懿也鬱悶了這年頭,報應來的就這麽快的?!

  但轉念司馬懿一想,其實這也不是什麽壞事。

  你蜀賊是進攻方,你都選擇了閉門不出,那我這個防守方閉門不出,豈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司馬懿琢磨著,這兩天,持續讓王凌帶兵出城去挑戰,以此為假象迷惑蜀賊,實際上,自己趁著蜀賊閉門不出的這段時間,直接悄悄的撤兵不就好了。

  只要給自己兩三天的時間,提前撤兵拉開距離,那蜀賊想追上來,其實也沒那麽容易的。

  只是這麽做的話,多少有些對不起王凌.他那一萬人想要撤下來,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甚至,一旦被蜀賊識破了的話,那很有可能,王凌會陷入到蜀賊六萬人的圍攻當中。

  所以這事兒吧.司馬懿到底還是不會在戰場上賣隊友的,他主動找來了王凌,向他攤牌了這個撤軍計劃。

  反正吧,這個魯陽城內,有能力領兵撤退的,就咱們兩個人,總得有一個人留下虛張聲勢。

  要麽是你,要麽是我.你覺得誰合適?!

  面對司馬老狐狸的詢問,王凌心說,我有得選麽?!
  你是洛陽留守,是一軍主帥,豈有讓主帥留下斷後的道理。

  這事兒不管多危險,最後不還得是我來承擔嘛自己主動站出來,將來能脫身回洛陽,這大小也能算是一樁戰功,要是這時候推脫不乾,萬一司馬懿翻臉,給自己安一個臨陣退縮的罪名,自己也沒處說理去啊。

  所以.就這麽來吧,還能怎麽滴!!!
  就在王凌認命,隔天繼續領兵出城去挑戰的時候.蜀賊營地的大門,突然就開了。

  倒不是蜀賊出戰了,而是蜀賊派出了一個軍使,帶著一封信,交給了王凌。

  其實也不是真的給王凌的,而是希望王凌轉交給司馬懿的。

  這是一封大漢丞相諸葛亮,寫給大魏洛陽留守,征西大將軍司馬懿的信。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