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第823章 重泉縣內
  第823章 重泉縣內
  嘛,說到底,曹真還是舍不得放棄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戰略優勢,舍不得放棄這次反攻關中所取得的戰果。

  一旦撤回潼關,就等於是從頭再來了,曹真可不覺得,下次自己還能有這麽好的機會。

  這也不能怪曹真會有這樣的想法。

  即使是損失了牛金和一萬騎兵,但總兵力對比上,曹真覺得自己依然是優勢方。

  蜀賊兩萬人困守重泉,這些時間的攻城下來,不可能沒有損失,軍心士氣也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同樣,身後的蜀賊涼州騎兵,萬余人的規模,一場激戰過後,同樣不可能沒有戰損。

  因此,蜀賊加起來的總兵力,不過是兩萬五千到兩萬七千人的規模而已。

  而曹魏這邊,攻城戰中有所損失,但步卒總兵力依然有四萬五千人,其中有五千人駐守在臨晉,因此曹真實際可以調用的步卒,有四萬人。

  騎兵損失最大,足足損失了一萬兩千人左右,還剩下八千騎兵。

  姑且不論雙方士氣如何,隻說數量,魏軍剩余的騎兵可不比蜀賊的涼州騎兵少。

  而即使保守估計整體的士卒戰力,士氣影響對比,曹真也認為,這依然還是一場五五開的局面。

  也許身在野外,後路面臨蜀賊涼州騎兵的威脅,魏軍可能會面臨一定的危險性,但退守臨晉,進入守城戰後,曹真覺得,自己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而只要自己這邊拖延的時間夠長,把雍州兵和涼州兵都拖在左馮翊,等到郭淮攻破右扶風後,自己依然可以獲得最後的勝利。

  這就是曹真所有的想法,因此,他立刻下令,全軍回軍,退守臨晉。

  當然,對於潼關,曹真也沒有不當一回事,他思來想去,還是認可王昶的擔心,因此,他決定派遣王昶率領三千步卒返回潼關,加強潼關的防守,防止蜀賊偷襲。

  出征關中的時候,曹真在潼關留下了自己的族弟,也是曹仁之子曹泰領兵三千駐守,但現在看來,好像有點不太保險。

  兵力需要加強是一方面,曹泰的能力有一說一,曹泰連曹仁十分之一的能力都沒有。

  綜合考慮下來,曹真還是讓原潼關守將王昶領兵回防潼關,保證自己最後的退路,這才能讓曹真更加放心一些。

  王昶對於這一點,還是比較欣慰的.大將軍至少把自己的話,聽進去了一半。

  雖然王昶覺得大將軍退守臨晉的做法顯得有些不夠果決,但守住潼關的話,退守臨晉也沒什麽問題。

  因此,王昶也沒有再多話。

  與此同時,重泉縣內,張溪也在召集諸將議事。

  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張溪的日子可比曹真要難過的多。

  被人斷絕了後路,封鎖在一個縣城裡打防守戰,兵力還處在劣勢如果不是有城牆的保護,現在張溪恐怕早就兵敗如山倒了。

  但這樣的日子也堅持不了太久,城內的糧食已經消耗了大半,估計最多再支撐個十天左右,全軍就該斷糧了。

  而更要命的是,因為魏軍的步騎聯合封鎖,導致張溪跟外界幾乎斷絕了聯系,很多情報根本無法傳遞到重泉縣的張溪手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張溪知道趙雲的涼州軍團已經提前入蕭關了,但具體到哪兒了,趙雲是打算采用什麽樣的戰術給重泉縣解圍,張溪一概不知。

  不管是趙雲派出的使者還是張溪手下的細作偵騎,在魏軍步騎圍城封鎖之下,消息傳遞極為困難。

  所以,其實張溪在重泉縣城內要做出決策的話,有時候真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去冒險猜測。

  比如三天前,大批的魏軍騎兵突然調動,不知去向,今天一早,大概有三千多騎兵從東北方向狼狽逃回,這些事情,都是張溪站在重泉縣城樓上,就能觀察到的事實。

  再結合張溪知道趙雲提前帶領涼州軍團入蕭關的事情,算算時間,張溪得出判斷,這是趙雲率領涼州軍團已經抵達了重泉縣附近,甚至有可能,已經小勝了魏軍一陣。

  魏軍調走至少一萬多騎兵,就回來三千多人,如果真的是戰敗而歸的話,那趙雲可能就在附近,隨時可以對魏軍發動進攻。

  一般來說,根據觀測到結果,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但這個結論是否可信.別說張溪,就是一向喜歡冒險的魏延都覺得這樣的論斷有些武斷了。

  就不能是他曹真玩的引蛇出洞之計麽?!
  故意調走一萬多騎兵,再讓三千多騎兵在你眼皮子底下回歸,造成一場潰敗的假象很難麽?!

  要是真的傻傻的認為這是涼州軍團來援的信號,興高采烈的打開城門,準備配合涼州軍團前後夾擊.曹真說不定早就埋伏好了人馬,就等著城內的守軍主動出擊呢!!!

  這不是沒有可能的,以曹真的能力,這種坑他還是挖的出來的。

  當然,這也主要是張溪這邊的情報嚴重不足,所以才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否則以魏延的脾氣,要是知道趙雲在大荔縣擊破了魏軍騎兵,今天晚上他就敢去劫曹真的大營。

  但因為情報不足的關系,這時候就是魏延,也認為應該以穩守城池為重,畢竟他們這邊兵力少,又經過了二十天左右的守城,即使算上輕傷的士卒,能出城作戰的總兵力也只有一萬五千人左右。

  要出城主動進攻,就必須要有一擊必殺的把握,否則一旦出現意外,接下來守城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重泉縣內的三人組,在經過了一番商議後,達成了一致——暫時不管城外騎兵的異樣調動是不是涼州軍團來援的信號,他們的首要目標,還是以守住重泉縣為主。

  這真的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尤其是張溪,覺得魏老匹夫難得的跟自己意見一致,省心多了。

  本來呢,事情到這裡,也沒啥了,依然還是按照原有計劃,做好自己的守城工作就好.但到下午,駐守在西門的張翼第一個發現,圍困西門的魏軍開始拆除營寨,往東門集結。

  東門,是魏軍中軍大營所在。

  而很快,不僅是張翼,就是魏延,王雙,張溪都開始發現,原本圍困四門的魏軍,都開始拆除各自的營寨,往東門方向集結,而原本一直在城外遊弋的騎兵隊伍,如今也已經去向不明。

  很顯然,這是魏軍要收縮兵力的跡象,接下來要做什麽暫時不知道,但重泉縣,確實是有撤圍的跡象。

  為此,張溪,張翼,魏延三人,在東門城樓上,再次碰面了。

  一邊觀察著魏軍在東門外的行動,一邊互相商量,這幫魏軍到底在玩什麽花樣?!

  “撤兵?!”

  最後還是張翼沉不住氣,說出了這個詞匯。

  事實上,當魏軍開始往東門集結的時候,張溪,魏延,張翼都想到了,魏軍是不是在收縮兵力,準備撤軍了。

  這不難判斷,真正麻煩的問題是——魏軍為什麽要這麽做?!

  難道真的是涼州軍團已經來援,魏軍察覺到無法短期內攻破左馮翊威脅長安,所以為了保存實力,想要撤軍了?!

  又或者是,曹真在做戲做全套,依然還是那套引蛇出洞的計謀,做出撤軍的假象,引誘重泉縣守軍追擊,好設伏圍殲?!

  張翼就是在糾結這個,覺得兩方面都有可能,但偏偏又缺乏重要的證據來支撐自己的判斷,因此張翼不敢輕易把自己的想法說出口。

  而張溪和魏延兩人,就不會隻想的那麽簡單了。

  魏軍撤軍,可能是真的。

  曹真再怎麽玩引蛇出洞,他也不會選擇撤圍重泉縣.如果某個出了名謹慎的家夥繼續在城內按兵不動,曹真這麽做,除了讓重泉縣重新恢復糧道和情報傳遞通道外,根本沒有任何好處。

  而以張溪這貨的保守性格,這種事兒他真的是做的出來的。

  曹真又不是跟張溪第一次交手了,還能不知道這貨的用兵風格是什麽樣的。

  所以,魏軍的撤退,應該是真的,但撤到哪裡去,接下來曹真會怎麽做,兩人都在拚命的思考,然後給出自己的應對。

  兩個人其實都是那種能制定整體戰略的人,眼光不會隻局限在一座城池上,他們在考慮的,是曹真這麽一退後,整個關中的局勢,會產生什麽樣的變化。

  尤其是潼關.兩人都在考慮,是不是有機會,可以去偷襲潼關。

  是的,這次,不僅是喜歡冒險的魏延在這麽想,就是張溪,其實也一直在想這個可能性。

  畢竟,只要封鎖了潼關,就等於是把這數萬魏軍關在了關中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