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朱由檢:大明第一敗家子》第24章 銀子是用來存的
  第24章 銀子是用來存的

  “萬歲爺,奴婢不太明白您的意思……”魏忠賢老老實實的說道。

  “忠賢,你會明白的,”朱由檢笑道,“朕問你一個問題,你說銀子是幹什麽用的?”

  魏忠賢差點忍不住要吐這草包皇帝一臉口水。

  銀子是幹什麽用的?肯定是用來花的啊!

  “萬歲爺,銀子自然是用來流通的。”魏忠賢有些無語的回答。

  “錯了,銀子不是用來流通的,而是用來存的!”朱由檢搖頭苦笑,“你啊,什麽都好,就是太沒文化了。”

  “那你可知道,咱們大明朝的銀子,其主要來源都是哪裡?不要說雲貴川的那些老銀礦,經過這麽些年的開采,早都快挖完了。

  而且,就算繼續能挖出來,每年不足三十萬兩的銀子,頂個屁用!”

  魏忠賢被皇帝一通“忽悠”,覺得自己的腦子有點不夠用。

  銀子的來源,不就是銀礦裡挖出來的銀礦石,經過冶煉後得來的嗎?
  “其實,作為咱大明朝的大宦官,你魏忠賢最應該知道,銀子的來源!”

  朱由檢不客氣的踢了一腳魏忠賢,笑罵道:“還別不服氣,你這個家夥就是忘本了。”

  “永樂朝時的大太監,鄭和鄭三寶是你們宦官的老祖宗吧?告訴你魏忠賢,咱大明朝的銀子的主要來源,就跟那位鄭三寶有關。”

  這麽一說,魏忠賢恍然大悟,驚道:“難道…大明朝的銀子,主要來源是海外?”

  朱由檢微微點頭,笑道:“還行,不算太笨!”

  緊接著,朱由檢便將自己前世所知一些“知識”講述給魏忠賢,聽得大宦官欽服不已。

  說起來,大明朝的銀子還真是以海外貿易輸入為主。

  其中,早年與倭寇交易,輸入約摸佔總數的十分之一;大明朝自己采挖、冶煉的白銀總量,基本上可以被忽略,還不足一成。

  而剩下的大宗的銀子,則主要通過瓷器、茶葉、絲綢、糧食等,從馬尼拉那邊交換所得。

  海外貿易所得的銀子,產地是南美洲。

  據估計,經過海外貿易輸入大明的銀子,總數約近萬噸!

  這個數字,把魏忠賢嚇了一大跳。

  對永樂年間大太監鄭三寶,大明朝廷始終保持沉默,尤其對海外貿易一事,自萬歷朝以後,更是諱莫如深,所以,魏忠賢不知道也不足為奇。

  “用銀子作為貨幣,原本沒什麽問題,可如果銀子的來源斷絕了,對我大明朝來說,簡直就是要命的!”

  朱由檢一想到大明朝缺銀子,自己就不能快樂的敗家,臉色自然很難看。

  “同樣的,忠賢啊,你知道嗎,如果銀子太多,其實也是災難性的……”

  一句話,魏忠賢懂。

  而且,很懂。

  大明寶鈔,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麽!
  當初,太祖爺發現大明朝流通的銀子數量有限,根本就滿足不了流通貨幣需求,便開始發行“大明寶鈔”。

  剛開始,的確很好使,輕便容易攜帶,大大促進了大明朝的商業流通。

  只不過,後來無限制的印刷、發行,終於導致嚴重後果,面額一兩銀子的“大明寶鈔”,竟連兩枚銅錢都換不來……

  “萬歲爺,您的意思是…要重新發行大明寶鈔?”

  魏忠賢有些擔憂的問道。

  朱由檢點點頭,旋即又搖搖頭,笑道:“朕還沒考慮好。”

  他的腦海裡,快速閃過的,是那些花花綠綠的鈔票,想想都舒服。

  可是,對金融一竅不通的草包皇帝朱由檢來說,他只有一個大概的想法,至於到底如何發行鈔票,以當前情況來看,似乎還不太現實。

  畢竟,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對銀子的信任和癡迷,很難在短時間內妥善解決……

  ……

  當日的早朝十分沉悶。

  山西、陝西那邊傳來的消息,迅速在朝堂上流傳,發酵。

  文官清流一派,自是主張直接派兵征剿,或者,斥責陝甘總督洪承疇全力剿匪,將王和尚、高迎祥等十三路“反賊”滅殺當場。

  反倒是兵部崔呈秀一派,力主招撫,並連招撫使人選都定好了。

  兩派人爭論不休,最後,還差點動起手來。

  最後,實在沒轍了,便請朱由檢這個草包皇帝“獨斷乾綱”。

  朱由檢心知肚明,定然是魏忠賢從中斡旋,故意讓崔呈秀與文官清流頂牛,將最後的決斷權推給皇帝。

  這一招很陰險,但也很管用。

  如果在皇帝的主導下,打贏這一仗,他朱由檢在大臣們眼裡,自然高大上,會極大的穩固其地位。

  但如果輸了,雖然大家不吭聲,但皇帝的權威會一落千丈。

  朱由檢對此根本就不在乎。

  他只不過就是想辦法在敗家,至於說能不能徹底解決反賊,他都懶得搭理。

  大不了,乾脆甩手給這滿朝文武,隨便他們去折騰,估計也要勝過不懂裝懂,外行指導內行。

  瞎指揮,比不指揮可怕。

  “諸位愛卿爭執不下,依朕看來,區區幾個反賊,還不值得大動乾戈。

  這樣吧,朕就委任宋應星為欽差大臣,總體負責此事。”

  言畢,便讓魏忠賢當場代擬一道聖旨,將此事定下來。

  一時間,群臣嘩然。

  這個宋應星是何方神聖?怎麽從未聽說過?
  委任欽差大臣去幹什麽?到底是招撫,還是剿滅?

  誰也說不上啊。

  而且,魏忠賢所代擬的聖旨,偏偏文理不通,含糊其辭,說了跟沒說差不多。

  剛剛對這位新帝有些好感的文官清流們,開始懷疑,這位看似精明、其實剛愎自用的皇帝,到底幫著哪一派?
  清流,還是閹黨?
  誰都看不懂。

  而這也正是朱由檢最希望看到的。

  他就是誰也不偏袒,誰也不打壓,誰能撈來銀子,誰就是自己人……

  “諸位愛卿,反賊的小事就這樣處理吧,朕還有一事,需要跟各位商議。”

  朱由檢喝著茶,慢條斯理的坐在龍椅上,淡然說道:“還是關於大明學堂的問題,朕想在信王府周邊,籌建一片商業街區,以服務數萬學子的衣食住行用度。

  另外,朕還要在這片區域籌建一個屬國使團的生活區和萬國商會……”

  朱由檢說的話不多,但核心思想卻很明顯,那就是從此以後,京師最繁華地段,就在信王府那一帶!
  那些統兵打仗的武官們,對此毫無興趣。

  但文官清流們,尤其是錢謙益等江南富戶們,一下子就聽出了門道。

  數萬學子的吃穿用度、住宿遊樂,再加上屬國使團的高檔消費,和萬國商會,簡直就是一個聚寶盆啊!
  可惜,這生意,只能眼瞅著成了閹黨一派的囊中物……

  不料,朱由檢接下來的話,登時讓他們心中一動。

  “朕本來想著讓魏忠賢辦理此事,籌建大學堂,以及周邊建築,並全權負責經營。

  可惜,國庫、內庫沒那麽多銀子,隻好另外想辦法了。

  朕的初步設想,就是朝廷拿出那片地皮,永久性賣出,任由天下有能力經營者自主開發,自主經營。

  當然,也不是你買了一塊地皮,想怎麽建就怎麽建,那不亂成了一鍋粥?

  所以,回頭朕著人印製一些規劃圖紙,和地價等相關事宜的手冊……”

  朱由檢的話還沒說完,滿朝文武便開始議論紛紛。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突然,一位大臣越眾而出,滿臉激憤的說道:“率土之濱,莫非王土,陛下豈能賣地皮!”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